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理解与偏见》
大家都知道西方的催眠术,催眠术是利用暗示催眠的,人们之所以被催眠是因为频繁受到重复性暗示。而固执、意志坚强的人则是因为容易受到自己(或许是弗洛伊德说的“本我”)的暗示。比如一个人决定做什么事,就不断暗示自己、加强信念(或许就是本我对自我的暗示)。据说受过训练的特工,抵抗外界的暗示能力非常强,其坚强的意志可以抵抗测慌仪。
我们看书时如果不能理解的话,就很容易打瞌睡。这是因为当你不能理解时,书中的文字实际上变成了一堆无意义的符号,而你又频繁受到这些类似的符号的暗示,实际上达到了催眠术的效果。
而当我们能够理解,特别是感同身受的时候,就特别兴奋。这是因为我们受到了来自自己的暗示,因为人们都是带着已有的见解去认识对象的,我们在理解别人的同时就已经先理解了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受已有的观念影响。比如一个二胡爱好者或演奏家,闹市中轻微的琴声也容易引起他的注意。理解也是一样的,理解必须有内源;当未知的东西正符合你心中的想法,正是你所希望的那样,那就很容易被你理解。
我们在理解任何人的观念的时候,都是带着已有的见解去理解的。有的人在理解别人时过于受已有见解的左右,与其说他们在理解别人,不如说他们是在理解自己。-----这就是偏见。很多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释《道德经》,却偏要说这是《道德经》的意思!当然,谁也不可能完全摒弃已有见解去理解,所谓“客观”根本就不存在!但是我们应当尽量摒弃已有见解,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别人,恰当地估计别人。
《心理疾病治愈的困难》
1.发现心理问题并不难,可是要治愈心理疾病却很难。五十年代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心理治疗并无多大作用。而据美国托马斯·H·黎黑《心理学史》中说:没有证据表明弗洛伊德治好过一例精神病患者。
2.生理疾病能够治愈,得益于人天生的生理功能。例如创伤,药物能帮助消炎止血、促进愈合,但愈合主要还是靠皮肤的生长功能愈合。但是心理问题,医生虽然能够查出病根,指出治疗方法,但病人并没有天生的心理康复的功能,这是导致心理治疗效率低下的原因。
3.心理问题任何人都有,严重的才是所谓的“心理疾病”。要帮助有严重心理疾病者恢复到平常心理状态,就必须直接干预改变其心理、意识,而这是及其困难的,因为心理问题严重的人通常都是受自我暗示很强的人,过强的自我暗示会排斥外来的暗示。会使人不可理喻的顽固,难于真正的接受任何建议。
我们常遇到应当相信“谁”的问题?试问:在项羽失败之前难道没人向他提出对付刘邦的策略吗?在一个商人破产之前没人向他提出改变命运的建议吗?因为他们不知道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有时候相信别人又错了,在无法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外来暗示者通常都会相信别人,容易受到自我暗示者通常会相信自己。
心理疾病者如果有其信赖的权威,那么可以利用这个权威为其进行心里疏导。心理医生在治疗时通常把自己树立成权威,并施加较强的外来暗示(如催眠)来降低其自我暗示。但严重心理疾病者通常藐视任何权威,其强大的自我暗示也会抵抗外来暗示。
严重心理疾病者通常会选择相信自己,心理医生很难对他施加影响。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认为“原子”的运动不是直线的,而是有曲率的(非欧几何的直线其实就是弧)。他是这样论证的:他认为一个物体的运动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会慢慢停下来(与亚里士多德完全相反),如果原子呈直线运动,那么后面的原子永远追不上前面的原子,原子也就无法结合。不同的存在物是由于原子的各种结合造成,而原子只有呈非直线运动,才能相遇结合。
严重心理疾病者就是直线运动的原子,医生如果也做直线运动就无法给其治疗。
4. 如果心理疾病者具有良好的反思能力那么也容易治疗。什么是反思呢?比如一个疯狂的歌迷在其崇拜明星的音乐会上疯狂互动时,她会突然意识到 “她现在在参加音乐会”!可惜一般人不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虽然一般人的反思能力很弱,但任何人都是具备反思能力的,所以治疗严重心理疾病者的第一步就是激发他的反思能力,否则他听不进任何建议。(其实向固执的人进言也是这样)
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很成功,更加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行事;而苦难、失败往往会使人反思、自我检查。要使严重心理疾病者改变“直线运动”,只有对他施加重大的刺激(苦难、失败),比如有的人经历了生死劫难反而大彻大悟。这些刺激可以模拟,《天龙八部》里老和尚让慕容博假死,终于使萧居士恍然大悟。对待顽固的心理问题者,这是很好的办法!
《欺骗自己》
名词释义:
自以为是:本来是错的,自己却以为是对的;本来不好,自己却认为好。
自欺欺人:知道自己是错的,还要说自己是对的;知道自己不好,还要说自己好。
单纯是自以为是的人,明白了真相以后就能改正,知错能改也算是好的;而一个自欺欺人的人明知自己是错的、不好的,还要去欺骗别人欺骗自己,这就很不好了。
从人性深处来说,人是不愿意欺骗别人的,更不愿意欺骗自己,因为欺骗意味着否认自我。范晓华说“:人在没有经过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是不能撒谎的,因为人不能断然否认自我。”所以我们看到,警察审案的时候,经常搞突然袭击,不让嫌疑人有心理准备的时间。我记得一个电视剧中的一个情节:一个伪装成中国人的日本女特务,侦察员在她毫无妨备的情况下(好像约她在一个日式房间见面),突然叫她的日本名字,她立刻脱口而出“嗨!”。是的,一个人在没有经过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是不能撒谎的,因为他(她)不能断然否认自我。
但是有时候人为了种种目的,把真相藏起来,去欺骗别人。如果一个人经常撒谎,欺骗别人,连自己都会被欺骗。很多打牌的人都不愿说自己赢了钱,赢了一百就说只赢了五十,输了五十就会说输了一百。有一次我旁观别人打牌,结束后,A君赢了100,但他习惯性的说自己只赢了50,B君输了70,C君输了50,D君赢了20。结果对不了帐,最后A君说了一句话:“那还有50到哪里去了呢?”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看到了A君迷惑的表情,我知道他是真的迷惑了。由于A君经常欺骗别人,这次他居然被自己制造的假象欺骗了。
人并不愿意欺骗别人,其实在欺骗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是痛苦的,即使不痛苦那么至少也是内心矛盾、不舒服的。为了欺骗别人,他必须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欺骗经验成熟后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心理准备),他必须把真相从明晰的当前意识中抛进混沌般的潜意识中,来消解他心中假象与真相的矛盾。在完成欺骗以后,他也不愿勾起潜意识中的假象,以免陷入内心自相矛盾和否认自我的痛苦。由于假象长久的占据他的意识当中,而真相又隐晦于潜意识中,久而久之他就会被自己制造的假象欺骗。
以往我无法理解自欺欺人的人,最近我终于明白了,他们真的把自己欺骗了。假象的自我欺骗了真实的自我。所以,在事实大白天下之后,他们居然还会为自己争辩。自我的假象鸩占雀巢,把真实的本我赶到了混沌般的潜意识中,就像万劫不复的地狱中一样。
附:心理分析个案,分析对象-----女,1985年生于农村家庭,家庭条件不太好,她家女孩太多,被她的姑姑收养,她姑姑(养母)家的条件也不太好,她读三年中专都是自己挣的学费。
她大约只有三岁就知道她是收养的,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通常这种儿童的性格发展会有几种倾向:最常见的是形成自卑、孤僻、内向的性格。但她的性格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她不断的培养自己的优越感来克服可能出现的自卑感,她藐视别人,目空一切我行我素,在她看来那些嘲笑她的人都不算是什么东西。她不断的告诉自己,她比任何人都行。久而久之,她不再相信别人,就造成了她今天非常自我的性格。自信本来是好事,但人并不是什么都懂,盲目的自信就是自以为是。
她要培养她的优越感,就必须不断的暗示自己,同时排除外来的暗示(别人的嘲笑)。没有主见的人是因为容易受到外来的暗示,而固执的人是因为容易受到自我的暗示。一旦她决定怎么做,就不断的暗示自己“我一定要这么做!我一定要这么做!我一定要这么做!”,由此不难想像,为什么有一次她姐姐没借自行车给她一事她十年了还不能忘却!所以,她不是跟别人论对错,她根本就不想听人说话,拒绝理解别人!我曾说过“她缺乏反思能力”,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她从小就害怕反思,因为她的优越感都是虚假的,比空鸡蛋壳还脆弱,她并不比别人有钱有势,并不比别人更幸福,相反她比别人更不幸。别人虽然不应该嘲笑她,但事实没有错-----她确实是收养的,这是千真万确的。她不能反思,一旦她反思,她的优越感就会破灭,陷入自卑当中,她只能坚持她的精神胜利法。
《真实的活着》
我从来没有花过一整天的时间思考过心理学方面的问题,相对于哲学研究而言,我在心理学上的心得基本上出自偶然甚至意外。我发觉自己不经意走进了一门年轻学科的殿堂,即将揭开一位新娘的面纱。现在的心理学没有像物理学那样具有普遍描述意义的基础理论,现在心理学的水平基本只相当于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水平,或者是牛顿以前的物理学水平!我自认为有心无力,一直冀望于青年俊彦们,我没想过自己也会参与其中来。
观念是心灵反映世界的产物。但为什么心灵与世界会有差异和矛盾呢?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只是选择性地片面地反映世界,而上帝创造这个世界时又不是按照某个人的想法去设计的。
本我与世界矛盾越大,本我与自我分离就越严重,“我”就越感到痛苦。我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在最为神秘隐蔽的心灵深处,仍然无法离开逻辑去思考,无论什么时候逻辑都是心理世界的法律。所以“我”必须自我分裂,为调和心与世界的矛盾将“我”分裂为“本我”和“自我”, “自我”必须去欺骗掩饰“本我”,这样才能合乎逻辑的思考下去------这就是我说的“欺骗自己”。但是心灵只要一反思,就会意识到“我“的分裂而陷入痛苦中,所以欺骗自己的人一般都不愿意去反思。只要掌握熟练的行为技巧,欺骗别人比欺骗自己容易得多。
很多时候,个人为了物资利益或精神上的虚荣,去欺骗自己或别人。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快乐比让他真实的活着更让人愉悦。因此我认为,除了保持对公认的法律、道德保持敬畏,在不伤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我希望每个人都尽量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保持本真本性,也许这就是“真人”;最大程度的自我实现,或许这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风度吧!
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自由不是别人或世界给予的,也不是别人或世界能够阻止的,而是他自己给予的、实现的。去掉你心灵上的枷锁吧!解放自我、超越自我!当我们与世界有不可避免的矛盾时,或者当“我”即将消亡而没有来世时,那就忘记“我”吧!因为“我”本来就只是由诸多观念组成的集合,忘记了“我”,这不就“超我”了吗!
大家都知道西方的催眠术,催眠术是利用暗示催眠的,人们之所以被催眠是因为频繁受到重复性暗示。而固执、意志坚强的人则是因为容易受到自己(或许是弗洛伊德说的“本我”)的暗示。比如一个人决定做什么事,就不断暗示自己、加强信念(或许就是本我对自我的暗示)。据说受过训练的特工,抵抗外界的暗示能力非常强,其坚强的意志可以抵抗测慌仪。
我们看书时如果不能理解的话,就很容易打瞌睡。这是因为当你不能理解时,书中的文字实际上变成了一堆无意义的符号,而你又频繁受到这些类似的符号的暗示,实际上达到了催眠术的效果。
而当我们能够理解,特别是感同身受的时候,就特别兴奋。这是因为我们受到了来自自己的暗示,因为人们都是带着已有的见解去认识对象的,我们在理解别人的同时就已经先理解了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受已有的观念影响。比如一个二胡爱好者或演奏家,闹市中轻微的琴声也容易引起他的注意。理解也是一样的,理解必须有内源;当未知的东西正符合你心中的想法,正是你所希望的那样,那就很容易被你理解。
我们在理解任何人的观念的时候,都是带着已有的见解去理解的。有的人在理解别人时过于受已有见解的左右,与其说他们在理解别人,不如说他们是在理解自己。-----这就是偏见。很多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释《道德经》,却偏要说这是《道德经》的意思!当然,谁也不可能完全摒弃已有见解去理解,所谓“客观”根本就不存在!但是我们应当尽量摒弃已有见解,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别人,恰当地估计别人。
《心理疾病治愈的困难》
1.发现心理问题并不难,可是要治愈心理疾病却很难。五十年代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心理治疗并无多大作用。而据美国托马斯·H·黎黑《心理学史》中说:没有证据表明弗洛伊德治好过一例精神病患者。
2.生理疾病能够治愈,得益于人天生的生理功能。例如创伤,药物能帮助消炎止血、促进愈合,但愈合主要还是靠皮肤的生长功能愈合。但是心理问题,医生虽然能够查出病根,指出治疗方法,但病人并没有天生的心理康复的功能,这是导致心理治疗效率低下的原因。
3.心理问题任何人都有,严重的才是所谓的“心理疾病”。要帮助有严重心理疾病者恢复到平常心理状态,就必须直接干预改变其心理、意识,而这是及其困难的,因为心理问题严重的人通常都是受自我暗示很强的人,过强的自我暗示会排斥外来的暗示。会使人不可理喻的顽固,难于真正的接受任何建议。
我们常遇到应当相信“谁”的问题?试问:在项羽失败之前难道没人向他提出对付刘邦的策略吗?在一个商人破产之前没人向他提出改变命运的建议吗?因为他们不知道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有时候相信别人又错了,在无法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外来暗示者通常都会相信别人,容易受到自我暗示者通常会相信自己。
心理疾病者如果有其信赖的权威,那么可以利用这个权威为其进行心里疏导。心理医生在治疗时通常把自己树立成权威,并施加较强的外来暗示(如催眠)来降低其自我暗示。但严重心理疾病者通常藐视任何权威,其强大的自我暗示也会抵抗外来暗示。
严重心理疾病者通常会选择相信自己,心理医生很难对他施加影响。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认为“原子”的运动不是直线的,而是有曲率的(非欧几何的直线其实就是弧)。他是这样论证的:他认为一个物体的运动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会慢慢停下来(与亚里士多德完全相反),如果原子呈直线运动,那么后面的原子永远追不上前面的原子,原子也就无法结合。不同的存在物是由于原子的各种结合造成,而原子只有呈非直线运动,才能相遇结合。
严重心理疾病者就是直线运动的原子,医生如果也做直线运动就无法给其治疗。
4. 如果心理疾病者具有良好的反思能力那么也容易治疗。什么是反思呢?比如一个疯狂的歌迷在其崇拜明星的音乐会上疯狂互动时,她会突然意识到 “她现在在参加音乐会”!可惜一般人不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虽然一般人的反思能力很弱,但任何人都是具备反思能力的,所以治疗严重心理疾病者的第一步就是激发他的反思能力,否则他听不进任何建议。(其实向固执的人进言也是这样)
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很成功,更加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行事;而苦难、失败往往会使人反思、自我检查。要使严重心理疾病者改变“直线运动”,只有对他施加重大的刺激(苦难、失败),比如有的人经历了生死劫难反而大彻大悟。这些刺激可以模拟,《天龙八部》里老和尚让慕容博假死,终于使萧居士恍然大悟。对待顽固的心理问题者,这是很好的办法!
《欺骗自己》
名词释义:
自以为是:本来是错的,自己却以为是对的;本来不好,自己却认为好。
自欺欺人:知道自己是错的,还要说自己是对的;知道自己不好,还要说自己好。
单纯是自以为是的人,明白了真相以后就能改正,知错能改也算是好的;而一个自欺欺人的人明知自己是错的、不好的,还要去欺骗别人欺骗自己,这就很不好了。
从人性深处来说,人是不愿意欺骗别人的,更不愿意欺骗自己,因为欺骗意味着否认自我。范晓华说“:人在没有经过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是不能撒谎的,因为人不能断然否认自我。”所以我们看到,警察审案的时候,经常搞突然袭击,不让嫌疑人有心理准备的时间。我记得一个电视剧中的一个情节:一个伪装成中国人的日本女特务,侦察员在她毫无妨备的情况下(好像约她在一个日式房间见面),突然叫她的日本名字,她立刻脱口而出“嗨!”。是的,一个人在没有经过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是不能撒谎的,因为他(她)不能断然否认自我。
但是有时候人为了种种目的,把真相藏起来,去欺骗别人。如果一个人经常撒谎,欺骗别人,连自己都会被欺骗。很多打牌的人都不愿说自己赢了钱,赢了一百就说只赢了五十,输了五十就会说输了一百。有一次我旁观别人打牌,结束后,A君赢了100,但他习惯性的说自己只赢了50,B君输了70,C君输了50,D君赢了20。结果对不了帐,最后A君说了一句话:“那还有50到哪里去了呢?”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看到了A君迷惑的表情,我知道他是真的迷惑了。由于A君经常欺骗别人,这次他居然被自己制造的假象欺骗了。
人并不愿意欺骗别人,其实在欺骗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是痛苦的,即使不痛苦那么至少也是内心矛盾、不舒服的。为了欺骗别人,他必须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欺骗经验成熟后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心理准备),他必须把真相从明晰的当前意识中抛进混沌般的潜意识中,来消解他心中假象与真相的矛盾。在完成欺骗以后,他也不愿勾起潜意识中的假象,以免陷入内心自相矛盾和否认自我的痛苦。由于假象长久的占据他的意识当中,而真相又隐晦于潜意识中,久而久之他就会被自己制造的假象欺骗。
以往我无法理解自欺欺人的人,最近我终于明白了,他们真的把自己欺骗了。假象的自我欺骗了真实的自我。所以,在事实大白天下之后,他们居然还会为自己争辩。自我的假象鸩占雀巢,把真实的本我赶到了混沌般的潜意识中,就像万劫不复的地狱中一样。
附:心理分析个案,分析对象-----女,1985年生于农村家庭,家庭条件不太好,她家女孩太多,被她的姑姑收养,她姑姑(养母)家的条件也不太好,她读三年中专都是自己挣的学费。
她大约只有三岁就知道她是收养的,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通常这种儿童的性格发展会有几种倾向:最常见的是形成自卑、孤僻、内向的性格。但她的性格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她不断的培养自己的优越感来克服可能出现的自卑感,她藐视别人,目空一切我行我素,在她看来那些嘲笑她的人都不算是什么东西。她不断的告诉自己,她比任何人都行。久而久之,她不再相信别人,就造成了她今天非常自我的性格。自信本来是好事,但人并不是什么都懂,盲目的自信就是自以为是。
她要培养她的优越感,就必须不断的暗示自己,同时排除外来的暗示(别人的嘲笑)。没有主见的人是因为容易受到外来的暗示,而固执的人是因为容易受到自我的暗示。一旦她决定怎么做,就不断的暗示自己“我一定要这么做!我一定要这么做!我一定要这么做!”,由此不难想像,为什么有一次她姐姐没借自行车给她一事她十年了还不能忘却!所以,她不是跟别人论对错,她根本就不想听人说话,拒绝理解别人!我曾说过“她缺乏反思能力”,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她从小就害怕反思,因为她的优越感都是虚假的,比空鸡蛋壳还脆弱,她并不比别人有钱有势,并不比别人更幸福,相反她比别人更不幸。别人虽然不应该嘲笑她,但事实没有错-----她确实是收养的,这是千真万确的。她不能反思,一旦她反思,她的优越感就会破灭,陷入自卑当中,她只能坚持她的精神胜利法。
《真实的活着》
我从来没有花过一整天的时间思考过心理学方面的问题,相对于哲学研究而言,我在心理学上的心得基本上出自偶然甚至意外。我发觉自己不经意走进了一门年轻学科的殿堂,即将揭开一位新娘的面纱。现在的心理学没有像物理学那样具有普遍描述意义的基础理论,现在心理学的水平基本只相当于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水平,或者是牛顿以前的物理学水平!我自认为有心无力,一直冀望于青年俊彦们,我没想过自己也会参与其中来。
观念是心灵反映世界的产物。但为什么心灵与世界会有差异和矛盾呢?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只是选择性地片面地反映世界,而上帝创造这个世界时又不是按照某个人的想法去设计的。
本我与世界矛盾越大,本我与自我分离就越严重,“我”就越感到痛苦。我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在最为神秘隐蔽的心灵深处,仍然无法离开逻辑去思考,无论什么时候逻辑都是心理世界的法律。所以“我”必须自我分裂,为调和心与世界的矛盾将“我”分裂为“本我”和“自我”, “自我”必须去欺骗掩饰“本我”,这样才能合乎逻辑的思考下去------这就是我说的“欺骗自己”。但是心灵只要一反思,就会意识到“我“的分裂而陷入痛苦中,所以欺骗自己的人一般都不愿意去反思。只要掌握熟练的行为技巧,欺骗别人比欺骗自己容易得多。
很多时候,个人为了物资利益或精神上的虚荣,去欺骗自己或别人。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快乐比让他真实的活着更让人愉悦。因此我认为,除了保持对公认的法律、道德保持敬畏,在不伤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我希望每个人都尽量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保持本真本性,也许这就是“真人”;最大程度的自我实现,或许这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风度吧!
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自由不是别人或世界给予的,也不是别人或世界能够阻止的,而是他自己给予的、实现的。去掉你心灵上的枷锁吧!解放自我、超越自我!当我们与世界有不可避免的矛盾时,或者当“我”即将消亡而没有来世时,那就忘记“我”吧!因为“我”本来就只是由诸多观念组成的集合,忘记了“我”,这不就“超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