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阴虚夹湿

夜视仪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20/10/15
帖子
4780
获得点赞
832
声望
113
所在地
昆明
以前也一直把阴虚阳虚气虚和六气里的风寒暑湿燥寒混在一起,最近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把他们分开看,
人体的自己的六气应该作为一种外在表现,或者人体内的局部环境来看。
比如胃热,那么不管胃阴虚还是阳虚,这个是指胃本身的阴阳盛衰情况,而热是他目前的外在表现,这个热可能不是他本身热,也许是上面来的,也许是下面来的,甚至有可能是因为有湿,导致自己的热散不掉的。那么六气里相反对立的是三种情况,不可能又有热又有寒,有可能出现的是胃湿热,胃燥热,胃寒湿,胃燥寒,而胃风是指运转状态,易饥消化快,相对的就是经常发堵不饿。

又因为有复杂情况的胃阴虚 加 胃湿热,那么我们把本体和环境分开来看,更容易区分一些。胃阴虚是胃本身物质能量的缺损,而湿热是胃所处环境的表示,阴虚可能导致湿热,湿热也可能导致阴虚,分开来看,也就分开来治。

滋胃阴用石斛,玉竹,甚至可以从肺 肾考量,加麦冬,地黄。
去胃的湿热,用石膏,黄连,蒲公英之类去热,而湿的走向分两种,一种是向下用甘淡渗利的方式茯苓加利尿剂,一种是厚朴苍术芳香醒脾的燥化的方式。

搞懂了这个,分解对应五脏六腑,应该就可以自己组方了
 
《素问·调经论篇》中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阴虚是内热产生的一种原因, 劳倦伤脾,脾气不能运化水谷,饱食水谷郁于胃中,郁而化热。而脾气不运同时也导致水湿弥漫,阴虚,内热,湿气三个条件就都满足了。

单单去补阴虚,已经生成的内热和湿气并不会消失,而内热是阳邪,又会伤阴,就变成了一个补阴就好点,不补症状就都回来了,反过来单单的除湿热,不说除湿的过程有可能伤阴,而是阴虚的状态不改变,湿热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积聚下来。

所以调整的方法就变成了滋阴,除热,祛湿同时使用的一个方子,就跟寒热同调的方子一样,这个方子里也会出现燥润同时使用的药。
 
2021-05-27_214626.jpg
 
  
  肺主气,朝百脉,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
  所以,要行水/祛湿/活血,宣肺是关键。
  
  [参苓白术散]用〈桔梗〉;
  [三仁汤]用杏仁;
  [薯蓣丸]用桔梗+杏仁;
  [大黄蛰虫丸]用杏仁+桃仁。
  
 
这个我看过了,所以我计划试试看,方子不会照搬,我会从熟悉的经方里重新配比看看,比如用厚朴苍术来燥湿,用石膏来去热,用麦冬来滋阴
你这用药思路说明你没看懂这篇文章。
 
你这用药思路说明你没看懂这篇文章。
事实上我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我喜欢亲自试试。
厚朴苍术会再次伤阴,我已经体会到了,效果有点猛,我已经习惯于经方的效宏力专,总喜欢找效果最强的那个用,这个习惯不好,同样的,石膏剂也是,然后我想试试用轻剂是否可以,也就是更改比例,比如苍术厚朴只用到5,而滋阴剂用到30,这好像走到陈士铎那条路上了,清热透发的药,我想试试看用麻杏石甘汤,也是用低剂量麻黄。
从阴虚夹湿这个位置,应该有不同的用药,苍术厚朴有点集中在中焦胃了,这个地方干了,其他地方还是有可能有湿,用过头了之后,这个地方的阴伤了,别的地方仍然是湿的,或许是需要芳香走窜的药多一点,让燥湿之气能流通,上有上的出路,下有下的出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