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r.X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50711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年帖子
昨天,纽约大学的科学家领衔的团队近日发现了一个新的人体“器官”,他们发现,曾被认为遍布全身的密集结缔组织实际上是充满流体的间质(interstitium)网络,并发挥着“减震器”的作用。他们把这个结构比喻成”流动液体高速公路”。研究团队认为,很惊奇这个器官到现在才被发现。但是这一发现,可能会对液体交换和癌症扩散的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
下面就给大家解读一下这篇研究:
首先,新发现可以被定义为器官么?
这篇标题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新器官”三个字。我们熟悉的,心、肝、脾、肺、肾、大脑,诸如此类。而这个小小的“间质液体交换网络”,甚至肉眼看不见,伸手摸不着,也可以算是器官么?
器官是什么?他的定义是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被称为器官了。
那么,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不是心脏,也不是脑子,而是“皮肤”。皮肤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而且皮肤还有许多构成,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完完全全是一个最大的器官了。
然而,2017年利默里克大学的研究者宣布,他们在人体中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器官,这也是人体发现的第79个器官了。这个器官是“肠系膜”,也就是肠道表面的一层膜而已,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特定功能。
其实构成器官的准入门槛不高,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就可以了。
但其实在文章的题目中作者并没有有“器官”两个字,而是用了“结构”。这样的组织液交换网络,是否可以向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一样,发挥重要的作用,被定义成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器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此前没有被发现?
研究论文中提到,间质由牢固的(胶原蛋白)和有弹性的(弹性蛋白)结缔组织蛋白构成,间质液分布其中。由于解剖学需要把组织切下来,固定之后,切成薄片,再用显微镜观测。 首先是离体组织,再加上被固定和切片,内部液体被排出,间质壁塌陷,无法观测到液体交换的过程和结构。
为什么现在发现了?
因为显微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全新的基于探针的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活体上观察,不仅不用破坏组织,其中的液体流动也清晰可见。
他的意义又在哪里?
研究团队表面,这个发现可以解释癌症的传播!比如癌症的转移除了直接侵袭、血液和淋巴液转移之外,是不是还通过这个网络进行转移呢?是不是我们从来没有注意的重要传播途径呢?这个间质液体的采样是不是可以和抽血一样,诊断许多疾病呢?
然而有些人说,这就是中医的“经络”。也解释了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而且也是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组织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中医经络学说的研究者是不是也可以对此有一些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呢?
还有哪些疑虑呢?
熟悉科学界的人知道,这篇文章的发表杂志《Scientific Report》杂志是学界非常有争议的杂志。这本杂志不涉及某个专业领域,而是面对所有的科学发现。然而杂志的审稿人就五花八门,未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样大的包容性,让这本杂志和《Plos One》一样,只要研究满足基本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就可以接收。简单来说,就是先把文章发出来看看大家的反应。文章的结果被业内的接受度,远不及一些大牌的专科杂志,更比不上《Science》和《Nature》这些顶尖的综合杂志。
对于一个科学发现的证实,从人体的偶然发现开始,下一步可以通过动物体来进行验证,再从病例和生理学的角度验证他的结构和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要知道刚发明显微镜的时候,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也是一步步被阐述,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有信心相信生命医学的发展将不经意间会给我们人类巨大的惊喜。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50711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年帖子
昨天,纽约大学的科学家领衔的团队近日发现了一个新的人体“器官”,他们发现,曾被认为遍布全身的密集结缔组织实际上是充满流体的间质(interstitium)网络,并发挥着“减震器”的作用。他们把这个结构比喻成”流动液体高速公路”。研究团队认为,很惊奇这个器官到现在才被发现。但是这一发现,可能会对液体交换和癌症扩散的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
下面就给大家解读一下这篇研究:
首先,新发现可以被定义为器官么?
这篇标题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新器官”三个字。我们熟悉的,心、肝、脾、肺、肾、大脑,诸如此类。而这个小小的“间质液体交换网络”,甚至肉眼看不见,伸手摸不着,也可以算是器官么?
器官是什么?他的定义是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被称为器官了。
那么,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不是心脏,也不是脑子,而是“皮肤”。皮肤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而且皮肤还有许多构成,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完完全全是一个最大的器官了。
然而,2017年利默里克大学的研究者宣布,他们在人体中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器官,这也是人体发现的第79个器官了。这个器官是“肠系膜”,也就是肠道表面的一层膜而已,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特定功能。
其实构成器官的准入门槛不高,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就可以了。
但其实在文章的题目中作者并没有有“器官”两个字,而是用了“结构”。这样的组织液交换网络,是否可以向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一样,发挥重要的作用,被定义成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器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此前没有被发现?
研究论文中提到,间质由牢固的(胶原蛋白)和有弹性的(弹性蛋白)结缔组织蛋白构成,间质液分布其中。由于解剖学需要把组织切下来,固定之后,切成薄片,再用显微镜观测。 首先是离体组织,再加上被固定和切片,内部液体被排出,间质壁塌陷,无法观测到液体交换的过程和结构。
为什么现在发现了?
因为显微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全新的基于探针的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活体上观察,不仅不用破坏组织,其中的液体流动也清晰可见。
他的意义又在哪里?
研究团队表面,这个发现可以解释癌症的传播!比如癌症的转移除了直接侵袭、血液和淋巴液转移之外,是不是还通过这个网络进行转移呢?是不是我们从来没有注意的重要传播途径呢?这个间质液体的采样是不是可以和抽血一样,诊断许多疾病呢?
然而有些人说,这就是中医的“经络”。也解释了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而且也是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组织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中医经络学说的研究者是不是也可以对此有一些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呢?
还有哪些疑虑呢?
熟悉科学界的人知道,这篇文章的发表杂志《Scientific Report》杂志是学界非常有争议的杂志。这本杂志不涉及某个专业领域,而是面对所有的科学发现。然而杂志的审稿人就五花八门,未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样大的包容性,让这本杂志和《Plos One》一样,只要研究满足基本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就可以接收。简单来说,就是先把文章发出来看看大家的反应。文章的结果被业内的接受度,远不及一些大牌的专科杂志,更比不上《Science》和《Nature》这些顶尖的综合杂志。
对于一个科学发现的证实,从人体的偶然发现开始,下一步可以通过动物体来进行验证,再从病例和生理学的角度验证他的结构和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要知道刚发明显微镜的时候,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也是一步步被阐述,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有信心相信生命医学的发展将不经意间会给我们人类巨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