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石仰山从痰论治颈椎病经验初探

xy15667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1/11/04
帖子
2
获得点赞
1
声望
1
年龄
51
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 或膨出) 、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石仰山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为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理伤续断推崇“十三科一理贯之”的学术指导思想,力求明病理、察病机。石老认为颈椎病多因风寒痰湿互阻、气血脏腑失和为病,强调“调治兼邪,从痰论治”。中医人网站特转载石仰山教授从痰论治颈椎病的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1.审因立法

1.1 风寒湿痹,变生为痰石老认为,风寒湿是导致颈椎病的最主要原因。严用和《济生方》认为本病“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颈椎病患者多阳气虚衰,卫阳不固,易致风寒湿三气杂至,凝滞血脉,若迁延不愈,导致络道不畅,日久成瘀成痰,阻于颈部经脉则诱发颈椎病[2]25。本病临床多症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等。

1.2 脾肾亏虚,痰湿内生《灵枢·决气》篇认为: “谷入气满,卓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其认为脾胃功能正常,可使皮肉、筋骨、脑髓得到温养灌注。颈椎病发病多由积劳所致,属胡延光《伤科汇纂》所言“竭力劳作则伤中”的无形之伤,导致中焦运化失常,中虚脾土失运,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肾为先天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 “肾生气,肾虚则少气,骨酸懈惰,不能举动。”是知肾虚则气无所生。颈椎病的发病群体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女子“六七”、男子“五八”前后,其时已“三阳脉衰于上”,“肾气衰”乃至“太冲脉衰少”“督脉衰损”。肾主气化,肾气亏虚,气化功能失司,可导致人体的水液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脾运化水湿功能,造成脾肾两亏,痰湿内生,阻于颈部经脉产生颈椎病。李时珍指出: “痰涎……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前贤又云“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故本病临床可见颈肩臂痛、肢体麻木不仁、耳鸣、头晕目眩、头重如裹等症。

1.3 气血失和,痰瘀蕴积石老治伤强调“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人体内气血津液相辅相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脉,血行不畅,停为瘀血[2]18。若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瘀血一旦形成,可影响水液代谢而进一步导致痰饮。正如《血证论》所云: “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又如《医碥》所载: “痰本吾身之津液,随气而行。气若平和,津液流布,而骸受润泽,何致成痰为病。”《医学入门》亦指出“气血调和则流行不聚”,故气血失和,痰湿内生。痰湿随气血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其停留与所过之处,必影响气血运行而导致瘀血。

《素问·调经论》云: “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张山雷亦云: “痰涎积于经髓则络中之血必滞。”故血滞为痰,痰瘀夹杂,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合而为病[3]201-202。颈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中年之后,气血渐衰,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脉,血行不畅,停为瘀血; 瘀血已成,影响水液代谢,变生为痰,痰瘀交阻于颈项部经脉,进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此类患者临床可见颈肩臂疼痛麻木、手足无力、肢体偏痉、头晕目眩、舌质淡暗或有瘀斑。

综上所述,风寒湿为发病之始,乃致病之外因; 气血失和、脾肾亏虚、痰湿内生为致病之内因。总之,本病以气血失和、脾肾亏虚为本,风寒痰湿瘀互阻为标。石老认为,临证辨治颈椎病应针对风寒湿入络、气血失和、脾肾亏虚、痰湿瘀互阻四大病机,其重点应从痰论治。

2.组方特色

石老独重从痰湿论治颈椎病,并以石氏家传方牛蒡子汤为主方治疗,疗效显著。

方中牛蒡子性凉味辛苦,可祛痰除风、消肿化毒、通行十二经络。《药品化义》认为牛蒡子“能升能降,主治上部风痰”; 《本事方》曰其“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膝”。僵蚕性平味辛咸,可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为厥阴肝经之药。《本草求真》谓僵蚕为“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利血脉之品”; 《本草思辨录》认为其“治湿胜之风痰……却痰湿,散肝风”。牛蒡子汤以牛蒡子、僵蚕相合,宣滞破结,善搜筋络顽疾浊邪,是为主药。助以秦艽、独活舒筋和血、通达周身,透阳明之温热,理少阴之伏风; 更伍白芷,芳香通窍、活血破瘀、化湿排脓而生新; 并以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而和胃; 配以白蒺藜,疏肝风,引气血且散瘀结; 桑枝养筋透络,祛风湿而利关节。全方以辛取胜,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 寒温兼用,温而不燥,寒而不凝,泄风逐湿之力尤捷,从而使痰湿去、筋骨健。

临床对于兼夹风寒者,石老除用牛蒡子汤豁痰通络外,还主张以辛温之药活血通经除痹,遣方用药时常以牛蒡子汤加麻黄、桂枝治之。对于症见脾肾亏虚之象者,除豁痰通络外更需结合健脾补肾同治,以牛蒡子汤加党参、白术、淮山药、山萸肉治之[5-6]。对于症见痰瘀交阻者,以石氏牛蒡子汤加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以治之。

3.验案举隅

徐君,男, 47 岁。初诊日期: 2005 年4 月29 日。患者左颈背肩臂酸痛板滞1 个月余,头晕、右手指麻木时作,纳呆,曾经外院诊治,但未获效。X 摄片显示: 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5-6 间隙略窄。TCD 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体格检查: 颈部活动基本正常,C5-7棘突两侧压痛,无明显放射痛,霍夫曼征( - ) ,右手环、小指痛觉迟钝。舌淡暗,苔薄白腻,脉弦滑。诊断: 颈椎病( 痰瘀阻络) ; 辨证: 气血失和,脾肾亏虚,痰湿内生; 治法: 和营逐痰,佐以健脾补肾。

处方: 炒牛蒡9 g,僵蚕9 g,白蒺藜12 g,独活9 g,秦艽6 g,白芷6 g,半夏9 g,桑枝9 g,黄芪30 g,川芎9 g,当归12 g,桃仁12 g,红花6 g,炒白芍9 g,淮山药12 g,苍术12 g,炒白术12 g,山茱萸12 g,川续断12 g,桑寄生12 g。每日1 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5 月13 日) : 颈背肩臂酸痛板滞及头晕经治较前明显减轻,右手指麻木亦较前减; 舌淡暗、苔薄白腻,脉弦滑。上方加金雀根30 g。

三诊( 5 月27 日) : 颈背肩臂酸痛板滞已不明显,头晕、手指麻木尚未瘥。舌淡暗,苔薄白腻,脉弦滑。上方去秦艽、白芷,加党参9 g、鸡血藤15 g。14 剂。

其后,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1个月后复诊,诸症已基本消除。

按本案颈椎病证属痰瘀阻络型。其病机为脾肾亏虚,痰湿内生; 气血失和,腠理空疏,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内外湿邪相合,留驻筋脉,脉络瘀滞,痰瘀交阻。治疗兼顾调和气血、补益脾肾,侧重豁痰,予和营逐痰通络,佐以健脾补肾。

来自:传播中医馆 > 《2、外科医案药方》
 

附件

  • 石仰山从痰论治颈椎病经验初探.docx
    16.2 KB · 查看: 13
现代人活动减少,长期坐姿,气血瘀滞不能通畅,闲暇用导引加以疏导,这种病痛也会减轻。
 
现代人活动减少,长期坐姿,气血瘀滞不能通畅,闲暇用导引加以疏导,这种病痛也会减轻。
用什么方法导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