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说并不是轻视经方,治病贵在通权达变,名医治病驾轻就熟,本没有经方时方之界限,大盖疾病像徐灵胎说的,病以千计,症以万计,有些病可以直接用经方,有些病可在经方的基础上加减,有的病可以用合方,甚至很多病用时方,治病都是根据病症来,确定用什么药,哪味药适合哪个症,这个时候就需要懂药性,还要对病症认识准确,然后合多药以成方;徐灵胎被后人称为经方大家,医案里有用经方的,大多在经方的基础上加减,有用时方的,且很多医案并没有方治,而是用“消痰润肺,养阴开胃”这样词语来记录,用药更是经常枇杷叶、芦根、白茅根、白前这样的药以及导痰汤,至宝丹,紫雪丹之类,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他治病不限于经方,洄溪医案具在,不信你去看一看,徐更有《兰台轨范》一书,里面搜罗各种作者认为好的、实用的方剂,并不限于经方;还有清名医陆九芝,被人称为尊经崇古的典范,试看《不谢方》一卷,里面全是时方;清名医王孟英,被称温病学派集大成者,看看他的医案,特别是温病、湿温的用药上大都是时方;还有清名医费伯雄自制了很多方剂,民国名医张锡纯、张生甫也自制了很多方剂,还有名医张山雷,他是最推崇王孟英医案的,在张的医案里也都是时方;大盖人们称《伤寒论》、《金匮要略》及该书成书年代以前的方为经方,而后世所用的方为时方,但经方不是万能的,后世还有很多补充和发扬,《千金》《外台》也有很多好方,后世在温病治疗上所用的很多方都有可取之处,伤寒论原序也说“不能尽愈诸病",可见固守经方那些人,大都是理论派,特别是现在的人;如果有临证经验,见证有识力,懂药性,而又博览群书,见识广,对病有准确的认识,识力、阅历与经验同具,这样就可以自制方剂了,大盖名医都是如此,但是这种要求太苛刻了,放在以前尚且不易,在现代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