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逐风通痹汤学习理解
逐风通痹汤:
生黄芪18克,麻黄10克,当归15克,丹参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全蝎6克。
口眼歪斜者加蜈蚣2~3条。脉象迟弱无力而恶寒者加重黄芪至30克,再加用乌头。脉象有力而恶热者,以薄荷代替麻黄,再加天花粉30克。
【原文】
方中以黄耆为主药,取其能升补胸中大气以通于卫气,自能逐风外出。故《本经》谓:黄耆能主大风,而又以最善发表之麻黄辅之,一则扶正以祛邪,一则发汗以透邪,二药相济为用,其逐风之力虽猛,而实不至伤正气也;至于当归、丹参、乳没、全蝎诸药,或活血以祛风,或通络以祛风,皆所以赞助黄耆、麻黄以成功也。至于病偏凉者加乌头,更将黄耆增重;病偏热者加花粉,更以薄荷易麻黄,此随病机之所宜,以细为调剂,不使服药后有觉凉觉热之龃龉也;筋骨软弱者加明天麻,取其能壮筋骨兼能祛风也;口眼歪邪者加蜈蚣,取其善理脑髓神经,而有牵正口眼之力也。
【学习理解】
逐风通痹汤,治疗的主证为风邪侵袭皮肤、肌肉、关节的经络,而没有侵犯到藏府的情况。病人出现麻木不仁的感觉缺失,然后还可以出现肢体关节不利的运动缺失,还可以出现口眼歪斜。这种情况又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周围神经受损,病在周围,邪必局限于经络。另一种是中枢神经受损,病在脑、脊髓,又称为脑中风。脑中风又区分为邪在经络和邪入藏府两种情况。逐风通痹汤主治邪在经络的病证。
名曰逐风通痹汤。何谓之风?导致人体麻木不仁,乃至肢体关节不利的病因谓之风。所谓麻木不仁,实际上就是指皮肤感觉缺失,要么是神经末梢受损,要么是神经本身受损。麻木不仁往往是节段性出现,故而属于神经受损。然后还会导致肢体关节不利。麻木不仁为感觉神经受损,肢体关节不利为运动神经受损。
“方中以黄耆为主药,取其能升补胸中大气以通于卫气,自能逐风外出”。感觉缺失和运动缺失的病因都被称为风邪,这种病情本质上属于虚寒证,也就是功能缺失,气虚。按照张锡纯的理解,这种功能缺失属于卫气虚,之所以卫气虚是因为胸中大气虚陷。就是说疾病的内病在于胸中大气不足。在此基础上,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于是风邪趁机侵入经络而导致中风。于是就使用黄芪补胸中大气而作为主药。“而又以最善发表之麻黄辅之,一则扶正以祛邪,一则发汗以透邪,二药相济为用,其逐风之力虽猛,而实不至伤正气也”。黄芪扶正以驱邪,麻黄发汗以透邪外出。请注意,黄芪才是主药,不可或缺之品,而麻黄不是主药故而并非必需,用与不用要根据情况而定。寒证重的要用,热证重的不可用。麻黄是辅助主药黄芪的。由此可见,中风的本质是虚证而不是实证,如果有实证那一定是兼证。
方中的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皆属于活血化瘀之品。何谓活血化瘀?为什么要用活血化瘀?疏通气血的意思。感觉缺失和运动缺失是表象,内在原因无非两种,一种就是单纯的气虚而无力推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另一种还可以出现气道堵塞,这就需要活血化瘀。虚证为不荣,不荣则不通。我们知道,活血化瘀药多多少少必有损伤正气的不良作用。所以,逐风通痹汤只适用于邪气没有侵犯藏府的情况。如果侵犯到藏府了,则人体全身的正气严重虚损,则不能使用一派活血化瘀之品。
脉象迟弱无力而恶寒者更加重用黄芪并加用乌头。这是因为,所谓邪气有没有侵犯藏府并不是绝对可以区分的,脉象迟弱无力而恶寒,意思是说病人的全身正气已经蛮弱了,阳气很虚了,需要加重黄芪用量,并且还需要加用乌头。不过那些活血化瘀之品还可以照常使用。这里掂量病情轻重的技术问题。
脉象有力而恶热者,以薄荷代替麻黄,再加并重用天花粉。这种情况为正气虚夹杂邪气亦盛,用西医的话说就是有炎症,用中医的话说就是有邪火盛。西医需要消炎,中医需要加天花粉,并且必须以薄荷代替麻黄来发汗透邪。所谓邪火盛,意味着病人的全身正气没有很虚弱,故而一边扶正,一边还需要邪火清热。用卫气荣血辨证法,它属于气分热证。
逐风通痹汤:
生黄芪18克,麻黄10克,当归15克,丹参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全蝎6克。
口眼歪斜者加蜈蚣2~3条。脉象迟弱无力而恶寒者加重黄芪至30克,再加用乌头。脉象有力而恶热者,以薄荷代替麻黄,再加天花粉30克。
【原文】
方中以黄耆为主药,取其能升补胸中大气以通于卫气,自能逐风外出。故《本经》谓:黄耆能主大风,而又以最善发表之麻黄辅之,一则扶正以祛邪,一则发汗以透邪,二药相济为用,其逐风之力虽猛,而实不至伤正气也;至于当归、丹参、乳没、全蝎诸药,或活血以祛风,或通络以祛风,皆所以赞助黄耆、麻黄以成功也。至于病偏凉者加乌头,更将黄耆增重;病偏热者加花粉,更以薄荷易麻黄,此随病机之所宜,以细为调剂,不使服药后有觉凉觉热之龃龉也;筋骨软弱者加明天麻,取其能壮筋骨兼能祛风也;口眼歪邪者加蜈蚣,取其善理脑髓神经,而有牵正口眼之力也。
【学习理解】
逐风通痹汤,治疗的主证为风邪侵袭皮肤、肌肉、关节的经络,而没有侵犯到藏府的情况。病人出现麻木不仁的感觉缺失,然后还可以出现肢体关节不利的运动缺失,还可以出现口眼歪斜。这种情况又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周围神经受损,病在周围,邪必局限于经络。另一种是中枢神经受损,病在脑、脊髓,又称为脑中风。脑中风又区分为邪在经络和邪入藏府两种情况。逐风通痹汤主治邪在经络的病证。
名曰逐风通痹汤。何谓之风?导致人体麻木不仁,乃至肢体关节不利的病因谓之风。所谓麻木不仁,实际上就是指皮肤感觉缺失,要么是神经末梢受损,要么是神经本身受损。麻木不仁往往是节段性出现,故而属于神经受损。然后还会导致肢体关节不利。麻木不仁为感觉神经受损,肢体关节不利为运动神经受损。
“方中以黄耆为主药,取其能升补胸中大气以通于卫气,自能逐风外出”。感觉缺失和运动缺失的病因都被称为风邪,这种病情本质上属于虚寒证,也就是功能缺失,气虚。按照张锡纯的理解,这种功能缺失属于卫气虚,之所以卫气虚是因为胸中大气虚陷。就是说疾病的内病在于胸中大气不足。在此基础上,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于是风邪趁机侵入经络而导致中风。于是就使用黄芪补胸中大气而作为主药。“而又以最善发表之麻黄辅之,一则扶正以祛邪,一则发汗以透邪,二药相济为用,其逐风之力虽猛,而实不至伤正气也”。黄芪扶正以驱邪,麻黄发汗以透邪外出。请注意,黄芪才是主药,不可或缺之品,而麻黄不是主药故而并非必需,用与不用要根据情况而定。寒证重的要用,热证重的不可用。麻黄是辅助主药黄芪的。由此可见,中风的本质是虚证而不是实证,如果有实证那一定是兼证。
方中的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皆属于活血化瘀之品。何谓活血化瘀?为什么要用活血化瘀?疏通气血的意思。感觉缺失和运动缺失是表象,内在原因无非两种,一种就是单纯的气虚而无力推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另一种还可以出现气道堵塞,这就需要活血化瘀。虚证为不荣,不荣则不通。我们知道,活血化瘀药多多少少必有损伤正气的不良作用。所以,逐风通痹汤只适用于邪气没有侵犯藏府的情况。如果侵犯到藏府了,则人体全身的正气严重虚损,则不能使用一派活血化瘀之品。
脉象迟弱无力而恶寒者更加重用黄芪并加用乌头。这是因为,所谓邪气有没有侵犯藏府并不是绝对可以区分的,脉象迟弱无力而恶寒,意思是说病人的全身正气已经蛮弱了,阳气很虚了,需要加重黄芪用量,并且还需要加用乌头。不过那些活血化瘀之品还可以照常使用。这里掂量病情轻重的技术问题。
脉象有力而恶热者,以薄荷代替麻黄,再加并重用天花粉。这种情况为正气虚夹杂邪气亦盛,用西医的话说就是有炎症,用中医的话说就是有邪火盛。西医需要消炎,中医需要加天花粉,并且必须以薄荷代替麻黄来发汗透邪。所谓邪火盛,意味着病人的全身正气没有很虚弱,故而一边扶正,一边还需要邪火清热。用卫气荣血辨证法,它属于气分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