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简介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名老中医药专家刘弼臣教授简介 刘弼臣1925年6月生,江苏扬州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教授。刘弼臣教授在继承师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注重汲取前贤之精华,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仔细研读,体会颇深。他崇尚孙思邈、钱乙、万密斋、龚廷贤、吴谦、叶天士等诸家,并深入研究和探讨。尤其重视钱乙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钱乙“五脏证治”的学术观点。他根据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的生理特点及小儿体属少阳,邪气极易传变,波及他脏的病理特点,提出了从肺论治的学术观点。经多年临床实践,疗效确切。对某些疑难杂症,独辟蹊径,每多巧发而奇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术思想探微】

刘弼臣教授从医50余年,深研古代医籍,重视现代科技,他在“五脏证治理论体系”中,突出了“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具有继承创新的精神。

五脏分证最早见于《内经》的“风论”、“痹证”、“痿证”、“咳论”等篇章。《难经》、《金匮要略》、《中藏经》、《千金要方》均有所发展。宋代钱乙观察到小儿脏腑柔弱,而又体禀“纯阳”,生机蓬勃;患病之后所反应的病情十分复杂,易寒易热,易虚易实。钱乙依据《内经》五脏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创立了“五脏证治”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五脏性能不同,所以感受病邪后临床症状也不相同。例如:肺属金,主气。肺气有余,气机郁窒,则喘满闷乱。肺有热,口渴引饮。肺热不甚,或有停饮,则不欲饮水。肺气不足则气息不利。因此,《小儿药证直诀·五脏病》云:“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以及“肺主喘,实则闷乱,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者哽气,长出气。”刘老认为钱乙“五脏证治”的理论虽然源于《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藏经》、《千金要方》等书,选列的主证亦超前辈,既适用于六淫外感,也可用于内伤杂病。这是钱乙结合小儿特点,发展前人理论之处。然而钱乙毕竟受到历史条件及个人经验的局限,在理论上尚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例如:肺居胸中。与大肠相表里,外合皮毛,上连喉咙,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输布津液,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举凡外发疮疹,内结肠燥,上则咳喘,下则便秘,均与肺有密切关系,尤其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故《灵枢·脉度》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素问·六节脏象论》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由于肺开窍于鼻,与喉通连,所以外邪袭肺多从鼻喉而入。肺的病变也多见鼻喉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喉痒、音哑和失音等。反之,鼻咽的病变,也多影响到肺,导致肺气不利,变生诸证。因此,刘老在临证中非常重视诊察小儿苗窍的变化,而提出“从肺论治”的依据,以补充和发展钱乙“五脏证治”的理论体系,突出“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钱乙十分强调五脏分证,但并不意味着分裂五脏间的相互联系。相反,却极为重视五脏间的相互影响。《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虚实证治间的相互关系》云:“肝病秋见,肝强胜肺,肺怯不能胜肝,当补脾治肝……。”又云:“肺病春见,肺胜肝,当补肾肝治肺……。”又云:“肝病见秋,木旺肝强胜肺也,宜补肺泻肝……。”刘老继承了钱乙这种把“五脏证治”看作一个整体的学术观点,既重视各个脏腑分证的特点,又把各个脏腑分证看作一个整体。同时还十分重视各个分证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小儿由于肌肤嫩弱,卫外功能差,易受外邪侵袭,故小儿呼吸道疾病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肺脏受邪后又易引起其他脏腑的病变。所以,肺脏在小儿时期的重要性比成人更为重要。因此,刘老认为治肺既可治疗肺脏本身的疾病,又可治疗肺外其他脏腑的疾病。从肺论治,调肺利窍,祛邪外出,不仅可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而且常可起到清除病灶,避免滋生变证的效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