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关于阴阳应象大论 一段话求解

僦贷季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2/10/04
帖子
52
获得点赞
8
声望
8
年龄
26
所在地
浙江
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北方生水………恐伤肾 思胜恐 寒伤血 燥胜寒 问题:为啥不是热胜寒
 
1665117309343.png
 
老师 在下愚钝 烦请在开导开导
1665154963785.png


肾为水为寒,燥胜寒,就是燥胜湿的意思。

你联系上下文看就知道了,这里的寒是指水,不是指温度高低的寒热的寒。
 
故曰:
冬傷於寒,春必溫病;
春傷於風,夏生飱泄;
夏傷於暑,秋必痎瘧;
秋傷於濕,冬生欬嗽。
陰陽应象,象者四象是也。
是故原先只有[寒風暑濕]四气在天。
{天化气,地成形。}
説的乃是,天之星象節气,導致动植物成熟化形,即阳在天化气,阴在地成形。
据此,[四时派]会説:
初(冬)之气为寒(生),二(春)之气为風(長),
三(夏)之气为暑(殺),終(秋)之气为濕(藏)。
所以《内经》它反複地説: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又説:
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这只不过是同語反覆而已!

这即是說:
寒、生風,勝暑;
暑、生濕,勝寒。

然而,其後之[生勝]被变成[生剋],[四气]被变成[五行],则误入岐途矣!

是故樓主之问,完全成立。
寒熱相勝,勝就是乾杯(清零、歸零),两者等量是为勝,不等量则为偏勝,偏勝者即有餘或不足。
不足補之,有餘瀉之。
此中医之法(治则)也,最高明之法是也。
 
最后编辑:
内经中只要是论五行,就是后天五行模式,如果是先天五行的单纯生克,是用四象来解释。
后天五行是土居中央,其他四行围绕中土升降。
所以燥得秋气,金气下行集气为土中湿气,湿得下行而集气为寒。得燥太过,土中反而湿聚而反害,不能生土中正常津液。这是寒燥。如果燥夹火下降,那连湿都干了,直接就损伤津液,肾所主的寒气自然受伤。生理和病理之间,病理的性质不同之间,都是不同的。
内经得各篇,尤其是前面得这些篇章,是在建立框架,如果执着于某个具体问题,那就反而是刻舟求剑了。阴阳应象论,就是在讲,如何在针对一个现象用阴阳五行去分析。着重在建立分析的思维,不在于分析出什么。
 
内经中只要是论五行,就是后天五行模式,如果是先天五行的单纯生克,是用四象来解释。
后天五行是土居中央,其他四行围绕中土升降。
先生之所言,似是而非。
五行先天後天之説,出於何经何典?
而[四行]绕中土升降,又安得謂之[五行]呢?
这是説四象等同於五象吗?

先有天气(春夏秋冬之气)之运,後有人气(肝心肺腎之气)之动,此非謂人气必隨天气而动,而是中医学借天气而言人气,这是中医学的[前提假設]。

所以燥得秋气,金气下行集气为土中湿气,湿得下行而集气为寒。得燥太过,土中反而湿聚而反害,不能生土中正常津液。这是寒燥。如果燥夹火下降,那连湿都干了,直接就损伤津液,肾所主的寒气自然受伤。生理和病理之间,病理的性质不同之间,都是不同的。
请问[燥得秋气]之所以,從何而來?
若是説[秋气为燥],则乃是等同或包含之关系,而非因果之关系,对否?
燥者乾也,乾者燥也。
今秋气为燥,安得謂[得燥太过,土中反而湿聚而反害,不能生土中正常津液。这是寒燥。]
先生之[反燥为濕],与[点石成金]一般,乃仙術乎?
另外、请问生津液的是土还是金?是肺与大腸丫,还是脾与胃呢?
原本[燥与濕]明明相勝,現在却炒埋一碟,不知要如何处置!先生可否讲淸讲楚?
最重要的一项,四象裡有[燥]吗?

夫《内经》所謂的[燥勝寒],即是等於[土剋水],然而土之剋不剋水,在沒有计量單位之时候,却來説什麽剋不剋者,皆是流氓無賴之妄言誑語。

寒是寒,燥是燥,将燥与寒结合为[寒燥]。
那即是説其他六气各项皆可自由组合,这樣真的好吗?这不是反其道而行吗?

那麽可否请教一下,濕燥是什麽?它与燥濕又有何分别?
我们又如何去区分两者呢?

内经得各篇,尤其是前面得这些篇章,是在建立框架,如果执着于某个具体问题,那就反而是刻舟求剑了。阴阳应象论,就是在讲,如何在针对一个现象用阴阳五行去分析。着重在建立分析的思维,不在于分析出什么。
若框架一早就歪掉了,那如何是好?
而五行正正就是歪掉了的框架,这不是明擺着的吗?
观《内经》裡從未見一个[剋]字,而[五行]却大谈什麽[生剋乘侮],这生豬肉砌得很过份嘛!
而偏偏又不能辯解或更正,那就只能忽悠後学解者的我们囉!
不亦悲乎?
 
最后编辑:
本就无所谓对错,有意义就好。思考本身就比结果重要。
 
内经中只要是论五行,就是后天五行模式,如果是先天五行的单纯生克,是用四象来解释。
后天五行是土居中央,其他四行围绕中土升降。
所以燥得秋气,金气下行集气为土中湿气,湿得下行而集气为寒。得燥太过,土中反而湿聚而反害,不能生土中正常津液。这是寒燥。如果燥夹火下降,那连湿都干了,直接就损伤津液,肾所主的寒气自然受伤。生理和病理之间,病理的性质不同之间,都是不同的。
内经得各篇,尤其是前面得这些篇章,是在建立框架,如果执着于某个具体问题,那就反而是刻舟求剑了。阴阳应象论,就是在讲,如何在针对一个现象用阴阳五行去分析。着重在建立分析的思维,不在于分析出什么。
这个模型结构我是认可的,土枢四象比五芒星好用,也更符合认知,五芒星太抽象了
 
兄弟,四时派的天气是[寒風暑濕]对应[水木火金],那麼五运派的天气又是什麽呢?且其出於何經何典的呢?

出於同一篇章。
五运派的天气是[風暑濕燥寒]对应[木火土金水](土=灰烬=炎=濕),於夏与秋之间,硬塞入一个[长夏],是为[燥];这裡的[燥],很明顯只能与秋季来相对应。
内经裡又叫[寒暑燥濕風]。
《天元纪大論》
其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那麽六气派的天气,也就一併都説了,就是[寒風濕暑炎燥]。(为免与五运之[火]相撞,故改火为[炎];暑者熱也,唯寒來暑往,故捨熱取暑。)
又叫[寒暑燥濕風火],运气七篇大論皆指此六元。
令人不解的是,天气虽由四季细分为五季,最後又细分为六季,但七篇大論主要用的却是五气,而非六气。
显然,它是藏着掖着;果然是非其人勿言!
又或者,表面所傳承的,皆是伪的、錯的!!!

很明顯,[濕]是一个大问题!
那麽五运派对天气之言正确吗?
而[五运]与[五行]等价吗?
 
最后编辑:
“燥胜寒”,可能是传抄之误。
王洪图是研究内经的老权威,在他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中说:若以阴阳之理推之,当作“热胜寒”。经文“燥胜寒 ”,似有衍误。
 
燥胜寒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考虑:在一个寒冷的季节里,同样的温度,是气候干燥感觉寒冷呢还是气候潮湿感觉更加寒冷?
 
《六節藏象論》
帝曰:何謂所勝?
歧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藏。
帝曰:何以知其勝?
推演一下,这即是、若以[地气]为説,则
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
若以[天气]为説,則
風勝濕,濕勝寒,寒勝暑,暑勝燥,燥勝風。
若以[人气]为説,則
肝勝脾,脾勝腎,腎勝心,心勝肺,肺勝肝。
“燥胜寒”,可能是传抄之误。
王洪图是研究内经的老权威,在他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中说:若以阴阳之理推之,当作“热胜寒”。经文“燥胜寒 ”,似有衍误。
那麽土当为濕,以濕來勝寒,而非燥、更非熱。
这即是説《新校正》的校正是对的,以濕代燥。
但前提却是[五运相勝]之説为真。

若王洪图先生,真欲更正为以熱勝寒的話,必得先要去推翻[五运相勝]之成説也。
 
最后编辑:
燥胜寒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考虑:在一个寒冷的季节里,同样的温度,是气候干燥感觉寒冷呢还是气候潮湿感觉更加寒冷?
这与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鉄孰重,一般无異。
温度是温度,濕度是濕度。
而体感温度是另一樣東西。

正如天气、地气与人气。
誰勝誰,是隨心任意而訂定的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