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健康知识 孙思邈语录:东方人文医学智慧撷英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7865
获得点赞
9988
声望
113
所在地
 


孙思邈的{入世进取}之道:积极+稳健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1650462930021.png


  《旧唐书·孙思邈传》

  原文: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译文:
  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

  
 
最后编辑:


孙思邈的{出世逍遥}之道:不役于物+知足勇退


1650464516367.png

  《千金翼方》〈退居〉首段:

  论曰:人生一世,甚于过隙,役役随物,相视俱尽,不亦哀乎。就中养卫得理,必免夭横之酷。若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嗜欲煎其内,权位牵其外,其于过分内热之损,胡可胜言,况乎身灭覆宗之祸,不绝于世哉。念撰退居养志七篇。庶无祸败夭横之事,若延年长生则存乎《别录》。高人君子,宜审思之。

  
 


孙思邈的{养生处事}之道:自慎第一

  居处屯危,不能自慎而能鮨济者,天下无之。
  营无所畏忌,则庶事隳坏。
  夫万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之患。饮食之患,过於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於一日,为益既广,为患亦深。


1650464942639.png



  孙思邈《摄养枕中方》

  一、自慎(节选)



  原文:夫天道盈缺,人事多屯。居处屯危,不能自慎而能鮨济者,天下无之。故养性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与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夫圣人安不忘危,恒以忧畏为本。营无所畏忌,则庶事隳坏。

  译文:天道有盈满亏缺,人世间多艰难曲折。生存在这样一种艰难忧惧的环境中,不能自慎而可以获得成就的人,普天下是没有的。如果养性修身的人不知道自慎这条基本要求,是不可以与他谈论养生之道的。因此,谈养生首先就要谈自慎。圣贤的人居安而思危,经常以忧惧害怕为其基本准则。如果人世间没有忧惧害怕,那么万事都要毁坏。



  原文:《经》曰: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故以治身者,不以忧畏,朋友远之;治家者,不以忧畏,奴仆侮之;治国者,不以忧畏,邻境侵之;治天下者,不以忧畏,道德去之。故忧畏者,生死之门,礼教之主,存亡之由,祸福之本,吉凶之元也。是故仕无忧畏,则身名不立;农无忧畏,则稼穑不滋;工无忧畏,则规矩不设;商无忧畏,则货殖不广;子无忧畏,则孝敬不笃;父无忧畏,则慈爱不著;臣无忧畏,则勋庸不建;君无忧畏,则社稷不安。养性者,失其忧畏,则心乱而不治,形躁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应生者死,应死者亡,应成者败,应吉者凶。其忧畏者,其犹水火不可暂忘也。人无忧畏,子弟为勍敌,妻妾为寇仇。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故忧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已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惧於大,戒於近者不悔於远。能知此者,水行蛟龙不得害,陆行虎兕不能伤,处世谤讟不能加。善知此者,万事毕矣。

  译文:《老子》说:“人不畏惧他应该畏惧的东西,那么更加让人畏惧的东西就来了。”因此,修身养性的人如果没有忧惧害怕,亲朋好友就会远远的离他而去;管理家事的人如果没有忧惧害怕,奴仆佣人就会欺骗侮辱他;治理国家的人如果没有忧惧害怕,那么道德准则就丧失了。是以说,忧惧害怕,是生死的门径,是礼教的主体,是存亡的根由,是祸福的西湖,是吉凶的开始。所以说,做官的人没有忧惧害怕,就会功名不成就,农夫没有忧惧害怕,庄稼就不会滋长;工匠没有忧惧害怕,就不会设置规矩;商贾没有忧惧害怕,生意就不会兴盛发展;做子女的没有忧惧害怕,孝敬之心就不会深厚;做父母的没有忧惧害怕,慈爱之心就不会显著;臣子如果没有忧惧害怕,就不会去建功立业;君王如果没有忧惧害怕,江山就不会安稳。修身养性的人失去忧惧害怕,就会心灵离乱而不能安定,形体躁动而不能平息,精神失散而元气损伤,德行放纵而意识昏乱,本来可以活的却死去了,应该存在的却离失了,可以成功的去遭失败,应该吉祥的却罹患灾祸。忧惧害怕这件事,就如同对待水患和火灾一样,时时刻刻都得警惕。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惧害怕,他的子弟也会成为他的劲敌,他的妻妾会视他为寇仇。所以,远古的时候忧惧害怕“道”,其次是忧惧害怕外部环境,其次是忧惧害怕别人,再次是忧惧害怕自身。因为忧惧自身的人,不会受制于别人;害怕自己的人不会被别人拘束;谨慎的对待小事的人,不会忧惧于大事;戒备的对付近旁之事的人,不会后悔于远大的事。能够知道这些道理的人,在水中行走不会被蛟龙所害,在陆地上行走不会被猛兽所伤,为人处世诽谤和怨言都不会加于他头上。关于领悟这些道理的人,做什么事都行。



  原文:夫万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之患。饮食之患,过於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於一日,为益既广,为患亦深。且滋味百品,或气势相伐,触其禁忌,更成沉毒。缓者积年而成病,急者灾患而卒至也。

  译文:人常常会有各种疾病突然发作,生命突然夭折,这是饮食不注意而导致的。饮食不注意而对人造成的危害,有时甚至超过淫荡的音乐和娇艳的女色。音乐和女色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接触,但是,饮食却是一日都不能断绝。饮食为人带来的益处是很多的,同样,给人造成的危害也是严重的。而食物的种类有数百种之多,这么多的食物中,有性质是相反的,作用是相矛盾的,如果不注意而误食了两种不能同时吃的食物,就如同服食了毒药一样,轻缓的会经年累月后逐渐成疾,严重的则病痛立即发作。



  原文:凡夏至後迄秋分,勿食肥腻饼臛之属。此与酒浆果瓜相妨。或当时不觉即病,入秋节变生多诸暴下,皆由涉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便为得病之初,不知其所由来者渐矣。欲知自慎者,当去之於微也。

  译文:一般来说,从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内,不要吃油腻的饼和肉羹之类的食物,这类食物与瓜果酒浆相妨碍。这两类食物同时吃后,或许有的人当时没有发觉生病,入秋之后病才发作,这种病多表现为急性腹泻,这是因为过夏天时生冷的食品吃得太多的缘故,是饮食不节制而造成的。或许有的人把发病的时间当作染病的时间,而不知道其病根是早已种下的,要是知道自己慎重对待,就应当防患于未然。



  原文:夫养性者,当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

  译文:修身养性的人,应该少思虑、少挂念、少欲求、少杂事、少说话、少大笑、少愁苦、少欢乐、少喜悦、少愤怒、少嗜好、少厌恶。能够做到这十二少,就掌握了养生的要领。思虑多了精神会耗尽,挂念多了心志会涣散,欲求多了智慧会损伤,杂事多了形体会劳累,说话多恐会气忿争执,欢笑多了会影响五脏,忧愁多了心里会恐惧,快乐多了会志得意满,喜悦多了会忘错昏乱,愤怒多了则百脉不定,喜好多了则不能专心做事,厌恶多了则会憔悴没有欢乐。这十二多不清除掉,是失去生命的根本原因。



  原文:唯无多无少,几乎道也。故处士少疾,游子多患,繁简之殊也。是故田夫寿,膏梁夭,嗜欲多少之验也。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夫常人不可无欲,又复不可无事,但约私心,约狂念,靖躬损思,则渐渐自息耳。

  译文:只有那种不偏不倚,无多无少的人,才算是接近了“道”。因此,有才德而隐居不做官的人很少生病,而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人则多病患,这是因为两种人生活的清静与烦杂不同造成的。因此,经常劳动的田夫长寿,而饱食终日的人短命,这是嗜欲多与少的验证。因此,市井之徒竞相争利,而修道的人则很少去钻营。但平常之人不可能没有欲求,也不可能无事可做,只是要约束私心,约束狂妄的念头,安定身躯,减少思虑,则能渐渐获得身心的平静与和谐。
 


孙思邈{认人育人}的智慧:

七岁看老、早慧易陨、从容历练、大器晚成


  《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论〉(节选):

  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则令肌肤脆软,便宜中伤,皆当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绵也。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

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jpg



  儿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视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大略。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大则顶 、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即杨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也,亦犹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成终于年事,是知晚成者,寿之兆也。

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大则顶-、颜回之流是也……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即杨修、孔融之徒是也。.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