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三十五
李某,男,38岁。患顽固性头痛2年,久治不愈。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侧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
本案为刘渡舟医案:
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麻黄4,葛根18,桂枝12,白芍12,炙甘草6,生姜12,大枣12枚。麻黄、葛根二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证皆愈。
刘某,男,4岁,1984年3月5日诊。患儿前日汗后受凉,昨日起发生肠鸣腹泻,大便清稀带风泡沫,日数次,伴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本案为石宜明医案:
证属外感风寒腹泻,拟解表散寒,用葛根汤原方:葛根12,麻黄5,桂枝6,白芍10,大枣3枚,生姜2片,炙甘草3。药进1剂腹泻止,表证除,再剂泻止而痊。
按语:由外感所致之小儿腹泻,其治但须解表,表解则里自和,葛根汤对此有较好疗效。
条文名家注解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太阳伤寒,经输不利的证治。经脉是气血的通路,太阳表邪不解,经脉受邪,气血运行不畅,经输为之不利,因而出现项背强几几的证候。如果筋脉拘急,反见汗出恶风等证,则为太阳病中风无疑,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若项背强几几,无汗而恶风寒的,则为伤寒表实证,是由寒邪外闭,玄府不通,经脉气血不利所致。恶风是恶寒的互词。治当发汗散寒,疏通经脉,用葛根汤主之。从用药来看,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麻黄、葛根。其中,葛根为主药,既能配麻桂解肌发表,又能升津液、濡筋脉以治项背强几几。表虚的项背强几几用桂枝加葛根汤,本证属表实经输不利,为什么不用麻黄汤加葛根呢?因为麻黄汤发汗力强,再加入葛根来升阳发表,恐怕汗出太多。虽然这个证为经输不利,应发疏经之汗,但也应该看到筋脉失滋,拘紧不柔,用麻黄汤加葛根容易造成汗多津伤,达不到滋津润燥,缓和筋脉拘挛的目的。因此,选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既可发汗散寒,又不致大汗伤津。同时,有芍药、甘草、大枣滋津化阴以缓和筋脉之急,符合病情。临床上有很多项背疼痛的病人,用葛根汤治疗常可取得效果。服葛根汤后,有的病人项背疼痛处有发热的感觉,这是阳气将要通达的反映,紧接着项背部就会出汗,随着出汗延及全身,病就痊愈了。正如曹家达在《经方实验录》中所说:服后顷刻,觉背内微热,再服,背汗遂出,次及周身……病遂告差。关于本方的煎服法,要注意先煎麻黄、葛根,去上沫,然后再纳诸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麻黄、葛根的辛散之性,防止发汗力太强,汗出过多;另一方面可以减弱麻黄走散之性,以免药后发生心悸、心烦、头晕等副作用。服药后不需要啜粥,温覆就可出汗。
下一条论述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见下利的证治。两经或两经以上病证同时发生,无先后次第之分者,谓之合病。合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邪气过盛,同时侵犯数经,它的病势也比一经发病为重。太阳与阳明合病,在这里指的是太阳与阳明经表同时受邪,既表现有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太阳经表证,又有缘缘面赤、额头作痛、目痛鼻干、卧寐不宁的阳明经表证。关于阳明经证,《伤寒论》中讲得并不太清楚,原文第48条只提到面色缘缘正赤一证,很不全面。近年来,许多学者把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经证,混淆了经的概念,也不尽合适。严格地说,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热证似乎较为贴切。根据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与朱肱《类证活人书》等书的记载,均以阳明经脉为病才叫做经证。《医宗金鉴》对于阳明经证又作了歌诀以概括: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这里所说的葛根汤证也就是阳明经证,是阳明经脉受邪,经气被遏所表现的证候。因为它的经也行于表,故也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二阳合病,由于太阳、阳明二经受邪多少不同,病变也有所侧重。如果太阳病证偏重的,可用麻黄汤,如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就是个例子。这一条的二阳合病以阳明经邪为重,这可从必自下利一证而知。太阳与阳明经表受邪,尤以阳明经邪为重,由于阳明之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胃肠之里,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故而出现自发的下利或呕吐等证候。以下利为主的,用葛根汤解经表之邪,升阳明之气。表解则里和,下利必自止。
葛根汤为阳明经证的正治之方,又可兼解太阳表邪,方中主药是葛根,不仅能解肌发表,且能入脾胃,升发清阳,鼓舞胃气,善治泄利。因此,本方治二阳合病自下利者,最为合适。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个项背拘急,这个“几几”是一个状词。这就是脖子(头颈)全身左右运转不自由,项背拘急的历害。这个字本来是形容小鸟学飞的时候,羽毛未丰呢,他飞不起来,伸着脑袋那个样子,就叫“几几”那个形状。那么太阳病就是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这一类的太阳病,如果项背强有“几几”的样子,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他这个方剂,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本来他是个桂枝汤证,所以他恶风呢。我们用这个方剂的时侯也这样子,他这个恶寒特别历害,恶寒特别历害当然他也是恶风了。由于他没有汗所以他加麻黄,由于他项背强加葛根,它就是这么一个方剂。那么这一段和前面那一段回头一看就知道了,那个讲的“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就根据这一条,这本来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应该“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这是葛根汤证。那个呢他不是用葛根汤,他用桂枝汤加葛根,那么桂枝汤它是发热汗出恶风。那么他那个”项背强几几“呢,就”项背强几几“来讲应该是葛根汤证。可是葛根汤证呢,他是无汗恶风,所以那一条啊搁个”反“字。他这个”反“字啊就为这两个方剂的一个鉴别点,所以他这个文字啊,我们上次讲也提到了,随便一个字都不是轻易用的,他每一个字啊都是有所指的。那么,这个葛根汤这个方剂啊,也属于一个解表方剂。你在临床应用呢,你看他特别提出恶风、恶寒的特别历害,而且葛根这个药它是解肌,这个肌肉,尤其在这个颈背部发痉挛,这个葛根是有特效。这个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了,肌不和原因有很多,有的由于热,这个热伤津液嘛,津液枯燥,这个组织营养失调发痉挛,也有由于这个热。那么葛根这个药呢,他是一个专务解肌(的药),它治那个肌肉痉挛。那么冲整个这个方剂啊,它(肌不和)是由于停湿停水的关系,这个湿也能够使肌肉发痉挛。因为他用的是麻黄汤,这个麻黄他就能够使之发汗驱水气,那么配合葛根呢,他又能够解肌,所以这个”项背强几几“啊他是可以好的,他是从这个方剂讲。在《金匮要略》有一种痉病,痉病就是这个项背强达到高度了,不光是项背强了,全身都往后使劲了,这个拘急的相当历害了,那个就叫做痉。这个痉病里头也有用葛根汤的机会,他得现太阳病,因为这个方剂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那么这个方剂最常用了,我们在临床上啊无论是感冒啊或者流感啊,没有汗这个人恶寒特别历害。那个项背强啊,有的他就不明显,有的非常明显,无论明显不明显,要是无汗特别恶寒,有考虑用葛根汤的机会。那么这个方剂呢,就很清楚了,刚才我讲了,它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葛根麻黄,我们上面那个桂枝加葛根汤没有麻黄,那个是有汗出,这个是没有汗。
葛根汤的应用不止是(第31条)这么一个狭窄的问题,(这一条)就把它的面扩展了。他这个“必自下利”是个倒装句,他本来应该这个样子来看:“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这个太阳阳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如果他下利的话,可以用葛根汤主之,而且这种下利不是因为吃药得的,他是自下利。
那么怎么叫做阳明合病呢?它是同时发作的太阳病,而又有下利,下利属于里呀,这个里就是胃肠之里呀。那么胃肠之里,阳性证就是阳明病,阴性证就是太阴病。那么这个他用葛根汤了,他是一种阳性证。他所以叫作太阳与阳明合病,就是这个里阳证与这个表阳证同时发作。那么,在这个书里头他有两个合病与并病的分析。就是表病与里病同时发作,这叫作合病。如果先有表,由表传里,表没罢,里病也生了,这叫作并病,就是前一个病并到后一个病而发病,那就是并病。同时发作的那就是合病,这个是同时发作,就是说他既有表证又有下利的里证,所以他叫作太阳阳明合病。那么这种合病也是变化多端呀,如果自下利,这个用葛根汤主之。这个大家要注意,我们在临床上这是常遭遇。这个下利是一个病,这个下利以太阳里反应出来了,说明这个病有从表解的机会啊。
所以中医讲辩证呀,不是我们说用葛根汤就治下利,我们不要这样看,他是下利而现表证的话,如果无汗,可以用葛根汤。他这个病呀,我们头前讲太阳病,这个病,这种机制,在生理上抗御疾病的机制大致从表解。欲汗而不得汗,所以才发生太阳病,古人管他叫合病,其实就是表证。为什么用葛根汤呢?葛根这个药呀,我们方才讲一面,有解肌的作用,同时它有治下利的作用。那么当然是,你用其它的发汗剂就是不如葛根了,因为葛根同时有作用于下利,这个病在临床上很常见的。以发汗的法子治下利,用近代医学解释它解释不了,西医认为用发汗治下利很奇怪。他也不是随便用,要下利而有表证,要现无汗的话,大概葛根汤。要是有汗呢?大概是用桂枝汤了,我们后头有,所谓“太阴病脉浮者可以发汗,宜桂枝汤”,跟这个可以同时互参,我们讲到那时再说吧,现在不要说的太多了。那么这一段呀,主要讲的是这个下利而现太阳病的话,宜发汗为主治,用葛跟汤,古人管他叫作太阳阳明合病。这个“必自下利”呀,不要这样来理解,说太阳阳明合病一律得下利,这是不对的。你看这第二段,他自己就说了。
倪海厦注
无汗、恶风、项背强、喉咙痛、咽干、口渴,就是葛根汤证。「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也可以治疗下利,为什么叫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太阳代表「表」,阳明代表「里」,表被寒束到了,水到表面出不去,就回流,水出去再回来,温度就不够,水就到小肠,小肠是火,小肠本身不是受水的,水一到小肠就听到咕噜咕噜的拉出来了,中医叫作「热利」,病人的大便浓稠、散的、很臭,如果有表证又兼有了利,这时候也是葛根汤证,就是「太阳」、「阳明」并病。靠葛根把肠胃中的水拉上来,下利就止掉了,「葛根汤」为下利初起兼有表证之特效良方。这是一种治痢的方法;以后还会教到其它方式,例如和解的方法,还有利尿的方法等等。
用葛根汤治疗表证兼有下利,有一种情况要注意,遇到中焦很湿热的人,舌苔黄而湿腻,用了葛根汤,结果脸都红起来,湿热都被升提上来了;所以素有中湿之人,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比较胖的人,应该加茯苓下去,让湿热从小便排出来。治小儿惊风角弓反张,属于刚痉,就是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到六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
凡表里两病皆实者,当先解表而后治其里,如果表实里虚的时候,先解表再治里,临床上,有的时候一起用,有的时候病人已经三四天不大便了,又得到葛根汤证,一起攻出来没有关系。后面我们会学到,太阳与少阳合病,就是用小柴胡汤;少阳与阳明合病,就是用大柴胡汤。
李某,男,38岁。患顽固性头痛2年,久治不愈。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侧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
本案为刘渡舟医案:
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麻黄4,葛根18,桂枝12,白芍12,炙甘草6,生姜12,大枣12枚。麻黄、葛根二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证皆愈。
刘某,男,4岁,1984年3月5日诊。患儿前日汗后受凉,昨日起发生肠鸣腹泻,大便清稀带风泡沫,日数次,伴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本案为石宜明医案:
证属外感风寒腹泻,拟解表散寒,用葛根汤原方:葛根12,麻黄5,桂枝6,白芍10,大枣3枚,生姜2片,炙甘草3。药进1剂腹泻止,表证除,再剂泻止而痊。
按语:由外感所致之小儿腹泻,其治但须解表,表解则里自和,葛根汤对此有较好疗效。
条文名家注解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太阳伤寒,经输不利的证治。经脉是气血的通路,太阳表邪不解,经脉受邪,气血运行不畅,经输为之不利,因而出现项背强几几的证候。如果筋脉拘急,反见汗出恶风等证,则为太阳病中风无疑,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若项背强几几,无汗而恶风寒的,则为伤寒表实证,是由寒邪外闭,玄府不通,经脉气血不利所致。恶风是恶寒的互词。治当发汗散寒,疏通经脉,用葛根汤主之。从用药来看,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麻黄、葛根。其中,葛根为主药,既能配麻桂解肌发表,又能升津液、濡筋脉以治项背强几几。表虚的项背强几几用桂枝加葛根汤,本证属表实经输不利,为什么不用麻黄汤加葛根呢?因为麻黄汤发汗力强,再加入葛根来升阳发表,恐怕汗出太多。虽然这个证为经输不利,应发疏经之汗,但也应该看到筋脉失滋,拘紧不柔,用麻黄汤加葛根容易造成汗多津伤,达不到滋津润燥,缓和筋脉拘挛的目的。因此,选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既可发汗散寒,又不致大汗伤津。同时,有芍药、甘草、大枣滋津化阴以缓和筋脉之急,符合病情。临床上有很多项背疼痛的病人,用葛根汤治疗常可取得效果。服葛根汤后,有的病人项背疼痛处有发热的感觉,这是阳气将要通达的反映,紧接着项背部就会出汗,随着出汗延及全身,病就痊愈了。正如曹家达在《经方实验录》中所说:服后顷刻,觉背内微热,再服,背汗遂出,次及周身……病遂告差。关于本方的煎服法,要注意先煎麻黄、葛根,去上沫,然后再纳诸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麻黄、葛根的辛散之性,防止发汗力太强,汗出过多;另一方面可以减弱麻黄走散之性,以免药后发生心悸、心烦、头晕等副作用。服药后不需要啜粥,温覆就可出汗。
下一条论述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见下利的证治。两经或两经以上病证同时发生,无先后次第之分者,谓之合病。合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邪气过盛,同时侵犯数经,它的病势也比一经发病为重。太阳与阳明合病,在这里指的是太阳与阳明经表同时受邪,既表现有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太阳经表证,又有缘缘面赤、额头作痛、目痛鼻干、卧寐不宁的阳明经表证。关于阳明经证,《伤寒论》中讲得并不太清楚,原文第48条只提到面色缘缘正赤一证,很不全面。近年来,许多学者把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经证,混淆了经的概念,也不尽合适。严格地说,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热证似乎较为贴切。根据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与朱肱《类证活人书》等书的记载,均以阳明经脉为病才叫做经证。《医宗金鉴》对于阳明经证又作了歌诀以概括: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这里所说的葛根汤证也就是阳明经证,是阳明经脉受邪,经气被遏所表现的证候。因为它的经也行于表,故也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二阳合病,由于太阳、阳明二经受邪多少不同,病变也有所侧重。如果太阳病证偏重的,可用麻黄汤,如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就是个例子。这一条的二阳合病以阳明经邪为重,这可从必自下利一证而知。太阳与阳明经表受邪,尤以阳明经邪为重,由于阳明之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胃肠之里,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故而出现自发的下利或呕吐等证候。以下利为主的,用葛根汤解经表之邪,升阳明之气。表解则里和,下利必自止。
葛根汤为阳明经证的正治之方,又可兼解太阳表邪,方中主药是葛根,不仅能解肌发表,且能入脾胃,升发清阳,鼓舞胃气,善治泄利。因此,本方治二阳合病自下利者,最为合适。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个项背拘急,这个“几几”是一个状词。这就是脖子(头颈)全身左右运转不自由,项背拘急的历害。这个字本来是形容小鸟学飞的时候,羽毛未丰呢,他飞不起来,伸着脑袋那个样子,就叫“几几”那个形状。那么太阳病就是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这一类的太阳病,如果项背强有“几几”的样子,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他这个方剂,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本来他是个桂枝汤证,所以他恶风呢。我们用这个方剂的时侯也这样子,他这个恶寒特别历害,恶寒特别历害当然他也是恶风了。由于他没有汗所以他加麻黄,由于他项背强加葛根,它就是这么一个方剂。那么这一段和前面那一段回头一看就知道了,那个讲的“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就根据这一条,这本来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应该“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这是葛根汤证。那个呢他不是用葛根汤,他用桂枝汤加葛根,那么桂枝汤它是发热汗出恶风。那么他那个”项背强几几“呢,就”项背强几几“来讲应该是葛根汤证。可是葛根汤证呢,他是无汗恶风,所以那一条啊搁个”反“字。他这个”反“字啊就为这两个方剂的一个鉴别点,所以他这个文字啊,我们上次讲也提到了,随便一个字都不是轻易用的,他每一个字啊都是有所指的。那么,这个葛根汤这个方剂啊,也属于一个解表方剂。你在临床应用呢,你看他特别提出恶风、恶寒的特别历害,而且葛根这个药它是解肌,这个肌肉,尤其在这个颈背部发痉挛,这个葛根是有特效。这个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了,肌不和原因有很多,有的由于热,这个热伤津液嘛,津液枯燥,这个组织营养失调发痉挛,也有由于这个热。那么葛根这个药呢,他是一个专务解肌(的药),它治那个肌肉痉挛。那么冲整个这个方剂啊,它(肌不和)是由于停湿停水的关系,这个湿也能够使肌肉发痉挛。因为他用的是麻黄汤,这个麻黄他就能够使之发汗驱水气,那么配合葛根呢,他又能够解肌,所以这个”项背强几几“啊他是可以好的,他是从这个方剂讲。在《金匮要略》有一种痉病,痉病就是这个项背强达到高度了,不光是项背强了,全身都往后使劲了,这个拘急的相当历害了,那个就叫做痉。这个痉病里头也有用葛根汤的机会,他得现太阳病,因为这个方剂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那么这个方剂最常用了,我们在临床上啊无论是感冒啊或者流感啊,没有汗这个人恶寒特别历害。那个项背强啊,有的他就不明显,有的非常明显,无论明显不明显,要是无汗特别恶寒,有考虑用葛根汤的机会。那么这个方剂呢,就很清楚了,刚才我讲了,它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葛根麻黄,我们上面那个桂枝加葛根汤没有麻黄,那个是有汗出,这个是没有汗。
葛根汤的应用不止是(第31条)这么一个狭窄的问题,(这一条)就把它的面扩展了。他这个“必自下利”是个倒装句,他本来应该这个样子来看:“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这个太阳阳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如果他下利的话,可以用葛根汤主之,而且这种下利不是因为吃药得的,他是自下利。
那么怎么叫做阳明合病呢?它是同时发作的太阳病,而又有下利,下利属于里呀,这个里就是胃肠之里呀。那么胃肠之里,阳性证就是阳明病,阴性证就是太阴病。那么这个他用葛根汤了,他是一种阳性证。他所以叫作太阳与阳明合病,就是这个里阳证与这个表阳证同时发作。那么,在这个书里头他有两个合病与并病的分析。就是表病与里病同时发作,这叫作合病。如果先有表,由表传里,表没罢,里病也生了,这叫作并病,就是前一个病并到后一个病而发病,那就是并病。同时发作的那就是合病,这个是同时发作,就是说他既有表证又有下利的里证,所以他叫作太阳阳明合病。那么这种合病也是变化多端呀,如果自下利,这个用葛根汤主之。这个大家要注意,我们在临床上这是常遭遇。这个下利是一个病,这个下利以太阳里反应出来了,说明这个病有从表解的机会啊。
所以中医讲辩证呀,不是我们说用葛根汤就治下利,我们不要这样看,他是下利而现表证的话,如果无汗,可以用葛根汤。他这个病呀,我们头前讲太阳病,这个病,这种机制,在生理上抗御疾病的机制大致从表解。欲汗而不得汗,所以才发生太阳病,古人管他叫合病,其实就是表证。为什么用葛根汤呢?葛根这个药呀,我们方才讲一面,有解肌的作用,同时它有治下利的作用。那么当然是,你用其它的发汗剂就是不如葛根了,因为葛根同时有作用于下利,这个病在临床上很常见的。以发汗的法子治下利,用近代医学解释它解释不了,西医认为用发汗治下利很奇怪。他也不是随便用,要下利而有表证,要现无汗的话,大概葛根汤。要是有汗呢?大概是用桂枝汤了,我们后头有,所谓“太阴病脉浮者可以发汗,宜桂枝汤”,跟这个可以同时互参,我们讲到那时再说吧,现在不要说的太多了。那么这一段呀,主要讲的是这个下利而现太阳病的话,宜发汗为主治,用葛跟汤,古人管他叫作太阳阳明合病。这个“必自下利”呀,不要这样来理解,说太阳阳明合病一律得下利,这是不对的。你看这第二段,他自己就说了。
倪海厦注
无汗、恶风、项背强、喉咙痛、咽干、口渴,就是葛根汤证。「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也可以治疗下利,为什么叫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太阳代表「表」,阳明代表「里」,表被寒束到了,水到表面出不去,就回流,水出去再回来,温度就不够,水就到小肠,小肠是火,小肠本身不是受水的,水一到小肠就听到咕噜咕噜的拉出来了,中医叫作「热利」,病人的大便浓稠、散的、很臭,如果有表证又兼有了利,这时候也是葛根汤证,就是「太阳」、「阳明」并病。靠葛根把肠胃中的水拉上来,下利就止掉了,「葛根汤」为下利初起兼有表证之特效良方。这是一种治痢的方法;以后还会教到其它方式,例如和解的方法,还有利尿的方法等等。
用葛根汤治疗表证兼有下利,有一种情况要注意,遇到中焦很湿热的人,舌苔黄而湿腻,用了葛根汤,结果脸都红起来,湿热都被升提上来了;所以素有中湿之人,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比较胖的人,应该加茯苓下去,让湿热从小便排出来。治小儿惊风角弓反张,属于刚痉,就是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到六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
凡表里两病皆实者,当先解表而后治其里,如果表实里虚的时候,先解表再治里,临床上,有的时候一起用,有的时候病人已经三四天不大便了,又得到葛根汤证,一起攻出来没有关系。后面我们会学到,太阳与少阳合病,就是用小柴胡汤;少阳与阳明合病,就是用大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