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文化 天回医简:扁鹊医学重现天下,黄帝内经原来是小弟

二戒老中医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10/04/22
帖子
15820
获得点赞
101907
声望
113
年龄
49
所在地
confidential
  2019-11-21 14:41:5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梁庆 记者:吴晓铃

  这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之医学典籍

  是我国首次出土医学经典《脉书·上经》记载至少汉代就已有“中成药”制剂

  2012年冬,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了大批医简,它们成为中国医史文献研究的天赐之宝。

  记者近日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获悉,研究团队经过6年多艰苦细致的整理研究,已完成医简的释文、注释和学术源流的考证,其重要的研究成果《天回医简》将由国家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近1100支医简,书写文字多达25000余字,共包括了8种医书。研究者从最初判断它们属于扁鹊医学,到反复求证后得出结论:确信即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仓公所传之医书,汉景帝时由齐鲁传入蜀地。这些研究,印证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来自山东司马迁笔下名医著作重见天日

  2012年,当天回镇汉墓出土,这些医简出自何人?墓主究竟是何身份?为何会在墓中随葬医书?经过学者们抽丝剥茧般的研究,疑问渐渐大白于天下。

  “当时看了媒体的零星报道,我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相关专家认识一样,怀疑这批医书就属于扁鹊医学,并且医简是从山东带过来的。”柳长华,中国医史文献研究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在他看来,中国医学要守正创新,这些出土医简,正是对当时医学最真实的记载,是中医学研究可遇而不可求的材料。后来真正看到这批医简,并且参与研究之后,柳长华吃惊了!

  “蕴含的信息太丰富了。”柳长华说,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这批医简属于扁鹊医学无疑。“医简中出现了5次‘敝昔曰’,‘敝昔’,在后来写作扁鹊。”

  司马迁笔下的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为秦越人医术精湛,人们便尊称他为扁鹊。扁鹊善于诊脉,司马迁称赞他“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有意思的是,天回医简的内容,大多也是讲色诊、脉诊以及针灸原理的内容,“与扁鹊医学一脉相承。此外,还发现了关于‘五色脉诊’的内容,而这正是扁鹊医学最突出的标志。”

  那医简出自哪里,究竟有何重要性呢?柳长华说,中国古代曾有三种医学产生——发源于陕西等西部地区以神农、伊尹为代表的汤液医学;发源于湖北等中部地区以黄帝、彭祖为代表的导引医学;发源于山东等东部地区以伏羲、扁鹊为代表的经脉医学。天回医简属于经脉医学,出自山东,这次考古发现就是一个证据。而最关键的是,扁鹊、仓公所传的医学文献多已失传。如果这批医简能够进一步证明是扁鹊的医学理论,意义无疑相当重大。

  没想到的是,医简中果然藏着它们来自山东的蛛丝马迹。

  天回医简研究团队的顾漫介绍,医简中用语多见先秦两汉时期齐语词汇,尤其是在篇幅最大的简三和简五两部分中,发现了“徙”“诈”等字样。徙,在齐语中就是“癣”的意思,诈则同“卒”。“天回医简中存在的这些较多的齐语特征,让我们推测其成书并抄录于齐地,西汉文帝以后才流传到成都地区。”更让人惊讶的是,医简中的《疗马书》中,还出现了“齐刀”字样,这正是齐国的一种刀状货币;墓中出土的二个耳杯上写有“弓”字,这也是古代鲁国的大姓。“所以我们推测,这批医简,来自山东。”

  这是研究人员探寻医简作者的重要线索。

  柳长华说,山东一带的医学是经脉医学,而同属这一支的另一位西汉名医仓公淳于意,就在当时齐国担任太仓长。司马迁认为扁鹊和仓公的医学一脉相承,才在《史记》中将二人合并立传。“仓公行医年代是西汉吕后到文帝时期,天回汉墓埋葬年代在汉景帝或武帝时期,其年代、辈分应与仓公弟子相当。所以,我们推测这批医简可能就是仓公所传的扁鹊脉书,被他的学生——墓主带到了成都。”柳长华说,墓主应该是政府派他携简入川。彼时,汉景帝时文翁治蜀,十分开明,很多外地学人纷纷入川,墓主来蓉,可能就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并非一种想当然的推断。柳长华说,天回医简中的《脉书·上经》《脉书·下经》《和齐汤法》等8种医书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仓公传世医学。他们认为,天回医简的出土,应该是司马迁笔下名医的医学经典首次重见天日。

  四川中药

  西汉年间就普遍入药治病


  扁鹊学派医书在蜀地出现,为蜀地自古出名医找到了一种可能。专家还发现:医简中《脉书·上经》的一些话,在《黄帝内经》中往往就演绎成一篇甚至两三篇文章。专家们由此认为:《黄帝内经》是后人解经之作。

  四川自古出名医,东汉时有著名的医学家郭玉。他是东汉和帝时期著名的太医,擅长于脉理,史称“多有疗效,帝奇之”。郭玉的之师程高和师祖涪翁,同样都是享有盛誉的名医。这些名医,和扁鹊医学典籍入蜀有无关系呢?

  勾勒历史,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系列“偶然”的联系。

  柳长华说,天回老官山汉墓的墓主带来的这些医简,是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他到四川以后把这些医术教给了谁,不得而知,但是也有可能是教给了李柱国。”李柱国是汉成帝时的御医,史家认为是我国校勘医书第一人,相传祖籍四川盐亭。史料记载,他曾说自己整理的就是仓公医学典籍。到了王莽之乱后,李柱国从此消失。

  然而不久后的蜀中绵阳一带,有了一位医术高明的涪翁,他是继扁鹊、仓公之后,最先见于正史文献记载的一位针灸先贤,著有《针经》《诊脉法》等经典。在《直隶绵州志隐逸》卷中,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有意思的是,《华阳国志》在写郭玉时,提到了一个名叫“李助”的方士,称其“字翁君,涪人也……名齐郭玉。”

  柳长华说,这一切记载,都似在提示,“李助即涪人翁君,也即涪翁。而涪翁,正是校过医书的李柱国。正因为曾担任成帝时的御医,在王莽时才需要避乱于家乡。”

  这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考证的历史链条——天回汉墓墓主将仓公医学传给李柱国,李柱国校勘医书中也有仓公著作,并最后将其传给弟子程高,再传给了徒孙郭玉,扁鹊医学就此在四川发扬光大。

  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中浚研究员,则发现医简中“蜀椒”“川防风”等四川中药名字的存在,“可以印证早在西汉年间,川中药就普遍入药治病。”

  更让人惊讶的是,柳长华认为《黄帝内经》,可能就出自郭玉之手。当然,他并非是医经的创作者,而是将古代医学典籍以说解的形式记叙下来。

  《黄帝内经》,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也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当天回医简考古出土,柳长华认为应该对《黄帝内经》进行重新认识。

  “我认为《黄帝内经》不是经,而是解经之书,相当于老师教学生的讲稿。”如此大胆的推测,源自天回医简中《脉书·上经》的内容,往往一句话就在《黄帝内经》中演绎成大段文章。《黄帝内经》假借上古时期黄帝和著名医家歧伯问答形式记载医学知识。有意思的是,在郭玉家乡盐亭,世代都在纪念歧伯。“这是否可以推测,是郭玉借黄帝、歧伯的名义,完成了传世医学典籍的结集?”柳长华说,即使《黄帝内经》的作者不能确证,天回医简至少也可以证明《黄帝内经》实为解经之书。它不是经,更似经、传一体的作品。这对今人理解《黄帝内经》,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重大

  诸多理论方法今日仍然适用


  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究竟还有什么现实价值?专家们研究发现,医简中的很多理论和方法,到今天仍然适用。这些古代医学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对提升中医文化自信,指导现代医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天回医简中的《疗马书》,证明了汉代医生不仅可以给人治病,还可以给马治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天回汉墓发掘的领队谢涛介绍,墓葬中发现的医简,不仅有给马看病的,还有怎样操练马的内容。巧合的是,仓公弟子中,有一位“太仓马长”冯信,同样兼习了医马之术。《疗马书》的发现,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它极可能是仓公的著作。

  柳长华认为,继续深入对天回医简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生命与疾病思想开展研究,还将有助于中医药文化在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对话。

  在柳长华看来,天回医简中记载的部分内容其实颇为先进。《脉书·上经》中称扁鹊说“人有五臧九窍十二节,皆朝于气”。朝于气,就是人的五脏六腑与自然界相通,即“通天”。什么叫通天?这是已经失落的重要医学理论。和医简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经脉漆人,上面的经脉系统中标注了109个点,分布在12个大关节和头面背部,它一目了然地告诉人们,人的五脏,正是通过这些脉口通往外界,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医学上的具体表现。

  研究人员还发现,西汉时期,病人已经用上了“中成药”。在《和齐汤法》的简文中,有106种药方,其中复方占了80%,治疗内容包括了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并且对方剂组成、制剂过程、服用方法和禁忌等有详细记述。

  天回医简里的种种发现,让学术界认识到对其加强研究的重要性。今年1月,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在省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推动下成立,柳长华应邀出任院长。他表示,研究院未来将以天回医简的发现为契机,通过开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性合作研究,推动四川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天回医简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发现,引领学术研究前沿,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并运用到临床上,探索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以此证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历久弥新,也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我们自己的医学文化,提高文化自信。”(记者 吴晓铃)
 

附件

  • 1T64GW6-1.jpg
    1T64GW6-1.jpg
    28.1 KB · 查看: 129
  • 1T64K217-3.jpg
    1T64K217-3.jpg
    38.5 KB · 查看: 113
  • 1T64LB9-2.jpg
    1T64LB9-2.jpg
    96.1 KB · 查看: 120
  • 1T64LU4-0.jpg
    1T64LU4-0.jpg
    28.3 KB · 查看: 123
如果黄帝内经源于扁鹊医书,那扁鹊算得上是千古中医第一人啦。
 
那中医起源就不是一种了
中医的起源本来就不止一种,你看柳长华的观点,就算不看他的观点,现在的针灸中药其实都是不同的起源。而且发展到后世,也有很多流派不断的分出。
 
中医的起源本来就不止一种,你看柳长华的观点,就算不看他的观点,现在的针灸中药其实都是不同的起源。而且发展的后世,也有很多流派不断的分出。
嗯 我就是指针和药的起源就不一样,有点像炎黄合流之前不同部落发展出来的不同技术
 

附件

  • 《天回医简书迹留真》.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巴蜀书社.2021.pdf
    3.7 MB · 查看: 52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