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健康知识 饮食有节与健康长寿经典名言集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7862
获得点赞
9986
声望
113
所在地
 
  
  
1644554116939.png

  孙思邈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发用乖宜,损伤处众,药之投疾,殃滥亦然。”



  
1644552042559.png

  张仲景
  “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疢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




  
1644551906628.png

  希波克拉底
  “人要以你的食物为药,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



  西方著名学者VictorG.RocineCirca(1930年):
  “如果我们吃的东西是错误的话,没有医生能够帮助我们!如果我们吃的东西是正确的话,那么要医生又有什么用呢?”
  
 
  
  
1644554510081.png


  《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热论}: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最后编辑:
  
  
1644559422420.png


  《伤寒论》

  [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将息禁忌法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十枣汤]药后护理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病瘥后饮食调适法}:398.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1644564672396.png


  《金匮要略》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
  
 
  
  
1644566554796.png

  
  《温病条辨》
  
  {解儿难}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一般来说,小儿冻饿之患少而饱暖之灾多。临床每见做父母的因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对子女溺爱有余,唯恐小儿冻饿,穿得过暖,喂得过饱。殊不知过暖则汗出,汗出则易感受风寒。长期穿着过暖,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必趋低下,更易感受外邪。过饱而超过了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容易损伤脾胃,甚者食积留滞化热而成疳积之患。有些小儿又因长期过饱而发胖,对生长、发育不利。总之,小儿的穿着及饮食应随时调节,适可而止,食不宜过饱,衣不宜过暖。只有掌握科学的育儿养护知识,才能避免“饱暖之灾”。此处的冻饿与饱暖,只是相对而言,不可拘泥。俗云“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可为此条注脚。
  
 
  
  
1644716702855.png

  
  《备急千金要方》


  序论: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用食平疴”,即用食疗以治病。以食物疗疾去病,可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也容易接受。比如服食羊肉能壮阳祛寒,吃海带能治瘿瘤,常吃芹菜能降血压,赤豆能利水消肿,鲍鱼能活血化瘀等。“释情遣疾”,即用心理疗法治愈疾病。中医学早就认识到精神活动与人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创立了诸如顺意法、释却心因法、转移心因法、意示法、以情制情法等心理疗法,通过“释情”以“遣疾”。古人认为,能够以食疗、心理疗法治病却疾者,可称为优秀的医生。在人们对药物疗法的毒性及不良反应日益明了的今天,食疗和心理疗法尤其显示出了它们的优越性。


  食治篇:“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饮食是生命活动赖以延续的基本需求,人生以饮食为第一需要。适口的饮食,不仅可解口腹之欲,而且足以悦神爽志。从生理角度言,饮食入胃,是化生气血的基本物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赖以滋养。从治疗角度言,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也即“排邪而安脏腑”之谓。中医食疗,自古以来就作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现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养性序篇:“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


  道林养性篇:“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民以食为天。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然而不知食宜者,亦不足以安身,因而养身之道当明饮食宜忌。饱食即卧,食物难于消磨,阻滞不化,非但脾胃易致损伤,长期如此,也易使气血阻塞,筋脉郁滞,聚湿生痰化热,而令痔疾、痈疽、疮疡等症迭起。不唯如此,饱食而少动者,其体每多肥胖臃肿,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百病更由此而生。


  道林养性篇:“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此条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对饮食养生提出的中肯建议,指出善于养生之人,往往能够做到在饥饿之前进食,在口渴之前饮水,进食次数多而食量少,不会一次食量过多。
  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这是科学的。而对一些老年人及患有胃病的人来说,少吃多餐可能更为有益。孙思邈此语的意思是进食的次数可多一些而每次吃得少一点,不要一顿吃得过饱,即体现了少食多餐的思想。老人饮食不宜过饱,是因为老人肠胃虚薄,受纳、消化等一系列功能减退。若一次吃得太多,违背肠胃的生理功能,必致不能受纳,而出现胀满、饮食锐减的现象,甚至可见呕吐、嗳腐矢臭、泄泻等症。若少食多餐则使脾胃易于消化,健运功能得以发挥,体内谷气长存,自然身体康健。即使青壮年也同样要注意不可有数餐并一餐、一餐食多一餐食少那种饥饱无度的进食习惯。


  消渴篇:“消渴宜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劳,三咸食面食及炙煿之物。”
  消渴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症状特点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在于阴虚燥热,而起因有二:一是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厚酒,酷嗜酸咸、面食及煎烤之物,使脏腑生热,化燥耗津。二是房室不节,劳欲过度,损伤肾精,致阴虚火旺,消烁津液。《千金方》指出消渴病在服药治疗之余,更须谨慎保养。该书所提出的具体注意事项,皆能针对病因,颇中肯綮。


  消渴篇
  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嚼鲊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而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
  有人病渴利,始发于春,经一夏服栝楼豉汁,得其力,渴渐瘥,然小便犹数甚,昼夜二十余行,常至三四升,极瘥不减二升也,转久便止。渐食肥腻,日就羸瘦,喉咽唇口焦燥,吸吸少气,不得多语,心烦热,两脚酸,食乃兼倍于常,故不为气力者。然此病皆由虚热所为耳。治法:栝楼汁可长将服以除热,牛乳杏酪善于补,此法最有益。
  
 
  
  
1644809802755.png


  《饮膳正要》
  

  〈御序〉:如布帛、菽粟、鸡豚之类,日用所不能无,其为养甚大也。然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其为戕害一也。其为养甚大者尚然,而况不为养而为害之物,焉可以不致其慎哉!
  如布匹、粮食、鸡、猪等,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它们对人类的养生至关重要。可是,如果吃、穿过度,就会超过人体对物质资料的正常需求;相反,吃、穿过少,又会达不到人体正常需求的标准。对日常生活资料使用“太过”与“不及”,都会对人身造成同样的损害。这些对人类养生很有益的事物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对人类养生没有好处反而有害的东西,人又怎么能不去慎重而认真地对待呢?


  〈引言〉:养之法,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调顺四时,节慎饮食,起居不妄,使以五味调和五藏。五藏和平则血气资荣,精神健爽,心志安定,诸邪自不能入,寒暑不能袭,人乃怡安。
  保养身体的方法,不外乎遵守中庸之道。遵守中庸之道,就能避免因“太过”与“不及”而产生的弊病。调理[身心]顺应四时的变化,饮食慎重而有节制,起居遵循一定的规律,用食物的五味来调和五脏,五脏功能正常,就能使气血供给旺盛,精神健爽,神志安定,各种病邪自然不能进入体内,寒暑之变也不能侵袭人体,于是人们就可以保持精神愉快,身体安康。


  〈引言〉:如妊妇不慎行,乳母不忌口,则子受患。若贪爽口而忘避忌,则疾病潜生而中不悟。百年之身而忘于一时之味,其可惜哉!
  如果孕妇对饮食不谨慎,哺乳期母亲不适当忌嘴,就会使婴儿患病;如果一味贪图爽口而忘记一些必要的禁忌,疾病就会悄悄地滋生,而且还不醒悟,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欲望而忘记了本来可以享用百年之久的身体,这是多么的可惜啊!


  〈养生避忌〉: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饱则伤肺,饥则伤气。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


  〈养生避忌〉:夜不可多食,卧不可有邪风……一日之忌,暮勿饱食……入广者,朝不可虚,暮不可实。然不独广,凡早皆忌空腹……烂煮面,软煮肉,少饮酒,独自宿。
  
 
  
  
1644884727860.png


  《养生类要》

  {空心茶、卯时酒、酉(17-19点)后饭}俱宜少用!
  
 
  
  孙真人长寿歌


  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

  ……

  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

  ……
 
  
  孙思邈卫生歌

  ……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饮食喝饮莫太急,免致膨胀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引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搓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太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公明引贼入其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
  
 
  
  
1645146426874.png

  
     《吕氏春秋》


  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吕氏春秋·尽数》)
  “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食饿得慌”,此语妇孺皆知。但饮食也不可过量。长期饱食,不仅导致消化不良,而且还使气血流通失常,筋脉郁滞,发生下利、痔疮等病证。明代郑瑄论及过饥过饱的危害时说:“太饿伤脾,太饱伤气。盖脾藉于谷,饥则水谷莫运而脾虚;气转于脾,饱则脾以食充而气塞。”(郑瑄《昨非庵日纂》卷七)脾胃为诸脏之根本。脾胃虚损,五脏六腑乃至四肢百骸筋肉等都无以获取营养,人焉能安身立命?所以,饮食毋饥毋饱、定时定量是养生家的首要之务。孙思邈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金史·食货志》也说:“能适饥饱之宜,可以疾少而长寿。”信哉斯言!


  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吕氏春秋·贵生》)
  耳欲闻声,目欲视色,鼻欲嗅芬香,口欲尝滋味,皆属人的本能所必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内容。但凡事不可太过,太过则有害人体。老子《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饮必小咽,端直无戾。(《吕氏春秋·尽数》)
  此条讲“吃饭的学问”。“小咽”就是指细嚼慢咽,照《长生秘诀·饮食》的说法,这至少有三个益处:一是食物之精华能滋养五脏,二是脾胃易于消化,三是不致吞呛噎咳。文中并讥讽横吞乱咽是“虎相”“饿殍(piǎo)相”。“端直”是指吃饭时坐的姿势要端正,坐姿不正,不仅吃相不雅,而且会压迫胃腹,影响食欲。最要紧的当然是“无戾”——不能暴饮暴食。每餐过饱会使血液过多集中于肠胃,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相应缺血,每易困倦,工作能力降低,并常诱发冠心病、胆石症、糖尿病等。暴饮暴食更是危险,一次吃进大量的鸡鸭鱼肉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同时又过量喝酒,可能会引起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可致短时间内死亡。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吕氏春秋·本生》)
  口腹之欲,人皆有之,饮食为天,生命所依。但若不得其宜,亦足以害生。过食肥肉厚酒,肠胃乃伤,百病蜂起,故称之为“烂肠之食”。欲以饮食养生者,非唯避忌过食肥甘,即如高蛋白低脂之类所谓营养食品,亦不能过分食用。《素问·上古天真论》谓“食饮有节”,实为寿世之箴言。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以时,按时。饮食有节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定时进食又是饮食有节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饮食定时的记载,《尚书·舜典》有言:“食哉唯时。”有规律地进食,脾胃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有条不紊地将饮食物消化、吸收,并输布全身。如果随意进食,就会使肠胃不间断地工作,以致打破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使消化能力失调,从而影响食欲,损害健康。若能养成按时进食的好习惯,则消化功能健旺,于身体健康必大有好处。


  能尊生,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吕氏春秋·期贤》)
  重视生命之人,虽富贵,不可因养尊处优而损害健康,虽处贫困之境,不可因谋利而拖累身体。然世间多有轻生之徒,处尊位,则以酒为浆,以欲竭精,恣情纵欲,无所节制,陷穷困,则处心积虑,谋求财利。他们置身体健康于不顾,及至病重形敝,身处厄地,后悔莫及。当然,重视生命并非只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为社会作贡献。
 
  
1645347844923.png

  
  《友渔斋医话》
   (清·黄凯钧)
  
  {一览延龄}:一少思虑养心气,二莫嗔怒养肝气,三薄滋味养脾气,四少言语养肺气,五节房室养肾气。

  五脏的功能活动有赖于脏气的作用,但用之不宜太过,太过则耗伤脏气,易生疾病,故应注意保养之法。
  心藏神而主神明,古人称“心之官则思”,思虑是心的正常功能,如研究各种学问,探索真理,必须用心思考,才能学有所成。但也应防止思虑过度,特别宜摒除那些不正当的思虑。如为了争夺权位名利,患得患失,费尽心机,更容易耗伤心神和损害心气,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就是这个道理。
  肝主怒,小小一些薄怒,可以疏泄肝气,以畅条达之机。如果怒至于嗔,便成大怒、暴怒,必致肝气逆乱,甚至气火冲激,肝阳上亢,可导致多种疾病。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然若膏粱厚味,饮食无节,必然会损伤脾气,影响脾的健运功能而导致各种消化道疾患。唐代医家孙思邈寿过百岁,是他坚持饮食清淡,戒食肥腻的结果。
  肾藏精,肾脏的精气,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之本,如纵欲无度,势必耗伤肾气,损及本元,不仅会引起性疾患和早衰现象,还可因抵抗力下降而百病滋生。
  多言伤气,人所共知。气,包括中气、元气,而肺主一身之气。因此寡言语可以保养肺气,特别是高亢、急促和长时间的讲话,很容易损伤肺气。肺病患者,常常因说话过多而使病情加剧,故尤须加以注意。这些话是中医养生学中平凡的真谛,它揭示人们的活动要重视节制,如果“动而中节”,则可以寿过耄耋而动作不衰。
  
 
  
1645495930229.png


  《万氏家传点点经》明·万密斋


  {二十五症酒毒成瘕久染变色}:大抵食有所犯,病从而生。非为不食,但不过食为贵,过食自然有伤

  气、血、津液等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化生均以饮食作为原料,饮食是生命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然而,饮食需要有节制,不可过度,饮食一旦失去节制,必然致病。在饮食失宜中,饥饱失常最为常见。比如饮食不规律,或一顿所食用的食物太多太杂,或长期摄入食物太多,日久都将导致疾病发生。同样,由于忌口太过,或一些人为的原因(诸如减肥)导致摄取食物不足,也会影响到健康,滋生疾病。因此,饮食的关键在于注意“度”。一般而言,虽然提倡食物的多样化,但需注意摄取量不能太多,能满足人体所需即可。俗话说“少吃尝滋味,多吃伤脾胃”,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1645850913701.png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明·缪希雍

  {不必忌而忌之述}:久病之人,胃气虚弱者,忽思荤茹,亦当少少与之,图浆水谷气入胃,此权变之道也。

  久病之人,胃气虚弱已甚的,应注意必要的忌口,尤其是荤腥油腻之品。因其滋腻碍胃,不易消化吸收,对于胃气虚甚之人,非其所宜。但也不可一概而论,若患者忽思荤食,可以稍稍给予一些,以引起食欲,使饮食渐入于胃,令气血生化之源不致枯竭。这就是对于饮食宜忌的权变之道。本条说明两点:一是胃气虚甚之人,忽思荤食,方可与之;二是少少与之,不可任其多食。少少与之,冀可醒其胃纳,资其化源,有利于胃气的恢复。若过量与之,又致腻滞不化,中满泄泻,而重伤胃气。
 
  
1645937039070.png


  《保生要录》南宋·蒲虔贯

  {论饮食门}: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心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

  五脏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但藏精的五脏又可因饮食五味的太过而受到损害。人们如能调和五味,不至于太过与不及,那么全身机体就会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反之,如果长期偏食,就会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因此,凡所喜食的东西,也不可过度地偏嗜,否则会损伤脏腑功能而生病;而对于不喜食的东西也不能完全弃之不食,否则脏气的营养会不均匀。
 
  
  
1646614418395.png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经不调}:凡经行之际,大忌寒凉等药,饮食亦然。

  月经虽是妇女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经行期间,血室洞开,阴血下注,若服寒凉之药或进寒凉饮食,可使血室受寒,冲任二脉阳气受伤,血为寒凝,经脉瘀塞,变生各种月经不调的病证。所以经行之际,一般忌用石膏等寒凉药品,饮食须忌生冷瓜果、冰水冷饮等物。即日常生活起居,亦以趋暖避寒为宜,这对预防妇女月经病的发生颇为紧要。



  {虚损}:凡虚损之由,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

  虚损为脏腑亏损、元气虚弱所致各种慢性病证的总称。虚损成因虽多,然主要与酒色无度、劳倦太过、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年半百而衰。”《素问·宣明五气》还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可见劳逸过度,都成虚损之由。七情内伤,则耗血伤气,损及五脏。《医家四要·病机约论》说:“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心谋虑则劳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预事而忧则劳肺,色欲过度则劳肾。”若一脏受损,累及他脏,而引起脏腑失调,脏精亏损,致成虚劳。至于饮食不节,饥饱失调,则可损伤脾胃,致精微不能化生,气血生化无源,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六腑,外不能洒陈于经脉肌腠,渐至虚损无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