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案赏析 大篷车议案讲习活动分享30麻黄附子细辛汤

燕翼小先生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07/01
帖子
89
获得点赞
27
声望
8
所在地
江苏徐州
医案三十

嗜睡


本案为江克明医案

施某某,男,21岁,1978年3月18日初诊。神倦嗜睡十月余,头晕头胀,精神不振,常有消沉感。每日早晨昏睡不起,呼之不易醒,昨日睡到中午方醒,曾遗尿于床上。先后服用养血、安神、开窍、活血等方药,效用不显。查血压110/80mmHG,脉象小缓,舌淡胖,苔薄。

从阳虚不振论治,拟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3克。附子3克,细辛3克,炙甘草3克,仙鹤草30克。5剂。

3月23日二诊:近几日早晨就醒,自觉头脑比以前清爽,中午精神振作。治已中的,原方续服4剂,显效。

按语:《灵枢·寒热病篇》云:“阳气盛则慎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嗜睡多由阳气不振所致。邪传少阴经,阴寒过盛,阳常不足,故少阴病有“但欲寐”一症。本案之舌脉之象,显露少阴阳虚,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振阳醒神也。



失音

本案为王琦医案

李某某,男,56岁。夜班一旬,寒邪外袭,初见寒热咽痛,继则声嘶乃至失音。视其咽部微红不肿,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

盖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乃寒邪直犯少阴使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而散之。麻黄9克 附片9克 细辛2克 服药3剂,咽痛已愈,声音亦扬。



坐骨神经痛

本案为陈明光医案

游某某,男,53岁。专程来城治病,经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理疗、针灸、中西医药治疗三月均未见好转,遂由某医生介绍来诊。患者素禀体弱,常居寒湿之地,腰髀连同腿足抽掣酸痛难忍,遇冷加重,入夜尤甚,不能步履。脉沉细涩,舌质淡,边缘瘀点。此乃一派阴寒,拟温经散寒、化瘀通络之法,投麻黄附子细辛汤。

生麻黄12 附片10 细辛9 鸡血藤膏9 红花4

患者服药7剂,自觉疼痛减轻,能外出散步。余守上方加䗪虫6克,取其瘀寒并去,连进5剂以资巩固。

按语:腰属少阴肾府,髀属太阳膀胱。本案腰髀痛,遇冷加重,入夜尤甚,为阳虚不能卫外,寒湿乘虚侵袭肾与膀胱,经脉闭阻不通而致。本方以麻黄开太阳之寒,附子、细辛以温少阴之阳。又考虑“初痛在经,久痛在络”,故加红花、鸡血藤膏化瘀通络,䗪虫直达病所,以搜邪气。







条文名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少阴病,当无热,恶寒;反发热者,邪在表也。虽脉沉,以始得,则邪气未深,亦当温剂发汗以散之。



清·吴谦《医宗金鉴》

少阴病,谓但欲寐也。脉沉者,谓脉不微细而沉也。今始得之,当不发热而反发热者,是为少阴之里寒,兼有太阳之表热也。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中发汗,顾及其阳,则两感之寒邪,均得而解之矣。

【集注】​

方有执曰:发热邪在表也,脉沉少阴位北而居里也,以其居里,邪在表而发热,故曰反也,以邪在表不在里,故用麻黄以发之;以其本阴而标寒,故用附子以温之。细辛辛温通于少阴,用之以佐主治者,以其专经而为向导也。

程知曰:三阴表法与三阳不同,三阴必以温经之药为表,而少阴尤为紧关,故用散邪温经之剂,俾外邪之深入者可出,而内阳亦不因之外越也。

程应旄曰:一起病便发热,兼以阴经无汗,世有计日按证者,类能用麻黄而忌在附子。不知脉沉者,由其人肾经素寒,里阳不能协应,故沉而不能浮也。沉属少阴,不可发汗,而始得病时即发热,则兼太阳,又不得不发汗。须以附子温经助阳,托住其里,使阳不至随汗而越,其麻黄始可合细辛用耳!

林澜曰:传邪与阴寒皆有沉脉,沉但可为病之在里,而未可专以沉为寒也。夫少阴证中,微细而沉,与细数而沉,其为寒热之殊,盖大有别矣。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少阴病,始得之,无汗恶寒,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太阳主表,病发于阳,故当发热;少阴主里,病发于阴,只当内热。今始得寒邪,即便发热,似乎太阳,而属之少阴者何?《内经》曰∶“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故反热而脉则沉也。肾为坎象,二阴不藏,则一阳无蔽,阴邪始得而内侵,孤阳因得以外散耳。病在表脉浮者,可发汗可知;病在表脉沉者,亦不可不汗矣。然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亡阳则阴独矣。故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固元阳,则热去寒起,亡可立待也。其人不知养藏之道,逆冬气而伤肾,故有此证。能不扰乎阳,无泄皮肤,去寒就温,讵有此患哉?本条当有无汗恶寒证。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少阴水脏,其脉自沉,乃始得病时,反发热而脉沉者,是已传肾脏,而犹带表寒。内有少阴,则宜温里,外有太阳,则宜发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外寒,附子温少阴之内寒,细辛降阴邪之冲逆也。

温里以发表,少阴之汗法如此。此与太阴病,发热头痛,脉反沉章同。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本条与第302条同讲。

此二节为少阴初病,及其未见吐利逆冷诸里证,先行发汗,预防里证之治法。后节「无里证」二语,原自赅上节言之。后节「得之二三日」,即为申明前节始得之义。要其为有表热无里证可以发汗而愈则一也。且前节之脉沉实,赅后节言之。《金匮▪水气篇》云:「水气病,其脉沉小,属少阴。虚胀者属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所列方治,实为麻黄附子甘草汤,此即始得少阴病,必见沉脉之明证。初非见沉脉者,但宜麻黄附子细辛汤,不见沉脉者,方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也。盖太阳伤寒,未经发汗,水气由手少阳三焦(即西医所谓淋巴系统),并注寒水之藏,即为少阴始病。水气下注,故其脉沉。少阴始病,太阳标阳不随寒水下陷,故反发热。水壅寒水之藏,输尿管太窄,不能容纳,始溢入回肠而病自利。少阴始病,水气未经泛滥,故不见里证。反发热者,水藏之寒,不与表气相接,故于麻黄附子汤中,用气辛味烈之细辛,温水藏而散其寒,使水气与表热相和而作汗。但无里证者,水气虽陷,与太阳标阳,未曾隔绝。寒水之下陷,实由中阳之虚,故于麻黄附子汤也,用炙甘草以益中气,使中气略舒,便当合淋巴微管乳糜,外达皮毛而为汗。张隐庵乃独认麻黄附子甘草汤为发汗之剂,于麻黄附子细辛汤则否。要其谬误,特因前一节无「发汗」字,后节有「微发汗」句,强作解人。独不见《金匮▪水气篇》心下坚大如盘证,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下,有「分温三服,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之训乎。岂加桂甘姜枣,才能发汗,去桂甘姜枣,即不能发汗乎。况麻黄附子加炙甘草,尚能发汗,易以辛温散寒之细辛,反谓不能发汗,有是理乎!是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本条与第92、302条同讲。

这两条论述少阴病兼有表证的证治。

少阴病,始得之为刚得病,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为得病了。少阴和太阳互为表里,太阳主表,少阴主里。太阳病篇第92条:太阳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从太阳角度来说,太阳病反见少阴脉,脉反沉;从少阴角度来说,以发热为反。第92条与第301条合在一起体会:此人为太阳病受邪,发热,若阳气积极、气血充足,脉应浮,此为太阳病;但现在见少阴脉沉,沉主里,反映少阴阳气不足而虚寒。证为太阳表证,脉为少阴之脉。

太阳在表风寒之邪不解,而少阴里阳已虚,为太阳少阴两感为病。因此,仲景提出兼顾之治疗法,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此为温经发汗之法,温少阴之经,发太阳之汗,具有两解之意义。从方剂组成看,麻黄宣发阳气,治太阳之表热;附子温少阴之里;细辛既和附子散少阴里寒又助麻黄散表寒。麻黄、细辛走而不守,发汗之力强。因此,此方适合少阴病初得者。

如果少阴病已得二三日,麻黄细辛附子汤就不可用了,因为少阴病为少阴之脏阳虚有寒,少阴病时间稍长,阳虚更甚,就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小汗。少阴病二三日,尚无下利清谷等少阴虚寒之里证,此时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以附子配炙甘草温阳,稍配麻黄发汗。若服用以上两方,病仍不解,就应根据太阳病篇第92条用,四逆汤。

我们看太阳篇第92条:太阳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这若不差就是指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无效时,而且还有身体疼痛,就要用四逆汤。所以这两条指少阴外感,风邪初客少阴,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四逆汤,分三个阶段进行治疗。这体现了六经阴阳表里体系。注家对此有称之为两感的,也有称之为少阴伤寒的。此两条为少阴开始阶段,还可用些发散之药。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少阴病以不发热为常,始得之病在表,脉亦不当沉。今反发热而脉沉,发热为邪在表,沉为寒饮在里,故以解表而兼温中逐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太阳篇谓「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故少阴病以不发热为常。脉沉主里有寒饮,本不宜发汗,今以始得之反发热,则表邪明显,故以两解表里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金匮》曰: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水在里者,热反外郁,此少阴病始得之所以反发热脉沉也。麻黄附子细辛汤,解表兼逐饮也。

【注】​

1.反发热脉沉中间不当断句。「反」字贯彻发热脉沉两者。少阴病本虚,以不发热为常。病在表,脉当见浮,发热、脉沉均不寻常,故曰反。脉沉,当责里有水饮。反发热的原因有二:一是邪在表,其人抗病能力较强;二是里有水饮。此亦同表阳证邪在表、里有水饮者,单纯发汗不但表邪不去,且激动里饮而生变证,小青龙汤证即其例也。不管是表阳证,还是表阴证里有水饮者,必须解表逐饮同时实施。若是表阳证,先解表后逐饮,即有变证,尚容时调整方证。若表阴证,解表逐饮分步治之则不可轻视也,必须同治。盖虚寒之人里有水饮,并于里则转太阴病之下利也。

2.得少阴病的人本来就虚(津虚血少),即使用发汗药解表,也得减轻麻黄的用量以小发其汗,且必加亢奋药。若里有水饮,必加逐饮药以两解表里。本方附子细辛正为此而设,故曰「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本条为少阴病兼里有水饮者,乃变治方剂,下条才是少阴病的正治方剂。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