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中西医结合理论讨论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279
获得点赞
347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呼吸道传播

传染病的许多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皮肤传播、泌尿生殖道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这里主要讨论呼吸道传播。

首要需要分辨两个密切相关而又不同的名词:传播与散布。传染病的扩展过程区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散布,另一个是传播。拿呼吸道传播途径来说,传染病扩展也有散布和传播两个环节。患有呼吸道感染病的病人,譬如新冠肺炎或新冠上呼吸道感染病人,他们咳嗽、喷嚏、说话和呼吸都会向空气中散布带有病毒的颗粒物。这个环节称为散布。然后,空气中悬浮的带有病毒的颗粒物被易感人群吸入,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增殖,这叫做“播”,这个环节称为传播。

呼吸道传播途径的传播介质是空气中悬浮的带有病毒或细菌的颗粒物。颗粒物直径越大,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就越短,散布的距离就越短,悬浮很短距离就会沉降到地面或物体表面,从而终止呼吸道传播途径。颗粒物直径越小,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就越长,散布的距离就会越长。根据颗粒物直径大小不同,我们把颗粒物区分为两类:降尘和漂尘。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降尘,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短,散布的距离近,而且不能把细菌或病毒直接传播到细支气管和肺泡。这样的颗粒物被称为飞沫,英文是resperatory droplets。直径大小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漂尘,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长,散布的距离远,而且可以把细菌或病毒直接传播到人体的细支气管和肺泡。这样的颗粒物称为气溶胶,英文是aerosols。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性有强有弱。只能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它的传染性就比较弱。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的传染病(当然更加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它的传染性就很强。只能通过飞沫传播途径的称为飞沫传播,既通过飞沫传播又可以气溶胶传播途径的称为气溶胶传播。

所以我们可以把呼吸道传播途径区分为两种情况:飞沫传播途径和气溶胶传播途径。飞沫传播途径意味着传染性不是很强,气溶胶传播途径意味着传染性很强。一个呼吸道传染病,只要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向全世界扩展,譬如一两个月就可以传播到全球,这一定是气溶胶传播。如果扩展速度很慢,那么可以断定它是飞沫传播。譬如新冠肺炎或新冠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气溶胶传播,而肺结核属于飞沫传播。

传染源把细菌或病毒散布到人体后,人体是不是被传染,这既取决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力,也取决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传染还是不传染,取决于细菌病毒与人体双方面因素的综合效果。病毒通过变异可以使它的感染力增强或减弱,人体的体质决定了他对细菌病毒的免疫力是强还是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变异导致它的感染力越来越增强,于是它的传染性越来越增强,目前可以说完全是防不胜防。既然防不胜防,那么不如不防。

人体的免疫力区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细菌或病毒被散布于人体,人体是不是被传染,这除了取决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力强弱之外还取决于人体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是强还是弱,而不是“特异性免疫力”的强弱。在人体自身因素方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强弱决定了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特异性免疫的强弱决定了传染病的病情轻重。譬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同一个变异毒株同时被散布于两个人,病毒的感染力是完全同等的,而这两个人得病的情况则不同。可能一个人为“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新冠感冒),另一个人为“新冠确诊”(也就是新冠肺炎,即下呼吸道感染)。为什么两个人不同呢,因为他们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强弱不同。

人体接触细菌病毒之后,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会立即与之对抗,对抗效果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犹如是狂轰滥炸,它对人体自身的伤害很大,而对细菌或病毒的伤害反而不够强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抗细菌或病毒,它能不能及时消灭来犯之敌,决定了人体是不是被传染。如果在第一时间消灭了敌人,这就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连感冒症状都没有,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最强。如果非特异性免疫力稍微差一些,就会发生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新冠感冒,官方称之为“无症状”(实际上是有症状,有感冒症状)。气溶胶中的新冠病毒虽然被直接传播到下呼吸道(细支气管和肺泡),但是人体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第一时间把病毒消灭了,而上呼吸道由于病毒数量太多而没有被消灭干净,于是就发生新冠感冒。如果病人的非特异性免疫更差,那么就会发生新冠肺炎。

非特异性免疫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巨噬细胞的强弱。特异性免疫力强弱则主要取决于淋巴细胞的强弱。无论是首次感染还是再次感染,无论是感染哪一种细菌或病毒,非特异性免疫都会在第一时间对抗细菌病毒。而特异性免疫则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抗细菌病毒。这是因为,淋巴细胞需要经过好几天时间才能达到免疫效果,它需要被入侵的细菌病毒致敏,然后分裂增殖,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异性淋巴细胞。细菌病毒与淋巴细胞都增殖,两者比赛,要让淋巴细胞压倒细菌病毒,这必然需要好几天时间。一般说需要近两周,除去潜伏期的几天时间,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这就是古人说的伤寒传经大概一周时间。等到特异性淋巴细胞有足够数量压倒细菌病毒,那么这样免疫类似于“精确打击”,它既有极好的免疫效果,又不对人体自身造成多大伤害。但是如果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很弱,那么就会病情很重。

总而言之,非特异性免疫既决定了传染性又决定了病情轻重,特异性免疫只决定病情轻重。很多专家说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只能防重症不能防传染,其实这个规律适用于一切疫苗。疫苗所发挥的是特异性免疫效果,而不是非特异性免疫效果,所以它只能防重症,不能防传染。
 
巨噬细胞与“邪伏膜原”

前面说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区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有两个主力军,一个是巨噬细胞,另一个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比较大的病原微生物,譬如各种细菌,巨噬细胞既吞噬比较大的病原微生物,也吞噬比较小的病原微生物譬如病毒,而且还吞噬这种细胞碎片以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自身会死亡,那么需要巨噬细胞把它吞噬消化。所以,巨噬细胞乃是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最最主要的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产生,然后血液中循环。当细菌侵入人体时,中性粒细胞会聚集到有细菌的部位吞噬消化细菌,然后细胞本身死亡,让巨噬细胞在吞噬消化它。身体很健康的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消化能力,可以把所吞噬的病毒、细菌、各种细胞碎片乃至于死亡的中性粒细胞消化掉(分解之),然后巨噬细胞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这是非特异性免疫力很强的情况。如果巨噬细胞本身不够健康,消化力不够强大,那么它自己也会被“撑死”。这就比较麻烦了,又需要其它的巨噬细胞吞噬它,而其它的巨噬细胞也被撑死,永无止境,没完没了,这就导致慢性感染和慢性炎症。

巨噬细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它具有“抗原呈递作用”,属于抗原呈递细胞。什么是抗原呈递呢,就是说巨噬细胞吞噬细菌或病毒后,把细菌或病毒中的各种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让淋巴细胞被“致敏”,促发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许多许多特异性淋巴细胞(也就是专门针对相应抗原的淋巴细胞),于是就启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前面说了,特异性免疫系统从开始启动到特异性免疫系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一两周时间。在特异性免疫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之前,靠的主要是巨噬细胞发挥吞噬和消化作用来消灭细菌或病毒。巨噬细胞的强弱与否是整个人体体质强弱与否的反映。体质强的人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强大,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消灭入侵的细菌或病毒,从而阻止感染,发生真正的“无症状感染”。巨噬细胞功能稍微弱一些则发生“轻症感染”,巨噬细胞功能太弱就会发生“重症感染”。

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后,巨噬细胞会把它们吞噬,但是能不能消化它就是两说。如果能消化它,感染最终会被清除。如果不能消化它,那么就会无休止吞噬,循环吞噬,导致免疫效果很差。如果病人挺过了急性期,那么就会“邪伏膜原”,细菌病毒潜伏于巨噬细胞之内长期存在。什么时候人体的体质进一步减弱,潜伏的细菌病毒就会重新复制增殖,古人称之为“伏气化温”。
 
伏气温病

伏气温病,古人给它取了一个名称,叫做“春温”。之所以如此命名,乃是因为《黄帝内经》认为它是因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寒是指寒邪,实际上指的是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各种致病因素,当然寒冷刺激是其主要因素。冬季气温寒冷,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必然直接抑制各种酶的活性,表现于免疫系统就会导致免疫力降低,细菌病毒趁虚而入。但是,寒冷环境单独只能导致发生伤寒,而伤寒本身并不是温病。这是因为只要人体及时脱离寒冷环境,免疫系统功能就会马上恢复正常,可以在一、两周之内清除细菌病毒,疾病痊愈而不发生温病。如果病人“冬不藏精”,那么才会“春必病温”。一年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养阴即是养精。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譬如冬季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譬如营养不良,譬如冬季得了一次伤寒,都会导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不藏精,那么人体的免疫细胞缺乏各种精,譬如巨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菌病毒的能力降低了,一旦细菌病毒感染人体,挺过急性期就会邪伏膜原,于是随时可能发生伏气温病。

不管是伏气温病还是新感温病都是温病,温病与伤寒不同。不过伤寒可以化温,也就是说先发生的是伤寒,然后导致阴精不足而转化为温病。伤寒化温,这是新感温病。伏气化温,这是春温。什么是精,譬如人体自的各种酶都是精,免疫系统的抗体是精,巨噬细胞消化吞噬物体也要依靠精。精是由人体的阴气产生的,所以可以称之为阴精。伤寒病本身可以导致阴精不足,营养不良可以导致阴精不足,过度疲劳可以导致阴精不足,各种长期的基础病都可以导致阴精不足。阴精不足患者被细菌病毒感染,就可能导致邪伏膜原。譬如结核病,体质强的人可以痊愈,体质弱的人会邪伏膜原,结核杆菌潜伏于巨噬细胞之内长期存在,等到人体进一步衰弱时结核杆菌重新分裂增殖,发生全身结核病。
 
值得探讨! :080:
 
有益的探讨!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需要客观地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正气和邪气的本质。大家的认识都正确了,就会最终走向结合,因为真相或真理只有一个。
 
春温,“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对此,我持怀疑态度。
寒邪和温邪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邪气,为什么冬天进入人体的寒邪在春季就变成温邪了呢?而且在治法上也是按温邪来治。这不能自圆其说。我觉得春温应该是冬天潜伏在人体内的温邪。冬天,由于天气冷,温邪处于不活跃状态,所以感染后不发病。然而,到了春天,天气变暖,温邪活跃,便开始大量繁殖,引发春温。可能这样解释比较合理些。
 
春温,“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对此,我持怀疑态度。
寒邪和温邪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邪气,为什么冬天进入人体的寒邪在春季就变成温邪了呢?而且在治法上也是按温邪来治。这不能自圆其说。我觉得春温应该是冬天潜伏在人体内的温邪。冬天,由于天气冷,温邪处于不活跃状态,所以感染后不发病。然而,到了春天,天气变暖,温邪活跃,便开始大量繁殖,引发春温。可能这样解释比较合理些。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句话才是温病的主要原因,冬伤于寒当然也是原因。温病与伤寒的区别在于“精”是不是充足。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是发生伤寒还是发生温病,取决于人体的阴精是不是充足。阴精充足则患伤寒,阴精不足则患温病。这里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精。所谓精,从西医角度说就是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大分子物质,譬如各种酶、离子通道、葡萄糖载体、抗体等等。大分子物质都是从小分子物质合成而来,人体从外界摄入的都是没有特定功能的小分子物质,必须在人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大分子物质即精。合成大分子物质的气,就是阴气。所以,精与阴直接相关,被称为阴精。阴气虚弱会导致精不足,精不足,则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呈现为温病。如果阴精充足,那么呈现为伤寒。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人体的阴气和阴精是不是充足,主要在于秋冬季节是不是养阴养得好。冬季养阴,叫做冬季藏精。如果冬季没有藏精,则春夏季节容易得温病。故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另外,冬季遭受寒气袭击而得伤寒,伤寒本身也可以消耗阴精,于是伤寒化温也会得温病。

中国古人所说的邪气,当然与西医说的病原微生物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邪气不等于病原微生物。同一种病原微生物,譬如新冠病毒,不同的人感染会导致不同的疾病,有的人得上呼吸道感染,我们知道上呼吸道感染是不会死人的。有的人得肺炎,而肺炎是可以死人的。伤寒本身不会死人,而温病却会死人。只得上呼吸道感染而不发展为肺炎,这是伤寒。会发展为肺炎,这是温病。病毒相同,而在不同的人身上却表现为不同的邪气。
 
我还是觉得,寒邪和温邪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微生物。
同一种邪气感染不同的人,症状及轻重肯定是因人而异,但是本质上感染的仍是同一种邪气。
比如,夏天多人感染暑邪,可能症状和轻重各人不同,但本质上都要按暑邪感人来辨证论治,绝不会把有的患者按伤寒来治。
 
最后编辑:
我还是觉得,寒邪和温邪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微生物。
同一种邪气感染不同的人,症状及轻重肯定是因人而异,但是本质上感染的仍是同一种邪气。
比如,夏天多人感染暑邪,可能症状和轻重各人不同,但本质上都要按暑邪感人来辨证论治,绝不会把有的患者按伤寒来治。
诊断为暑病,这不是根据病原体来诊断的,而是根据疾病的性质诊断的。
 
伤寒本身不会死人,要死也是转化为温病才会病死。

伤寒其实是指以恶寒、发热、无汗和脉浮紧为症状起病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这些症状存在于太阳病期。如果在太阳病期痊愈了这是伤寒没有化温。如果太阳病期没有痊愈,那么就意味着会进去阳明病期,寒邪化热,伤寒化温而转化为温病。病人不会在太阳病期死亡,也不大会在阳明病期死亡,会死于三阴期。从阳明病开始就属于温病。这叫做伤寒化温。从太阳病期到阳明病期,致病菌是没有变的,而邪气的性质却变了,由寒邪变成了热邪。为什么?因为人体的体质变化了。如何变化了?从阴精充足变成阴精不足。阴精越不足,病情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春温是伏寒化温,即伏在体内的寒邪使人在春季患温病。伤寒学家和温病学家,都认为是一种邪气即寒邪使然。这些传统推论,可以说是一种假说。要证实,需要实验数据支持。如果同一种病毒或细菌,能使一些人患伤寒,而使另一些人患温病,那就有说服力。
 
最后编辑: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句话才是温病的主要原因,冬伤于寒当然也是原因。温病与伤寒的区别在于“精”是不是充足。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是发生伤寒还是发生温病,取决于人体的阴精是不是充足。阴精充足则患伤寒,阴精不足则患温病。这里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精。所谓精,从西医角度说就是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大分子物质,譬如各种酶、离子通道、葡萄糖载体、抗体等等。大分子物质都是从小分子物质合成而来,人体从外界摄入的都是没有特定功能的小分子物质,必须在人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大分子物质即精。合成大分子物质的气,就是阴气。所以,精与阴直接相关,被称为阴精。阴气虚弱会导致精不足,精不足,则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呈现为温病。如果阴精充足,那么呈现为伤寒。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人体的阴气和阴精是不是充足,主要在于秋冬季节是不是养阴养得好。冬季养阴,叫做冬季藏精。如果冬季没有藏精,则春夏季节容易得温病。故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另外,冬季遭受寒气袭击而得伤寒,伤寒本身也可以消耗阴精,于是伤寒化温也会得温病。

中国古人所说的邪气,当然与西医说的病原微生物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邪气不等于病原微生物。同一种病原微生物,譬如新冠病毒,不同的人感染会导致不同的疾病,有的人得上呼吸道感染,我们知道上呼吸道感染是不会死人的。有的人得肺炎,而肺炎是可以死人的。伤寒本身不会死人,而温病却会死人。只得上呼吸道感染而不发展为肺炎,这是伤寒。会发展为肺炎,这是温病。病毒相同,而在不同的人身上却表现为不同的邪气。
温病治法里面的滋阴就是补阴精吗?
 
温病治法里面的滋阴就是补阴精吗?
滋阴是一个宽泛概念,滋阴可以补充氨基酸营养物,也可以拮抗固醇作用,可以降低代谢水平和体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