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法治疗哮喘和撤减激素的中医临床实践与现代生理研究
--本文摘编自《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西医对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效果,但尚无预防发作的有效方法。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即使没有肾阳虚证的外在表现,也存在与肾阳虚患者相似但程度不同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通过温补肾阳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统计1008例疗效达到57.7%~86.9%,显著优于对照组5%~22.6%。
西医对迅速止喘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很难获得。中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早就注意到哮喘发病的更深远原因和肾有关。支气管哮喘的缓解受很多因素影响,对有肾虚证的64例患者进行治疗,平均观察了4年。其中,45例按未发作时用补肾法,在服药1年左右以后,获得哮喘显著好转的占84.4%,有5例痊愈(3年中未发);而在另外因不习惯服用中药而采用一般西药止喘的19例中,获得哮喘显著好转的仅占26.3%,没有1例痊愈。
补肾法在哮喘患者撤减激素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自1961年7月~1964年10月期间课题组收治了10例顽固性哮喘患者,平均持续应用激素46.2个月,平均累积总剂量91.15 g,经采用补肾法治疗后其中7例平安撤去激素,平均随访时间达18个月未再用激素,停激素后哮喘情况有明显减轻。与国外撤除激素成功率相比,初步肯定了补肾法撤除激素的疗效。7例曾住院撤除的患者,在撤除激素前曾做ACTH试验,结果为反应低下或延迟反应,其中5例于补肾法撤除激素后复查ACTH试验结果反应基本接近正常,显示了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应性恢复。1989年4月~1993年4月,课题组又收集了激素依赖性哮喘30例,所有患者在原来口服强的松的基础上每天早、中、晚3次喷雾吸入高浓度混悬型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同时服用寿而康(含附片、生地黄、黄芪、何首乌、黄精、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等),结果发现完全撤减成功的占70%,部分撤减成功的占6.7%,临床症状改善的有16.7%,完全无效的仅占6.7%。治疗后肺功能显著改善,治疗后平均血浆皮质醇基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ACTH刺激试验显示试验0 min、60 min和120 min时点上唾液皮质醇值比治疗前显著上升。
支气管哮喘从明、清以来的治疗理论是“发时治肺,未发治肾”,说明传统中医通过以方药测证,已预见到补肾将对哮喘可起到预防发作的作用,我们对哮喘患者的内分泌研究中,发现患者即使无肾虚的临床表现,也有类似于肾阳虚证的隐潜性变化——肾上腺皮质功能偏低。用温阳片(温补肾阳法)对5批共284例不论有无肾虚证而每年有季节性发作的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在免疫研究中,发现疗效的取得也是由于对细胞免疫(Ts)与体液免疫(IgE)的有效调控之故,这样在微观辨证上又增加了新的认识。由于哮喘无肾虚证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偏低,温阳片对其也具预防季节性发作效果,从而可认为哮喘即是隐潜肾阳虚证,可以说是弥补了宏观辨证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