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通俗讲讲湿和润的大不同

乡村中医师傅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2/12/31
帖子
962
获得点赞
104
声望
43
所在地
中国
对着树木浇水,如果之前树木干燥,浇水就是滋润它,让它焕发生机。润燥就是滋阴,让树木不会干燥干死。


但是,凡是有个度,浇多了水可能会导致它发生烂根,进而导致它出现叶子变黄、变干、变蔫等问题,还可能导致它生病。这个时候,润就要变成了湿。

在人体内部,五脏六腑都会有津液滋润,但是水液多了聚积就会形成严重湿气。

湿气一重,人就像树木一样“烂根“了,会生病,会容易生病。

而且湿聚集越多在一个地方容易产生“水肿“。

所以,中药里面有很多专门的燥湿,祛湿,化湿等药物。

正常情况下水液是在身体里面正常循环的,比如喝水,最后转换为汗水尿液排出,少部分滋润身体。但是负责运输水液的脾肾虚弱就会导致水液转换成湿停留在体内,这是恶性循环。

还有一些食物,或者药物(比如滋阴生津液润燥)吃多了,如果不注重祛湿,会容易生湿在体内,当然如果脏腑运水功能强大,倒可以排出一些,但是虚弱了就容易水液停留。容易生湿的吃多了多少会有一些停留体内。

所以,对待湿气,一是祛湿,二是增强脏腑自身运水能力。

湿和寒热,可以组合成热湿,寒湿。

—————
有的时候,人体会既有湿也有燥,怎么这么矛盾呢?其实不矛盾。

如同一个地面坑坑洼洼,凸起的地方没有受到滋润,很干燥,而有坑的地方积累了很多水,形成水坑。这不就是有湿也有干燥。

人体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单纯对水坑祛湿,很可能导致干燥的高凸地方更干燥,甚至生火。

所以,有时候同时祛湿,同时润燥,只是润燥的药物要把控适当,不然有助湿,反而不好。看起来矛盾,其实不矛盾。

————
所以,人体只要保持润,就可以了,但是不能过湿。如同给花草树木浇水,保持合适就好,不要过,过了就湿会烂根,水浇的不够,又容易干燥。
 
遇到复杂的燥湿共存时候,用药注意。
————
注意药物的归经。
或者说作用的侧重点。

举例比如:

黄连、黄芩、黄柏。
黄连、黄芩、黄柏都能起到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的效果,都能用于湿热、热毒炽盛之证。

但是黄连是最苦的,能够清胃火、心火,也能缓解热扰心神导致的失眠。

黄芩主要是清肺火,主要治疗肺热所导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黄柏是清下焦湿热,也能起到清虚热、退骨蒸的效果。
————

有的药物专攻上焦,有的专攻中焦,有的专功下焦。所以,使用走上焦的治疗不了下焦。

我们用药物就要巧妙利用其侧重点,对针对位置使用针对药物。
 


湿邪有以下特点:湿性重浊,也就是里面夹杂东西多。湿性粘滞,就是有点粘稠。
道理很简单,很多地方水池,如果不是活水,成一潭死水,里面垃圾自然多,混浊。活水水池就不是这样。活水有进有出。湿气困在身体里面,肯定就是死水,自然混浊,往往也比较粘稠。

很多撒尿的就感觉撒的不爽,因为正常尿是清淡,清澈,一般不混浊,有东西才感觉撒尿不舒服。
 
1.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

2.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恶寒风热、虽然出汗但不热不退、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等症状。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性重浊: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身不扬;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甚至妇人带下粘稠腥秽等。

2.湿性粘滞: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湿病症状多粘腻不爽,如患者表现为小便不畅,大便粘滞不爽等;二反映在病程上,迁延时日,缠绵难愈,如风湿病、湿温病。

3.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粘滞,留滞于脏腑经络,常常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类水,水性就下,且其质重浊,故湿邪有下趋之势,易于伤及人体的阴位。
 
化湿、燥湿、利湿、渗湿、胜湿等法

五种祛湿法的区别

化湿法作用于中上焦,药物多芳香、辛温,使湿邪从表从外而散。

燥湿法作用于中焦(亦有部分药物作用于上、下焦),药物多苦温或苦寒。

利湿法作用于下焦,药物多苦寒,使湿邪从小便排出。


渗湿法作用于下焦,药物多甘淡,也是使湿邪从小便排出,但作用平和。

胜湿法作用于肢体关节、肌肉、筋骨。


除湿、运湿是什么方法?除湿与祛湿同义,运湿是指具健脾而又能祛湿者的食物。


这五种祛湿方法,以及常见的中药材推荐。
一、什么是化湿?
化湿法主要针对中焦脾胃病变,其次是上焦病变。化湿药多为辛温芳香之品,适用于寒湿、暑湿、湿温病证。
包括疏表化湿、清热化湿、解毒化湿,化湿是将湿化去,有自行吸收的意思。健脾化湿如白扁豆,芳香化湿如白豆蔻,清热化湿如黄连,温阳化湿如炮姜。


二、什么是渗湿?
渗湿就是淡渗利湿药,性平味淡,具有渗利湿邪作用的药使在里的湿邪从小便排出,利小便而排湿,比如茯苓,滑石,车前草,泽泻,瞿麦、扁蓄等。
渗湿为水湿通过渗透而散的意思,不一定有利尿作用。健脾渗湿如薏苡仁,利水渗湿如猪苓,清热渗湿如地肤子。薏苡仁和地肤子没有利尿作用,猪苓有弱的利尿作用。


三、什么是燥湿?
清热燥湿药治疗湿热性质的疾病,比如湿疹,过敏性疾病,苦参,黄柏,黄连,黄芩等。
燥湿常用于寒湿体质,寒湿中阻可表现为畏寒肢冷、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白腻、倦怠乏力,可选用橘皮、苍术、厚朴等。



四、什么是利湿?
利湿利有通利的意思,有弱的利尿作用,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有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暑利湿、清热利湿、温肾利水等法,适于中下焦湿邪。
健脾利湿如白术,淡渗利湿如茯苓,清热利湿如茵陈,都有弱的利尿作用。
常用药还有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冬瓜皮、茵陈蒿、赤小豆、灯芯草、地肤子、木防己、玉米须等。


五、什么是胜湿?
胜湿药多辛温,且多具燥烈之性。用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停留在肌肉、关节、筋骨、经脉之痹证。 常有肢体重,如关节肿痛、肌肤麻木、筋脉挛急等。既能祛湿又能祛风,才称胜湿。
胜湿药能祛风,止痹痛,但风湿阻于经络,经久不愈者,常与活血养血药同用,此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