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774
- 获得点赞
- 84
- 声望
- 38
- 年龄
- 44
刘安信
《理瀹骈文》乃清.吴尚先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被医学界公认为外治法的集大成者。所载外治疗法既可以治外科疾患,又可治内科杂证,究其外治法的作用机理,笔者认为在于从外引内疏导内气,使内气和畅而达愈疾之功。
《素问.调经论》曰:“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也就是说“阴阳均平”人即健康,疾病是阴阳失衡所致,而关于人体的阴阳说到底是对人体气机变化的概括,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之多少,异用也。”内气的运动变化决定人体之阴阳,也决定了人体的健康或发病。这一点《理瀹骈文》中做了明确说明,“其或疾风暴雨,祁寒溽暑,山岗瘴疠之所杵迕,以及情志之自贼,饥饱劳役之伤,卒暴之变,元气因之而戕,则病生焉”。元气被“戕”而病即言各种原因引起内气异常而发病,《理瀹骈文》还进一步指出:气之于人“正则和,乱则病,绝则死也”。所以治疗疾病就在于疏导调畅内气使之恢复常态。正常的人体内气在机体内“升降出入”不断运动,无过不及,内至脏腑,外达肌表。因此可以通过用药于肌表从外引内以纠正内在之气的异常状态,而达愈疾之效。如《理瀹骈文》所言:“七情总隶于一心,七气统归于一气,故可以一膏治之。”这一治病机理同样是针灸治病的作用机理,如《灵枢.刺节真邪》云:“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因此《理瀹骈文》把针灸疗法归于外治法,指出:“外治法,针灸最古。”通过上文的分析可见《理瀹骈文》乃上遵《灵》、《素》,贯通诸法,而独彰外治疗法,从外及内,统调内外,以取祛疾保健之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遵《理瀹骈文》之旨,对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的头晕、头痛,以及口舌生疮、牙痛、咽痛等症,自拟“桂萸膏”贴敷涌泉穴,取得良效,具体用法为将肉桂、吴茱萸等份研细,取药粉适量用凡士林调为膏状涂于穴位上,覆盖纱布块,外用胶布固定,每24小时更换一次。此方法不仅能收到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有预防复发之功。这是对《理瀹骈文》上病下取,降气清火之法的临床验证。
概言之,外治疗法就其治病机理而言不异于内治之法,皆本于《内经》,“在于调气”。而临床应用起来更便捷,更安全有效,经济实惠,值得发扬推广。
《理瀹骈文》乃清.吴尚先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被医学界公认为外治法的集大成者。所载外治疗法既可以治外科疾患,又可治内科杂证,究其外治法的作用机理,笔者认为在于从外引内疏导内气,使内气和畅而达愈疾之功。
《素问.调经论》曰:“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也就是说“阴阳均平”人即健康,疾病是阴阳失衡所致,而关于人体的阴阳说到底是对人体气机变化的概括,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之多少,异用也。”内气的运动变化决定人体之阴阳,也决定了人体的健康或发病。这一点《理瀹骈文》中做了明确说明,“其或疾风暴雨,祁寒溽暑,山岗瘴疠之所杵迕,以及情志之自贼,饥饱劳役之伤,卒暴之变,元气因之而戕,则病生焉”。元气被“戕”而病即言各种原因引起内气异常而发病,《理瀹骈文》还进一步指出:气之于人“正则和,乱则病,绝则死也”。所以治疗疾病就在于疏导调畅内气使之恢复常态。正常的人体内气在机体内“升降出入”不断运动,无过不及,内至脏腑,外达肌表。因此可以通过用药于肌表从外引内以纠正内在之气的异常状态,而达愈疾之效。如《理瀹骈文》所言:“七情总隶于一心,七气统归于一气,故可以一膏治之。”这一治病机理同样是针灸治病的作用机理,如《灵枢.刺节真邪》云:“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因此《理瀹骈文》把针灸疗法归于外治法,指出:“外治法,针灸最古。”通过上文的分析可见《理瀹骈文》乃上遵《灵》、《素》,贯通诸法,而独彰外治疗法,从外及内,统调内外,以取祛疾保健之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遵《理瀹骈文》之旨,对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的头晕、头痛,以及口舌生疮、牙痛、咽痛等症,自拟“桂萸膏”贴敷涌泉穴,取得良效,具体用法为将肉桂、吴茱萸等份研细,取药粉适量用凡士林调为膏状涂于穴位上,覆盖纱布块,外用胶布固定,每24小时更换一次。此方法不仅能收到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有预防复发之功。这是对《理瀹骈文》上病下取,降气清火之法的临床验证。
概言之,外治疗法就其治病机理而言不异于内治之法,皆本于《内经》,“在于调气”。而临床应用起来更便捷,更安全有效,经济实惠,值得发扬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