很新颖的观点,那如何判断表里气机不通呢?也就是表证与非表证的界限在哪里?赵老的辛温疏透法和辛凉疏透法治肾病,是在治疗的前期还是后期呢?如果是在后期,可以理解为治疗前期先把病邪从里推到表,然后解表开路,使其透出。这个过程会很考验功夫的,稍有差池会成为坏病。感谢推荐公众号!问题1:请问这个表证只能是太阳中风或伤寒病嘛?如果是温病呢?或者寒湿在皮下之类?表证的界限是以病所为准还是脉浮为准?
// 其实是表里的气机要通畅,如果不通,咳嗽、哮喘、鼻炎甚至一些内伤病,根本治不好,因为没有出路。
//不仅是中风或伤寒,热郁、痰湿、表湿都可以表证(表里气机不通)
//赵老专门有辛温疏透法和辛凉疏透法治肾病,看张文选的那本书。
//气机这块,推荐看那个公众号“满山芳草仙人药”,其中讲气机的几篇讲得很不错。
问题2:温病夹杂伤寒的情况,如果表里同病,仍然是先解表嘛?比如内有湿热,外有寒湿,这算是表里同病否?先治表还是先治里,或是表里同治?
//表里同治。
受到你的提示,我搜索发现,根据伤寒论条文,有人总结出如下原则:
一、急性外感病:
1、表实里虚
一般情况:表里同治、扶正解表
特殊情况:亡阳、虚脱,急先救里
2、表里俱实
一般情况:表里同治、解表攻里
特殊情况:表邪重而里实轻,先解表再攻里,避免表邪内陷
二、慢性内伤病:均表里同治,但偏重于治里。
以《金匮要略》虚劳篇为例,每个方子都有解表药,连治下焦肝肾的肾气丸(桂枝)和酸枣仁汤(川芎)都有解表药。
这些你得结合具体案例来,没有一定的。受到你的提示,我搜索发现,根据伤寒论条文,有人总结出如下原则:
原则一:先解表,后攻里
这是伤寒论中的一般的情况处治原则,表里同病,当先救表。这应该是无大实大虚的情况。
原则二:表病里虚者,表里同治
若是表病里虚但不是大虚,可以同治。
原则三:急先救里,后治其表
这个容易理解,先保命。
原则四:血气不足者,先扶阳,再发汗
与原则三的思想异曲同工。
原则五:久病有表证,先治其表再治其本
按理说,久病后应该先图本,因为正气肯定虚亏了。这是个争议点。
根据你总结的观点,上述差异在于表里俱实时是表里同治还是先表后里?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并病治疗是先表后里。
很新颖的观点,那如何判断表里气机不通呢?也就是表证与非表证的界限在哪里?赵老的辛温疏透法和辛凉疏透法治肾病,是在治疗的前期还是后期呢?如果是在后期,可以理解为治疗前期先把病邪从里推到表,然后解表开路,使其透出。这个过程会很考验功夫的,稍有差池会成为坏病。感谢推荐公众号!
表里同治,能稍微讲解一下用药思路吗?因为有两个担心:一来药专力大,表里同治难免陷入分兵进攻,恐怕很难做到干净;另一方面,表里一个是寒一个是热,虽然都是湿,用药的药性相反,如何避免相互干扰?这与我之前在别的帖子里面提到的问题有些类似,如何精准制导分兵攻击并所?虽然有用药归经理论,但总感觉这个与神农本草经或者四气五味的层面有些矛盾。
感谢回复!那如何判断表里气机不通呢?// 用药的时候就发现了,例:用点党参胀满,用行气的就好转,或者用开表要好转了。
也就是表证与非表证的界限在哪里?// 不要有界限这个观念,气机不达表,或内外不通,就是有表证了。
赵老的辛温疏透法和辛凉疏透法治肾病,是在治疗的前期还是后期呢?// 自己看《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感谢推荐公众号!// 如果你没好好学过温病,那里面文章会难理解或看不懂。
表里同治,能稍微讲解一下用药思路吗?// 得结合具体病例来说。
受到你的提示,我搜索发现,根据伤寒论条文,有人总结出如下原则:
原则一:先解表,后攻里
这是伤寒论中的一般的情况处治原则,表里同病,当先救表。这应该是无大实大虚的情况。
原则二:表病里虚者,表里同治
若是表病里虚但不是大虚,可以同治。
原则三:急先救里,后治其表
这个容易理解,先保命。
原则四:血气不足者,先扶阳,再发汗
与原则三的思想异曲同工。
原则五:久病有表证,先治其表再治其本
按理说,久病后应该先图本,因为正气肯定虚亏了。这是个争议点。
根据你总结的观点,上述差异在于表里俱实时是表里同治还是先表后里?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并病治疗是先表后里。
原则五:久病有表证,先治其表再治其本
按理说,久病后应该先图本,因为正气肯定虚亏了。这是个争议点。
原则一:先解表,后攻里
这是伤寒论中的一般的情况处治原则,表里同病,当先救表。这应该是无大实大虚的情况。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久病一般都要表里同治。
前面已经举例金匮虚劳篇方药了。
如果表里一定要分先后来治,那先开郁再补虚。
因为:郁不开则补不进,反而增加阻滞、瘀积。
======
《伤寒论》中的治则不是这样的。
表里同病(在没有极端情况的时候)一定是表里同治。
中医思维除了{整体}和{辨证}之外,还有个{动态}。
伤寒病(外感热病)的病程就像一条河流,证候是变化的。
证候的流式变化在《伤寒论》中称为{传经/传变}。
之所以《伤寒论》中常见先解表再攻里的治疗顺序,是因为{太阳表证}先于{阳明里证}和{少阳半表半里证}出现。
风寒束表、表气不通,则里热里湿均不能外散,
虚寒体质者逐渐形成痰饮下利,实热体质者逐渐形成阳明燥结。
表证为主时,里证初起之时,解表就是救里,治表就相当于治里。
里实未成之前不可攻下,攻下则虚其里,将导致表邪内陷。
里热未起之前不可清里,清里则寒其里,将导致引寒入里。
关于久病问题,你举的金匮虚劳篇例子不适用。桂枝并没有解表作用,只是中药学分类把它分成解表药,实际上这些分类法都是西医思维。桂枝只解肌不解表。如果桂枝解表,那你告诉我,炙甘草汤、小建中汤治疗的疾病中有无表证?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其名字说明了这个与解表无关;而”建中“的名字都已经坦白了它是补虚补里的。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以上条文说明当先救表。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这是表里同病,表证兼里实,应该先发汗。
“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这是表证兼里实,里证重且急,表证比较和缓,应该先攻里。
关于久病问题,你举的金匮虚劳篇例子不适用。桂枝并没有解表作用,只是中药学分类把它分成解表药,实际上这些分类法都是西医思维。桂枝只解肌不解表。如果桂枝解表,那你告诉我,炙甘草汤、小建中汤治疗的疾病中有无表证?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其名字说明了这个与解表无关;而”建中“的名字都已经坦白了它是补虚补里的。
久病一般都要表里同治。
前面已经举例金匮虚劳篇方药了。
如果表里一定要分先后来治,那先开郁再补虚。
因为:郁不开则补不进,反而增加阻滞、瘀积。
生姜并不能算作解表药,因为没有任何单独一味药有解表功能,这是中药学西医思维分类的误区。伤寒论提到解表是桂枝汤药方,或者含有调和营卫的方子。生姜应该是标准的解表药了吧?
确实,厚朴七物汤是太阳未罢,阳明出现的疾病,需要表里双解。防风通圣这个比较特殊,对应的疾病也不是很容易出现的,要求寒热杂感。类似的也有大青龙汤,是否也算作表里双解?表里双解,解表攻里,而且一定能达到解表效果的方子,在所有经方中,除了{柴胡类方(柴胡用8两生姜用5两的柴胡剂)}之外,还有个常用的比较有名的非柴胡剂:厚朴七物汤。
后世金元时期张从正的防风通圣散可谓名气最大,如今也最常用的解表攻里的后世名方。
至于解表清里的常用古代名方就更多了,
比如经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及《万病回春》荆芥连翘汤等。
浏览附件151840
浏览附件15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