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郝萬山在他的傷寒論課裡有提到和黃連素相關的一段往事,旨在說明藥物化學提純後的成品與藥物本身的複合藥性還是有差別。在此逐字摘錄給大家參考:
「1958年,中國大陸,痢疾流行,非常厲害。中藥治療痢疾,黃連是一味非常有效的藥物。可是黃連這個藥,它的生產週期需要六年,一時全國黃連脫銷,國務院就提出來,要從其他的植物中提取黃連的有效成分。很快就有人研究出了從“三棵針”這種植物中提取小檗鹼,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黃連素。黃連當時用於臨床,58 年年末,59 年,60 年這三年療效極好,對治療痢疾療效很好,因此有關部門受到國務院的表彰。可是從 61 年以後,再用黃連素治療痢疾,沒有效了,這些痢疾桿菌產生了耐藥。對黃連素耐藥的菌株,再用黃連來治療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