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夹脊穴有34个穴位:〔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解剖〕横突间韧带和肌肉中,一般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大致分三层: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中层有上下锯肌;深层有骶棘肌和横突棘突间的短肌.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主治〕第一胸椎至第三胸椎主治上肢疾患;第一胸椎至第八胸椎主治胸部疾患,第六胸椎至第五腰椎主治腹部疾患,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主治下肢疾患.〔操作〕斜刺0.5~1寸.
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夹脊穴被不时扩大,如颈段和骶段夹脊处已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穴范围。据夹脊穴的地位特点及古代解剖知识,夹脊穴当包括C1至S4脊旁0.3~1寸范围内的一切穴位。
对应症状
颈椎1 C1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缺乏、摇头
颈椎2 C2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耳鸣、心动过速、腮腺炎、过敏性鼻炎
颈椎3 C3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湿疹、牙痛、张口不能
颈椎4 C4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痹、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颈椎5 C5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口臭、火气大
颈椎6 C6血压动摇、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肩膀痛、上肢外侧麻痛
颈椎7 C7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上肢后内侧麻痛
胸椎1 T1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手软有力、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2 T2气短胸痛、心律正常、冠心病(心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3 T3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胸椎4 T4胸背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长叹息、
胸椎5 T5口苦、低血压、胃痉挛、癫痫
胸椎6 T6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
胸椎7 T7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
胸椎8 T8免疫功用低下、肝胆病、糖尿病
胸椎9 T9肾功用妨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胸椎10 T10肾功用妨碍、性功用妨碍
胸椎11 T11肾功用妨碍、尿道病、皮肤病
胸椎12 T12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外表痛痒、胃胀
腰椎1 L1结肠功用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腰椎2 L2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腰椎3 L3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有力
腰椎4 L4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腰椎5 L5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有力怕冰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骶椎 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脏腑关系
夹脊穴可以说从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连通的点。其联络途径,也是次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络为基础,并且这种联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只具有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从而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输点。督脉与肾、脑、心及胞中有密切联络。《素问·骨空论》描绘督脉属络肾脏,络脑、贯心。《难经·二十八难》中指出督脉属于脑。《奇经八脉考》:督脉起于肾下胞中,并贯脊里与脊髓直接连属。就其功用而言,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气皆会于督脉,它能统摄调理全身阳气,维系全身元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络,为一身之巨阳,头背部乃诸阳经统率诸阴经汇合之处。甚至可以说,全身经脉之气均可注入足太阳膀胱经,这一途径是经过经别的出入离合完成的,这样足太阳经接纳、转输各经之经气,而又经过经脉、经别的汇合,交会穴的通达,是足太阳经具有特殊的联络作用,在整经络零碎中成为中心经脉,它与五脏六腑皆相通,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从某种意义上讲,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的统领联络经脉。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相通,为夹脊穴与脏腑联络提供了基础条件。夹脊穴和背俞穴一样,作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反映脏腑形态,医治脏腑疾病。古代医生通过解剖也证明,夹脊穴从散布方式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亲密,针刺夹脊穴不但可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触及其前支,前支与交干相联络,能影响交感神经,从而与脏腑活动相关,具有调理脏腑气血的功用。
从夹脊穴与经络、脏腑之间的特殊联络可以看出,夹脊穴是人体除背俞穴外和经络脏腑直接互相转输流注的腧穴,它依靠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于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包括背俞穴在内其他腧穴不能及的调理枢纽穴作用。夹脊穴的这种共同作用,使其对许多内脏病及疑问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夹脊穴的这种作用和优势在针灸临床愈来愈受到重视。
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夹脊穴被不时扩大,如颈段和骶段夹脊处已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穴范围。据夹脊穴的地位特点及古代解剖知识,夹脊穴当包括C1至S4脊旁0.3~1寸范围内的一切穴位。
对应症状
颈椎1 C1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缺乏、摇头
颈椎2 C2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耳鸣、心动过速、腮腺炎、过敏性鼻炎
颈椎3 C3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湿疹、牙痛、张口不能
颈椎4 C4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痹、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颈椎5 C5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口臭、火气大
颈椎6 C6血压动摇、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肩膀痛、上肢外侧麻痛
颈椎7 C7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上肢后内侧麻痛
胸椎1 T1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手软有力、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2 T2气短胸痛、心律正常、冠心病(心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3 T3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胸椎4 T4胸背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长叹息、
胸椎5 T5口苦、低血压、胃痉挛、癫痫
胸椎6 T6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
胸椎7 T7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
胸椎8 T8免疫功用低下、肝胆病、糖尿病
胸椎9 T9肾功用妨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胸椎10 T10肾功用妨碍、性功用妨碍
胸椎11 T11肾功用妨碍、尿道病、皮肤病
胸椎12 T12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外表痛痒、胃胀
腰椎1 L1结肠功用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腰椎2 L2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腰椎3 L3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有力
腰椎4 L4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腰椎5 L5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有力怕冰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骶椎 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脏腑关系
夹脊穴可以说从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连通的点。其联络途径,也是次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络为基础,并且这种联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只具有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从而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输点。督脉与肾、脑、心及胞中有密切联络。《素问·骨空论》描绘督脉属络肾脏,络脑、贯心。《难经·二十八难》中指出督脉属于脑。《奇经八脉考》:督脉起于肾下胞中,并贯脊里与脊髓直接连属。就其功用而言,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气皆会于督脉,它能统摄调理全身阳气,维系全身元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络,为一身之巨阳,头背部乃诸阳经统率诸阴经汇合之处。甚至可以说,全身经脉之气均可注入足太阳膀胱经,这一途径是经过经别的出入离合完成的,这样足太阳经接纳、转输各经之经气,而又经过经脉、经别的汇合,交会穴的通达,是足太阳经具有特殊的联络作用,在整经络零碎中成为中心经脉,它与五脏六腑皆相通,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从某种意义上讲,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的统领联络经脉。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相通,为夹脊穴与脏腑联络提供了基础条件。夹脊穴和背俞穴一样,作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反映脏腑形态,医治脏腑疾病。古代医生通过解剖也证明,夹脊穴从散布方式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亲密,针刺夹脊穴不但可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触及其前支,前支与交干相联络,能影响交感神经,从而与脏腑活动相关,具有调理脏腑气血的功用。
从夹脊穴与经络、脏腑之间的特殊联络可以看出,夹脊穴是人体除背俞穴外和经络脏腑直接互相转输流注的腧穴,它依靠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于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包括背俞穴在内其他腧穴不能及的调理枢纽穴作用。夹脊穴的这种共同作用,使其对许多内脏病及疑问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夹脊穴的这种作用和优势在针灸临床愈来愈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