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脾胃
李东垣对脾胃的认识可谓是最为精确的。
《脾胃胜衰论》原文
“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虚,此之谓也”。
可以这样理解这段话。
胃,指人体的消化系统的肉体。脾,指消化系统的功能、效用。饭吃进去能消化吸收,这是胃府的功能效用。食物营养被消化吸收后使人体产生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并且肉体得到了补充,这是脾藏的功能效用。所以,“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这提示胃府功能效用很好。换句话说,胃府功能好不仅表现为能吃能消,而且耐饥饿。那么,有的人能吃能消却不耐饥饿,或者能吃而消瘦,这是是怎么回事呢?那是“胃伏邪火于气分”,导致脾虚。
人体之气犹如一棵树,可以区分出根、本和末。元气是根,藏府之气是本,藏府的功能效用是末。任何一个藏或府的气也同样可以区分出根、本和末。譬如胃气之中也有元气的。凭什么这样判断呢,这是因为,譬如一个人突然患急性胃肠炎时,消化吸收功能突然丧失了,这是胃气虚,而这种气虚不是胃气的根出现了降低,只是胃气的末突然丧失了而已。何以知之,因为过几天病就会完全好,消化吸收功能完全恢复。而有一些人患慢性疾病,就会导致胃气越来越减弱,消化吸收功能越来越差,这是胃中元气虚弱的表现。这两种胃气虚虽然都是胃气虚,却根本不是一回事。
可见胃中是有元气的。“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健康人胃中元气盛,要吃吃得赢别人,要饿也饿得赢别人。健康人只要每天有水喝,可以连续三个星期不吃东西。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到点必须吃东西,吃晚一些就可能出现饥饿难耐,出现低血糖症。这是什么情况呢,是“胃伏邪火于气分”。为什么会发生“胃伏邪火于气分”呢,当然是因为阴虚。阴虚生内热。邪火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白白地消耗宝贵的阴气,导致阴气越来越虚弱,邪火越来越强大,形成恶性循环。另一个方面是扰乱人体的正气,因此饭吃进去虽然被消化吸收了,但是不能被正确地利用,于是病人不耐饥饿,也会越来越消瘦。
胃府有元气,元气是气的根,而胃府的根即是脾藏。所以胃府的元气其实就是指脾气。胃中元气虚损了,换一个个说法就是脾虚了。元气区分为阴气和阳气,脾藏的阳气的功能效用是温暖消化系统而维持胃府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也充实肌肉和全身的生命活动。脾藏的阴气则是作为脾气的根。所以胃府的元气其实就是脾藏的阴气。脾藏阴气虚弱了,就会发生“胃伏邪火于气分”,于是病人虽能吃能消而不耐饥饿,肌肉消瘦乏力。所谓“胃伏邪火于气分”,其实质就是伤寒温病中的热分热证,只不过伤寒温病中的热气更强而疾病急重,而糖尿病人的胃伏邪火于气分为慢性疾病状态,不是急症而已。治疗原则是一样的,辛寒清气。
脾胃系统的逻辑关系是:脾阴为根,脾阳为胃气;胃阴为本,胃阳为脾气;脾气为根,胃气为本,周身之气为末。
李东垣对脾胃的认识可谓是最为精确的。
《脾胃胜衰论》原文
“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虚,此之谓也”。
可以这样理解这段话。
胃,指人体的消化系统的肉体。脾,指消化系统的功能、效用。饭吃进去能消化吸收,这是胃府的功能效用。食物营养被消化吸收后使人体产生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并且肉体得到了补充,这是脾藏的功能效用。所以,“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这提示胃府功能效用很好。换句话说,胃府功能好不仅表现为能吃能消,而且耐饥饿。那么,有的人能吃能消却不耐饥饿,或者能吃而消瘦,这是是怎么回事呢?那是“胃伏邪火于气分”,导致脾虚。
人体之气犹如一棵树,可以区分出根、本和末。元气是根,藏府之气是本,藏府的功能效用是末。任何一个藏或府的气也同样可以区分出根、本和末。譬如胃气之中也有元气的。凭什么这样判断呢,这是因为,譬如一个人突然患急性胃肠炎时,消化吸收功能突然丧失了,这是胃气虚,而这种气虚不是胃气的根出现了降低,只是胃气的末突然丧失了而已。何以知之,因为过几天病就会完全好,消化吸收功能完全恢复。而有一些人患慢性疾病,就会导致胃气越来越减弱,消化吸收功能越来越差,这是胃中元气虚弱的表现。这两种胃气虚虽然都是胃气虚,却根本不是一回事。
可见胃中是有元气的。“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健康人胃中元气盛,要吃吃得赢别人,要饿也饿得赢别人。健康人只要每天有水喝,可以连续三个星期不吃东西。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到点必须吃东西,吃晚一些就可能出现饥饿难耐,出现低血糖症。这是什么情况呢,是“胃伏邪火于气分”。为什么会发生“胃伏邪火于气分”呢,当然是因为阴虚。阴虚生内热。邪火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白白地消耗宝贵的阴气,导致阴气越来越虚弱,邪火越来越强大,形成恶性循环。另一个方面是扰乱人体的正气,因此饭吃进去虽然被消化吸收了,但是不能被正确地利用,于是病人不耐饥饿,也会越来越消瘦。
胃府有元气,元气是气的根,而胃府的根即是脾藏。所以胃府的元气其实就是指脾气。胃中元气虚损了,换一个个说法就是脾虚了。元气区分为阴气和阳气,脾藏的阳气的功能效用是温暖消化系统而维持胃府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也充实肌肉和全身的生命活动。脾藏的阴气则是作为脾气的根。所以胃府的元气其实就是脾藏的阴气。脾藏阴气虚弱了,就会发生“胃伏邪火于气分”,于是病人虽能吃能消而不耐饥饿,肌肉消瘦乏力。所谓“胃伏邪火于气分”,其实质就是伤寒温病中的热分热证,只不过伤寒温病中的热气更强而疾病急重,而糖尿病人的胃伏邪火于气分为慢性疾病状态,不是急症而已。治疗原则是一样的,辛寒清气。
脾胃系统的逻辑关系是:脾阴为根,脾阳为胃气;胃阴为本,胃阳为脾气;脾气为根,胃气为本,周身之气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