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论真的科学吗?
西医是一种物质分析学,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成分论,成分论是西药的基础理论,所有的药物都会标明它的有效成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东西。那么,成分论真的科学吗?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成分论不能解释生物多样化问题!
有效成分论看似很科学,但它并不科学,它与科学精神是违背的。为什么呢?因为动植物的基因都是由核苷酸物质组成,病毒细菌也是由核苷酸物质组成。动植物也都是碳水化合物,也会存在碱金属离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的物质构成为什么会存在千奇百怪的生物形态?
这是因为:生物的形态与功能取决于构成逻辑,也就是成分构成比例及组合关系,这是生物多样化的主导型因素。这个组合逻辑就是成分论的最大缺陷!也就是说即使是相同的成分比例也能构成不同的能量体系,二者差别不在物质构成,而是在于运转逻辑,形成能量结构而已。用同样的建材盖了不一样的楼。
同样的物质因为不同比例问题影响了生物差异。举个例子,因为胆碱含量不同,就造成了老鼠、鱼类的特性,因为胰岛素含量不同,就造就了人类与骆驼的差别。这在以前文章都有介绍。
二、成分论是拆解理论,丢失了成分组合逻辑。
中医黑会拿中药有效成分说事,它的理论基础就是成分论,这种假说有一种前提,人就是由物质简单构成的,没有特殊物质的药物就是不可靠。
因此,成分论只是物质拆解的理论,在拆解的过程中,物质的构成逻辑丢失了,这是成分论的最大弊端。如果用单纯成分论分析,那么就会反对“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得出精液的营养成分都不能和黄豆相比的荒谬结论!然而,精子的活力与黄豆的活力二者是不同的,然而他们的成分比例是相近的,就等同吗? 显然不行。
拿成分来说,用水治病,糖治病,空气治病简直不可想象,事实就是如此,呼吸吐纳和食疗都是治病方式,这些最简单不过的成分,蕴含着大的道理。如果把中药拆解,无非也就是一些糖、无机盐、酸碱性物质等的组合体。这些有效成分都是大众化的物质。
三、成分论忽略了成分的能量属性和综合成分能量属性。
基因碱基对的问题一直被人们忽视,也就是说动植物都来自于一个“祖先”,这个祖先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能量环境。大自然的能量变换推动了生物的形成。
有人问中药的四味五性能治病吗?能,他就是物质的能量属性,这也能够调节人体能量系统。中药的综合成分构成了整体属性。
中药是植物药,也是自然能量推动形成的综合体系,它在人体能量运行规则上能够介入,这些核苷酸物质就会介入人体能量调节,因为核苷酸是一种能量规则记忆。而大多数的病毒也是介入了人体的能量调节而已。中药治病与病毒致病是同理的。
四、成分论缺乏有机体的构象研究。
成分论是一种简单的框架结构。通常形态变化就意味着物质的变化,例如:熬粥来说,西医认为熬粥破坏了食物的组织结构,破坏了营养。而俗话说,吃啥补啥,中药也会熬药,这在成分论里很难理解,
实质这个问题很容易解释,有机物的物质形态只是能量状态的表达而已,有机物能够进行重构和组合,在蒸煮不破坏植物核苷酸层面,就不影响该药物的能量规则。
而且人体具备天生的重构物质的能力,在溶酶体破坏了核苷酸之后,还能被细胞核重组转录,这是天生的能力。药物成分比例影响了细胞核的转录翻译工作。这也是逻辑能量学里空间构象学的内容。
西药成分是不能变化的,变化就是失效了,而中药不拘泥于此,中药可以采取各种炮制,炮制的过程就是能量介入的过程,有着不同的功效,例如生地与熟地差别就在于水热能介入,熟地能够降低胃肠负担。甘草与炙甘草在于辐射能的介入,降低了肝的负担。盐附子与附子在于生物电能的介入,增强了生物电能,降低附子的辐射能。
所以说,西医是一群普通人研究的,拿来忽悠普通民众的医学,这不是精英医学。当然,不能完全否认成分论,但更要综合的运用成分,更要看到成分背后的组合逻辑,单纯成分论导致很多的医学课题丢失,造成了狭隘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