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一元论,是研究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
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
精气学说是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精的概念,首见于 《老子·二十
一章》:“道之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
信。”所谓道,即气,气是物质,精是气的精华。精、精气、气的内涵
基本相同。精气学说以气 (精气)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生
成的共同物质基础,形成了气一元论的雏形。《管子》《易传·系辞
上》《吕氏春秋》《淮南子》及 《论衡》也有精或精气的记叙。成书
于这一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 《内经》,正是精气学说风靡社会科
学、自然科学领域的时代,因此,中医学理论体系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
保留着精气学说的思想。
两汉时期,“元气”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兴起,精气学说逐渐为元气学
说所同化。如东汉时期著名哲学家王充的 “元气学说”,将化生天地万物
本原的气称之为 “元气”,认为 “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天地,合气之自
然也”(《论衡·谈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
同时代的中医学著作 《难经》受到古代哲学的影响,第一次使用 “原
(元)气”的概念,以此为人之生命的根本。
后世关于气的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宋·张载 《正蒙》等著作,
提出 “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构成万物的实体,气的聚散变化,形
成各种事物和现象。明清之际,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和戴震等思想
家进一步发展气一元论,使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内经》汲取了气一元论思想,把气
看作宇宙的本原,天地万物皆以气为始基。气的聚合变化产生有形的万
物,人亦不例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以
气说明生命的本质,以气的运动变化阐释人体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发
生和诊断治疗,从而构建中医学气的理论。其后,历代医家言必称气,
如李东垣论 “胃气”,汪机论 “营卫之气”,喻昌论 “大气”,吴又可论 “戾
气”,黄元御论 “中气”等,使气的理论不断发展,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基础和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