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健康知识 医学的局限

巴戟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2/06/18
帖子
34
获得点赞
32
声望
18
年龄
46
所在地
内蒙古赤峰市
建国以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对人民群众有重大威胁的疾病被控制住了,全国人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各种传染病死亡率大为下降,比如霍乱、伤寒、肺结核、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但是据调查,这些成绩首先要归功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药物以及疫苗的贡献率仅占8%。人民群众不了解其中真实的原因,把这些功劳完全归功于现代医学。现代医学取得的这些“成绩”,增强了普通群众对于战胜各种疾病的信心,普遍出现了对医学过度迷信和期待的心理,人们盲目认为现代医学就是健康的保障,今后不管患了什么病,现代医学总是能治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现代人前三位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病、癌症和脑血管病。这些疾病大多由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引起。这些慢性病,医学的疗效并不好。但是人民群众对医学的期望没有改变,特别是中青年人,没有患过慢性病,没有经历过患慢性病的痛苦,对医学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大多数疾病已经或即将被攻克,以后得了什么病都没有关系,现代医学总会给我治好的。他们不注意养生和保健,就是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后,也不注意休息和调整生活习惯,认为疾病还离自己很遥远。

得病以后,要“三分治,七分养”,“吃药不忌口,白瞎大夫手”,都说明了在治疗过程中,养护的重要性。但是现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患了小病以后,不能休息,也不愿意休息,急于治疗,急于好转。比如患了普通感冒,一般症状有流鼻涕、打喷嚏、头晕、头痛、咽痛、乏力、全身酸痛等。这些症状是人体自愈力正在与疾病斗争的表现,应该多休息,还可以口服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症状一般就会慢慢好转。但是有的人不满足,只想一点痛苦也不受,不想休息,不想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认为:现代医学都这么发达了,就应该能让我马上好。为了达到患者的要求,诊所的医生常常给予抗生素加糖皮质激素,打针或输液。一但用了激素,抑制了免疫系统,该清除的细菌、病毒清除不了,该产生的抗体产生不了,使疾病慢性化,使患者体质下降。感冒正常5——7天就好了,可用了激素,暂时是舒服了,可病程会延长,或者反复感冒,还容易患上其它疾病。

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60%),环境因素次之(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占8%。著名的医学家、社会学家诺勒期说:“99%的人生下来就是健康的,但由于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不良习惯使人生病,不良习惯给人带来极大的危害。”

影响健康不良习惯主要分为3类。第一个病因是“吃”出来的。随着生活水平地提高,我国代谢性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超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居世界首位,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肥胖症等等。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人们保健养生的观念没有跟上。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饮食也偏于肉类,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很高,但随着科学家对疾病病因的研究,发现饮食习惯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后,大力提倡素食与节食,发病率渐渐降了下来,稳定在一定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鱼大肉占满了餐桌,人们在满足了口腹之欲的同时,各种代谢性疾病也慢慢地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北方更加严重,食用猪、牛、羊也更加普遍,这些肉类,含有大量饱和性脂肪酸,易引起血脂、血压的增高,最终易患心脑血管病。

据说人类的寿命应该在120岁左右,这是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推算出来的。节食可延长人的寿命,最高可以达到160岁。在所有延年益寿的方法里,节食是有最多证据支持的、最可靠的方法,虽然没有直接的实验,但我们用老鼠做实验时发现,控制进食减少30%的老鼠,相比正常饮食的老鼠,寿命延长30%多。这说明动物患病的首要原因是“吃出来”的。世界各地各种断食疗法非常盛行,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懒”。就是运动的少。现今社会非体力劳动者增多,有很多人不愿意锻炼身体,就容易患代谢性疾病。北方农村体力劳动季节性明显,温暖季节,体力活动多,患病率减少,寒冷季节,血管容易收缩、体力劳动减少、加上吃的多而油腻,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极速升高。

运动还有补益阳气的作用。在临床中,对中气虚,脾气虚的患者,常常嘱咐其适当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对于症状比较轻的,一段时间以后,体质和消化功能都可慢慢改善,比较重的可配合服用补气健脾利湿的中药。而对于不能坚持锻炼的病人,单纯用药,不但治疗效果慢,疗效也不巩固。

第三个原因是精神压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攀比心重。有一个关于幸福感的统计,最感到幸福的是小县城里的职工,小城镇人口少,贫富差距小,攀比心轻。一般事业单位的职工或教师等,收入虽然不高,但工作较为轻松,业余时间相对多,所以幸福指数较高。而大城市人口多,生活节奏快,贫富差距大,心理容易不平衡,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精神疲惫,易患身心疾病。在大企业工作,心理压力更大,动辄被辞退,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从而易患多种疾病,有的甚至“过劳死”。

紧张与压力已经成为导致现代人患精神疾病的主要因素。一些科学家估计,我们每天大概会发生50次应激反应,即引起轻微的交感神经兴奋的“战或逃”反应。无论是生病、还是对工作或收入的担心,无论是对人际关系的担忧,还是对将来生活的忧虑,都会使我们出现应激反应。无论是对新事物,还是对新人物,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即使你每天的生活一成不变,无聊的生活也会让你产生压力。

据统计,工作中压力过大的人与那些在工作中毫无压力的人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高65%。有证据证明,压力还会引起睡眠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性功能障碍,增加患抑郁、焦虑、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糖尿病、不孕症、口腔疾病等风险,以及便秘、上火、疼痛、伤口愈合缓慢等状况的出现。

压力不仅源于外界,更源于内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减轻内心的压力呢?一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自制力,提高自信心,积极勇敢面对人生。二是多做事,少空想,积极行动起来,解决所忧虑的问题。三是多读一些励志的故事,这些故事会激励我们的斗志,增强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给与我们奋斗的决心。四是放松疗法,比如冥想、传统瑜伽,中国的太极拳和气功等。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中孤独的人越来越多,“孤独有害健康”日益受到重视,据统计,孤独对人类寿命的危害已经和吸烟不相上下。现代社会,女性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纷纷走出家庭在社会上就业。生活条件大为改善,随着外卖、家政、网购的普及,谁离开谁也能活。离婚率越来越高,单身不婚者越来越多。人们都涌向大城市,社会流动性加大,熟人社会消失。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碎片化,面对面的社会交往减少,人们变得更加孤独。

孤独有害健康,一是孤独的人更可能去做一些有害健康的事情,比如吸烟、酗酒、不运动、熬夜、饮食不规律。另外就是孤独的人,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压力。

现代社会,为了避免过分孤独,我们应该加入一些由共同爱好者所组成的团体、多和家人联系、主动多去和他人接触。

再一个对健康有害的就是“熬夜”。人在晚上9~10点左右,就会困倦、疲劳。如果不休息,反而从事比较兴奋的工作或活动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就会发挥作用,疲劳感反而会慢慢减轻。实际上这时的身体正在透支原来的储备,偶尔一次,身体需要1、2天恢复过来,如果经常“熬夜”,就会减少机体的储备,使肾精减少。我们的长辈经常说:早睡是在“养精血”,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早睡有抗衰老、美容养颜、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另外,早睡早起也符合人类千万年进化而来的生物节律。人类在漫长的原始人时代,由于缺少照明,总是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而近二、三十年,人们睡的越来越晚,打破了千万年来的所形成的生物节律,必然会付出健康的代价。

人心理压力过大不行,但是没有一点精神压力也不行。很多体质弱,没精神的人,运动少,饮食和睡眠也不好,主要原因是生活没有目标,既不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没有自己的事业,也没有自己的爱好,一般是退休闲起来的老人或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主妇,没有太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失去了被别人需要的感觉。被他人需要,是人生的意义之一,或许有一个家庭需要供养,或许在事业上有很多伙伴依靠我们,这些都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从年轻就守寡的老妇人,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考上了名牌大学,儿子经过努力奋斗事业成功了,就把老母亲接到大城市养老,住在豪华别墅区,雇佣了几个佣人来伺候老人,什么家务也不让干,就连走路都得扶着。过了几年,本来挺健康的老人,却越来越消沉,吃不下饭,体质越来越差,最后,就过世了。她其实没什么大病,主要是没有了被他人需要的感觉,失去了活着意义。国外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养老院,老人的房间里放了些花花草草,要求老人们照料。结果一年后,这些老人的健康水平都有了提高,发病率也下降了,因为这些老人有了责任,感觉自己被需要了,不再多余。

总之,自己的健康,要靠自己去把握,而不要总是靠医生、靠现代医学。一些人一直都会有一种惯性思维:交了钱给学校,学校就要负责教好孩子,交了钱给医院,医生就要负责治好病人。其实医生能够治愈的疾病不多,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在自己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有时能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去安慰。”意思就是,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患者。这不只是特鲁多医生对自己一生的概括,而是对医疗功效恰如其分的总结。可治愈的疾病大多已经被治愈,很多甚至已经被灭绝。当前医生所面对最多的是慢性疾病,肿瘤最具代表性。仅有少数类型肿瘤,或者肿瘤极早期有可能被治愈。除此之外,无论是手术、放疗、化疗,还是新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大多只能延缓病情给患者有限的帮助而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又何尝不是如此!药物只能控制血压或血糖值,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对此医生只是在帮助与引导,能否起效主要取决于患者依从性。再回到医疗,即使对于能治愈的疾病,到底是医学治疗在起效还是人体免疫系统自身在起作用,依然很难确定。就拿细菌性感染来说,的确,抗生素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如果没有人体免疫力做基础,抗生素也难起效。比如: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即使联合再多、再强的抗生素也很难挽回生命;外科感染,如阑尾炎,有的用再高级的抗生素依然难以阻止脓肿形成,最终不得不求助于手术。所以,很多细菌感染性疾病被治愈,其实是人体免疫力与药物双重作用,但是出于经济目的,无论医生,还是药企,都会片面夸大药物的作用,突显自身贡献而罔顾或隐瞒事实。如果我们都清楚医疗的真实作用和效果,也就不会有医闹这一说了。

瑞士学者Hans Ruesel调查求证了以色列、哥伦比亚、英国、美国加州,只要有医生罢工的地方,其死亡率即降低至平时的35%~50%。多么讽刺的统计结果,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医生正常上班时,多采取激进的治疗方案,死亡率就高,医生罢工后,病人只能姑息治疗,缓解症状,死亡率反而下降。

所以大家应该警醒,身体健康与否全靠自己养护与调摄,离开舒适区,改变自己的认知和习惯。转变是痛苦的,要靠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而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医生,是靠不住的。
 
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实很大。
人之初,身本善;康相近,习相远!
 
赞同,我们从小被洗脑了,有病就找医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