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哪位大佬开始提出桂枝汤治疗中风表虚证,麻黄汤治疗伤寒表实证,我没查到原出处,但这个认识说法一直言传至今,根深蒂固的,好像从来没有人提出异议。我在研读《伤寒论》的时候不禁产生了疑问: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人体受寒,寒邪束缚肌表的力量对抗肺气宣散的力量,当宣发力量能够部分突破寒邪的束缚力量时,能有津液排出,故汗出,脉象变缓。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人体受寒,寒邪束缚肌表的力量对抗肺气宣散的力量,前者强于后者时,体表被完全束缚,津液无法排出,故无汗,津液充斥体表肌肉,故体痛,而人体的整体气机是向上向表的宣发状态,故出现呕逆。
伤寒和中风的鉴别是有汗、无汗。皮肤受寒,毛孔闭塞,肺气宣发被束缚。当肺气宣发的力量完全弱于风寒束缚的力量,毛孔完全闭塞则无汗,并且津液堵塞在皮下,是一种蓄积状态,故脉紧;当肺气宣发的力量稍微强于风寒束缚的力量,毛孔非完全闭塞则有汗,部分津液流出,故脉缓。所以说在相同强度的寒邪侵犯下,中风证的肺气比伤寒证的肺气要更强一点。
因为桂枝汤用大枣、热粥能够建设中焦,所以有人认为中风是表虚。大枣、热粥建设中焦增加人体阳气来源,甚至有病患光服用热粥再睡一觉也能病愈,说明热粥因为热量有微弱宣发肺气,还能提供肺气开合所需的能量,肺气肯定不虚的,恰恰是麻黄汤证中用麻黄去增强肺气开合的力度,属于强刺激,肺气相对“虚弱”才需要药物给予的强刺激。从三阳病和三阴病的整体对比来看,太阳病时人体整个肺气都是不虚的,如果虚弱的话,靠辛散药物去宣发肺气反而会进一步耗散肺气。
所谓表实表虚,这个虚实说的是人体正气的虚实,而非风寒邪气的强度。同一个人,感受不同强度的风寒之气,假设同一个人在两次感受风寒的时间段内,正气是无强弱波动的,那么风寒弱一点,出现中风,风寒强一点,出现伤寒,同一个正气也就没有虚实之分,所以说伤寒表实中风表虚,毫无意义。假设不同时间段正气有强弱波动,感受同等强度的风寒,正气强的时候是中风,正气弱的时候是伤寒,这种情况才有虚实意义,中风肺气更充实一些,伤寒肺气相对虚弱一些。
有人提问,为什么整本书中都用桂枝汤先做试探,正是因为桂枝汤宣肺力弱,人体的正气还算充实,就算试错,伤正力度小,危害性小。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人体受寒,寒邪束缚肌表的力量对抗肺气宣散的力量,当宣发力量能够部分突破寒邪的束缚力量时,能有津液排出,故汗出,脉象变缓。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人体受寒,寒邪束缚肌表的力量对抗肺气宣散的力量,前者强于后者时,体表被完全束缚,津液无法排出,故无汗,津液充斥体表肌肉,故体痛,而人体的整体气机是向上向表的宣发状态,故出现呕逆。
伤寒和中风的鉴别是有汗、无汗。皮肤受寒,毛孔闭塞,肺气宣发被束缚。当肺气宣发的力量完全弱于风寒束缚的力量,毛孔完全闭塞则无汗,并且津液堵塞在皮下,是一种蓄积状态,故脉紧;当肺气宣发的力量稍微强于风寒束缚的力量,毛孔非完全闭塞则有汗,部分津液流出,故脉缓。所以说在相同强度的寒邪侵犯下,中风证的肺气比伤寒证的肺气要更强一点。
因为桂枝汤用大枣、热粥能够建设中焦,所以有人认为中风是表虚。大枣、热粥建设中焦增加人体阳气来源,甚至有病患光服用热粥再睡一觉也能病愈,说明热粥因为热量有微弱宣发肺气,还能提供肺气开合所需的能量,肺气肯定不虚的,恰恰是麻黄汤证中用麻黄去增强肺气开合的力度,属于强刺激,肺气相对“虚弱”才需要药物给予的强刺激。从三阳病和三阴病的整体对比来看,太阳病时人体整个肺气都是不虚的,如果虚弱的话,靠辛散药物去宣发肺气反而会进一步耗散肺气。
所谓表实表虚,这个虚实说的是人体正气的虚实,而非风寒邪气的强度。同一个人,感受不同强度的风寒之气,假设同一个人在两次感受风寒的时间段内,正气是无强弱波动的,那么风寒弱一点,出现中风,风寒强一点,出现伤寒,同一个正气也就没有虚实之分,所以说伤寒表实中风表虚,毫无意义。假设不同时间段正气有强弱波动,感受同等强度的风寒,正气强的时候是中风,正气弱的时候是伤寒,这种情况才有虚实意义,中风肺气更充实一些,伤寒肺气相对虚弱一些。
有人提问,为什么整本书中都用桂枝汤先做试探,正是因为桂枝汤宣肺力弱,人体的正气还算充实,就算试错,伤正力度小,危害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