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老师,《内经》中说,“肝主目》。”大家都认为,治疗眼疾只要调整肝经,肝疏泄功能增强了,眼疾是不是就消除了?
木子:“肝主目”只是肝生理功能中的一个内容,绝不是调整肝经,一切眼疾都痊愈了,这是对肝主目的一种曲解,如果调整肝的经络,能治疗眼病,就没有眼病可言,就不会有人戴眼镜了。
求知:那么说“肝主目”的提法有问题吗?
木子:“肝主目”只是从人体总体上讲的,眼睛与肝的功能有关。《灵枢·脉度》:中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的病变往往影响到目。如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可见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可见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可见目斜上视等,都讲到肝的功能。
求知:肝对眼睛有这么多的作用,为什么说单纯理解“肝主目”,这种提法不完全正确呢?
木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做完之后,才能知道他的正确与否,我也是通过自治,才理解这个道理。
我早年眼科检查,确诊早期白内障,还有老花眼200度。其实老花眼是老年人,正常的生理过程,并不在治疗的范畴。我自己“聪明”啊,不是说“肝主目”吗,通过调整肝经络,白内障、老花眼都能恢复,其实也想挑战一下自己。于是,每天开始按部就班调整肝经、胆经,一个月过去,白内障、老花眼毫无动静。
求知:老师这么精进治疗,为什么会没有效果呢?
木子:自治以后来才懂得,治疗与精进无关,医学是门高深的科学,不能一蹴而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内经》是古圣先贤的大成之作,我还是有很多不求甚解之处,于是,再次重温《内经》。
《内经》是我国早期的一部中医专著,书中内容来至多人之手,所以,形成诸多章节,从不同角度论述医理,所以,学习要在通读基础上精读,然后再进一步消化,才能找到问题所在。
求知:看来学习上不能一跃而过,尤其是中医的经典之作,要求深、求精、求实,求甚解?
木子:是的,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局部器官,它与人体各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这里,眼睛不仅是看事物辨颜色的人体器官,还反映着人体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精气旺盛,眼睛也就视物清晰、神光充沛;精气不足,则脏腑失调、气虚肾亏,无法贯气至眼睛,最终形成近视、老花眼等眼部疾病。这句点睛之笔,说明目除了与肝脏密切相关外,还与五脏六腑也有密切联系。
求知:老师,“肝主目”,只是从一个侧面,或者说是从总体上讲的,目与五脏六腑都有联系,而由五脏六腑为眼提供营养,以肝为主,兼顾其他。
木子:是的,关于目有很多论述,论述内容也不同,如,“肝开窍于目”;“诸脉皆属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脏气若乱,目患即生“等 。
求知:老师,对目有诸多论述,都是从“肝主目”的医学理论阐述的,关键的是如何治疗,如何探索治疗方法?
木子:研究医理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治病的规律,治病医理不明了,治疗方法一定有问题,临床上一定要出乱子。我片面的理解肝主目,结果瞎忙乎一个多月没见功,要是为他人治疗,不是误人子弟,延误治疗时间吗?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是指导治疗眼疾的基本理论,那么,为治疗眼疾,也不能十二经络,都来一遍吧?眼睛在头面分布很多经络,比如,胃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由这些阳经为眼睛提供气血,体现了十二经络,或者说是十二经络的缩小版。
求知:老师,你提到的只是阳经,没有提到阴经呢?
木子:阳经是六腑,阴经是五脏,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在调整阳经的时候,必然循行到阴经,达到阴阳平衡,“体现五脏六腑之精气”。
我选择在头面上进行,根据中医的阴阳理论,采用触诊疗法,两手同时触摸相对应的两个点上检查,确定治疗点,然后,在治疗点上揉按,使头面上肌组织的软硬、深浅、上下、左右逐渐回归平衡,补充眼睛气血的匮乏,提升眼睛的生理功能。
这套方法运用的是阴阳平衡理论,细化了“肝主目”的内含。通过自治早期白内障治愈了,老花眼不见了,即使看手机不调字体,也看的清清楚楚,自治验证这个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
眼睛是内脏在面部的一窍,眼疾发生在头面上,不能单纯看做眼部疾病,离不开五脏的濡养,治疗眼疾必须坚持脏腑论治。因此,自治眼疾取得经验后,又接触到近视、黄膜病变、眼静脉血栓,以及眼干涩、视物不清等多种疾病,通过这种方法都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