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之所谓不应阴阳,说的是三为奇数,故不应阴阳。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歧伯對曰:天覆地載,萬物方生。
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太陰),名曰陰中之陰;
則出地者,命曰陽處(陽明),名曰陽中之陽。
陽予之正,陰為之主。
故生因春,長因夏,殺因秋,藏因冬。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也。
然事实上三阴三阳,合而为六,六是偶数,所以是得应阴阳。
反而五行为奇数,才是不得应阴阳。
木火属阳,金水属阴,问那土、孰阴孰阳呢?
等同於问[脾]孰阳孰阴?
是故土分阴阳,而其它四运亦各分阴阳,是为十日、十天干,而十为偶数,得应阴阳矣。
这段的重点在於命名两字,名是解釋那个东西;而命是赋予那个东西一个标簽。
而[地]之出或未出,非言其它,乃言地球自身。
出地者日照之也,未出地者日未照之也,即地球自转之谓也。
夫日照者,阳明是也。
是故阳处、即阳明,而阴处、即太阴。
这段结束,全文结束,後文似是狗尾續貂。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歧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
然則中身而上,命曰陽明。
陽明之下,命曰太陰,名曰陰中之陰。
太陰根起於隱白,結于太倉。
太陰之後,命曰少陰,名曰陰中之少陰。
少陰根起於涌泉,結于廉泉。
太陰之前,命曰厥陰,名曰陰之絕陽。
厥陰根起於大敦,結于玉英。
是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太陰為開,厥陰為闔。陰陽??,積傳為一周,陰裏陽表而為相成也。
此段内容原先与经络完全不相关,後人转抄《灵枢、根结》的句子於此段之中,徒乱人耳目而已。
中身而上,非人之身也。实为地球之身也,亦一圆运动是也。
而日照、天照、廣明、阳明,異名同谓之也。
是故阳明与太阴互为表裡,互为上下。
而太阴,有其之前与之後,则分[阴半球]为三等份,换言之、亦分[阳半球]为三等份。
阴之运动,由右转向左,即厥阴→太阴→少阴。
而阳之运动,由左转向右,即少阳→阳明→太阳。
若要问终始,则太阴为开,厥阴为阖,此往大而言之,乃一岁、一生之谓也;若往小而言之,乃一昼夜、一呼吸之谓也。
此亦即[朝昼暮夜、生长杀藏]是也。
太阴之上戓之表,皆为阳明,而少阴、厥阴则否。帝曰:願聞三陽。
歧伯曰:太陰之上,命曰陽明,名曰陽中之陽。
陽明根起於厲兌,結于顙大。
少陰之表,命曰太陽,名曰陽中之太陽。
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
厥陰之表,命曰少陽,名曰陽中之少陽。
少陽根起於竅陰,結于窗籠。
厥阴之上为太阳,厥阴之表为少阳。
少阴之上为少阳,少阴之表为太阳。
以图示之如下:
。。。阳明。。。。
少阳。。。。太阳。
。。。。。。。。。
少阴。。。。厥阴。
。。。太阴。。。。
以黄帝之资才,似乎不应再有此问。
而《内经》之原文被乱改一通,乃至不堪卒讀矣。
此「阴阳六门」之法也。
而[阴阳八门]为八风、八卦,
[阴阳十门]为五运、五行,審矣!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