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深郁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105651/answer/12610371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不仅不是不堪,相反,中医有许多领先于现代医学的地方。
是的,你没有看错,领先!
或者说,超前。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治疗方案(或者药物)的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以上,就会被认为效果很好了。
但是,那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几呢?为什么会没有效果?
有人想到了个体差异。当然是个体差异,但是到底差异在什么地方?现代医学并没有给出理想的答案。
但是,中医的体质学说或许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即使同样的药物,阴虚或者阳虚等不同体质的病人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反应。
现代医学类似这样的盲区还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医理论中汲取营养。
很多人认为中医只有中药还有保留的必要,至于中医理论嘛,完全是胡说八道。
这是对中医最大的误解!
我们就以中医当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例,来稍稍领略一下中医理论里的智慧。
把所有事物一分为二,是哲学上常用的思维模式,中西方都在用。但对一分为二的事物再赋予不同的属性,并且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如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等等观念,世界独一份。
这就是阴阳学说。
玄吗?过时吗?认识事物,首先得分分类吧,哲学上的二分法,永远不会过时。
有二分法,当然也会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甚至更多的分类法。三分法,如石头、剪刀、布(既是玩笑,又不是玩笑,下面会谈到);四分法,如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说;五分法,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
石头、剪刀、布的三分法,相互之间只有一种关系,在游戏里面就是相互克制,当然也可以定义为其他关系,但只能有一种关系。
四分法,如果我们把四个元素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循环,那么任意两个元素之间,有两种关系——相邻或者相隔,但相邻的关系有四种,而相隔的关系只有两种。
五分法,依然是把五个元素相互连接构筑一个循环,我们会发现,相邻和相隔的关系正好都是五种。
可以看出,五分法更能够反映事物间存在普遍联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克制的哲学思想,因此被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阴阳五行学说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对具体事物的近似和简化。建立数学模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把原先难以处理的复杂关系直观地反映出来。
比如,我们可以用阴阳来区分人的体质,用脏腑的五行属性来建立简洁的病理模型,而不是把“生病”这种客观存在归因于神灵。
这在古代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放在今天,也还是有其价值。
比如“上火”和“降火”这一对中国几乎人人都懂的概念,在现实当中很好用。
这是一种哲学智慧,而不是某些人所说的糟粕。
五行学说运用到人体上,就是最简单的人体近似功能模型。这里请注意,是功能模型,而不是具体的实质脏器。功能模型在归类的时候,就很可能把本不是该脏器,而是其他脏器的功能归类于本脏器,所以中医的脏器不能和解剖上的脏器一一对应,这是很正常的。
比如古人把一部分脑的功能,归于心,这是功能模型的归类,并不影响其实际运用。
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们,发展出了更加精密复杂的人体功能模型,如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体质学说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整套诊断和治疗体系。
我认为,建立“功能模型”,是中医对现有医学体系最大的启发。
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过于依赖解剖和生化研究,却缺乏面对活生生的人的建模,甚至连“上火”、“阴虚”、“阳虚”这样简单实用的概念都没有,这是现代医学的重大缺失。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要对古人过于苛刻,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古人超越现代医学的地方。
就如前面关于体质学说的例子,现代医学当中类似的理论空缺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正视类似这样的现代医学的不足,从传统医学中汲取营养,而不是一味排斥传统医学。
中医之所以能够生存到今天,“有效性”是其最根本的生命力。此次抗疫中,中医中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认真了解一下,就不应该怀疑中医的有效性。实践当中,中医中药疗效远超西医的病例比比皆是,不能因为另一些不好的病例就全盘否定,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真正的科学,不会对未知的东西一概否定,而应该首先肯定其真实的一面,进而研究其背后的机理。
现代医学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努力去填补和发展。如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都对中医抱着敬畏之心,你有何资格说中医不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105651/answer/12610371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不仅不是不堪,相反,中医有许多领先于现代医学的地方。
是的,你没有看错,领先!
或者说,超前。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治疗方案(或者药物)的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以上,就会被认为效果很好了。
但是,那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几呢?为什么会没有效果?
有人想到了个体差异。当然是个体差异,但是到底差异在什么地方?现代医学并没有给出理想的答案。
但是,中医的体质学说或许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即使同样的药物,阴虚或者阳虚等不同体质的病人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反应。
现代医学类似这样的盲区还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医理论中汲取营养。
很多人认为中医只有中药还有保留的必要,至于中医理论嘛,完全是胡说八道。
这是对中医最大的误解!
我们就以中医当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例,来稍稍领略一下中医理论里的智慧。
把所有事物一分为二,是哲学上常用的思维模式,中西方都在用。但对一分为二的事物再赋予不同的属性,并且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如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等等观念,世界独一份。
这就是阴阳学说。
玄吗?过时吗?认识事物,首先得分分类吧,哲学上的二分法,永远不会过时。
有二分法,当然也会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甚至更多的分类法。三分法,如石头、剪刀、布(既是玩笑,又不是玩笑,下面会谈到);四分法,如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说;五分法,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
石头、剪刀、布的三分法,相互之间只有一种关系,在游戏里面就是相互克制,当然也可以定义为其他关系,但只能有一种关系。
四分法,如果我们把四个元素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循环,那么任意两个元素之间,有两种关系——相邻或者相隔,但相邻的关系有四种,而相隔的关系只有两种。
五分法,依然是把五个元素相互连接构筑一个循环,我们会发现,相邻和相隔的关系正好都是五种。
可以看出,五分法更能够反映事物间存在普遍联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克制的哲学思想,因此被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阴阳五行学说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对具体事物的近似和简化。建立数学模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把原先难以处理的复杂关系直观地反映出来。
比如,我们可以用阴阳来区分人的体质,用脏腑的五行属性来建立简洁的病理模型,而不是把“生病”这种客观存在归因于神灵。
这在古代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放在今天,也还是有其价值。
比如“上火”和“降火”这一对中国几乎人人都懂的概念,在现实当中很好用。
这是一种哲学智慧,而不是某些人所说的糟粕。
五行学说运用到人体上,就是最简单的人体近似功能模型。这里请注意,是功能模型,而不是具体的实质脏器。功能模型在归类的时候,就很可能把本不是该脏器,而是其他脏器的功能归类于本脏器,所以中医的脏器不能和解剖上的脏器一一对应,这是很正常的。
比如古人把一部分脑的功能,归于心,这是功能模型的归类,并不影响其实际运用。
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们,发展出了更加精密复杂的人体功能模型,如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体质学说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整套诊断和治疗体系。
我认为,建立“功能模型”,是中医对现有医学体系最大的启发。
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过于依赖解剖和生化研究,却缺乏面对活生生的人的建模,甚至连“上火”、“阴虚”、“阳虚”这样简单实用的概念都没有,这是现代医学的重大缺失。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要对古人过于苛刻,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古人超越现代医学的地方。
就如前面关于体质学说的例子,现代医学当中类似的理论空缺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正视类似这样的现代医学的不足,从传统医学中汲取营养,而不是一味排斥传统医学。
中医之所以能够生存到今天,“有效性”是其最根本的生命力。此次抗疫中,中医中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认真了解一下,就不应该怀疑中医的有效性。实践当中,中医中药疗效远超西医的病例比比皆是,不能因为另一些不好的病例就全盘否定,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真正的科学,不会对未知的东西一概否定,而应该首先肯定其真实的一面,进而研究其背后的机理。
现代医学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努力去填补和发展。如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都对中医抱着敬畏之心,你有何资格说中医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