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中风是第二常见的死亡原因。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风问题在老人群体愈发严重,中风是什么?
中风是指脑的某一动脉突然阻塞或破裂,因失去供血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脑梗死)并产生突发临床症状。
中风有两种类型:
• 缺血性中风
• 出血性中风
大多数中风为缺血性(脑血管阻塞),但有一部分是出血性中风(动脉破裂)。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类似于缺血性中风,但无发生永久性脑损伤,症状通常可在1小时内消失。
• 症状突然发生,也许会出现肌无力、瘫痪、身体一侧感觉异常或失去感觉、言语障碍、思维混乱、视物障碍、头晕、失去平衡或不协调,以及在某些出血性中风中,出现突发性严重头痛。
• 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但是也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
• 中风的恢复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脑损害的部位、大小,患者的年龄、是否同时伴发其它疾病。
• 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不吸烟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 治疗可能包括减少血栓形成的药物或溶栓的药物,有时进行各种操作来处理堵塞或变窄的动脉,或行手术来去除血栓(如血管成形术)。
中风之所以被称为脑血管病就是因为它影响大脑和向大脑供血的血管。
中风的一些危险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或改变,例如,治疗可增加中风风险的疾病。
• 高血压
• 高胆固醇血症
• 糖尿病
• 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反应不充分),发生在2型糖尿病中
• 吸烟
• 肥胖 ,尤其是腹部周围超重时
• 酗酒
• 缺乏体力活动
• 不健康的饮食(例如饱和脂肪 、反式脂肪和卡路里含量高的饮食)
• 抑郁 或其它精神压力
• 心脏病,增加了血液凝块在心脏中形成、破裂和作为栓子通过血管的风险(例如心脏病发作 或称为心房颤动 的异常心律)
•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感染,通常是心脏瓣膜感染)
• 可卡因 或安非他明 的使用
• 血管炎症(血管炎 )
许多这些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 的危险因素,后者是缺血性中风的常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动脉壁上形成的片状脂肪沉积使动脉变窄或阻塞。
导致过度凝血的凝血障碍 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而增加出血的凝血障碍 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风险。
高血压是出血性中风特别重要的危险因素。
对于缺血性中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还包括
• 心房颤动
• 颈动脉变窄(狭窄)
对于出血性中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还包括
• 抗凝剂(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的使用
• 脑部动脉隆起(脑动脉瘤 )
• 颅骨内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连接(动静脉畸形 )
近几十年中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人们日益重视控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降低了动脉硬化的风险。
但是有些风险无法改变,包括
• 既往中风史
• 衰老
• 中风家族史(遗传因素)
中风的预防胜于治疗。中风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控制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患过中风,通常需要更多的预防措施。
因为中风的早期治疗有助于限制功能和感觉丧失,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中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有下列症状之一的人,即使症状很快消失,也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 身体一侧(例如,一侧面部、一侧上肢、下肢或躯体)突然无力或瘫痪
• 身体一侧的感觉突然丧失或感觉异常
• 突然说话困难,包括表达困难,有时语言不清
• 突然意识模糊或理解困难
• 突然视物模糊、失明,尤其是发生在一侧眼睛
• 突然眩晕或失去平衡而跌倒
一个或更多这类症状常见于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也类似,但是会在数分钟内消失,很少持续超过1小时。
脑出血包括以下症状:
• 突发严重头痛
• 恶心和呕吐
• 短暂或持续意识丧失
• 血压明显升高
中风的预防胜于治疗。中风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控制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患过中风,通常需要更多的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 应该控制高血压 和糖尿病 。也应该测量胆固醇水平,如果偏高,则使用可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降脂药 )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应当戒烟和戒毒(比如安非他明和可卡因),饮酒最好每天不要超过2杯。应该定期锻炼身体,如果超重了,通过减肥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 定期检查使医生能够识别中风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时处理。
抗血小板药物
• 如果患者有脑梗死,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能降低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血栓是缺血性中风的一个常见原因。(血小板是血液中微小的细胞样颗粒,正常情况下帮助血液在血管受损时凝结。)阿司匹林是最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是常处方的药物。每天服用一片成人剂量或儿童剂量的阿司匹林(儿童一片的剂量相当于成人剂量的1/4)。两种剂量似乎都能很好地预防中风。服用复方制剂(由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潘生丁组成)似乎比单用阿司匹林更为有效。
• 氯吡格雷是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无法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如果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微中风,服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似乎比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更能降低未来中风的风险,但仅限于中风后的前3个月。之后,这种组合的效果不会好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此外,服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超过3个月会少量增加出血风险。
• 一些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及其类似药物过敏,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也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
抗凝药
• 如果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心源性脑栓塞引起的,就需要服用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也称为香豆素),它也可以抑制血栓形成。因为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出血风险,所以只是偶尔这样联合用药来预防中风。
• 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是新型抗凝血剂,有时可用于代替华法林。
中风是指脑的某一动脉突然阻塞或破裂,因失去供血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脑梗死)并产生突发临床症状。
中风有两种类型:
• 缺血性中风
• 出血性中风
大多数中风为缺血性(脑血管阻塞),但有一部分是出血性中风(动脉破裂)。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类似于缺血性中风,但无发生永久性脑损伤,症状通常可在1小时内消失。
• 症状突然发生,也许会出现肌无力、瘫痪、身体一侧感觉异常或失去感觉、言语障碍、思维混乱、视物障碍、头晕、失去平衡或不协调,以及在某些出血性中风中,出现突发性严重头痛。
• 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但是也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
• 中风的恢复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脑损害的部位、大小,患者的年龄、是否同时伴发其它疾病。
• 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不吸烟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 治疗可能包括减少血栓形成的药物或溶栓的药物,有时进行各种操作来处理堵塞或变窄的动脉,或行手术来去除血栓(如血管成形术)。
中风之所以被称为脑血管病就是因为它影响大脑和向大脑供血的血管。
中风的一些危险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或改变,例如,治疗可增加中风风险的疾病。
• 高血压
• 高胆固醇血症
• 糖尿病
• 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反应不充分),发生在2型糖尿病中
• 吸烟
• 肥胖 ,尤其是腹部周围超重时
• 酗酒
• 缺乏体力活动
• 不健康的饮食(例如饱和脂肪 、反式脂肪和卡路里含量高的饮食)
• 抑郁 或其它精神压力
• 心脏病,增加了血液凝块在心脏中形成、破裂和作为栓子通过血管的风险(例如心脏病发作 或称为心房颤动 的异常心律)
•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感染,通常是心脏瓣膜感染)
• 可卡因 或安非他明 的使用
• 血管炎症(血管炎 )
许多这些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 的危险因素,后者是缺血性中风的常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动脉壁上形成的片状脂肪沉积使动脉变窄或阻塞。
导致过度凝血的凝血障碍 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而增加出血的凝血障碍 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风险。
高血压是出血性中风特别重要的危险因素。
对于缺血性中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还包括
• 心房颤动
• 颈动脉变窄(狭窄)
对于出血性中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还包括
• 抗凝剂(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的使用
• 脑部动脉隆起(脑动脉瘤 )
• 颅骨内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连接(动静脉畸形 )
近几十年中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人们日益重视控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降低了动脉硬化的风险。
但是有些风险无法改变,包括
• 既往中风史
• 衰老
• 中风家族史(遗传因素)
中风的预防胜于治疗。中风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控制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患过中风,通常需要更多的预防措施。
因为中风的早期治疗有助于限制功能和感觉丧失,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中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有下列症状之一的人,即使症状很快消失,也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 身体一侧(例如,一侧面部、一侧上肢、下肢或躯体)突然无力或瘫痪
• 身体一侧的感觉突然丧失或感觉异常
• 突然说话困难,包括表达困难,有时语言不清
• 突然意识模糊或理解困难
• 突然视物模糊、失明,尤其是发生在一侧眼睛
• 突然眩晕或失去平衡而跌倒
一个或更多这类症状常见于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也类似,但是会在数分钟内消失,很少持续超过1小时。
脑出血包括以下症状:
• 突发严重头痛
• 恶心和呕吐
• 短暂或持续意识丧失
• 血压明显升高
中风的预防胜于治疗。中风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控制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患过中风,通常需要更多的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 应该控制高血压 和糖尿病 。也应该测量胆固醇水平,如果偏高,则使用可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降脂药 )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应当戒烟和戒毒(比如安非他明和可卡因),饮酒最好每天不要超过2杯。应该定期锻炼身体,如果超重了,通过减肥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 定期检查使医生能够识别中风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时处理。
抗血小板药物
• 如果患者有脑梗死,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能降低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血栓是缺血性中风的一个常见原因。(血小板是血液中微小的细胞样颗粒,正常情况下帮助血液在血管受损时凝结。)阿司匹林是最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是常处方的药物。每天服用一片成人剂量或儿童剂量的阿司匹林(儿童一片的剂量相当于成人剂量的1/4)。两种剂量似乎都能很好地预防中风。服用复方制剂(由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潘生丁组成)似乎比单用阿司匹林更为有效。
• 氯吡格雷是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无法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如果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微中风,服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似乎比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更能降低未来中风的风险,但仅限于中风后的前3个月。之后,这种组合的效果不会好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此外,服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超过3个月会少量增加出血风险。
• 一些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及其类似药物过敏,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也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
抗凝药
• 如果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心源性脑栓塞引起的,就需要服用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也称为香豆素),它也可以抑制血栓形成。因为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出血风险,所以只是偶尔这样联合用药来预防中风。
• 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是新型抗凝血剂,有时可用于代替华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