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痛
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为外邪侵袭、阻滞经络;内伤为肝阳上扰、瘀血阻络、气血不荣。
头痛的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
病理因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部。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鉴别诊断
1.头痛与眩晕
头痛以头部疼痛为主,可伴有眩晕,但是主要症状是疼痛。而眩晕则以头晕目眩为主,可伴有疼痛,但是主要症状是眩晕。
2. 真头痛与一般头痛
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起病急,症状重,有持续性,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少阳经头痛在头两侧,用药可选柴胡、黄芩、川芎。
阳明经头痛在前额、眉棱骨,用药可选葛根、白芷、知母。
少阴经头痛在牙齿,用药可选细辛。
厥阴经头痛在巅顶,用药可选吴茱萸、藁本。
太阴经头痛在全头,用药可选苍术。
1.头痛应首辨其外感内伤,次辨头痛部位,再辨头痛性质。
2.首先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多因外邪诱发,属实证,起病急,疼痛剧,痛无休止。内伤头痛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多见,起病缓,疼痛轻,时作时止,多属虚证。
(二)治则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为主,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1)证候:头痛连及颈项、背部,常伴随收紧感,或伴恶风怕冷,遇风加重,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3)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2. 风热头痛
(1)证候:头部胀痛,伴随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大便不顺,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3)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加减。
3. 风湿头痛
(1)证候:头痛如裹,伴随肢体沉重,胸闷呕恶、纳呆,便溏,苔白腻,脉濡。
(2)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3)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1)证候:头部胀痛,疼痛部位多为头部两侧,伴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2)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3)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2. 血虚头痛
(1)证候:头痛隐隐,伴随不时头晕,心悸难眠,面色少华,神疲肢倦,遇劳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3)代表方剂:加味四物汤加减。
3. 痰浊头痛
(1)证候:头痛昏蒙,伴随脘痞,胸部满闷,纳滞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2)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3)代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 肾虚头痛
(1)证候:头部空痛,伴随眩晕、耳鸣,伴腰膝酸软,神疲肢倦,滑精或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3)代表方剂:大补元煎加减。
5. 瘀血头痛
(1)证候:头痛时间长,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或有头部有外伤史,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2)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3)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
6. 气虚头痛
(1)证候: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纳食减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法:健脾益气升清。
(3)代表方剂:益气聪明汤加减。
2、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起病缓慢,痛势较缓,时作时止。而实证头痛,一般疼痛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3、头痛病位同眩晕,都是肝、脾、肾。
一、概念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内伤而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二、病因病机
头痛是由于外邪侵袭、情志不畅、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为外邪侵袭、阻滞经络;内伤为肝阳上扰、瘀血阻络、气血不荣。
头痛的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
病理因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部。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鉴别诊断
1.头痛与眩晕
头痛以头部疼痛为主,可伴有眩晕,但是主要症状是疼痛。而眩晕则以头晕目眩为主,可伴有疼痛,但是主要症状是眩晕。
2. 真头痛与一般头痛
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起病急,症状重,有持续性,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四、经络归属
太阳经头痛在后头部连项,用药可选羌活、蔓荆子、川芎。少阳经头痛在头两侧,用药可选柴胡、黄芩、川芎。
阳明经头痛在前额、眉棱骨,用药可选葛根、白芷、知母。
少阴经头痛在牙齿,用药可选细辛。
厥阴经头痛在巅顶,用药可选吴茱萸、藁本。
太阴经头痛在全头,用药可选苍术。
五、辨证和治则
(一)辨证1.头痛应首辨其外感内伤,次辨头痛部位,再辨头痛性质。
2.首先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多因外邪诱发,属实证,起病急,疼痛剧,痛无休止。内伤头痛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多见,起病缓,疼痛轻,时作时止,多属虚证。
(二)治则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为主,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六、辨证论治
(一)外感头痛
1. 风寒头痛(1)证候:头痛连及颈项、背部,常伴随收紧感,或伴恶风怕冷,遇风加重,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3)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2. 风热头痛
(1)证候:头部胀痛,伴随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大便不顺,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3)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加减。
3. 风湿头痛
(1)证候:头痛如裹,伴随肢体沉重,胸闷呕恶、纳呆,便溏,苔白腻,脉濡。
(2)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3)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二)内伤头痛
1. 肝阳头痛(1)证候:头部胀痛,疼痛部位多为头部两侧,伴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2)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3)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2. 血虚头痛
(1)证候:头痛隐隐,伴随不时头晕,心悸难眠,面色少华,神疲肢倦,遇劳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3)代表方剂:加味四物汤加减。
3. 痰浊头痛
(1)证候:头痛昏蒙,伴随脘痞,胸部满闷,纳滞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2)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3)代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 肾虚头痛
(1)证候:头部空痛,伴随眩晕、耳鸣,伴腰膝酸软,神疲肢倦,滑精或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3)代表方剂:大补元煎加减。
5. 瘀血头痛
(1)证候:头痛时间长,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或有头部有外伤史,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2)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3)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
6. 气虚头痛
(1)证候: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纳食减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法:健脾益气升清。
(3)代表方剂:益气聪明汤加减。
六、备考金手指
1、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骨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等。2、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起病缓慢,痛势较缓,时作时止。而实证头痛,一般疼痛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3、头痛病位同眩晕,都是肝、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