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内经指南(零点五:阴阳离合)

tungchan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22/02/09
帖子
1213
获得点赞
209
声望
63
年龄
59
所在地
香港
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歧伯對曰:天覆地載,萬物方生。
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太陰),名曰陰中之陰;
則出地者,命曰陽處(陽明),名曰陽中之陽。
陽予之正,陰為之主。
故生因春,長因夏,殺因秋,藏因冬。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也。
黃帝之所谓不应阴阳,说的是三为奇数,故不应阴阳。
然事实上三阴三阳,合而为六,六是偶数,所以是得应阴阳。
反而五行为奇数,才是不得应阴阳。

木火属阳,金水属阴,问那土、孰阴孰阳呢?
等同於问[脾]孰阳孰阴?
是故土分阴阳,而其它四运亦各分阴阳,是为十日、十天干,而十为偶数,得应阴阳矣。

这段的重点在於命名两字,名是解釋那个东西;而命是赋予那个东西一个标簽。

而[地]之出或未出,非言其它,乃言地球自身。
出地者日照之也,未出地者日未照之也,即地球自转之谓也。
夫日照者,阳明是也。
是故阳处、即阳明,而阴处、即太阴。

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歧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
然則中身而上,命曰陽明。
陽明之下,命曰太陰,名曰陰中之陰。
太陰根起於隱白,結于太倉。
太陰之後,命曰少陰,名曰陰中之少陰。
少陰根起於涌泉,結于廉泉。
太陰之前,命曰厥陰,名曰陰之絕陽。
厥陰根起於大敦,結于玉英。
是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太陰為開,厥陰為闔。陰陽??,積傳為一周,陰裏陽表而為相成也。
这段结束,全文结束,後文似是狗尾續貂。
此段内容原先与经络完全不相关,後人转抄《灵枢、根结》的句子於此段之中,徒乱人耳目而已。
中身而上,非人之身也。实为地球之身也,亦一圆运动是也。

而日照、天照、廣明、阳明,異名同谓之也。
是故阳明与太阴互为表裡,互为上下。
而太阴,有其之前与之後,则分[阴半球]为三等份,换言之、亦分[阳半球]为三等份。
阴之运动,由右转向左,即厥阴→太阴→少阴。
而阳之运动,由左转向右,即少阳→阳明→太阳。
若要问终始,则太阴为开,厥阴为阖,此往大而言之,乃一岁、一生之谓也;若往小而言之,乃一昼夜、一呼吸之谓也。
此亦即[朝昼暮夜、生长杀藏]是也。

帝曰:願聞三陽。
歧伯曰:太陰之上,命曰陽明,名曰陽中之陽。
陽明根起於厲兌,結于顙大。
少陰之表,命曰太陽,名曰陽中之太陽。
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
厥陰之表,命曰少陽,名曰陽中之少陽。
少陽根起於竅陰,結于窗籠。
太阴之上戓之表,皆为阳明,而少阴、厥阴则否。
厥阴之上为太阳,厥阴之表为少阳。
少阴之上为少阳,少阴之表为太阳。

以图示之如下:

。。。阳明。。。。
少阳。。。。太阳。
。。。。。。。。。
少阴。。。。厥阴。
。。。太阴。。。。


以黄帝之资才,似乎不应再有此问。
而《内经》之原文被乱改一通,乃至不堪卒讀矣。

此「阴阳六门」之法也。
而[阴阳八门]为八风、八卦,
[阴阳十门]为五运、五行,審矣!
 
最后编辑:
廟有昭穆,[昭]取陽明,[穆]取陰幽,皆本無正字,叚此二字爲之。
《说文解字》
 
名有三科:
一曰命物之名,方圆善恶是也。
二曰況谓之名,白黑贵贱是也。
三曰毁誉之名,賢愚愛憎是也。

毁誉同功,愛憎同酬。

《詠梅》

雪入梅林 梅傲雪
風入梅林 梅耐風
韻味適雅士 折在家里奉
梅蕊 銀瓶 幽香送
吐艷華堂人盡碰 身在重重榮譽中
說是詩意重 說是畫意重 誰料難得百日紅
一朝芬芳散 回想似一夢
枯枝泣風裡 空言當初勇
最羨同儕 仍耐凍
果實盈盈 仍耐風
愛極反變害 贊譽不永在 寧願形態不出眾

吐艷華堂人盡碰 身在重重榮譽中
說是詩意重 說是畫意重 誰料難得百日紅
一朝芬芳散 回想似一夢
枯枝泣風裡 空言當初勇
最羨同儕 仍耐凍
果實盈盈 仍耐風
愛極反變害 贊譽不永在 寧願形態不出眾
愛極反變害 贊譽不永在 寧願形態不出眾
 
最后编辑:
天干地支,殷墟甲骨文称之为“十母十二子”,十母来自太阳历,十二子来自太阴历。
不知十二子来自太阴历,有何证据

眾所周知,太阴历只系於月相之盈亏,而与四季的轮转无关。
但你看子者孳也,亦即是说十二子,本始於子,而终於亥,而亥者该也,该藏万物之谓也。

而农历乃阴阳合历,而其十二子,则始於寅、终於丑。
寅者演也,言[演化、演变]之始也。
丑者纽也,言结可解者也,即冰解雪消之时也。
这能说十二子与四季之轮转无关吗?

十二子与十母皆为太阳历法,同样以冬至日为參照点。

十母以己土为阴正月,甲木为阳二月,乙木为阴三月,丙火为阳四月,丁火为阴五月(5x3x12=180,五母十二子)。
可见其乃奇数为阴,偶数为阳。
甲木为春始,即冬至後计三十六日也。
观察物乃太阳之影长,是为昼參日影。

十二子以寅为正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6x3x10=180,六母十子)。
则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寅木为春始(立春),即冬至後计四十五日也。
观察物乃斗柄之所指,是为夜观七星。

七星与日影,月相之亏盈安在?

这不就只是两套不同刻度之[割圆之朮]而已吗?
此明显乃緯度不同之两地,其所创制及适用之太阳历法,与太阴历何涉?
这能说十二子乃十母之所生吗?

而[丁火]为阴之五月,[午火]为阳之五月,这会是纯属巧合吗?

从来都是[天六地五],为何天干是五行,地支是六节?
 
最后编辑:
兄台乃专业人士!

中国古代天文学无非是三个参照物:星象、太阳、太阴(月亮)。

1.我们假设在没有发明日晷的时代,远离山区的东夷系族群是无法像伏羲氏通过观测太阳的落点来使用太阳历的。

2.所以它们只能观察北斗来判断冬去春来。

3.月亮可能是西羌系和东夷系都会观测,但是月亮可能对于从事畜牧业的西羌系关系少一些,对于从事渔猎业的东夷系关系更大一些,鸟兽的栖息可能跟月亮有一定关系。

4.我个人感觉,十母是太阳历的五个行道,一岁两年共十个行道。十二子是根据月亮盈亏确定的你(闰月不算)。

5.以夏历11月为子月,可能是周朝按照周历强制规定的。夏历是以符合农耕生产为依据,到11月就不耕种了,外出狩猎;周历是按星象确定正月,周代企图将代表岁始的冬至作为计算月份的开始。但是并不代表商朝的十二子不是来自月亮盈亏,十二子最初是计算月亮盈亏的。

6.殷商应该只确定了四象和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并没有二十四节气,也就不会根据星象来诞生十二子。
十母和十二子并不类似母子关系。
 
中国古代天文学无非是三个参照物:星象、太阳、太阴(月亮)。
《山海经》裡有以太阳在各座山之升降,来定四时。英国的巨石陣也是使用相同的原理。

十母和十二子并不类似母子关系。
十母十二子本来就是母子之关系。
十母历法,每一母依序生了三窝崽子,每窝崽子有十二,故一母可得子三十六,因十母之故,一歲则可得子三百六十。
十母十二子,本以各兽为代表符号。

而[天干地支]则是之後更为抽象之符号。
所以两套符号皆为描述[春生夏长秋殺冬藏]之义。

所以即使是[天五地六]的十母(月)历法先出现,且失传了(不适用吗?),而後出现的[天六地五]之十二母(月)历法,即使成为了主流历法,天干地支也是沿用天五地六的那一套。

六十甲子週期,乃十与十二之组合,为何会有一半是非法之组合的呢?
又有何简单方便之法,可以去辨別出某个组合乃非法的呢?
 
最后编辑:
6.殷商应该只确定了四象和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并没有二十四节气,也就不会根据星象来诞生十二子。
十母历有冬夏至足矣。
即是二衡一间。(阴阳历)180x2

。。。夏至。。。。
。。。冬至。。。。
~~~~~
这是三衡二间。(四象历)90x4

。。。夏至。。。。
。春分。。秋分。。
。。。冬至。。。。
~~~~~
而《内经》裡的九宮八风,则要有分至及四立。
即是五衡四间。(八风历)45x8

。。。夏至。。。。
。立夏。。立秋。。
。春分。。秋分。。
。立春。。立冬。。
。。。冬至。。。。
~~~~~
而这是七衡六间。(十二母历=十二地支历)30x12

。。。夏至。。。。
。小滿。。大暑。。
。谷雨。。处署。。
。春分。。秋分。。
。雨水。。霜降。。
。大寒。。小雪。。
。。。冬至。。。。
~~~~~
那么最後的廿四节气=七衡六间再加插另外六间。
 
最后编辑:
续上文
其实十二支历=六气历。(60x6)
亦即是《内经》裡说的三阴三阳。

。。。阳明。。。。
小滿。。大暑。。
。少阳。。巨阳。。
春分。。秋分。。
。少阴。。厥阴。。
大寒。。小雪。。
。。。太阴。。。。

5.以夏历11月为子月,可能是周朝按照周历制规定的。夏历是以符合农耕生产为依据,到11月就不耕种了,外出狩猎;
周历是按星象确定正月,周代企图将代表岁始的冬至作为计算月份的开始。
但是并不代表商朝的十二子不是来自月亮盈亏,十二子最初是计算月亮盈亏的。
先生始终拿不出十二子(支),乃是计算月亮盈亏的证据出來,再者从廿八日至卅一日,以十二除之,方便在哪?
而幹枝与母子,所说的其实都是一样,统纪始终而已矣。
~~~~~
至於历法三正的讨论,根本就是子虚烏有之邪说。

以最古老的两份历法文献,即《夏小正》及《月令》來看,此两份历法,毫无疑义皆是純阳之历法。
而《周髀算经》裡的七衡六间,也是太阳历法,与太阴历法无涉。

由於《周髀》与《月令》皆是十二支(月)历法,而《夏小正》是十干(日)历法,当改朝换代之时,將历法更换掉,这不也是很正常吗?
但反过来,去沿用旧制(天命嘛)的机会其实也是蛮大的(最终还是看底蕴而已,都城要選在哪裡好呢?),但若然新旧历法有水土不服之情況出现,那又该如何呢?
如果使用十干历的与使用十二支历的交战,而兼并统一後,自然法制、度量衡等等也会被统一,而历法正正是度量衡之其一,那么[春始日]相差九天的问题,又要如何去解決呢?
上天真的会听天子的诉求或号令吗?
随着版图愈来愈大,春始日之差距也愈来愈大,这該如何是好呢?

憑什么就说夏商周,所使用的,就必定是同一份之历法的呢?而且这份历法,又必然是阴阳合历的呢?
那个正月以何月(是太阴历之月还是太阳历之月?)为正,难道就是为了春始日的調整吗?
而孔子之所以改从夏正,是否因为鲁国所处之緯度,近於夏,而不近於周呢?

事实上,抽象的数字符号就一定比具体的象形符号优勝吗?

木火金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生长杀藏=元亨利贞……
~~~~~
將农历稱为夏历,无疑是祖宗愈古,自信就愈大的盲目吹捧所致。就似太极拳非创于清,而创于明一样。
尽往自己臉上贴金,那又能如何呢?
 
最后编辑:
我认为十母是计算太阳历“月份”(其实是太阳行道),十二子是计算太阴历月份,殷商直接将闰月叫十三月,不在十二正数里面。
后来阴阳合历就将天干地支匹配60纪日,这是数学进步的结果。殷墟甲骨文“五”代表多数,可能与人一手只有五个手指有关;太阳历将一岁分为10份,而不是分为12份,可能与人一共只有10个手指头有关。那么太阴历用12纪月,显然与手指无关,只能是来源于月亮。
 
《爾雅·釋天》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郭註》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歲星十二歲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
~~~~~
所谓[是年行一次]者,即[每年行一辰]之义也。次者,即与[黃道十二宫]类似之十二辰是也。
而二十八宿非等分廿八份,但十二辰,必等分为十二份,对吧?
我认为十母是计算太阳历“月份”(其实是太阳行道),十二子是计算太阴历月份,殷商直接将闰月叫十三月,不在十二正数里面。
这很明显是太阴历法只将太阴月份,以数字来命名的事实结果而已。
既有十三月,甚至十四月,若配以十二辰,请问有何意义?
是故十二辰乃太阳历法,審矣!
除非十二辰(次),不等同於十二支(子)。
太阳历将一岁分为10份,而不是分为12份,可能与人一共只有10个手指头有关。那么太阴历用12纪月,显然与手指无关,只能是来源于月亮。
那证据呢?

藉助现代计算机幫助,搜遍出土铜铭一万余方(《金文集成》),凡带歷日月相干支者,只见[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四种,可知古人连[朔、望]也不採用。

分[月相]为十二支,有何用处?
后来阴阳合历就将天干地支匹配60纪日,这是数学进步的结果。殷墟甲骨文“五”代表多数,可能与人一手只有五个手指有关;
六十花甲之用於干支纪日起源甚早,非得待至有[阴阳合历]後方始。

天干与天干相合(甲甲、甲乙……),得数为百(若配与百刻,则百刻皆有其名矣)。
地支与地支相合(子子、子丑……),得数为百四十四。
何以天干与地支相合,不是得数百二十,而只得数六十呢?
即[甲子]何以为正,而[甲丑]何以为不正呢?
换言之,这裡有一个机制(规矩)存焉!
这机制是什么呢?
 
最后编辑:
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这是顺时针运行)

。。太阳。。。。
少阳。。阳明。。
。。。。。。。。
少阴。。厥阴。。
。。太阴。。。。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这是逆时针运行)

光此两句,就敲定了[六节]的排列,而且是唯一的排列组合,但《内经》最终没有選择它成为标准。
正正因为它与最终标准不符,所以後学解者就嘗试去修復它,於是愈改就愈錯,最後[面目全非]矣。
开,合,枢。我久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气血的扩散,集中,量的调节。开合基本很好理解,即散与集中。枢,门轴的意思,它能控制门的开闭状态,调节开门的大小程度。所以它调节的是量。当气血的量增大时,门轴开大一点。你也可理解为,当邪气导致气血开的不彻底,合的不彻底,那么就有一部分气血多出来,这时枢就能调节一下。因为气血行于脉,而脉会因风寒邪气而部分闭塞不通,脉不通气血就会多出来。实际上就相当于,我需盛一升水,却用2升的容器来盛,留有一定的余量。
六节四时之运行,乃是恆定的,所以才会有历法之出现。

枢,即是现在的门鎖,不是门轴(门较)。
而且不论是门较还是门鎖,皆不能控制门,停在打开後之某个位置。
门鎖只可控制门之死活,且它是[数字式的]及两态的,即非死则活,非活则死(门可以是既活且阖的,即门是阖上了但没有鎖上了,且[时间]又如何能夠去鎖住呢?)。
门较是门打开的关鍵,而门被打开则是[模擬式的]及连续狀态的,其可以用[百分比]来显示(如甲甲,甲乙,甲丙~癸癸)。

能夠有[一个]裝置,它既是数字式的,又是模擬式的吗?

极枢(帝星)才是轴心。
枢,指的是天枢星,北斗第一星。
枢是找到极枢的鎖匙,所以才叫枢机,叫枢密。

太阴是子(冬至),所以是开(朔,始)。
厥阴是亥(年关),所以是阖(晦,终)。一岁环流。
少阴是寅(立春),所以是枢。

六节与四时的春夏秋冬,是同类同质之命名,而六经则不是。

传统对[开阖枢]的解说……无话可说。
 
阴阳五行,天生本就是可分不可离之一整套学说,而非是像後学解者们所说的,是五行与阴阳兩套旧学说,被合二为一而成为一门新学说。
五行者,乃是[金木水火]此四象,再加一个[土]之谓也。
而在《内经》裡,有些篇章只言[肝心肺腎]四脏,以其对应[木火金水]四象,例如四气调神,六节藏象……
後来才加上脾,而脾就是土。
那土为啥是後加的呢?
这裡似乎缺了一塊砌图。
孟春始至,黃帝燕坐,臨觀八極,正八風之氣,而問雷公曰:陰陽之類,經脈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貴。雷公對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脈之主時,臣以其藏最貴。帝曰:卻念上下經陰陽從容。子所言貴,最其下也。雷公致齋七日,旦復侍坐。《陰陽類論》
肝,最其下也。然则到底何脏最贵呢?
下面没有了。
但在[五运历法]裡,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
黃帝問曰:診要何如。
歧伯對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
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
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
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診要經終論》
很明显,这段经文被篡改过。
~~~~~
正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脾。
二月三月,天氣始生,人氣在肝。
四月五月,天氣正長,人氣在心。
七月八月,地氣始殺,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地氣正藏,人氣在腎。

这段只言及天氣地氣与人氣,而每月各有三十六日,五季各有七十二日。那个土被分配了在正月及六月,分处上下半岁之首。

夫正二三四五月为天气(阳气),六七八九十月为地气(阴气)。

陰陽未判,一氣混茫。升則為陽,降則為陰。
清氣左旋,升而化火。濁氣右轉,降而化水。
方其半升,名之曰木。方其半降,名之曰金。
金木水火,是為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

四象輪旋,一年而週。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最后编辑:
五行者,乃是[金木水火]此四象,再加一个[土]之谓也。
而在《内经》裡,有些篇章只言[肝心肺腎]四脏,以其对应[木火金水]四象,例如四气调神,六节藏象……
後来才加上脾,而脾就是土。
那土为啥是後加的呢?
这裡似乎缺了一塊砌图。

肝,最其下也。然则到底何脏最贵呢?
下面没有了。
但在[五运历法]裡,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

很明显,这段经文被篡改过。
~~~~~
正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脾。
二月三月,天氣始生,人氣在肝。
四月五月,天氣正長,人氣在心。
七月八月,地氣始殺,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地氣正藏,人氣在腎。

这段只言及天氣地氣与人氣,而每月各有三十六日,五季各有七十二日。那个土被分配了在正月及六月,分处上下半岁之首。

夫正二三四五月为天气(阳气),六七八九十月为地气(阴气)。

陰陽未判,一氣混茫。升則為陽,降則為陰。
清氣左旋,升而化火。濁氣右轉,降而化水。
方其半升,名之曰木。方其半降,名之曰金。
金木水火,是為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

四象輪旋,一年而週。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万物生于土,育于水,灭于火。病,疒十丙。丙是火的意思,病也是火的意思,失去控制的火。人身之气外与内对应天地之气,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阳气只有在外才是其正位,在内就成了阳杀,而病之火就内火阳杀(阴气衰则阳关于内而阴溢于外,阴气在外则寒也)。事实上,中医中土乃最重要的一环。太阴为经之所主,手太阴脉之寸口候的就是太阴(这个太阴是脾土非肺金)!太阴是阴气之最大。
 
天人合一之说,源于素问阴阳离合论。
内经只有人天相应或人应於天地之说,而没有天人合一之论。而言人天相应之篇章多得狠,几时轮得到阴阳离合论呢!
离合者变化也。
夫阴阳之变化者,天旋地转之谓也,亦治历明时之谓也。
从四时跳到六气,並不需要通过五运。即由二阴二阳变为三阴三阳,即可也。
阴阳离合论:三阳离合: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也。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沉,名曰一阴也。因阴阳运行不息,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为生命现象。
天地运行不息,周而复始。是故阳阴变化只是表面之现象,而非事物之本质,夜为阴,昼为阳,非阴阳运行不息,积传为一周也。
今积传昼夜,三百六十日而成一岁,却被分为三阴三阳,其故何也?
即三阴三阳各有六十日,審矣。但为何要这样分割呢?这六节又如何命之呢?
三阳经之离合也,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也,为阳予之正;三阴之离合也,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沉,为阴为之主。阳予之正——由太阳跟于至阴,结于命门,为亦五常政大:跟于内者命曰神机;阴为之主——由厥阴之表,名曰少阳,亦五常政大论:跟于外者,命曰气立。
五常政言五运五气,引用於此,有些不合。

言四时,则有[春夏秋冬],其名是为四[节]丫?还是四[气]呢?

裡为厥阴,其表为少阳,则上下表裡互见之也。
然[三阴三阳]在本篇裡面,说的乃是[六气]丫?[六节]丫?还是[六经]呢?
而观其脉络,可以肯定必然不是六经,对否?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人亦应之。
六个大月各卅一日,六个小月各卅日,共366日,非360日。
流传之文本有误。如何误则未确知也。
人亦应之者,谓天有日月,人有二目,成为太阳跟至阴,结于命门,天人合一的生理现象。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半月,月位于天右下降于地;下半月,月位于天左上升于天。降于地,为上不足。此日照于月的光的现象亦为之不足。因此右眼视力较差。下半月,升于天,为上有余,此日照于月的光的现象亦为之有余,因此左眼视力较强。
夫<根结>之内文,被抄置於此篇,是故其衍文当全数删除之。
 
题解
阴阳离合论,只探讨一个问题:
为何要將一岁分为[三阴三阳]的呢?
~~~~~

正文

1,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歧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

2,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歧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太衝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名曰陰中之陽。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於厲兌,名曰陰中之陽。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於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3,帝曰:願聞三陰。
歧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衝在下,名曰太陰,太陰根起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根起於涌泉,名曰陰中之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於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沈,名曰一陰。

4,陰陽??,積傳為一周,氣裏形表而為相成也。

~~~~~
我所看到之正文

1,黃帝問曰:余聞三百六十日成一歲,
今三陰三陽,其故何也?
歧伯對曰:天覆地載,萬物方生。
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處;
則出地者,命曰陽處,名曰陽中之陽處。
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
陰陽之變,亦數之可推也。

2,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歧伯曰:上者為陽,下者為陰,
然則下為陰,其中在下,命曰太陰,名曰陰中之太陰。
太陰之後,命曰少陰,名曰陰中之少陰。
太陰之前,命曰厥陰,名曰陰中之絕陰。
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三陰者,名曰一陰。

3,帝曰:願聞三陽。
歧伯曰:太陰之上,命曰太陽,名曰陽中之太陽。
少陰之表,命曰陽明,名曰陽中之陽明。
厥陰之表,命曰少陽,名曰陽中之少陽。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三陽者,命曰一陽。

4,陰陽??,積傳為一周,而歲相成也。

~~~~~

核心内容
1,將一岁阴阳两分,则为上半岁与下半岁,然而在何处劃界好呢?
2,將一岁阴阳四分,则生长收藏、春夏秋冬,四时成焉 。
但將一岁阴阳六分,却是为了什么呢?
 
最后编辑:
高中科学知识也得学一点,基础理论能靠自己想吗?
黄帝与歧伯有学过高中的科学知识吗?
我为何就不能靠自己想出基础理论呢?
可以選择的话,您会選歧伯还是黄帝为師呢?

況且先生認为我那裡讲得不好呢?
 
最后编辑:
文接 #15
3,四时的节气,乃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属性为[风寒暑湿]或[寒热温涼]。那么[三阴三阳]即是六气啦,那六气的节气及属性,又是如何的呢?
4,六气与六经有关系吗?能否再追问四经与四时又相关的吗?
5,六气配十二地支,又是什么模样的呢?
6,少阳与少阴为何会从四时的两面相对,变成六气时之同站一旁的呢?
7,阳明与太阳,又是在什么时候及为何,要互换位置的呢?
8,少阴与太阴的位置,那个样子,方为正确的呢?
9,六气与五态相关吗?而五态是五行之前身吗?五五二十五,重要吗?五天之气又是什么?

~~~~~
三阴三阴之对象只有二,一为岁二为人。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