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新冠二阳用麻杏石甘汤经验

一箭南来

惊鸿一瞥
杏叶会员
注册
2022/04/25
帖子
7
获得点赞
23
声望
3
年龄
33
所在地
山东省东营市
前两天二阳了,山东的,症状大概跟第一次一样,初期喉咙痰多,体力下降,抗原测不出阳性,然后发烧37-38度,能测出阳性了,浑身疼痛,尤其是后腰和大腿根部疼得厉害。自我感觉比上一次严重,体力流失更厉害,有些头晕眼花了。

我没有过多的考虑,就用了上次剩下的升麻鳖甲汤,没想到不起作用了,难道上次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于是我认真辩了一下证,脉搏不浮,比平时快很多,比平时有力(我不会辨别是不是“紧”),能出汗,但不多,不恶寒,有点热(因为是夏天不确定是不是恶热)体痛,憋的慌(偶尔会无法控制的干咳),大便稀,小便少色赤,饮食正常,不吐不利。

根据伤寒论,像这种有明显表证的情况,能选用的方子,大概是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麻杏石甘汤,大小青龙汤,白虎汤,小柴胡汤
那么首先应该排除桂枝汤,符合的太少,其次麻黄汤也不太符合,毕竟没有高烧并且能出汗,葛根汤疼得部位不符合,再然后是大小青龙汤,也不符合,白虎汤,小柴胡汤明显不用考虑。

所以我用了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石膏清里热,麻黄散寒宣肺解表。

但是这个剂量我犯了难,我从没用过这个方子,确切的说这方子中的任何一味药我都不会用,以前煮过麻附细辛汤,不过好几次都失败了,喝了没效果,用了科学中药立马见效,可见这纯粹是我不会煎药。

于是我马上翻了几个名医的医案,很杂乱,没有几个按照伤寒论原剂量来开的。
所以我以伤寒论的剂量比例不变,逐步调整麻黄的剂量,试一试。

第一次,麻黄用了6.5g,药全部放进去一起煎,喝半碗几乎没有效果,倒掉。

第二次,麻黄用了10g, 药全放进去一起煎,喝半碗有点效果,倒掉,但是我有信心了,药用对了,但是剂量不对。

第三次,麻黄用了15g,先煎麻黄,没去沫(我没见过沫什么样,自然不会去),然后放其余的药一起煎出,喝了一碗,很快有感觉了,首先身上不那么疼了,然后出了一些汗,甚至感觉有点冷,打喷嚏,我感觉可能是肚子里没食能量不够,吃了一些东西,果然舒服了很多,不冷了,也不大喷嚏了,身上也轻松了。体温也降到了37度以下,36.2度,因为出汗的缘故,量的不太准。

至此,从中午开始,6个小时左右,我熬了四付药,吃了四次药,终于解除了主要症状,退了烧,虽然有赌的成分,但我又成功了一次,经验又涨了。
 
这次实践,最大的收获其实是终于看到了,麻黄先煎,去上沫,所谓的“沫”是什么样的。
我用的燃气灶,开大火,先煎麻黄,发现水中析出了一些枣红色的油状物,开始我不知道是什么,没有去管。
汤药煎好后,这些暗红色的杂质全部沉到了锅底,汤药呈暗红色(跟酸梅汤一样),我以前熬的药都是深茶色的,区别很大。并且喝完药以后,这些杂质粘在碗上,很难洗干净。
在网上搜索,有网友指出,这就是麻黄应该去的“沫”,不是想象中的白色或者灰色。更不是像泡沫一样的东西,而是很粘稠的絮状物,量也很大。
 
再然后是剂量的使用,可能就像李可老先生说的,伤寒论中的方子,存在一个基础剂量,按照原方各药的比例不变,剂量低于某个数值,将完全没有效果,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随着剂量的增大减小,效果呈线性增大或减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