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其他 浅谈儒家为何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乡村中医师傅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2/12/31
帖子
962
获得点赞
104
声望
43
所在地
中国
作为单纯的爱好传统文化的民间业余爱好者,浅谈儒家为何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儒家的精髓,正如孟子所说“仁义“而已。
《汉书》:“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算是道德教化。道德教化排第一位的是华夷之辨,然后是其它。“裔(可能应该解释成华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华夷之辨,保障了华夏正统延续不断。体现了“大义“所在。
清朝儒家就没有做到应该的教化,所以,显然就已经不是真儒家。

《史记》云“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说明华夏后裔有的在中国,有的成了夷狄。出自华夏的统称为华裔。古人也知道很多夷狄实际是出自华夏,故称其为“裔“。

现在的儒家淡出。
原因就是左派和右派之争斗。
左派和右派,都是两股外来思想之间的争斗,一百年前就存在争斗。其实和本土儒家没有半毛关系。进来后胡乱打砸烧,自然波及了儒家。实际真正儒家早就没了。虽然也有文化教育工作者,但古儒家古圣师风大义还是有所丢失。

现在其实可能并没有儒家了。可能都是假儒家。
但是儒家提倡的精神还在流传,那就是诚信 聪明 勇敢 仁爱 义务 。。。。。
除非我们的社会不需要诚信 勇敢 仁爱 义务 聪明贤智等。

学校的老师也在教育学生诚信聪明智义务。这延续了儒家教化一部分。延续了圣师孔孟一部分教化功能。但只能算小半个儒师。

儒家就是古代的文化教育工作者。负责教育下一代。文化教化。
古儒家有独立精神,华夏精神。

可惜本人并不是文化教育工作者,但是,个人认为正确认识古儒家还是有必要的。
 
最后编辑:
现在,搞文宣的,搞教育那些,在古代,他们就叫儒家。他们以孔孟为先师。只是能不能做到孔孟那样高风亮节就不知道了。不然为啥说“万世之师表“。

什么儒商儒医,就有点乱套了,法家人物还到过儒家那里学习文化方面的,但是人家确实是法家,不是学习点文化就成了儒家。

文武本身是两大家,学点健身武术就成了武术家,就有点过了。你学武术只是拿来锻炼拿来防身,开宗立派,专门教授人武术武师还差远了。

学一点文化,就成文师,也不可能。

以前的文化教育工作者,都尊其派祖师孔孟为至圣先师,现在的一些文化教育工作者都尊“利益金钱权贵“,尽走歪门邪道,已经没有了孔孟圣师的遗风。这样显然教育不好下一代。
 
最后编辑:
儒家,在古代中国的承担的职能就是文化教育领域。今天你能看到西化如此严重,肯定就是真正儒家没落了。文化教育领域在一百多年来,在左右外来思想中,被左右派占据了。

如果真儒家真的存在,怎么会有如此严重西化。

现在真正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是左右西化派占据,不是儒家。

所以,现在之所以什么这个乱,那个乱,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原因全在左右派的争斗,和真儒家一点关系都没有。有儒也是伪儒(拿着只言片语讲儒)。
 
最后编辑:
什么“集权“,“专制“,“独裁“,实际和儒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些话语,实际曾用在纳粹德国,伊拉克,伊朗,意大利,利比亚,俄罗斯等身上。
其他国家哪里来的儒家。和儒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儒家是躺着都被中伤。

实际这些不过是条件反射,有的是出于某种目的,有的是个人欲望。条件反射就是,一个人拿着石头打别人,对方条件反射做出双手收拢的防护措施。产生权力集中小范围裁决。
有的是为了某种目的,收拢权力。
还有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私心利益和欲望,利益集团,财团,党团,种姓集团,种族集团等,所以,收拢权力不外溢。
所以是全世界通行的现象。
和对方是不是儒家,没有半点关系。
 
最后编辑:
还有一些人说 要法治不要道德的。
岂不知,法官,执法者上岗的第一节课或者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良好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公民道德。

不然,法官都不诚信,都不公正,都不正义这些道德,那法律不过一张纸。
 
为何古儒家如此优秀?

因为古儒家整个学派宗派,独立于任何政权,不是君王政府任命,也不需要君王政府认可。
当然,出师后的儒生,当然出去找工作,需要和君王谈。或者和一些大臣谈。

只要不是杀人放火的贼窝做坏事,危害国家安全,一般不会干涉,无权干涉。

也就是不会受制于人,有独立精神。加上古儒家宗派精神传统。自然十分优秀。
传承真道统。

古代没有那种文化教育巡查人员,官方民间一起查的那种。民间还要官方认可。如果是那样就会受制于人,自然无法产生独立精神。
 
几千年前的中国人有这样思想:

——节选自《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六韬·武韬·顺启》姜太公
原文摘要:
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

孟子:“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德不配位,不符合天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叙论》说“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君权“可禅、可继、可革”。
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臣“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为公的意思:
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非一家之天下,也非一姓之天下,也非一党之天下,也非一财团之天下。


所以,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因为天下是公众的,所以,都有责任守护天下。

古儒家思想确实优秀。佩服,赞叹。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原意是古圣贤表达: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私,成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
 
最后编辑:
过于固守陈规,不知革新。

结果被新兴的力量,给革了命。
 
过于固守陈规,不知革新。

结果被新兴的力量,给革了命。
革的是伪儒吧。如王夫之那样算是真儒实际开明的。
你看清朝亡了,还有那些自己把辫子接上的。迂腐的理学伪儒。
所谓理学,不过是受了佛教影响。
好像道教也是受了影响将大义抛弃变成普通理学。
 
真儒古儒再很开明,也不能推出类似 妇女半边天 的理论。。。
巴县儒龚秉权先生讲学于巴县观文书院,在讲课中喜阐发民族大义,以爱国思想激励学生,陶闿士拜门受教,深受影响,开始萌发民族革命意识,成为辛亥革命义士。看来辛亥革命能胜利,多亏了儒家民族大义被激活。否则仅仅是拖着个辫子出国留学,或者在家天天背死书。连孙中山五权宪法三民主义都参考儒家古籍。主动让位给袁世凯也是出自民族大义。你以为孙中山“天下为公“来自哪里?儒家书籍虽然被满清糟蹋,儒家民族精神还是被激活过。民族大义来自儒家,不是外来佛家,也不是华夏道家,也不是兵家。没有儒家人人都自私自利,民族大义荡然无存,到时候人人都只顾及自己利益。你以为儒家为何讲仁义。没有儒家民族大义,会有辛亥革命?会有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儒家是华夏民族精神传承源泉。

佛家提供不了华夏民族精神,外来的。华夏道家也提供不了,兵家等也提供不了,看道家书籍能看到民族大义?只有儒家才提供。讲民族大义的只有儒家。
 
最后编辑:
巴县儒龚秉权先生讲学于巴县观文书院,在讲课中喜阐发民族大义,以爱国思想激励学生,陶闿士拜门受教,深受影响,开始萌发民族革命意识,成为辛亥革命义士。看来辛亥革命能胜利,多亏了儒家民族大义被激活。否则仅仅是拖着个辫子出国留学。

我不否认儒家在民族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但某档不喜欢儒家,应该也是事实吧。
 
在古代,如果没有大义,不讲仁义。大家都自私自利,只顾及自己利益,就会形成许多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互相攻打争夺。就好像军阀割据混战。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这个时候,儒家讲大义,讲仁义。让他们知道义利之辨,为了大义,可以舍弃自己私利,成就大义。

辛亥革命时候,很多革命者实际家庭很富裕,自己多少有点文化,但是深明大义。

一般老百姓不识字,可能很难明白。

恰好那时候,对革命热情的都是些地主富家子弟,他们能接受教育,你说他们不享受家庭宽裕,跑去革命干啥。就是受到了儒家民族大义影响。舍身取义。

一个地主家庭子弟把土地分给没地农民。话说利益集团不应该为了利益不惜一切搜刮农民吗?但是他们却为了大众利益把自己都革了。这就是儒家舍身取义的精神发扬。如果没有民族大义,利益集团肯把自己利益给革命了吗?

抗战时候,海外华侨把自己私房钱捐给抗战士兵,难道他自己不享福吗,辛苦挣来的钱。到这就是民族大义。义利之辨,舍身取义。

多亏了儒家精神,儒家教育。如果都为了利益,普通百姓只有被豪强搜刮镇压的份。还想反抗,直接联合镇压。

所以,辛亥革命很多骨干实际都是富家子弟。不是地主,就是富商,就是书香门第。能接受良好教育。激发了民族大义。投入革命。舍身取义,连自己利益都可以舍掉。

一般的农民不识字,文盲,没有受过教育,老实巴交种地。所以,无法激活民族大义。近代当时的文盲也太多了。不然不会有后来扫盲。

如果没有儒家教育和精神,你看那些社会上富商还是富人,个个都自私自利,利益勾连,吃人不吐骨头。他不明白义利之辨,眼里只有利益,没有义。或者把义放在利益后面,或者都是小义。怎么可能有大局观。
 
最后编辑:
之所以近代反儒,是因为辛亥革命前,一些伪儒还念念不忘清朝,虽然有戊戌变法,但毕竟是建立在满清基础上。

康有为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组织保皇会,鼓吹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主编《不忍》杂志,发表反对革命言论,又组织起所谓“孔教会“,任会长,主张以孔教为国教,为复辟满清制造舆论。

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

袁世凯称帝,至少还遵循汉制,而康有为和张勋复辟直接重新戴上辫子。辫子军攻占北平,那时候京城辫子又出来了,满清贝勒大爷都跑出来了大摇大摆在北平城街道上,都戴的假辫子。

实际上,这个时候,和孔孟没有任何关系。康有为自己打着孔孟名头而迂腐行事。把儒家给宗教化。结果一些人就开始攻击孔教会。所谓“孔教“实际是康有为建立的所谓“孔教会“。

导致一些革命者和所谓“孔教会“产生激烈冲突。反对的是康有为“孔教会“,不是孔孟。只是后来演变成反对孔孟。对后世产生不良影响。

儒家教育家龚秉权就是同盟会的,康有为就是保皇派。所以,这个就是区别。
 
最后编辑:
个人认为当时反对所谓“孔教会“是对的。一个伪儒打着孔孟名头,迂腐,实在不该。

鲁迅说的“孔教“,就是康有为把儒家宗教化,建立“孔教“。

不过后来走偏了,还出现文革,这就过头了,不对了。
 
转载:

宋明理学,血性被阉割的儒学

宋明理学,受到佛教影响,儒家变成了“和尚“一样的。血性逐渐磨灭了。天天琢磨经文,像念经一样。

古儒家。
儒家弟子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读书人,六艺中射、驭都要排在书的前面。孔子的形象在大多人的脑海之势必都是一个白须长髯的夫子形象,但其实孔子精通于骑马射箭,这一个形象特征从《礼记射义篇》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就能看出儒家尚武,同时《论语子罕篇》也记录了孔子的话语:“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这句话是孔子用来回答别人质疑他没有专长的时候,从这里就能看出孔子是十分精通于骑马射箭,而且本人对此非常自信。

《孔子家语曲礼篇》记载子贡问:“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回答说:“寝席耽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通俗一点的意思就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一个生杀果断的人又怎会是怯弱的人,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这句话也是孔子倡导人民要拥有能保护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言论在儒家的书籍中比比皆是。不仅是孔子,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也曾道“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制强暴,则非大儒也。”这句话相比于孔子相对于隐晦的表达就很直接了,在他看来如果不能以暴力的手段制止强暴的发生,那根本就算不上一个儒家。

孔子一直以来都是倡导正义的战争,但是他却身处乱世,当时的战争大多都是为了一己私欲争权夺地而爆发的战争,这对他来说是不正义的,是他不能理解的。从“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中看出孔子对于统治者的教导还是趋向于仁政。但是孔子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风采了,对他来说他不喜欢战争,因为战争会带来生灵涂炭,会让很多贫苦人民不得安生,但是倘若战就得必胜,他的战是保家卫国的战,是正义之战,儒家学说从来都不是倡导懦弱,而是倡导正义,儒家学者也从未抛弃过尚武精神,而是将尚武精神收纳进学说的最深处,在他们眼里尚武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气质,一种永不退缩的勇气。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