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2010年的三伏天就要到了,也是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康复、保健的最佳时期之一。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所以称为三伏灸,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可称的上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中医认为庚日五行属金,与人体五行肺金对应,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时间,因此一些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如能在此时进行治疗,对于预防这些病在冬季的复发有很大的帮助。它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一是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类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虚寒胃痛、慢性腹泻、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等相关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三伏灸选取相应的背部俞穴如肺俞、脾俞、肾俞,再加上大椎、定喘、百劳等能发挥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作用的穴位来进行。三伏灸的具体方法是:选取麻黄、法半夏、白芥子、细辛、麝香等药物按比例研末,用时以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在贴膏药前,用拔罐器先拔相应穴位3分钟左右让穴位出现潮红更佳,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双侧对应穴位,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贴药时间为午时最好,因为此时阳气最旺,成人一般贴6-12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2010年初伏是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八庚午日)、7月29日(农历六月十八庚辰日)、8月8日(农历六月二十八庚寅日)。据个人经验,连续贴3年以上者效果比只贴一二次或者贴一二年的要好。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
每到夏天三伏天.很多中医院,都会开展三伏灸,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方子:白芥子18克、元胡18克,甘遂9克、细辛9克,上4味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
用法: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分别做成直径5公分的圆块,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12小时取下,每隔10天贴一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
主治:体虚易感冒,慢性病(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四肢关节痛.
我原来在某中医院工作.该院夏天三伏灸开展到现在已有三十年.该疗法曾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曾参与该顶工作十多年.每年有5-6百人次.亲历亲为.亲眼见到很多病人因用三伏灸治好多年顽症.
三伏灸的第一个关键是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每个穴位一是要找准,二是贴后要有反应,
三伏灸的第二个关键是药物调配.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找准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的关键是体位.患者端正坐好.充分露背,双上肢相拥.含胸拔背.背部双肩胛岗最低点联线就是肺俞(第三胸椎),下推二个胸椎为心俞(第五胸椎),再下推二个胸椎为膈俞(第七胸椎).左右相隔三寸(患者一掌).
我从古籍得一方,原文如下:可参考。
哮喘奇方贴:肺腧穴,背脊中骨第三节风府门。川乌6钱连翘8钱当归6钱白芷8钱木鳖子8钱白芨6钱官桂8钱茯苓6钱赤芍8钱草乌6钱白薇8钱 牙皂5钱桑枝5钱枣枝5钱乌药6钱桃枝5钱柳枝5钱槐枝5钱 上药同麻油3斤浸药一宿熬焦去渣,入飞黄丹一斤如麦色,急以桃柳二棍搅至滴水成珠时入乳香没药细末各4钱,收膏摊贴,三伏九九其病可除根。
1钱=3.125克
传统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三伏灸选取相应的背部俞穴如肺俞、脾俞、肾俞,再加上大椎、定喘、百劳等能发挥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作用的穴位来进行。三伏灸的具体方法是:选取麻黄、法半夏、白芥子、细辛、麝香等药物按比例研末,用时以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在贴膏药前,用拔罐器先拔相应穴位3分钟左右让穴位出现潮红更佳,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双侧对应穴位,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贴药时间为午时最好,因为此时阳气最旺,成人一般贴6-12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2010年初伏是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八庚午日)、7月29日(农历六月十八庚辰日)、8月8日(农历六月二十八庚寅日)。据个人经验,连续贴3年以上者效果比只贴一二次或者贴一二年的要好。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
每到夏天三伏天.很多中医院,都会开展三伏灸,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方子:白芥子18克、元胡18克,甘遂9克、细辛9克,上4味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
用法: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分别做成直径5公分的圆块,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12小时取下,每隔10天贴一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
主治:体虚易感冒,慢性病(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四肢关节痛.
我原来在某中医院工作.该院夏天三伏灸开展到现在已有三十年.该疗法曾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曾参与该顶工作十多年.每年有5-6百人次.亲历亲为.亲眼见到很多病人因用三伏灸治好多年顽症.
三伏灸的第一个关键是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每个穴位一是要找准,二是贴后要有反应,
三伏灸的第二个关键是药物调配.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找准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的关键是体位.患者端正坐好.充分露背,双上肢相拥.含胸拔背.背部双肩胛岗最低点联线就是肺俞(第三胸椎),下推二个胸椎为心俞(第五胸椎),再下推二个胸椎为膈俞(第七胸椎).左右相隔三寸(患者一掌).
我从古籍得一方,原文如下:可参考。
哮喘奇方贴:肺腧穴,背脊中骨第三节风府门。川乌6钱连翘8钱当归6钱白芷8钱木鳖子8钱白芨6钱官桂8钱茯苓6钱赤芍8钱草乌6钱白薇8钱 牙皂5钱桑枝5钱枣枝5钱乌药6钱桃枝5钱柳枝5钱槐枝5钱 上药同麻油3斤浸药一宿熬焦去渣,入飞黄丹一斤如麦色,急以桃柳二棍搅至滴水成珠时入乳香没药细末各4钱,收膏摊贴,三伏九九其病可除根。
1钱=3.1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