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脑系病证 第二节 眩晕
一、概念
眩晕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的一种症状。二、病因病机
眩晕病因 为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瘀血内阻。眩晕的基本病机 主要是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
病位 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其常见病理因素 有风、火、痰、瘀、虚。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1.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表现。
(二)鉴别诊断
1.眩晕与中风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为临床表现。
2.眩晕与厥证
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醒后如常,也可一厥不复而亡。
四、辨证和治则
(一)辨证眩晕临证首先应辨明相关脏腑,其次辨标本虚实、再辩缓急轻重。
(二)治则
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五、辨证论治
1. 肝阳上亢证
(1)证候:眩晕,耳鸣,头胀,伴随着口苦,不寐多梦,遇烦劳生气则加重,甚则仆跌,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2)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3)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2. 气血亏虚证
(1)证候:眩晕动则加重,劳累诱发,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口唇指甲颜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眠,纳差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3)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
3. 肾精不足证
(1)证候: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不振,伴随腰酸膝软,难眠多梦,健忘,双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精,耳鸣齿松。或颧红咽燥,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颜面白,形寒肢凉,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2)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3)代表方剂:左归丸加减。
4. 痰浊上蒙证
(1)证候: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伴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纳差,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2)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3)代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 瘀血阻窍证
(1)证候:眩晕阵发,痛如锥刺,伴见健忘,少寐,心悸,精神萎靡,耳鸣、耳聋,面唇紫黯,舌黯有瘀斑,脉涩或细涩。(2)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3)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
六、备考金手指
1、眩晕病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阳上亢之眩晕兼见头胀痛、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症状。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颜面白等症状。
脾失健运,痰湿中阻之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痛、苔腻诸症。
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所以应首辨相关脏腑。
2、眩晕病变脏腑与头痛一样。
3、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诊断为眩晕。
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可见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浊中阻之症,辨证为痰浊上蒙证,治当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头痛痰浊证型与眩晕痰湿证型,症状都有“昏蒙”二字,用药都是半夏白术天麻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