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问·天元纪大论篇》)
天地五运六气一气周流,五行化气;天人同构,同气相求。通过五运六气理论,《内经》建立了一个的中医天人合一的完整理论体系,代表着东方医学的最高层级,它是中国古人智慧的体现。五运六气既讲天地之道,又讲人道,是天人合一的诊疗体系。中医,是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而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五运六气学说。中医正因为建立在这一真理的基础上,才能千年而不衰,医脉永续。
一、五运六气对个体影响的差异性
天地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是客观的,但是也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之一就是在相同的五运六气大格局之下,有的人不适应,表现为疾病态;有的人适应,表现为健康态。比如,在疫情流行期间,虽然感染者众多,但是仍然有人虽身处疫区却健康无恙。反过来思考,同样的疾病,也会在不同的五运六气大格局之下出现。
这就涉及到个人的先天禀赋。各人的身体状态各不相同,我们称之为禀赋,或称之为身体素质。《灵枢·寿天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汉代王充在《论衡·气寿》说:“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短寿。”禀赋主要体现为先天禀赋,它基本是终身不变的,是一个定量,而五运六气是一个变量。
在相同的五运六气大格局之下,正是由于个人的禀赋不同,导致五运六气在个体的气化作用和影响各不相同。因此,五运六气对人群的影响和作用,只是一个概率预测,对个人的影响需具体分析。
作为变量的宏观的五运六气与作为定量的个人禀赋之间的互动关系,直接决定了个人的身体健康。如果我们仅仅能推算一年五季五运六气的大格局和大趋势,而不知个体的具体身体禀赋,就不能轻率地判断个体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可否由五运六气推算个体的具体的禀赋?目前有许多人正在尝试,用纪年的五运六气去推算个人先天禀赋,但是并不理想,最多只是一个概率预测,比较笼统,不能做到个体的精准化。
二、五运六气的微观时空点位
五运六气,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运气学来测算人体疾病,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干支纪时体系息息相关。干支的周期性规律,基于自然界的五运六气节律。天人合一,是天人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这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而天人合一的失调,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
五运六气理论推演的具体逻辑起点是纪年的天干地支,以纪年的天干推演五运,以纪年的地支推演六气,仅在交司时刻,会考虑到记月、记日和计时。
由于天干规律中包含着有五行的性质,从这一个角度上看,天干周期也是五运周期的体现,天干周期有年干、月干、日干、时干四个层次,因此,五运也有多个层次的周期性体现,这一点,《黄帝内经》也已经点明,“帝曰:愿闻五运之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这是说明,五运是轮流主岁、主月、主日、主时。同理,十二地支的周期也是六气轮转的体现,天干周期也有年支、月支、日支、时支四个层次。六气轮流主岁、主月、主日、主时。
从纪年干支的角度,五运六气能够分析预测宏观的该年整体运气、以及各节令流转的运气消长变化,并通过天人感应的形而上学方法,探讨运气投射在群体和个体的作用和影响。
整体是局部之合,宏观是微观之合。从纪年干支分析五运六气的理论,我们称之为五运六气宏观模式。
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如果把五运六气理论用用到一个时间点,就是具体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这种微观的具体的确定的时空点,会直接影响到在该年该月该日该时出生的具体的个人吗?如果影响,是一种暂时的影响,还是终生一以贯之的影响?这个具体确定的五运六气的点位,是否为个体的先天禀赋之气,这个年月日时的干支组合是否代表了个体的先天禀赋?秉承这个时空点位五运六气的个体,在其人生历程的岁月流转中,天地的五运六气又是如何一气周流、作用于此人?五运六气整体的逻辑模型推理演化,与个体的五运六气推演,有哪些共性和不同之处?
三、四柱学说是五运六气的微观模式
对五运六气的上述思考,就不可避免的联想到四柱学说。四柱学说是中国传统易学数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我国古代天文干支历法。中医学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五行哲学体系、取类比象等哲学思辨的思维方式在四柱学说中均有深刻的体现与发挥,特别是对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的论述尤为深刻,是深入理解中医五行学说的桥梁。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与人基因组一级序列差别不到千分之一,基因表达的决定权主要是环境因素、运气禀赋。这些都说明,个体的先天差异取决于胎孕期的天地之气和运气禀赋,这是人的另一套生命密码,这套生命密码就是四柱八字,也叫生辰八字。四柱,即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分别由个体出生之年的干支、月的干支、日的干支和时的干支构成,二四得八,共八个字。四柱八字代表了人之初的具体确定的五运六气的时空坐标点,代表了个体的先天禀赋之气。我们把这种基于年月日时的五运六气理论,称为五运六气微观模式。
(一)四柱是气化学说的微观个体呈现。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系辞》说:“天地细缊,万物化醇,男女耩精,万物化生。” 《周易·文言传》说: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讲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五运六气的术数理论模型,依照干支节律,不仅以年为周期流转,也以月、日、时辰为周期流转,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气化成形,塑造此人。因此,人之初,出生时辰秉承的那个确定时空的五运六气,或者称为那个时空点的气质,就是个人的先天禀赋。
在六十甲子周期内,五运六气按天地规律运行变化,呈现为千姿百态的运气具体表现形式。天人同构,因此每个人的的先天禀赋也纷呈异彩。正是个体禀赋和气质的差异,才构成了芸芸众生多姿多彩的社会。
这些差异的同一之处,在于各个微观的禀赋之气,按照同一的五运六气的节律,继续演化发展。
李阳波在谈到人之初的五运六气,曾经很很生动地阐述到:“我们怎么考虑我们人体的气立呢?气立又跟神机发生关系,神机就是经络,就是脏腑,就是使人产生生长壮老已这个过程的东西,神去了,生物体就毁灭了,所以说“根于外者,命日气立,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气止。根于外者命日气立,气止则化绝;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机息”。这个“机息”就是停止呼吸了,那么就是毁灭了。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问:我们的气立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的?我们的气立是在娘胎里面已经建立了这套气立的,可是,我们还没有使用,因为母亲身体的气立在调节着他跟气的关系,可是到你呱的一声下地,天地感应就打开了你的气立。首先使用的那套气立就是由当时老天爷决定的气立。那么,就存在着那么一个问题,打一个比方,现在是丙寅年五之气,主运是太阳寒水,司天是少阳相火,在泉是厥阴风木,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太阴湿土。这五之气生下来的孩子,呱的一声下地,他身体的气立马上开动,你不开动,你就完蛋!你不跟“神”取得联系是不行的,就是说不跟宇宙的共振规律协调是不行的。那么,你那么多的气立哪一个先启动呢?现在,我们就把它画出来:主运太阳,这个肯定要马上打开,马上要跟这个发生联系,那么,少阳相火的气也要把它跟这个司天发生联系,厥阴风木的气也要打开马上跟它发生联系,阳明燥金的气也要打开跟阳明发生联系,下来就是太阴湿土,这个孩子的初始状态严格地说,他作为宇宙的运动的气的宇宙的一部分,他首先使用了这种运动方式。”(《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p110,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在新生儿张口呼吸的时空点,肺泡打开,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和经络开始自动运转,一个新生命就这样开始了。此时间所隐含的五运六气特征印记于新生儿身体,内外同气,成为终生伴随的禀赋特征,表现为脏腑功能的盛衰倾向。无论顺产还是剖腹产所生,新生儿的出生时刻都直接决定其先天禀赋。
打个比方,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手机,处理器、内存、电池容量、屏幕尺寸、分辨率和颜色等参数各不相同,这就好比是人的先天禀赋。但是,只有当装上SIM卡并激活之刻,它的功能和使命才正式开始。
总之,四柱是气化学说的微观个体呈现,因此,能够且只能以四柱(出生的时空坐标原点)推算个人的先天禀赋。
(二)四柱是五运六气的微观术数模型
五运六气,背后是中国传统的阴阳术数模型。有人可能会说,把年月日时各自的五运六气都推算出来,是否会比微观的四柱模型的精度更高?古人当然懂这个道理,或许也曾经尝试过,应该都没有成功。试想:以纪年维度推算的五运六气就有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四间气这七个变量,如果再把月、日、时辰的变量推算出来,一共就会有二十八个变量,这二十八个变量还分别处于不同的四个维度上。面对这繁杂的原材料,该如何分析判断定性并正确指导实践,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以运气七篇为标志的五运六气学说,虽然形成的时代较早,但在唐代以前大概为秘传,识者不多。直到大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王冰(公元710年-805年)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之中并加以注解阐发以后,运气学说才为世人所知,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重视。
运气学说重见天日并流传于世之后,李虚中(公元762年—813年)才有可能在五运六气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初步奠定了五运六气的微观化模型——四柱八字,被公认为四柱学说的创始人。五代宋初徐子平(公元907年—960年)在李虚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时推算法),以四柱的干支为八字,以八字中的干支生克制化关系推测人生命运,四柱模式才正式进入成熟完备阶段。人们为了纪念徐子平的贡献,常把四柱八字命理推算称为“子平术”。 比较有代表性的四柱著作如下:唐代的《李虚中命书》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命理著作;明代的《渊海子平》确立了八字命理术的推算规则;明代的《三命通会》是命理著作的集大成者;明代张楠著的《神峰通考》提出了“病药学”的概念;清代的《滴天髓》与《穷通宝鉴》是命理著作的巅峰之作。
四柱命理在主要用于推测人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和贵贱寿夭。四柱命理流传千年,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不能一味的迷信,也不能全盘否定,要以唯物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态度对待,才能达到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人身作为一个小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缩合,在分析天地宏观之象使用的五行、甲子系统、卦气学说,都可以应用在人体,来预测这个小宇宙未来的运行轨迹。四柱模型只是一个分析工具,我们仅从诊断身体的侧面来研究四柱。
四柱模型,一如既往地继承了周易和内经的阴阳五行干支术数理念,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直接以五运六气的内在表达——天干地支为推算元素,干支分别对应五脏六腑和十二经络,客观分析个体五运六气先天禀赋,简洁准确,把气化学说、天人合一、象藏理论、节律周期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四柱模型还可以扩展为五柱、六柱、七柱模型,准确分析五运六气和五脏六腑之气逐年逐月的运转轨迹,真正体现出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身体状况。这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从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中医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三)四柱避免了传统四诊的主观经验性。
当代中医认证识病的主要方法为望、闻、问、切四诊,基本是由外观内,以象测藏,其原理就在于“从外知内”(《灵枢·论疾诊尺》)、“司外揣内”(《灵枢·外揣》)。
“视其外应,测知其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是前人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一定会有相应的外在病形,即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因此,可以运用望、闻、问、切等手段,把这些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有关资料收集起来,然后分析其脏腑病机及病邪的性质,以判断疾病的本质和征候类型,从而做出诊断。
由外观内,由于受认知水平、认知角度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和经验性。事物的本质却往往并非直呈于表面现象之中,需要运用理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而这显然不是经验思维本身所能完全做到的。经验所包括的往往主要是外部联系,而外部联系虽然是把握事物整体关系的切入点,但并不能替代事物之间真实全面的内在客观联系。
四柱模式可做到直接内观,客观精确地把握微观个体的整体体质特征,并且找到疾病产生的原因。
正因为四柱模型深刻阐述了五运六气的微观性和个体性,我们才能够在五运六气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四柱,建立五运六气微微观治疗体系。
(四)五运六气宏观模式与微观四柱模式的异同
1、四柱微观模式,是对五运六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的逻辑分析元素和五运六气宏观模式一脉相承,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二者均以阴阳五行理论为理论基础。
五运六气理论中,太少相生,六气的三阴三阳序列,都是阴阳理论的具体化。十干化运和十二支化气,分别都对应在五行木火土金水。四柱的干支分析技术,其理论基础也在阴阳五行,二十二个干支分别与阴阳五行一一对应。
(2)二者均以天干地支为格局,作为分析的具体手段。
五运六气转化是以六十年干支甲子表为依据,无论岁运、司天、在泉皆以干支甲子为演绎工具。四柱模式同样也是以干支为依托。
(3)二者均以《周易》天、地、人三才观为指导,都立足于天地人三者的整体关系原理。
宇宙间存在天地人三才,五运六气理论包含了天气、地气和人气,并指出“人在气交之中”,“大气举之也”。在四柱模式里,天干代表着阳,象征着天元,地支代表着阴,象征着地元。四柱模式则明确提出了地支藏天干,地支中所藏的天干象征着人元。
(4)二者均体现了《周易》的变易观点。
《周易》的精髓在于变易,易有三重含义,即易、不易和交易。
易,即事物的永恒运动变化。“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运气七篇在《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从气化的角度对周易的这一原理进一步发挥,指出“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四柱模式设置大运和流年两个变量,大运十年为一周期,流年逐年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周易的变易观念。
不易,指事物的相对静止。五运六气的自稳调节机制就体现了运动中的相对静止,主运和主气相对稳定不变,而客运和客气时常变动。四柱模式之下的先天四柱是静止不动不变的,惟有大运流年随着干支节律不停的变化。动静相兼才能生化不息,这种动静的统一,是气化运动的最高形式。
交易,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手段。事物的运动是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的。《易经》在解释彖卦指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又如泰卦,强调天地之气交而万物安泰;既济卦,揭示了水火相济则气化正常。运气学说进一步发展了六化气交及其与人体的关系,并设专篇《气交变大论篇》对气化的交互变化进行阐述。四柱模式,则是根据阴阳五行干支基本元素,深入分析论证其中的生克制化关系,以及特殊的刑冲合害关系。
(5)二者均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规律为依托。
二十四节气,以太阳回归年为基础,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五运六气的主客二气每一步皆为四个节气,六步共二十四个节气。四柱模式之下的月支月令,也是根据二十四节气而定。这充分说明了二者均有同样的天文观察背景。
(6)二者具有共同的节律周期。
五运六气的周期节律,主要是指由日、地、月、五星运转规律而生的周期节律,主要包括五运周期节律、干支周期节律及六十甲子周期节律。四柱微观模式同样也遵守以上节律周期。
(7)二者可互为参考,互为印证。
(8)二者都适用于全球各地。
总之,四柱微观模式与五运六气宏观模式同根同源,均为有着深刻天文背景的古代术数,都以周易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干支甲子为格局的预测模型。
2、但是,五运六气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同中有异,具体表现为:
(1)干支代表的五行有所差异。
在五运六气的宏观模式里,天干的五行:甲己均代表土,乙庚均代表金,丙辛均代表水,丁壬均代表木,戊癸均代表火;地支的五行:子午均为少阴君火,丑未均为太阴湿土,寅申均为少阳相火,卯酉均为阳明燥金,辰戌均为太阳寒水,巳亥均为厥阴风木。以上干支的五行属性基本与干支的先天属性不同,并且这种转化是无条件的。
而在四柱微观模式下,干支五行就是原来的纯五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合化,才能形成其它的五行。
因为这是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的术数模型结构,所以我们在分析讨论时必须在同一个术数的系统架构中去看待。如果超出了这个架构,那可能是矛盾的,因为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
(2)熵增与熵减
在五运六气宏观模式中,某五行的数量,那么这种五行能量就消耗的多,即呈熵增状态。在四柱微观模式中,某五行多,这种五行能量就强大,即为熵减状态。
(3)关注点不同
五运六气宏观模式关注整体的宏观的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可预测群体疫病,在防灾、物候等诸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而四柱微观模式仅仅关注个体的先天禀赋和个体预测。
天地五运六气一气周流,五行化气;天人同构,同气相求。通过五运六气理论,《内经》建立了一个的中医天人合一的完整理论体系,代表着东方医学的最高层级,它是中国古人智慧的体现。五运六气既讲天地之道,又讲人道,是天人合一的诊疗体系。中医,是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而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五运六气学说。中医正因为建立在这一真理的基础上,才能千年而不衰,医脉永续。
一、五运六气对个体影响的差异性
天地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是客观的,但是也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之一就是在相同的五运六气大格局之下,有的人不适应,表现为疾病态;有的人适应,表现为健康态。比如,在疫情流行期间,虽然感染者众多,但是仍然有人虽身处疫区却健康无恙。反过来思考,同样的疾病,也会在不同的五运六气大格局之下出现。
这就涉及到个人的先天禀赋。各人的身体状态各不相同,我们称之为禀赋,或称之为身体素质。《灵枢·寿天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汉代王充在《论衡·气寿》说:“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短寿。”禀赋主要体现为先天禀赋,它基本是终身不变的,是一个定量,而五运六气是一个变量。
在相同的五运六气大格局之下,正是由于个人的禀赋不同,导致五运六气在个体的气化作用和影响各不相同。因此,五运六气对人群的影响和作用,只是一个概率预测,对个人的影响需具体分析。
作为变量的宏观的五运六气与作为定量的个人禀赋之间的互动关系,直接决定了个人的身体健康。如果我们仅仅能推算一年五季五运六气的大格局和大趋势,而不知个体的具体身体禀赋,就不能轻率地判断个体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可否由五运六气推算个体的具体的禀赋?目前有许多人正在尝试,用纪年的五运六气去推算个人先天禀赋,但是并不理想,最多只是一个概率预测,比较笼统,不能做到个体的精准化。
二、五运六气的微观时空点位
五运六气,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运气学来测算人体疾病,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干支纪时体系息息相关。干支的周期性规律,基于自然界的五运六气节律。天人合一,是天人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这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而天人合一的失调,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
五运六气理论推演的具体逻辑起点是纪年的天干地支,以纪年的天干推演五运,以纪年的地支推演六气,仅在交司时刻,会考虑到记月、记日和计时。
由于天干规律中包含着有五行的性质,从这一个角度上看,天干周期也是五运周期的体现,天干周期有年干、月干、日干、时干四个层次,因此,五运也有多个层次的周期性体现,这一点,《黄帝内经》也已经点明,“帝曰:愿闻五运之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这是说明,五运是轮流主岁、主月、主日、主时。同理,十二地支的周期也是六气轮转的体现,天干周期也有年支、月支、日支、时支四个层次。六气轮流主岁、主月、主日、主时。
从纪年干支的角度,五运六气能够分析预测宏观的该年整体运气、以及各节令流转的运气消长变化,并通过天人感应的形而上学方法,探讨运气投射在群体和个体的作用和影响。
整体是局部之合,宏观是微观之合。从纪年干支分析五运六气的理论,我们称之为五运六气宏观模式。
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如果把五运六气理论用用到一个时间点,就是具体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这种微观的具体的确定的时空点,会直接影响到在该年该月该日该时出生的具体的个人吗?如果影响,是一种暂时的影响,还是终生一以贯之的影响?这个具体确定的五运六气的点位,是否为个体的先天禀赋之气,这个年月日时的干支组合是否代表了个体的先天禀赋?秉承这个时空点位五运六气的个体,在其人生历程的岁月流转中,天地的五运六气又是如何一气周流、作用于此人?五运六气整体的逻辑模型推理演化,与个体的五运六气推演,有哪些共性和不同之处?
三、四柱学说是五运六气的微观模式
对五运六气的上述思考,就不可避免的联想到四柱学说。四柱学说是中国传统易学数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我国古代天文干支历法。中医学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五行哲学体系、取类比象等哲学思辨的思维方式在四柱学说中均有深刻的体现与发挥,特别是对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的论述尤为深刻,是深入理解中医五行学说的桥梁。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与人基因组一级序列差别不到千分之一,基因表达的决定权主要是环境因素、运气禀赋。这些都说明,个体的先天差异取决于胎孕期的天地之气和运气禀赋,这是人的另一套生命密码,这套生命密码就是四柱八字,也叫生辰八字。四柱,即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分别由个体出生之年的干支、月的干支、日的干支和时的干支构成,二四得八,共八个字。四柱八字代表了人之初的具体确定的五运六气的时空坐标点,代表了个体的先天禀赋之气。我们把这种基于年月日时的五运六气理论,称为五运六气微观模式。
(一)四柱是气化学说的微观个体呈现。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系辞》说:“天地细缊,万物化醇,男女耩精,万物化生。” 《周易·文言传》说: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讲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五运六气的术数理论模型,依照干支节律,不仅以年为周期流转,也以月、日、时辰为周期流转,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气化成形,塑造此人。因此,人之初,出生时辰秉承的那个确定时空的五运六气,或者称为那个时空点的气质,就是个人的先天禀赋。
在六十甲子周期内,五运六气按天地规律运行变化,呈现为千姿百态的运气具体表现形式。天人同构,因此每个人的的先天禀赋也纷呈异彩。正是个体禀赋和气质的差异,才构成了芸芸众生多姿多彩的社会。
这些差异的同一之处,在于各个微观的禀赋之气,按照同一的五运六气的节律,继续演化发展。
李阳波在谈到人之初的五运六气,曾经很很生动地阐述到:“我们怎么考虑我们人体的气立呢?气立又跟神机发生关系,神机就是经络,就是脏腑,就是使人产生生长壮老已这个过程的东西,神去了,生物体就毁灭了,所以说“根于外者,命日气立,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气止。根于外者命日气立,气止则化绝;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机息”。这个“机息”就是停止呼吸了,那么就是毁灭了。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问:我们的气立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的?我们的气立是在娘胎里面已经建立了这套气立的,可是,我们还没有使用,因为母亲身体的气立在调节着他跟气的关系,可是到你呱的一声下地,天地感应就打开了你的气立。首先使用的那套气立就是由当时老天爷决定的气立。那么,就存在着那么一个问题,打一个比方,现在是丙寅年五之气,主运是太阳寒水,司天是少阳相火,在泉是厥阴风木,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太阴湿土。这五之气生下来的孩子,呱的一声下地,他身体的气立马上开动,你不开动,你就完蛋!你不跟“神”取得联系是不行的,就是说不跟宇宙的共振规律协调是不行的。那么,你那么多的气立哪一个先启动呢?现在,我们就把它画出来:主运太阳,这个肯定要马上打开,马上要跟这个发生联系,那么,少阳相火的气也要把它跟这个司天发生联系,厥阴风木的气也要打开马上跟它发生联系,阳明燥金的气也要打开跟阳明发生联系,下来就是太阴湿土,这个孩子的初始状态严格地说,他作为宇宙的运动的气的宇宙的一部分,他首先使用了这种运动方式。”(《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p110,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在新生儿张口呼吸的时空点,肺泡打开,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和经络开始自动运转,一个新生命就这样开始了。此时间所隐含的五运六气特征印记于新生儿身体,内外同气,成为终生伴随的禀赋特征,表现为脏腑功能的盛衰倾向。无论顺产还是剖腹产所生,新生儿的出生时刻都直接决定其先天禀赋。
打个比方,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手机,处理器、内存、电池容量、屏幕尺寸、分辨率和颜色等参数各不相同,这就好比是人的先天禀赋。但是,只有当装上SIM卡并激活之刻,它的功能和使命才正式开始。
总之,四柱是气化学说的微观个体呈现,因此,能够且只能以四柱(出生的时空坐标原点)推算个人的先天禀赋。
(二)四柱是五运六气的微观术数模型
五运六气,背后是中国传统的阴阳术数模型。有人可能会说,把年月日时各自的五运六气都推算出来,是否会比微观的四柱模型的精度更高?古人当然懂这个道理,或许也曾经尝试过,应该都没有成功。试想:以纪年维度推算的五运六气就有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四间气这七个变量,如果再把月、日、时辰的变量推算出来,一共就会有二十八个变量,这二十八个变量还分别处于不同的四个维度上。面对这繁杂的原材料,该如何分析判断定性并正确指导实践,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以运气七篇为标志的五运六气学说,虽然形成的时代较早,但在唐代以前大概为秘传,识者不多。直到大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王冰(公元710年-805年)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之中并加以注解阐发以后,运气学说才为世人所知,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重视。
运气学说重见天日并流传于世之后,李虚中(公元762年—813年)才有可能在五运六气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初步奠定了五运六气的微观化模型——四柱八字,被公认为四柱学说的创始人。五代宋初徐子平(公元907年—960年)在李虚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时推算法),以四柱的干支为八字,以八字中的干支生克制化关系推测人生命运,四柱模式才正式进入成熟完备阶段。人们为了纪念徐子平的贡献,常把四柱八字命理推算称为“子平术”。 比较有代表性的四柱著作如下:唐代的《李虚中命书》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命理著作;明代的《渊海子平》确立了八字命理术的推算规则;明代的《三命通会》是命理著作的集大成者;明代张楠著的《神峰通考》提出了“病药学”的概念;清代的《滴天髓》与《穷通宝鉴》是命理著作的巅峰之作。
四柱命理在主要用于推测人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和贵贱寿夭。四柱命理流传千年,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不能一味的迷信,也不能全盘否定,要以唯物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态度对待,才能达到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人身作为一个小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缩合,在分析天地宏观之象使用的五行、甲子系统、卦气学说,都可以应用在人体,来预测这个小宇宙未来的运行轨迹。四柱模型只是一个分析工具,我们仅从诊断身体的侧面来研究四柱。
四柱模型,一如既往地继承了周易和内经的阴阳五行干支术数理念,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直接以五运六气的内在表达——天干地支为推算元素,干支分别对应五脏六腑和十二经络,客观分析个体五运六气先天禀赋,简洁准确,把气化学说、天人合一、象藏理论、节律周期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四柱模型还可以扩展为五柱、六柱、七柱模型,准确分析五运六气和五脏六腑之气逐年逐月的运转轨迹,真正体现出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身体状况。这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从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中医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三)四柱避免了传统四诊的主观经验性。
当代中医认证识病的主要方法为望、闻、问、切四诊,基本是由外观内,以象测藏,其原理就在于“从外知内”(《灵枢·论疾诊尺》)、“司外揣内”(《灵枢·外揣》)。
“视其外应,测知其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是前人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一定会有相应的外在病形,即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因此,可以运用望、闻、问、切等手段,把这些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有关资料收集起来,然后分析其脏腑病机及病邪的性质,以判断疾病的本质和征候类型,从而做出诊断。
由外观内,由于受认知水平、认知角度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和经验性。事物的本质却往往并非直呈于表面现象之中,需要运用理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而这显然不是经验思维本身所能完全做到的。经验所包括的往往主要是外部联系,而外部联系虽然是把握事物整体关系的切入点,但并不能替代事物之间真实全面的内在客观联系。
四柱模式可做到直接内观,客观精确地把握微观个体的整体体质特征,并且找到疾病产生的原因。
正因为四柱模型深刻阐述了五运六气的微观性和个体性,我们才能够在五运六气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四柱,建立五运六气微微观治疗体系。
(四)五运六气宏观模式与微观四柱模式的异同
1、四柱微观模式,是对五运六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的逻辑分析元素和五运六气宏观模式一脉相承,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二者均以阴阳五行理论为理论基础。
五运六气理论中,太少相生,六气的三阴三阳序列,都是阴阳理论的具体化。十干化运和十二支化气,分别都对应在五行木火土金水。四柱的干支分析技术,其理论基础也在阴阳五行,二十二个干支分别与阴阳五行一一对应。
(2)二者均以天干地支为格局,作为分析的具体手段。
五运六气转化是以六十年干支甲子表为依据,无论岁运、司天、在泉皆以干支甲子为演绎工具。四柱模式同样也是以干支为依托。
(3)二者均以《周易》天、地、人三才观为指导,都立足于天地人三者的整体关系原理。
宇宙间存在天地人三才,五运六气理论包含了天气、地气和人气,并指出“人在气交之中”,“大气举之也”。在四柱模式里,天干代表着阳,象征着天元,地支代表着阴,象征着地元。四柱模式则明确提出了地支藏天干,地支中所藏的天干象征着人元。
(4)二者均体现了《周易》的变易观点。
《周易》的精髓在于变易,易有三重含义,即易、不易和交易。
易,即事物的永恒运动变化。“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运气七篇在《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从气化的角度对周易的这一原理进一步发挥,指出“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四柱模式设置大运和流年两个变量,大运十年为一周期,流年逐年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周易的变易观念。
不易,指事物的相对静止。五运六气的自稳调节机制就体现了运动中的相对静止,主运和主气相对稳定不变,而客运和客气时常变动。四柱模式之下的先天四柱是静止不动不变的,惟有大运流年随着干支节律不停的变化。动静相兼才能生化不息,这种动静的统一,是气化运动的最高形式。
交易,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手段。事物的运动是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的。《易经》在解释彖卦指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又如泰卦,强调天地之气交而万物安泰;既济卦,揭示了水火相济则气化正常。运气学说进一步发展了六化气交及其与人体的关系,并设专篇《气交变大论篇》对气化的交互变化进行阐述。四柱模式,则是根据阴阳五行干支基本元素,深入分析论证其中的生克制化关系,以及特殊的刑冲合害关系。
(5)二者均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规律为依托。
二十四节气,以太阳回归年为基础,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五运六气的主客二气每一步皆为四个节气,六步共二十四个节气。四柱模式之下的月支月令,也是根据二十四节气而定。这充分说明了二者均有同样的天文观察背景。
(6)二者具有共同的节律周期。
五运六气的周期节律,主要是指由日、地、月、五星运转规律而生的周期节律,主要包括五运周期节律、干支周期节律及六十甲子周期节律。四柱微观模式同样也遵守以上节律周期。
(7)二者可互为参考,互为印证。
(8)二者都适用于全球各地。
总之,四柱微观模式与五运六气宏观模式同根同源,均为有着深刻天文背景的古代术数,都以周易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干支甲子为格局的预测模型。
2、但是,五运六气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同中有异,具体表现为:
(1)干支代表的五行有所差异。
在五运六气的宏观模式里,天干的五行:甲己均代表土,乙庚均代表金,丙辛均代表水,丁壬均代表木,戊癸均代表火;地支的五行:子午均为少阴君火,丑未均为太阴湿土,寅申均为少阳相火,卯酉均为阳明燥金,辰戌均为太阳寒水,巳亥均为厥阴风木。以上干支的五行属性基本与干支的先天属性不同,并且这种转化是无条件的。
而在四柱微观模式下,干支五行就是原来的纯五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合化,才能形成其它的五行。
因为这是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的术数模型结构,所以我们在分析讨论时必须在同一个术数的系统架构中去看待。如果超出了这个架构,那可能是矛盾的,因为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
(2)熵增与熵减
在五运六气宏观模式中,某五行的数量,那么这种五行能量就消耗的多,即呈熵增状态。在四柱微观模式中,某五行多,这种五行能量就强大,即为熵减状态。
(3)关注点不同
五运六气宏观模式关注整体的宏观的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可预测群体疫病,在防灾、物候等诸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而四柱微观模式仅仅关注个体的先天禀赋和个体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