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十五
丁某某,女,36岁。患音哑、咽喉肿痛半年多。伴咽喉痞闷,大便偏干,小便自调。舌苔薄白润滑,脉浮。
您当如何诊治?
医案解析时间到:
本案为刘渡舟医案:
【辨证】证属寒遏阳郁,经脉不利。
【论治】治当散寒开结。半夏汤:半夏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
服药6剂后,咽喉肿痛及痞闷明显减轻,已能发出声音但不清晰。上方加竹茹6克,又服6剂后,音哑已除,说话声音如常人。
【按语】半夏汤治疗寒性的咽痛及音哑有一定疗效。据刘老经验,本方与麻黄汤或桂枝汤合用,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咽喉疼痛有良效。
少阴咽痛证治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310 条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311 条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以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312 条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313 条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我们说少阴经脉循喉咙,挟舌本,所以当少阴经有邪气的时候,他就可能出现咽喉疼痛的证候,下面一组咽痛证,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少阴经证。
治疗咽痛的第一个方子,先看310 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这里的“下利”,没有提到“脉微细”,也没有见到“但欲寐”,还没有伴有“手足厥冷”,这就是一个一般的下利。“下利日久,真阴耗伤”,真阴耗伤就会生虚火,虚火上炎,于是乎就出现了咽痛的证候。
有一年北京儿童秋季腹泻流行的很多,秋季腹泻对儿童来说,是常发的一种病,有好多小孩儿拉肚子。我那个时候在门诊,一般的中医门诊呢,儿科也看,妇科也看,内科也看,有个老太太抱着孙子就去了,说:“我们这个孩子拉了好长时间了,都拉出火来了。”拉出火来了?我们的同学在旁边说:“拉出火来了?这叫什么话?怎么能拉出火来呢?”我说:“他这是怎么回事儿啊?他这种下利时间长了,然后就伤阴了,虚火就上炎了,所以他一定是有口腔溃疡,舌上有溃疡。”我说:“你这个孙子是不是有口腔溃疡啊?”她说:“是啊”,“你张开嘴看看。”张开嘴一看,舌面上有溃疡,颊粘膜有溃疡,所以老太太说这就拉出火来了,你看,下利,拉着拉着就伤阴,然后病机就发生了转折,就有了虚火上炎。我们的310 条正是讲的这种证候。
所以,“少阴虚火循经上扰”,我们不是说“少阴经的支脉”过胸部嘛,他的一个分支还和心相联系嘛,沟通了心和肾的这种“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关系嘛,可是在病理上他们也相互影响,所以少阴浮火循经上扰,出现了胸满、心烦,出现了咽喉疼痛,什么东西都不能太过头。
有一年夏天,那还是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暑假我妻子出差,她一出差呢我做饭就没有什么兴趣,平常我也不做。到了中午了,我们没有什么事,早晨起床很晚,到中午了,我说孩子们,你们是想吃饭呢,还是想吃西瓜?俩孩子小,吃西瓜。好,我切开西瓜,我们都吃得滚溜圆,吃完了之后肚子都饱饱的了,我说,孩子们还想吃饭么?他们说不吃了。我说,那咱们睡觉,午睡,到了晚上了,(天很热)我说你们是吃饭还是吃西瓜,他们说吃西瓜。就这样我们吃了三天西瓜,但对孩子们来说,我也偶尔给他们吃点什么面包啊牛奶啊。结果我这个上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上腭一侧特别干燥,这一侧正常,我这么一摸,没感觉,你要知道,当一个粘膜局部没有感觉的时候你要小心点,我马上就到东直门医院去做检查,我们那个口腔科的主任,就是我们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副局长叫李振吉,他在口腔科,我们是同学了,他一测也是这边没感觉,他拿棉签擦这边我不知道,擦这边知道,他很紧张,说:“赶快做(那时候没有CT)头颅的照片”,拍完了请耳鼻喉科会诊,报告是:未见骨质破坏。什么情况才能有骨质破坏啊?上颌窦的肿瘤。什么情况出现一侧感觉缺失?肿瘤压迫神经啊。然后我就很紧张的回到学校,碰到一个从外地新调来的老师,说:“你怎么了?这么没精打采。”我告诉她这个症状,她说:“哎呀,我们单位也有这么个情况,三个月以后就死了。”我回到家里看到这两个孩子都这么小,我心里暗暗的盘算,这可怎么办,我不能再给孩子吃西瓜了,我就留下这三个月的时间好好给孩子们做饭吧,我就好好给孩子们做饭。我在想我还有哪些工作没做完。第二天我就去找刘老师,我说:“刘老师,我可能身体有些问题,我一侧感觉缺失。”刘老师给我开了清肝的药,我对中药也不怎么喜欢吃,别看我是学中医讲中医的,回去之后我抓了药了,其实我也没吃,然后我们就吃了这二、三天的饭,我一摸,感觉有了。下楼后我挺高兴,又碰着那个老师,她问我:“您怎么样啊?”我说:“我现在感觉又恢复了。”她说:“这个病就是锯齿状的发展,阶梯样的走。”那我心里一听,哎呀,要真是这样,还是很糟糕,我说,得了,我带着孩子们去看看我妈妈去吧,我就带着孩子们坐火车了上外地去了。上车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老大爷,拿着一大卷画,看起来是退休以后画画的,我们就聊起来了,他说:“我吃西瓜上火。”我说:“嗯?您再说一遍。”他说:“我不能吃西瓜,我吃西瓜上火,我只要一吃西瓜就长口腔溃疡。”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吃西瓜,这感觉好了,正经吃饭了,我再吃西瓜,这儿又没有感觉了。原来是吃西瓜利尿,利尿就容易伤阴,伤阴就虚火上炎,上腭反而干了,所以我就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西瓜确实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但它还有个作用就是利尿,利尿的你吃得太多了,利尿就要伤阴,伤阴他就干燥。到现在不是过了3 个月,我好像觉得快过了20 年了吧,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我们这里的虚火上炎是怎么来的,怎么由一个“下利”就转成了“虚火上炎”呢?就是“下利伤阴”,阴伤以后,就有虚火内生,虚火循经上扰,就出现了胸满、心烦。你看仲景是怎么治疗的呢?他用的是猪肤汤。猪肤就是猪皮,我们用这个猪肤汤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病人把猪皮里面的那个脂肪那个肥肉一定要刮干净,本来这个病人就有下利,你给他吃上猪油的汤,那他拉得更厉害了。另外还要问问是什么族的,对回族来说,我们这个方子最好不用。“猪肤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蜂蜜),白粉五合,熬香”,白粉是什么?粉,我过去讲过,米分也,你看这个“粉”字,就是“研米使米分散也”。粉字本身就是米粉,为什么叫做白粉呢?“稻曰白”,这是《周礼》郑玄注的话。在汉代,一说白,都是指的稻米,所以白粉就是稻米粉,就是我们普通的大米粉。
有一次我们考试,名词解释白粉,有一个同学居然注成大烟土。熬香就是炒香,我们北京有一个菜叫做米粉肉,不就是把米粉放在锅上小火炒,炒到焦黄就炒出香味来了么,炒熟了。所以你看看这个方子,猪皮煮的水,把猪皮去掉,再加上蜂蜜,在加上炒香的米粉,和令相得,温分六服,在口腔中满满的含化,起到“清浮火,润喉咙,利咽喉”的作用。
在50 年代,我们国家的火车司机,都是用蒸汽机车,那个司炉就是拿铁锹往蒸汽机车里的煤桶里铲煤,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夏天,围着个大火炉,你想那个大锅炉多么热啊,许多司炉包括火车司机在内,都得咽喉疼痛,口腔溃疡。到我们中医学院,那个时候刘渡舟在世,说你们看看有什么方子,刘老就给他们出的是猪肤汤的方子。所以这些工人每人上班的时候都带上一瓶猪皮煮的水,加上蜂蜜,再加上炒香的米粉,还真是有效。后来那些司炉工都说“哎呀,这是好东西”。我想这个方子我们还没有开发,如果有人想用食疗的方法,来清浮火,润咽喉的话,可否可把这个方子开发开发,放在易拉罐里,或者放在罐头盒里头,恐怕也是不错的。你看我们开发了什么乌鸡精,桂圆精,什么人参精啊,也可以开发狐狸精吗,你看狐狸是一种聪明的动物,不过动物保护协会该找我了。猪肤汤是一个很好的方子,这是我们讲的治疗咽痛的一个方子。
治疗咽痛的第二个方子,311 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以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这个方子只有一味甘草,一味生甘草,在伤寒论中,其他方子用的都是炙甘草,只有甘草汤和我们下面所说的桔梗汤用的是生甘草。生甘草有什么作用?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它是“清解阴经毒热”,少阴经被毒热所伤,出现了咽喉疼痛,用一味生甘草煮水喝就可以了。
“不差者,与桔梗汤。”如果吃了一味生甘草,咽痛没有缓解,再加一味桔梗来开喉痹,这叫桔梗汤。现在用生甘草,用桔梗治疗慢性咽炎,是我们临床上经常用的。
我们东直门医院有个清咽饮,它的药物组成就是:麦冬、元参、桔梗、甘草,根据情况你可以适当的加胖大海,如果有肝热的话你可以适当的加菊花,菊花茶吗,开水冲泡,代茶喝,治疗慢性咽炎、咽喉干燥有一定的效果。如果要泡茶的话,每一味药用3 克就可以了,不要太多。如果没有糖尿病,又喜欢稍稍的甜一点儿,拿你加一点儿冰糖,润肺,生津,利咽,喝水的时候就这样泡,治疗慢性咽炎。我经常用这个方子,有很好的效果。生甘草有清解阴经毒热的功效。从其他书中来看,凡是“毒热聚于阴经”的,差不多都会用到生甘草。比方说:会阴部的脓肿,会阴部是诸多阴经所过的部位,这个部位的脓肿,中医把它叫做“海底发”,用一味生甘草浓缩、熬膏,叫“国老膏”,用“国老膏”治疗“海底发”,就是取一味生甘草,“清解阴经毒热”的功效。又比方说,有人用李东垣的升阳散火汤,来治疗牙髓炎,中医把牙髓炎叫作“骨槽风”,升阳散火汤里头是生甘草和炙甘草都在用,他用炙甘草来“调和诸药,保护中焦”,他用生甘草来“清解阴分的毒热,阴经的毒热”。所以《伤寒论》中的甘草汤,用一味生甘草来清解少阴阴经中的毒热,如果用生甘草,咽痛没有缓解的话,再加桔梗来开喉痹,止咽痛。好,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张仲景治疗咽痛还用什么方子。
第三个方子,312 条苦酒汤,“苦酒汤证”:“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这是一个咽喉有溃疡,有溃烂,所以他才说“咽中伤,生疮”,有溃疡,有溃烂;而且又出现了不能语言,“声不出”,所以这是咽和喉都出现了病变,都出现了问题,只有声带受到影响,他才会出现不能语言,“声不出”。它的病机是什么,我们以药测证。苦酒汤用了米醋,用了半夏,用了鸡子白,所以它有清热涤痰,敛疮消肿的作用,因此我们以药测证,它是一个“痰热闭阻少阴经脉”的证候,鸡子白有清热的作用,半夏有化痰的作用,苦酒也有清热的作用,那就是“痰热闭阻少阴经脉”而造成的,“咽中伤,生疮”造成了咽喉疼痛。
苦酒汤这张方子,在服用方法上非常特殊。“半夏,洗”你看他那个时候用的是生半夏,要洗一洗,要洗多次,“破如枣核,十四枚”,这个枣核是指的那个硬核呢?还是指的枣仁?我想是指的那个小小的枣仁,否则的话那个蛋壳是装不下的,“鸡子一枚”,就是鸡蛋一枚,把蛋黄去掉,蛋黄不是在黄连阿胶汤中用了么?“内上苦酒”,苦酒就是米醋,再放上米醋,“着鸡子壳中”,你看这个鸡蛋壳,作为一个容器,里面放着蛋清,又放上一些半夏的细粒儿,再放上一点米醋,“上二味,内半夏苦酒中”,就是把半夏和苦酒放到鸡蛋壳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为什么要放到刀环上啊?你手拿着放到火上烧那个鸡蛋壳,不是太烫吗,古人那个大刀刀柄上有一个铁环,把鸡蛋壳放到铁环上,支在火上,“令三沸”,开上三开,“去滓”,把半夏去掉,“少少含咽之”,少少就是慢慢,慢慢含在嘴里头,“不差,更作三剂”。半夏这个药,能不能这样吃?我觉着存在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它对咽喉的粘膜、舌头的粘膜、口腔的粘膜有刺激作用,吃完了整个口腔舌头都麻了,所以今天这个方子我没有看到有人临床报道使用。但是用蛋清来治疗咽痛,这是过去的梨园传统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旧社会的时候,戏剧演员咽喉疼痛,就是喝一些鸡蛋清。
我小学一个同学,她小学毕业就去唱戏去了,以后还成了名角儿,四五十岁的时候她的嗓子还是那么好,我就问她,你用什么方法保护嗓子?她说,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喝蛋清,我说现在这鸡蛋污染得这么厉害,你还敢喝么?她说现在不喝了,我说那你喝什么呢?她说我什么饮料都不喝,只喝白开水,所以过去的蛋清利咽喉止疼痛应当说是有效的。好,这个方子我们就讲这么用。
最后一个方子,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这个方子用了半夏是化痰的,用了桂枝是散风寒的,用了甘草,还是炙甘草,是调和这两味药的,保护中气的,因此应当说这是一个“风寒引动痰涎”,外有风寒,内有痰涎,风寒引动痰涎,客于咽喉的,或者说是“客于少阴经脉”的证候,风寒引动痰涎,客于少阴经脉而造成的咽痛。所以才用了散寒的、通阳的、涤痰的这些药物。
这个方子,“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分别捣,捣碎了以后,和在一起,“白饮和,服方寸匕”,用白米汤来调服这个药散,便于吞咽,“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含咽之。”这又是煮好了的汤剂,慢慢含咽的一种方法。我们说,现在治疗咽喉病有含剂,实际上,含剂从猪肤汤开始就有了,在汉代就有了。“半夏有毒,不当散服。”不知道这是谁加的注解,所以半夏做散剂吃,对口腔粘膜有刺激作用,所以不应当作散。
这个方子只有个别人报道,用于风寒外感引起的咽痛,我没有用过,所以后面两个方子只是供大家参考。
丁某某,女,36岁。患音哑、咽喉肿痛半年多。伴咽喉痞闷,大便偏干,小便自调。舌苔薄白润滑,脉浮。
您当如何诊治?
医案解析时间到:
本案为刘渡舟医案:
【辨证】证属寒遏阳郁,经脉不利。
【论治】治当散寒开结。半夏汤:半夏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
服药6剂后,咽喉肿痛及痞闷明显减轻,已能发出声音但不清晰。上方加竹茹6克,又服6剂后,音哑已除,说话声音如常人。
【按语】半夏汤治疗寒性的咽痛及音哑有一定疗效。据刘老经验,本方与麻黄汤或桂枝汤合用,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咽喉疼痛有良效。
少阴咽痛证治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310 条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311 条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以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312 条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313 条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我们说少阴经脉循喉咙,挟舌本,所以当少阴经有邪气的时候,他就可能出现咽喉疼痛的证候,下面一组咽痛证,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少阴经证。
治疗咽痛的第一个方子,先看310 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这里的“下利”,没有提到“脉微细”,也没有见到“但欲寐”,还没有伴有“手足厥冷”,这就是一个一般的下利。“下利日久,真阴耗伤”,真阴耗伤就会生虚火,虚火上炎,于是乎就出现了咽痛的证候。
有一年北京儿童秋季腹泻流行的很多,秋季腹泻对儿童来说,是常发的一种病,有好多小孩儿拉肚子。我那个时候在门诊,一般的中医门诊呢,儿科也看,妇科也看,内科也看,有个老太太抱着孙子就去了,说:“我们这个孩子拉了好长时间了,都拉出火来了。”拉出火来了?我们的同学在旁边说:“拉出火来了?这叫什么话?怎么能拉出火来呢?”我说:“他这是怎么回事儿啊?他这种下利时间长了,然后就伤阴了,虚火就上炎了,所以他一定是有口腔溃疡,舌上有溃疡。”我说:“你这个孙子是不是有口腔溃疡啊?”她说:“是啊”,“你张开嘴看看。”张开嘴一看,舌面上有溃疡,颊粘膜有溃疡,所以老太太说这就拉出火来了,你看,下利,拉着拉着就伤阴,然后病机就发生了转折,就有了虚火上炎。我们的310 条正是讲的这种证候。
所以,“少阴虚火循经上扰”,我们不是说“少阴经的支脉”过胸部嘛,他的一个分支还和心相联系嘛,沟通了心和肾的这种“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关系嘛,可是在病理上他们也相互影响,所以少阴浮火循经上扰,出现了胸满、心烦,出现了咽喉疼痛,什么东西都不能太过头。
有一年夏天,那还是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暑假我妻子出差,她一出差呢我做饭就没有什么兴趣,平常我也不做。到了中午了,我们没有什么事,早晨起床很晚,到中午了,我说孩子们,你们是想吃饭呢,还是想吃西瓜?俩孩子小,吃西瓜。好,我切开西瓜,我们都吃得滚溜圆,吃完了之后肚子都饱饱的了,我说,孩子们还想吃饭么?他们说不吃了。我说,那咱们睡觉,午睡,到了晚上了,(天很热)我说你们是吃饭还是吃西瓜,他们说吃西瓜。就这样我们吃了三天西瓜,但对孩子们来说,我也偶尔给他们吃点什么面包啊牛奶啊。结果我这个上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上腭一侧特别干燥,这一侧正常,我这么一摸,没感觉,你要知道,当一个粘膜局部没有感觉的时候你要小心点,我马上就到东直门医院去做检查,我们那个口腔科的主任,就是我们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副局长叫李振吉,他在口腔科,我们是同学了,他一测也是这边没感觉,他拿棉签擦这边我不知道,擦这边知道,他很紧张,说:“赶快做(那时候没有CT)头颅的照片”,拍完了请耳鼻喉科会诊,报告是:未见骨质破坏。什么情况才能有骨质破坏啊?上颌窦的肿瘤。什么情况出现一侧感觉缺失?肿瘤压迫神经啊。然后我就很紧张的回到学校,碰到一个从外地新调来的老师,说:“你怎么了?这么没精打采。”我告诉她这个症状,她说:“哎呀,我们单位也有这么个情况,三个月以后就死了。”我回到家里看到这两个孩子都这么小,我心里暗暗的盘算,这可怎么办,我不能再给孩子吃西瓜了,我就留下这三个月的时间好好给孩子们做饭吧,我就好好给孩子们做饭。我在想我还有哪些工作没做完。第二天我就去找刘老师,我说:“刘老师,我可能身体有些问题,我一侧感觉缺失。”刘老师给我开了清肝的药,我对中药也不怎么喜欢吃,别看我是学中医讲中医的,回去之后我抓了药了,其实我也没吃,然后我们就吃了这二、三天的饭,我一摸,感觉有了。下楼后我挺高兴,又碰着那个老师,她问我:“您怎么样啊?”我说:“我现在感觉又恢复了。”她说:“这个病就是锯齿状的发展,阶梯样的走。”那我心里一听,哎呀,要真是这样,还是很糟糕,我说,得了,我带着孩子们去看看我妈妈去吧,我就带着孩子们坐火车了上外地去了。上车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老大爷,拿着一大卷画,看起来是退休以后画画的,我们就聊起来了,他说:“我吃西瓜上火。”我说:“嗯?您再说一遍。”他说:“我不能吃西瓜,我吃西瓜上火,我只要一吃西瓜就长口腔溃疡。”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吃西瓜,这感觉好了,正经吃饭了,我再吃西瓜,这儿又没有感觉了。原来是吃西瓜利尿,利尿就容易伤阴,伤阴就虚火上炎,上腭反而干了,所以我就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西瓜确实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但它还有个作用就是利尿,利尿的你吃得太多了,利尿就要伤阴,伤阴他就干燥。到现在不是过了3 个月,我好像觉得快过了20 年了吧,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我们这里的虚火上炎是怎么来的,怎么由一个“下利”就转成了“虚火上炎”呢?就是“下利伤阴”,阴伤以后,就有虚火内生,虚火循经上扰,就出现了胸满、心烦。你看仲景是怎么治疗的呢?他用的是猪肤汤。猪肤就是猪皮,我们用这个猪肤汤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病人把猪皮里面的那个脂肪那个肥肉一定要刮干净,本来这个病人就有下利,你给他吃上猪油的汤,那他拉得更厉害了。另外还要问问是什么族的,对回族来说,我们这个方子最好不用。“猪肤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蜂蜜),白粉五合,熬香”,白粉是什么?粉,我过去讲过,米分也,你看这个“粉”字,就是“研米使米分散也”。粉字本身就是米粉,为什么叫做白粉呢?“稻曰白”,这是《周礼》郑玄注的话。在汉代,一说白,都是指的稻米,所以白粉就是稻米粉,就是我们普通的大米粉。
有一次我们考试,名词解释白粉,有一个同学居然注成大烟土。熬香就是炒香,我们北京有一个菜叫做米粉肉,不就是把米粉放在锅上小火炒,炒到焦黄就炒出香味来了么,炒熟了。所以你看看这个方子,猪皮煮的水,把猪皮去掉,再加上蜂蜜,在加上炒香的米粉,和令相得,温分六服,在口腔中满满的含化,起到“清浮火,润喉咙,利咽喉”的作用。
在50 年代,我们国家的火车司机,都是用蒸汽机车,那个司炉就是拿铁锹往蒸汽机车里的煤桶里铲煤,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夏天,围着个大火炉,你想那个大锅炉多么热啊,许多司炉包括火车司机在内,都得咽喉疼痛,口腔溃疡。到我们中医学院,那个时候刘渡舟在世,说你们看看有什么方子,刘老就给他们出的是猪肤汤的方子。所以这些工人每人上班的时候都带上一瓶猪皮煮的水,加上蜂蜜,再加上炒香的米粉,还真是有效。后来那些司炉工都说“哎呀,这是好东西”。我想这个方子我们还没有开发,如果有人想用食疗的方法,来清浮火,润咽喉的话,可否可把这个方子开发开发,放在易拉罐里,或者放在罐头盒里头,恐怕也是不错的。你看我们开发了什么乌鸡精,桂圆精,什么人参精啊,也可以开发狐狸精吗,你看狐狸是一种聪明的动物,不过动物保护协会该找我了。猪肤汤是一个很好的方子,这是我们讲的治疗咽痛的一个方子。
治疗咽痛的第二个方子,311 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以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这个方子只有一味甘草,一味生甘草,在伤寒论中,其他方子用的都是炙甘草,只有甘草汤和我们下面所说的桔梗汤用的是生甘草。生甘草有什么作用?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它是“清解阴经毒热”,少阴经被毒热所伤,出现了咽喉疼痛,用一味生甘草煮水喝就可以了。
“不差者,与桔梗汤。”如果吃了一味生甘草,咽痛没有缓解,再加一味桔梗来开喉痹,这叫桔梗汤。现在用生甘草,用桔梗治疗慢性咽炎,是我们临床上经常用的。
我们东直门医院有个清咽饮,它的药物组成就是:麦冬、元参、桔梗、甘草,根据情况你可以适当的加胖大海,如果有肝热的话你可以适当的加菊花,菊花茶吗,开水冲泡,代茶喝,治疗慢性咽炎、咽喉干燥有一定的效果。如果要泡茶的话,每一味药用3 克就可以了,不要太多。如果没有糖尿病,又喜欢稍稍的甜一点儿,拿你加一点儿冰糖,润肺,生津,利咽,喝水的时候就这样泡,治疗慢性咽炎。我经常用这个方子,有很好的效果。生甘草有清解阴经毒热的功效。从其他书中来看,凡是“毒热聚于阴经”的,差不多都会用到生甘草。比方说:会阴部的脓肿,会阴部是诸多阴经所过的部位,这个部位的脓肿,中医把它叫做“海底发”,用一味生甘草浓缩、熬膏,叫“国老膏”,用“国老膏”治疗“海底发”,就是取一味生甘草,“清解阴经毒热”的功效。又比方说,有人用李东垣的升阳散火汤,来治疗牙髓炎,中医把牙髓炎叫作“骨槽风”,升阳散火汤里头是生甘草和炙甘草都在用,他用炙甘草来“调和诸药,保护中焦”,他用生甘草来“清解阴分的毒热,阴经的毒热”。所以《伤寒论》中的甘草汤,用一味生甘草来清解少阴阴经中的毒热,如果用生甘草,咽痛没有缓解的话,再加桔梗来开喉痹,止咽痛。好,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张仲景治疗咽痛还用什么方子。
第三个方子,312 条苦酒汤,“苦酒汤证”:“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这是一个咽喉有溃疡,有溃烂,所以他才说“咽中伤,生疮”,有溃疡,有溃烂;而且又出现了不能语言,“声不出”,所以这是咽和喉都出现了病变,都出现了问题,只有声带受到影响,他才会出现不能语言,“声不出”。它的病机是什么,我们以药测证。苦酒汤用了米醋,用了半夏,用了鸡子白,所以它有清热涤痰,敛疮消肿的作用,因此我们以药测证,它是一个“痰热闭阻少阴经脉”的证候,鸡子白有清热的作用,半夏有化痰的作用,苦酒也有清热的作用,那就是“痰热闭阻少阴经脉”而造成的,“咽中伤,生疮”造成了咽喉疼痛。
苦酒汤这张方子,在服用方法上非常特殊。“半夏,洗”你看他那个时候用的是生半夏,要洗一洗,要洗多次,“破如枣核,十四枚”,这个枣核是指的那个硬核呢?还是指的枣仁?我想是指的那个小小的枣仁,否则的话那个蛋壳是装不下的,“鸡子一枚”,就是鸡蛋一枚,把蛋黄去掉,蛋黄不是在黄连阿胶汤中用了么?“内上苦酒”,苦酒就是米醋,再放上米醋,“着鸡子壳中”,你看这个鸡蛋壳,作为一个容器,里面放着蛋清,又放上一些半夏的细粒儿,再放上一点米醋,“上二味,内半夏苦酒中”,就是把半夏和苦酒放到鸡蛋壳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为什么要放到刀环上啊?你手拿着放到火上烧那个鸡蛋壳,不是太烫吗,古人那个大刀刀柄上有一个铁环,把鸡蛋壳放到铁环上,支在火上,“令三沸”,开上三开,“去滓”,把半夏去掉,“少少含咽之”,少少就是慢慢,慢慢含在嘴里头,“不差,更作三剂”。半夏这个药,能不能这样吃?我觉着存在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它对咽喉的粘膜、舌头的粘膜、口腔的粘膜有刺激作用,吃完了整个口腔舌头都麻了,所以今天这个方子我没有看到有人临床报道使用。但是用蛋清来治疗咽痛,这是过去的梨园传统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旧社会的时候,戏剧演员咽喉疼痛,就是喝一些鸡蛋清。
我小学一个同学,她小学毕业就去唱戏去了,以后还成了名角儿,四五十岁的时候她的嗓子还是那么好,我就问她,你用什么方法保护嗓子?她说,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喝蛋清,我说现在这鸡蛋污染得这么厉害,你还敢喝么?她说现在不喝了,我说那你喝什么呢?她说我什么饮料都不喝,只喝白开水,所以过去的蛋清利咽喉止疼痛应当说是有效的。好,这个方子我们就讲这么用。
最后一个方子,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这个方子用了半夏是化痰的,用了桂枝是散风寒的,用了甘草,还是炙甘草,是调和这两味药的,保护中气的,因此应当说这是一个“风寒引动痰涎”,外有风寒,内有痰涎,风寒引动痰涎,客于咽喉的,或者说是“客于少阴经脉”的证候,风寒引动痰涎,客于少阴经脉而造成的咽痛。所以才用了散寒的、通阳的、涤痰的这些药物。
这个方子,“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分别捣,捣碎了以后,和在一起,“白饮和,服方寸匕”,用白米汤来调服这个药散,便于吞咽,“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含咽之。”这又是煮好了的汤剂,慢慢含咽的一种方法。我们说,现在治疗咽喉病有含剂,实际上,含剂从猪肤汤开始就有了,在汉代就有了。“半夏有毒,不当散服。”不知道这是谁加的注解,所以半夏做散剂吃,对口腔粘膜有刺激作用,所以不应当作散。
这个方子只有个别人报道,用于风寒外感引起的咽痛,我没有用过,所以后面两个方子只是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