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案赏析 大篷车议案讲习活动分享14真武汤

燕翼小先生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07/01
帖子
89
获得点赞
27
声望
8
所在地
江苏徐州
医案十四

赵某某,女,40岁,于1984年4月3日初诊。初患病时,因头面四肢肿,恶寒发热,服西药治疗周余,未见疗效而用中药治疗三周仍未见效,病日加重而来就诊。察颜面苍白,舌质淡胖,苔薄白而滑润,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胸闷气短,腰冷痛痠重,四肢不温,畏寒神疲,溺清白而少,口渴不欲饮,脉沉细无力。

您将如何诊治?



医案解析时间到:

本案为吕大用医案

【辨证】此乃真阳衰极、土不制水所致。

【论治】真武汤。药用:附子25克,白术25克,茯苓25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肉桂7.5克。

水煎300毫升,100毫升日3次服。

上药连服3剂,浮肿消退大半,查其舌体渐小,四肢微温,溺量增多,脉虽沉较前有力。此乃虚焰渐退,正气渐复之佳象。

按上方去附子、肉桂,加干姜15克,连服6剂而愈。

【按语】肾主水,为胃之关。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阖。阳过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阴过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而为肿。盖火能生土,土能制水,故温阳化气,实乃治阴水浮肿之要法。本案病久不愈,又见畏寒神疲,四肢不温,舌胖苔滑,脉沉无力等阴盛阳衰,土不制水之象,故治以真武汤益火回阳,化气行水。



条文名家注解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为有水气,是立真武汤本意。小便不利是病根。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皆水气为患,因小便不利所致。然小便不利,实由坎中之无阳。坎中火用不宣,故肾家水体失职,是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也。法当壮元阳以消阴翳,逐留垢以清水源,因立此汤。末句语意,直接有水气来。后三项是真武加减证,不是主证。若虽有水气而不属少阴,不得以真武主之也。

真武,主北方水也。坎为水,而一阳居其中,柔中之刚,故名真武。是阳根于阴,静为动本之义。盖水体本静,动而不息者,火之用也。火失其位,则水逆行。君附子之辛温,以奠阴中之阳;佐芍药之酸寒,以收炎上之用;茯苓淡渗,以正润下之体;白术甘苦,以制水邪之溢。阴平阳秘,少阴之枢机有主,开阖得宜,小便自利,腹痛下利自止矣。生姜者,用以散四肢之水气,与肤中之浮热也。

咳者,是水气射肺所致。加五味子之酸温,佐芍药以收肾中水气;细辛之辛温,佐生姜以散肺中水气。小便自利而下利者,胃中无阳。则腹痛不属相火,四肢困于脾湿,故去芍药之酸寒,加干姜之辛热,即茯苓之甘平亦去之。此为温中之剂,而非利水之剂矣。呕者是水气在中,故中焦不治。四肢不利者,不涉少阴,由于太阴湿化不宣也。与水气射肺不同,法不须附子之温肾,倍加生姜以散邪。此和中之剂,而非下焦之药矣。

附子、芍药、茯苓、白术,皆真武所重。若去一,即非真武汤。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二三日不已,以至四五日,寒水泛滥,土湿木郁,风木贼土,是以腹痛。土湿而木不能泄,故小便不利。湿流关节,淫注四肢,故沉重疼痛。寒水侮土,故自下利。凡此诸证,为土病不能制水,有水气停瘀故也。其人或肺气冲逆而为咳,或木能疏泄而小便利,或土湿木郁而小便不利,或胃气上逆而作呕者,皆缘水气之阻格。真武汤,苓、术,泻水而燥土,生姜止呕而降浊,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也。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五味、干姜、细辛,敛肺降逆,所以止咳,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茯苓利水之剂,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利缘脾旧之败,去芍药之泻脾,加干姜以温中,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生姜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肾脏下接膀胱,原属一身沟渠,而昼夜输泄其小便。然必血分充足,阳热无损,水道乃行。若阴寒在下,沟渠为之不通,譬之冬令池沼,虽不遇坚冰,潦水不降,水道犹为壅塞,故少阴阴寒之证,二三日至四五日,寒水泛滥,并入太阴而成寒湿。腹与四肢为太阴部分,寒湿入腹则腹痛。湿与水不同,水则倾泄,湿则粘滞,小便所以不利也。寒湿停蓄腹部,中阳不达于四肢,故四肢沉重。寒湿凝冱阻其血络,因而疼痛,故真武汤方用芍药以定痛,茯苓、生姜、术、附以散寒而行水,此固少阴病水气在里之治法也。惟疼痛下「自下利」三字,直可据后文「或下利」三字而断为衍文。「其人或咳」下,为本方加减治法。咳者加五味、姜、辛,所以蠲饮。小便利者去茯苓,不欲其利水太过。下利去芍药加干姜,欲其温脾,不欲其苦泄。呕者去附子加生姜,以水在中脘,不在下焦,故但发中脘之阳,而不欲其温肾。此又少阴病水气外泄之治法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是论述少阴病阳虚水泛的证治。

太阳篇的第82条也是真武汤证,是发太阳之汗伤了少阴之阳所致。太阳和少阴为表里,如果足少阴肾的阳虚寒盛,一般会是四逆汤证,或者是附子汤证,或者是白通汤证,就看它的寒邪程度的大小。如果不但有寒,而且还有停水,突出的症状还有小便不利和四肢沉重,就是有水邪的特点,这时候应该祛寒、扶阳、利水,应该用真武汤治疗,其他的方子就不合适了。

少阴病,两三日不已,至四五日,出现了腹痛、自下利,是阳虚寒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是少阴阳虚不能气化津液。水的代谢不利变成一个致病的因素,就出现了四肢沉重疼痛。我们讲附子汤的时候,说附子汤能治少阴病的骨节疼痛,浑身疼痛,但是没有沉重的症状,可见少阴阳虚有寒,也可以出现营卫凝涩不通的疼痛。真武汤证不但四肢疼痛,还以沉重为主,沉重在前边,和附子汤的骨节疼痛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沉重?水气泛滥,四肢疼痛,肩背酸凝疼痛,这些都是可以出现的。主水者,肾也。肾气、肾阳不能主水,水邪浩浩荡荡,随着三焦泛滥成灾,就变成了水病,所以就有水寒在上焦的渴,或者在中焦的呕,或者在下焦的下利,也可能出现周身性的水肿。真武汤主之,只有真武汤能复少阴的肾阳,能够利小便,能够祛寒与利水。

真武汤原来叫玄武汤,因为避玄字之讳就改作真字。方中附子补肾阳,配生姜散阴寒。茯苓和芍药都有利小便的作用。白术健脾以治水。茯苓、白术、附子、生姜,这四味药都是燥烈之药,加上芍药不但助疏泄以利水,还有养阴的作用,使燥烈之药不至于伤阴,成为一个有制之师,既治疗水邪,而又防伤人阴气。下面的加减之法是针对或然证的,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不再细讲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