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选读:四季养生之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原文节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学习理解】
这四段原文阐述了四季养生之道。原文的标题称为“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之气,调神指调节人体的生命。神,古人指的是生命。神字的本义是神秘莫测,引申一下指人的生命,因为生命是神秘莫测的。《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说清楚的,但是道又是会变化的。生命也是如此,医学家可以把生命之道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生命还是神秘莫测的。这就是医生治病不能遵守死板的规范的道理。规范是死的,生命是活的,活意味着会变化。生命就是变化,所以古人称之为神。四气调神,即一年四季如何调节生命,以达到延长生命(养生)的目的。这是这四段原文阐述的宗旨。
养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说的养生是广义,而原文说的春季的养生是狭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春季养生,夏季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这样就达到广义的养生。那么到底什么是生长收藏呢。譬如,人出生称为生,长大称为长,不能反过来说。生,指越来越增大。长,指已经达到最大。长是生的结果。人在一年四季的过程好比在一辈子的过程。一辈子有幼年、成年、壮年和老年四个阶段。幼年生,成年长,壮年衰,老年老。幼年越来越增大,到最大时称为成年。大概从出生到十五岁为幼年,从十五岁到三十岁为成年。从三十岁到六十岁处于衰的过程,称为壮年。六十岁以后老化了,称为老年。一年四季也有这个过程。春季好比幼年,夏季好比成年,秋季好比壮年,冬季好比老年。衰,古人又称之为收。老,又称为藏。人一辈子养生,幼年、成年、壮年和老年是不可以一样的。幼年必须多动,老年必须多静,不可以反过来。四季养生也是一样,春夏必须多动,秋冬必须多静。春夏多动而养阳,秋冬多静而养阴。大自然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要顺从这个规律,这是四季养生的根本道理。
春三月此谓发陈。发陈,大自然把一切生物布散于地球生物圈。大自然发陈的过程是生物的阴阳俱生的过程,人体发陈的过程也是人体阴阳俱生的过程。那么人体在春季要顺从大自然而发陈。如何发陈呢,“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以增加每天的活动时间。夏季也是如此。春夏两季需要养阳,如何养阳呢,当然就是让身体运动起来。增加运动时间就会养阳。那么,秋冬养阴就是指减少每天活动的时间。动而养阳,静而养阴。“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什么是志,志指人的记忆力。意之所存谓之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是回忆,志是记忆。记忆是回忆的前提,有回忆必有记忆。所以,志可以包括意,泛称志意。使志生可以理解为使志意生,增强记忆力的意思。“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可以理解为使身心放松。春季要多运动,但是不要让自己太紧张,也就是不要挑战极限。这样可以增强记忆力。这与夏季不同。夏季虽然也强调多运动,而夏季要挑战极限以锻炼人体的体质强度。“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样就顺应了大自然春季之气,达到养生的目的。“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不顺应大自然春季之气,春季就得不到养生,肝藏就失去了保养,到夏季就容易患寒性疾病,那么又使夏季失去养长的机会。肝藏血,春季增加运动时间而控制运动强度,这样可以养血。血充足了,人的记忆力就增强,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力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体的生命活力的基础扎实不扎实,体质好不好,记忆力是一个很好的反映指标。体质和生命活力增强,这是养生。血充足了,到夏季气就阳盛得起来。血为气之母。因为夏季炎热而阳气不得不很强,阳气活动消耗血。春季养生的主要目的是养血,养血即是养肝。如果春季没有养生,肝不足,则木不能生火,夏季就火力不足,容易患寒性疾病,譬如急性胃肠炎之类的疾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各种植物开花结果,称为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季不仅要跟春季那样每天增加活动时间,而且要不怕太阳和炎热。这里只是指出“无厌于日”,以代表挑战极限。夏季要挑战各种极限,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强体力。就好比运动员锻炼,要强化训练,挑战极限。“使气得泄”,让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都充分发挥,所有的器官都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使志无怒”,夏季切忌发怒,因为夏季最容易发怒,而发怒有损健康。“若所爱在外”,夏季非常炎热,按照人的惰性一般是不可能顶着烈日多运动、强运动的。那么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就想象成你所爱的女人、男人在很远的地方,你迫不及待地一定要不辞劳苦赶过去吧。“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就是顺应夏季之气而养长。什么是长,长就是最大。让体质最强,生命力最阳盛,这是养长。不挑战极限怎么养长呢。如果夏季未能养长,心火就不阳盛。夏季养长即是养心(春季养生即是养肝,养肝的方法是增加活动时间而控制运动强度),养心的方法是增加活动时间并且增强活动强度。夏季失于养心,秋季就容易患疟疾,那么又耽误秋季养收。这又导致冬季容易得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容平,指把容量平抑下来。夏季不是把容量增加到最大了么,到秋季应该把容量控制下来,不可以长时间大容量。意思到了是秋季要逐渐减少每天的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春夏是晚卧早起,现在要早点睡觉,仍然要早起床。“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秋季比喻为大自然对人体刑罚,名之曰收。什么是收,收是大自然把人体的形体和生命活力收回去,好比是刑罚。春季生,夏季长,秋季则收。那么人体要顺应大自然收的作用,不要战天斗地,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秋季应该主动地收敛自己。秋季不要那么多远大志向(春季和夏季要有志向,不要懒惰),要使志安宁。这样就可以缓解大自然对人体的刑罚。“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秋季要主动收敛自己的生命活力(神气指生命活力,神指生命)。“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秋季要收敛自己的志意,不要想那么多,这样就可以保养肺气。肺气的特点是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这就是顺应大自然秋季之气,养收的主要办法。如果秋季还跟夏季那样疯狂,就会损害肺。那么冬季容易患飧泄病,耽误冬季养藏。飧泄,指消化不良性腹泻,其病理机制是阳气不足而不耐寒,稍微受寒就消化不良而腹泻。这是因为夏季十分旺盛的阳气必然消耗大量的阴精,人体储藏的阴精是有限的。到了秋季必须主动静下来,以减少阴精消耗,这样才能安全过冬。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就应该把自己闭藏起来,就像大自然各种生物那样,休息的休息,冬眠的冬眠。“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秋季要早卧早起,到了冬季更要缩短每天的活动时间,早上床晚起床。多晚起床呢,必等到太阳出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季更不要有那么多志意,就看做自己什么都不缺吧。冬季要避寒就温,不让皮肤出汗,因为冬季出汗会消耗人体的元气。夏季要不怕出汗,冬季要避免出汗,冬夏两季自然环境迥异,应对办法当然应该相反才是。“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养藏,藏什么呢,藏阴精。秋季养肺气,冬季养肾精,精藏于肾。什么是精,精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是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精细物质,譬如酶,离子通道、受体、抗体、凝血因子奉等。精好比一个国家的各类人才。冬季把自己闭藏起来,即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肾精。如果不这样,而是冬季也多多运动,继续消耗肾精,那么到了春季夏季节不得不多多运动时就会缺乏物质基础,得不痿厥病。这又耽误春季养生。
总而言之,一年四季要顺应大自然生长收藏的节律,不要不加区分,更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原文节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学习理解】
这四段原文阐述了四季养生之道。原文的标题称为“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之气,调神指调节人体的生命。神,古人指的是生命。神字的本义是神秘莫测,引申一下指人的生命,因为生命是神秘莫测的。《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说清楚的,但是道又是会变化的。生命也是如此,医学家可以把生命之道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生命还是神秘莫测的。这就是医生治病不能遵守死板的规范的道理。规范是死的,生命是活的,活意味着会变化。生命就是变化,所以古人称之为神。四气调神,即一年四季如何调节生命,以达到延长生命(养生)的目的。这是这四段原文阐述的宗旨。
养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说的养生是广义,而原文说的春季的养生是狭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春季养生,夏季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这样就达到广义的养生。那么到底什么是生长收藏呢。譬如,人出生称为生,长大称为长,不能反过来说。生,指越来越增大。长,指已经达到最大。长是生的结果。人在一年四季的过程好比在一辈子的过程。一辈子有幼年、成年、壮年和老年四个阶段。幼年生,成年长,壮年衰,老年老。幼年越来越增大,到最大时称为成年。大概从出生到十五岁为幼年,从十五岁到三十岁为成年。从三十岁到六十岁处于衰的过程,称为壮年。六十岁以后老化了,称为老年。一年四季也有这个过程。春季好比幼年,夏季好比成年,秋季好比壮年,冬季好比老年。衰,古人又称之为收。老,又称为藏。人一辈子养生,幼年、成年、壮年和老年是不可以一样的。幼年必须多动,老年必须多静,不可以反过来。四季养生也是一样,春夏必须多动,秋冬必须多静。春夏多动而养阳,秋冬多静而养阴。大自然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要顺从这个规律,这是四季养生的根本道理。
春三月此谓发陈。发陈,大自然把一切生物布散于地球生物圈。大自然发陈的过程是生物的阴阳俱生的过程,人体发陈的过程也是人体阴阳俱生的过程。那么人体在春季要顺从大自然而发陈。如何发陈呢,“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以增加每天的活动时间。夏季也是如此。春夏两季需要养阳,如何养阳呢,当然就是让身体运动起来。增加运动时间就会养阳。那么,秋冬养阴就是指减少每天活动的时间。动而养阳,静而养阴。“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什么是志,志指人的记忆力。意之所存谓之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是回忆,志是记忆。记忆是回忆的前提,有回忆必有记忆。所以,志可以包括意,泛称志意。使志生可以理解为使志意生,增强记忆力的意思。“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可以理解为使身心放松。春季要多运动,但是不要让自己太紧张,也就是不要挑战极限。这样可以增强记忆力。这与夏季不同。夏季虽然也强调多运动,而夏季要挑战极限以锻炼人体的体质强度。“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样就顺应了大自然春季之气,达到养生的目的。“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不顺应大自然春季之气,春季就得不到养生,肝藏就失去了保养,到夏季就容易患寒性疾病,那么又使夏季失去养长的机会。肝藏血,春季增加运动时间而控制运动强度,这样可以养血。血充足了,人的记忆力就增强,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力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体的生命活力的基础扎实不扎实,体质好不好,记忆力是一个很好的反映指标。体质和生命活力增强,这是养生。血充足了,到夏季气就阳盛得起来。血为气之母。因为夏季炎热而阳气不得不很强,阳气活动消耗血。春季养生的主要目的是养血,养血即是养肝。如果春季没有养生,肝不足,则木不能生火,夏季就火力不足,容易患寒性疾病,譬如急性胃肠炎之类的疾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各种植物开花结果,称为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季不仅要跟春季那样每天增加活动时间,而且要不怕太阳和炎热。这里只是指出“无厌于日”,以代表挑战极限。夏季要挑战各种极限,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强体力。就好比运动员锻炼,要强化训练,挑战极限。“使气得泄”,让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都充分发挥,所有的器官都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使志无怒”,夏季切忌发怒,因为夏季最容易发怒,而发怒有损健康。“若所爱在外”,夏季非常炎热,按照人的惰性一般是不可能顶着烈日多运动、强运动的。那么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就想象成你所爱的女人、男人在很远的地方,你迫不及待地一定要不辞劳苦赶过去吧。“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就是顺应夏季之气而养长。什么是长,长就是最大。让体质最强,生命力最阳盛,这是养长。不挑战极限怎么养长呢。如果夏季未能养长,心火就不阳盛。夏季养长即是养心(春季养生即是养肝,养肝的方法是增加活动时间而控制运动强度),养心的方法是增加活动时间并且增强活动强度。夏季失于养心,秋季就容易患疟疾,那么又耽误秋季养收。这又导致冬季容易得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容平,指把容量平抑下来。夏季不是把容量增加到最大了么,到秋季应该把容量控制下来,不可以长时间大容量。意思到了是秋季要逐渐减少每天的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春夏是晚卧早起,现在要早点睡觉,仍然要早起床。“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秋季比喻为大自然对人体刑罚,名之曰收。什么是收,收是大自然把人体的形体和生命活力收回去,好比是刑罚。春季生,夏季长,秋季则收。那么人体要顺应大自然收的作用,不要战天斗地,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秋季应该主动地收敛自己。秋季不要那么多远大志向(春季和夏季要有志向,不要懒惰),要使志安宁。这样就可以缓解大自然对人体的刑罚。“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秋季要主动收敛自己的生命活力(神气指生命活力,神指生命)。“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秋季要收敛自己的志意,不要想那么多,这样就可以保养肺气。肺气的特点是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这就是顺应大自然秋季之气,养收的主要办法。如果秋季还跟夏季那样疯狂,就会损害肺。那么冬季容易患飧泄病,耽误冬季养藏。飧泄,指消化不良性腹泻,其病理机制是阳气不足而不耐寒,稍微受寒就消化不良而腹泻。这是因为夏季十分旺盛的阳气必然消耗大量的阴精,人体储藏的阴精是有限的。到了秋季必须主动静下来,以减少阴精消耗,这样才能安全过冬。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就应该把自己闭藏起来,就像大自然各种生物那样,休息的休息,冬眠的冬眠。“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秋季要早卧早起,到了冬季更要缩短每天的活动时间,早上床晚起床。多晚起床呢,必等到太阳出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季更不要有那么多志意,就看做自己什么都不缺吧。冬季要避寒就温,不让皮肤出汗,因为冬季出汗会消耗人体的元气。夏季要不怕出汗,冬季要避免出汗,冬夏两季自然环境迥异,应对办法当然应该相反才是。“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养藏,藏什么呢,藏阴精。秋季养肺气,冬季养肾精,精藏于肾。什么是精,精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是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精细物质,譬如酶,离子通道、受体、抗体、凝血因子奉等。精好比一个国家的各类人才。冬季把自己闭藏起来,即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肾精。如果不这样,而是冬季也多多运动,继续消耗肾精,那么到了春季夏季节不得不多多运动时就会缺乏物质基础,得不痿厥病。这又耽误春季养生。
总而言之,一年四季要顺应大自然生长收藏的节律,不要不加区分,更不要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