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认真读了好几遍,还是没能理解其中的逻辑。
那我讲讲我选穴的逻辑吧,如果有不对的地方,麻烦指正。
我所理解针刺起作用的原理就是因为它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
肝经升,胆经降。这个病人的皮藓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呈现出红色,还有干燥。我理解的就是肝经气郁化风,还有胆火不降,都郁在上半身。
选肝经的原穴太冲,目的是加快肝经气的流动;侠溪穴是为了降胆经经气,而且它是荥穴,属水,水克火,降火气的同时消火。
至于大墩,是因为井穴有泻的作用,而且我之前给一个肝郁,情绪低落的病人扎大墩,效果很好,所以一并加了上去。
针灸是用来调脉的,即,调和营血卫气的。
辨证是循经辨证法。即,黄帝内经经脉篇,每四条经为一个循环。
以四条经同时辨证,是不可能出现错误的,辨证完后就需要把脉,根据脉象取经用穴,调和阴阳即可。
其他的所谓的病因、病机、病理一概不论。
弦钩代毛石,也不是手感,是五色脉位置。
弦脉就是肝。左手,关部。
如果是我呢,如何辨证、把脉、取经用穴。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手足厥阴 少阳 互为表里
这是第三循环,先要辨证到这里,比如胆经口苦啊,肝经易怒啊,心包经的心慌啊,三焦经循经有皮肤病啊。
即便有些症状其他经可能会出现,但是同时用四条经来辨证是不会出错的。而且一定是四经同时出现病症的。
当确定了第三循环有病,那就把第三循环的脉,
左手关部,浮取,足少阳胆经,沉取足厥阴肝经。
右手尺部,浮取,手少阳三焦经,沉取手厥阴心包经。
如果,左关浮,右尺沉,病在营血,取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
如果,左关沉,右尺浮,病在营血,取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
如果,左关,右尺,一样大小,这就麻烦了,这时候取沉浮,要辨证:
第一循环,右手寸关,第二循环,左手寸尺,是否有病。
假若无病,
如果,左关右尺同大,但较第一第二循环浮,病在少阳经卫气,取厥阴,
如果,左关右尺同大,但较第一第二循环沉,病在厥阴经卫气,取少阳,
至于,用穴,
第一循环用荥穴,一天两次,
第二循环用输穴,两天一次,
第三循环用合穴,一天一次。
所谓第一循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足太阴 阳明 互为表里
所谓第二循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足少阴 太阳 互为表里
这是针灸,任何情况下都是四针,但是需要每个循环分开看,
脉诊也不是总是显示所有信息的,
三个循环同病,一定是动病,盛虚脉,这种是不需要辨证的。
两个循环同病,或为动病,或为主病。或既有动病也有主病。
一个循环有病,或为动病,或为主病。
循经辨证,循环内把脉,调脉。不需要升降啊,虚啊实啊的,又肾啊肝啊脾啊肺啊的,完全跟着脉走。
人有营血有卫气,
病有动病有主病,
脉有盛虚有沉浮,
针有刺营有刺卫,
经有异名有同名,
穴有井穴有经穴,
之前调营血用采血笔刺井穴,调卫气用的针灸针留针经穴(荥输合),
现在全部改成针灸针了,去掉了井穴,按荥输合分别匹配给三个循环。
改的理论就是,
同一条经既有营血又有卫气,刺营出血是为泻,刺卫出气是为补,
所以,刺井穴出血的泻法跟留针经穴引气的补法是同一条经的穴。
有用五输穴不是因为五行属性,而是越往指趾端,其调和营血卫气的作用越强,阴阳相引的作用越强。
这个理论里,只有
阴阳手足四条经。
三个循环。辨证是不会出错的,再加上把脉,辨证就更不会出错。
只是把脉需要用心,不能急,初学不要把一次就用针,把脉的时候手腕要端直,不能后仰也不能前合,
脉象都会发生变化。调完脉后,一定还要把脉,因为其他的循环可能产生病脉跟病症,需要继续调脉。
脉不清楚,就是没成型,让病人溜达溜达再把脉,好脉是
阴平阳秘的脉象,流平流平的,如果不是呢,
就要仔细把脉,浮中沉,一层一层取,比较盛虚,比较沉浮。按照前面的例子取经,就可以百病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