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患病的病因多变而复杂,有的是多病一因,有的是一病一因,因此,临床上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辨证施治。治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从零开始,研究病情,探讨病因,更换方法,以适应病情的需要,才能避免失误。
经络疗法诊病尤其是对待难症,不仅要坚持脉诊,而且要多法并用,才能使病情急速变化,提高疗效,立见功效,其中对病症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是临床中关键的一环,我曾经历几个这样的病例。
我孩子的一位朋友,年龄虽然不大,但心脏并不健康,我曾多次为她看病。一次因急症来诊,正赶上我中午休息,推门进屋眼看她站立不稳,眯眼不睁,我不容分说把她抱到床上,然后安慰说,别着急。因病情紧急,时间就是生命,无法询问病情,急忙通过诊脉确定发病的病因。从脉象上看心脉出现了结、代脉,脉结代是指脉跳动时有间歇,止有定数、即几跳一停者为代脉,多为脏气虚衰所致,脉有间歇,但止无定数者为结脉,多由邪气阻滞脉络所致。心跳在40次左右,因病情紧急,不容多想,救人要紧。
根据脉象得知的病因,首先调整了通往心脏的心包经、三焦经,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因病情需要不断诊脉,观察病情的恢复情况,从脉上观察病情稍有好转后,她跟我说,说话能大点声,心有点气力了。
从病情的性质上看,她的这种病情属于虚症,应坚持以补为主,根据”虚则补之“原则和五行生克属性,心为火、肝为木,肝为心之母,又调整通往肝脏的肝经、胆经与之相补,以肝济心,振奋心阳,以补阳气,化除瘀滞,达到心肝脏腑的平衡,接着,又调整了背部的心区等,从多角度补充心血之不足。
近一个小时的治疗,再次诊脉,心脏发生了新的变化,心跳次数正常,搏动有力。这时她的脸部露出了笑容对我说,我身上见热了,不象来时那么凉了。病情好转后我对她说,我真替你捏了一把汗,太危险了,家人为什么不陪你来呢?她说,早晨起来心脏就不舒服,没想到病情越来越重,给爱人通电话手机关机,我没想那么多,相信你能治好我的病,就自己开车来了,究竟车怎么开到这我都不知道了,脑袋一片空白。我说,这是心肌严重缺血,心为神主脑,导致神志不清,视力模糊,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很容易出现意外,是采取了这种补法救她一命。
还有一位怕风的男士来诊,即使炎热的夏季,骑车都要穿厚厚的衣服和手套,为了治病到外省一位名医的大弟子求医,吃了两年中药,结果怕风不仅不见好转,反而吃出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最后到我这诊治。
听到他的叙述我感到很奇怪,治疗两年怎么治出病来了呢?再让他说也说不清楚,脉象是脏腑患病的真实反应,先看看脉象再说吧!从脉上看,脾脉沉、细、迟,属于脾阳虚,为实症;从舌苔上,舌苔红而干,无苔。《医镜》曰:凡病俱见于舌,……舌中主脾。红舌是多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通过脉诊和舌诊病因清楚了,治出病的原因,出现在对病情性质的判断上。
夏天穿着厚厚衣服怕风,只是人体外在的体征,并不是患病的真实病因。服用两年药吃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原因,是病症性质的判断上有误,把把热症看成寒症,开出的都是补药,结果越补火气越大,造成内火越烧越旺。怕风的部位在哪呢?在人体的腠理,与腠理的功能失调有关,用通俗的话说,腠理就是人体的衣服,衣服的质地不密致透风,所以才感到体内怕风。中医中医认为,“脾主肌肉”。是指全身肌肉,“腠理”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纹理,为渗泄及气血流通灌注之处。是脾主肌肉的表层。简单说,“腠”是肉眼不可见的表皮间隙,“理”是肉眼可见的表皮纹路。
腠理作为人体组织的一部分,与体内脏腑气血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意思是说清轻无形的能量通行在腠理之间,沉淀有形的物质储存在五脏之中。“清阳”,指脾胃水谷化生的精气。在内为营气,在外为卫气。卫气慓悍疾速,滑利流畅,不受脉道的约束,宣发于腠理,起着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这种气,我们是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灵枢·论痛》也指出,人体“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医宗金鉴》注解为:“腠者,一身空隙”。 这里提到的“腠理之疏密”的疏密,就是脾的功能失调,导致卫气通行的肌肉松软不密致。 当脾的生理功能正常时,腠理柔软赋予韧性,通透有度,身体不会怕风,只有调整脾胃,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再根据五行生克的属性,调整肺相泻,才能恢复脾的生理功能。
在《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一段中,扁鹊有一段话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意思说,君有病在腠理,如果不进行治疗,深入五脏就不好治了。所以,他现在及时就诊,很容易治愈。
根据病症实症的性质,首先调整了通往脾的脾经、胃经,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脾主土、肺主金,然后又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调整了通往肺的肺经、大肠经相泻,泻去脾中之火。治疗后我跟他说,你观察一下舌苔,如果舌苔不红、不干,上面有一层薄苔,怕风一定好转。仅治疗几天,舌苔发生了变化,怕风也开始好转。他好奇的问我,为什么要观察舌苔呢?我说,舌苔是实症的表象,舌苔好病情一定发生变化。经一个多月的治疗,病症就痊愈了。
古人对腠理的解释,提示给我们一个道理:体内卫气慓悍疾速,滑利流畅,不受脉道的约束,宣发于腠理,起着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如果脾是虚症,腠理皮肤之薄,腠理之疏,柔软好,需要补脾:如果脾是实症,腠理皮肤之厚,腠理之密,缺乏柔软度,抗风寒能力差,需要泻脾。
这两个难症取得成效,是正确运用八纲辨证的结果。八纲是什么呢?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归类病证类别的纲领,是八纲中的总纲。其中六纲是根据不同病情提出的六种表象,我在治疗中正确的运用了虚实,使两种病症立即发生变化。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一般虚证具有“不足、松弛、衰退”的特征,实证具有“有余、亢盛、停聚”的特征。但疾病较为复杂或发展到严重阶段时,会出现虚实病理本质相反的“假象”,主要有真实假虚和真虚假实两种。真实假虚证是指疾病的本质为实证,却表现“虚羸*(瘦弱)的症状,即“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证是指疾病的本质为虚证,却出现“盛实”的现象,即“至虚有盛候”。
怕风是“真实假虚证”,却把怕风当虚症治,违背了八纲虚实的原则,结果造成越治越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