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播
传染病的许多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皮肤传播、泌尿生殖道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这里主要讨论呼吸道传播。
首要需要分辨两个密切相关而又不同的名词:传播与散布。传染病的扩展过程区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散布,另一个是传播。拿呼吸道传播途径来说,传染病扩展也有散布和传播两个环节。患有呼吸道感染病的病人,譬如新冠肺炎或新冠上呼吸道感染病人,他们咳嗽、喷嚏、说话和呼吸都会向空气中散布带有病毒的颗粒物。这个环节称为散布。然后,空气中悬浮的带有病毒的颗粒物被易感人群吸入,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增殖,这叫做“播”,这个环节称为传播。
呼吸道传播途径的传播介质是空气中悬浮的带有病毒或细菌的颗粒物。颗粒物直径越大,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就越短,散布的距离就越短,悬浮很短距离就会沉降到地面或物体表面,从而终止呼吸道传播途径。颗粒物直径越小,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就越长,散布的距离就会越长。根据颗粒物直径大小不同,我们把颗粒物区分为两类:降尘和漂尘。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降尘,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短,散布的距离近,而且不能把细菌或病毒直接传播到细支气管和肺泡。这样的颗粒物被称为飞沫,英文是resperatory droplets。直径大小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漂尘,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长,散布的距离远,而且可以把细菌或病毒直接传播到人体的细支气管和肺泡。这样的颗粒物称为气溶胶,英文是aerosols。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性有强有弱。只能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它的传染性就比较弱。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的传染病(当然更加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它的传染性就很强。只能通过飞沫传播途径的称为飞沫传播,既通过飞沫传播又可以气溶胶传播途径的称为气溶胶传播。
所以我们可以把呼吸道传播途径区分为两种情况:飞沫传播途径和气溶胶传播途径。飞沫传播途径意味着传染性不是很强,气溶胶传播途径意味着传染性很强。一个呼吸道传染病,只要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向全世界扩展,譬如一两个月就可以传播到全球,这一定是气溶胶传播。如果扩展速度很慢,那么可以断定它是飞沫传播。譬如新冠肺炎或新冠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气溶胶传播,而肺结核属于飞沫传播。
传染源把细菌或病毒散布到人体后,人体是不是被传染,这既取决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力,也取决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传染还是不传染,取决于细菌病毒与人体双方面因素的综合效果。病毒通过变异可以使它的感染力增强或减弱,人体的体质决定了他对细菌病毒的免疫力是强还是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变异导致它的感染力越来越增强,于是它的传染性越来越增强,目前可以说完全是防不胜防。既然防不胜防,那么不如不防。
人体的免疫力区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细菌或病毒被散布于人体,人体是不是被传染,这除了取决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力强弱之外还取决于人体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是强还是弱,而不是“特异性免疫力”的强弱。在人体自身因素方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强弱决定了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特异性免疫的强弱决定了传染病的病情轻重。譬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同一个变异毒株同时被散布于两个人,病毒的感染力是完全同等的,而这两个人得病的情况则不同。可能一个人为“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新冠感冒),另一个人为“新冠确诊”(也就是新冠肺炎,即下呼吸道感染)。为什么两个人不同呢,因为他们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强弱不同。
人体接触细菌病毒之后,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会立即与之对抗,对抗效果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犹如是狂轰滥炸,它对人体自身的伤害很大,而对细菌或病毒的伤害反而不够强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抗细菌或病毒,它能不能及时消灭来犯之敌,决定了人体是不是被传染。如果在第一时间消灭了敌人,这就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连感冒症状都没有,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最强。如果非特异性免疫力稍微差一些,就会发生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新冠感冒,官方称之为“无症状”(实际上是有症状,有感冒症状)。气溶胶中的新冠病毒虽然被直接传播到下呼吸道(细支气管和肺泡),但是人体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第一时间把病毒消灭了,而上呼吸道由于病毒数量太多而没有被消灭干净,于是就发生新冠感冒。如果病人的非特异性免疫更差,那么就会发生新冠肺炎。
非特异性免疫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巨噬细胞的强弱。特异性免疫力强弱则主要取决于淋巴细胞的强弱。无论是首次感染还是再次感染,无论是感染哪一种细菌或病毒,非特异性免疫都会在第一时间对抗细菌病毒。而特异性免疫则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抗细菌病毒。这是因为,淋巴细胞需要经过好几天时间才能达到免疫效果,它需要被入侵的细菌病毒致敏,然后分裂增殖,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异性淋巴细胞。细菌病毒与淋巴细胞都增殖,两者比赛,要让淋巴细胞压倒细菌病毒,这必然需要好几天时间。一般说需要近两周,除去潜伏期的几天时间,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这就是古人说的伤寒传经大概一周时间。等到特异性淋巴细胞有足够数量压倒细菌病毒,那么这样免疫类似于“精确打击”,它既有极好的免疫效果,又不对人体自身造成多大伤害。但是如果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很弱,那么就会病情很重。
总而言之,非特异性免疫既决定了传染性又决定了病情轻重,特异性免疫只决定病情轻重。很多专家说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只能防重症不能防传染,其实这个规律适用于一切疫苗。疫苗所发挥的是特异性免疫效果,而不是非特异性免疫效果,所以它只能防重症,不能防传染。
传染病的许多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皮肤传播、泌尿生殖道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这里主要讨论呼吸道传播。
首要需要分辨两个密切相关而又不同的名词:传播与散布。传染病的扩展过程区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散布,另一个是传播。拿呼吸道传播途径来说,传染病扩展也有散布和传播两个环节。患有呼吸道感染病的病人,譬如新冠肺炎或新冠上呼吸道感染病人,他们咳嗽、喷嚏、说话和呼吸都会向空气中散布带有病毒的颗粒物。这个环节称为散布。然后,空气中悬浮的带有病毒的颗粒物被易感人群吸入,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增殖,这叫做“播”,这个环节称为传播。
呼吸道传播途径的传播介质是空气中悬浮的带有病毒或细菌的颗粒物。颗粒物直径越大,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就越短,散布的距离就越短,悬浮很短距离就会沉降到地面或物体表面,从而终止呼吸道传播途径。颗粒物直径越小,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就越长,散布的距离就会越长。根据颗粒物直径大小不同,我们把颗粒物区分为两类:降尘和漂尘。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降尘,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短,散布的距离近,而且不能把细菌或病毒直接传播到细支气管和肺泡。这样的颗粒物被称为飞沫,英文是resperatory droplets。直径大小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漂尘,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长,散布的距离远,而且可以把细菌或病毒直接传播到人体的细支气管和肺泡。这样的颗粒物称为气溶胶,英文是aerosols。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性有强有弱。只能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它的传染性就比较弱。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的传染病(当然更加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它的传染性就很强。只能通过飞沫传播途径的称为飞沫传播,既通过飞沫传播又可以气溶胶传播途径的称为气溶胶传播。
所以我们可以把呼吸道传播途径区分为两种情况:飞沫传播途径和气溶胶传播途径。飞沫传播途径意味着传染性不是很强,气溶胶传播途径意味着传染性很强。一个呼吸道传染病,只要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向全世界扩展,譬如一两个月就可以传播到全球,这一定是气溶胶传播。如果扩展速度很慢,那么可以断定它是飞沫传播。譬如新冠肺炎或新冠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气溶胶传播,而肺结核属于飞沫传播。
传染源把细菌或病毒散布到人体后,人体是不是被传染,这既取决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力,也取决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传染还是不传染,取决于细菌病毒与人体双方面因素的综合效果。病毒通过变异可以使它的感染力增强或减弱,人体的体质决定了他对细菌病毒的免疫力是强还是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变异导致它的感染力越来越增强,于是它的传染性越来越增强,目前可以说完全是防不胜防。既然防不胜防,那么不如不防。
人体的免疫力区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细菌或病毒被散布于人体,人体是不是被传染,这除了取决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力强弱之外还取决于人体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是强还是弱,而不是“特异性免疫力”的强弱。在人体自身因素方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强弱决定了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特异性免疫的强弱决定了传染病的病情轻重。譬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同一个变异毒株同时被散布于两个人,病毒的感染力是完全同等的,而这两个人得病的情况则不同。可能一个人为“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新冠感冒),另一个人为“新冠确诊”(也就是新冠肺炎,即下呼吸道感染)。为什么两个人不同呢,因为他们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强弱不同。
人体接触细菌病毒之后,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会立即与之对抗,对抗效果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犹如是狂轰滥炸,它对人体自身的伤害很大,而对细菌或病毒的伤害反而不够强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抗细菌或病毒,它能不能及时消灭来犯之敌,决定了人体是不是被传染。如果在第一时间消灭了敌人,这就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连感冒症状都没有,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最强。如果非特异性免疫力稍微差一些,就会发生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新冠感冒,官方称之为“无症状”(实际上是有症状,有感冒症状)。气溶胶中的新冠病毒虽然被直接传播到下呼吸道(细支气管和肺泡),但是人体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第一时间把病毒消灭了,而上呼吸道由于病毒数量太多而没有被消灭干净,于是就发生新冠感冒。如果病人的非特异性免疫更差,那么就会发生新冠肺炎。
非特异性免疫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巨噬细胞的强弱。特异性免疫力强弱则主要取决于淋巴细胞的强弱。无论是首次感染还是再次感染,无论是感染哪一种细菌或病毒,非特异性免疫都会在第一时间对抗细菌病毒。而特异性免疫则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抗细菌病毒。这是因为,淋巴细胞需要经过好几天时间才能达到免疫效果,它需要被入侵的细菌病毒致敏,然后分裂增殖,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异性淋巴细胞。细菌病毒与淋巴细胞都增殖,两者比赛,要让淋巴细胞压倒细菌病毒,这必然需要好几天时间。一般说需要近两周,除去潜伏期的几天时间,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这就是古人说的伤寒传经大概一周时间。等到特异性淋巴细胞有足够数量压倒细菌病毒,那么这样免疫类似于“精确打击”,它既有极好的免疫效果,又不对人体自身造成多大伤害。但是如果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很弱,那么就会病情很重。
总而言之,非特异性免疫既决定了传染性又决定了病情轻重,特异性免疫只决定病情轻重。很多专家说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只能防重症不能防传染,其实这个规律适用于一切疫苗。疫苗所发挥的是特异性免疫效果,而不是非特异性免疫效果,所以它只能防重症,不能防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