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脉解伤寒》读书群高医生就飞龙脉法与《脉解伤寒》提及的传统脉法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唐医生就其区别讲解的语音整理

蓝衣居士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10/18
帖子
110
获得点赞
47
声望
28

《脉解伤寒》读书群高医生就飞龙脉法与本书提及的传统脉法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唐医生就其区别讲解的语音整理​


高医生:我没上过传统脉诊班,现提出几个我学过的飞龙脉法(沈-汉默现代脉诊)和本书提到的传统脉法之间的一些疑问。

本书中的脉位问题:

1,小肠,膻中和心包是同一个脉位,只是脉质不同,根据脉和症状定是小肠,膻中和心包的位置,书中有讲,不知我的理解对吗?大肠,小肠脉位是在双寸的内侧,有固定的位置吗?要怎么摸才准确?

2,胆,脾,膀胱和三焦的脉位和飞龙脉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能告知哪里不一样吗?

3,心,肝,肾,肺,脾,命门的脉位和飞龙脉法一样吗?

4,脉的层次和飞龙脉法一样吗?

5,我感冒前脉是沉的,感冒后我发现脉浮起来了,但是也只是在气层才能摸到,只是有“物质减少”的感觉,那如果我没见过的病人,对其之前的原有脉质不知道,如何才能知道这个动态的变化?因为如果是我没看过的病人摸到这个脉,我会认为他的脉不是浮脉,而是物质减少脉,那治疗势必就是不同的。



学习过飞龙脉法和传统脉法,两种脉法都掌握得很好的张医生,在唐医生语音讲座前应邀分享了她的的脉诊学习心得:

“我两种脉都学得不够好,但还是想分享一下心得。

根据我的认识,传统脉法和飞龙脉法基本上是两种不同的脉法系统,有相同点,但不多。唐老师在这本书里有讲到:

  • 脉位的启发。
  • 书的引言部分讲到,几部传统中医经典都提到寸、关、尺,每一部都还分为内外。但现在的教科书及一些目前流行的脉法系统却都未提到。飞龙脉法在寸部主脉之外,提到了分支,实际上这就是继承了古代脉法的内、外之分,保留了传统脉法的痕迹,但其余的脉位定位不同,因此并不能套用。


2,飞龙脉法系统要求掌握脉的不同层次,这对掌握频湖脉学中27种不同脉质很有帮助。

举个例子,传统脉法讲整体脉质,比如“洪脉”,我的理解是1,体积大 2,脉位偏上,在气层之上 3,跳动有力 4,内里不空,但不象“实脉”那样十分实在。在这里的这个

描述,包含了脉位,体积,脉的搏动力和内在质地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从浅层到深层一步步体会。同是气层之上并体积大,如果只是浅层摸到,稍微下压就中空,就是

虚脉。这些不同脉质在唐老师教授的传统脉法培训班上都有讲过,这只是我的理解。



3,我本想把飞龙比作油画,因为它细致,但想想又不对。油画的马刻画细致,但一看就知道是马。而飞龙脉法是画了一根根马毛,又画了眼睛,尾巴,蹄子等等,但没放到一起,所以你不知道这是马。传统脉法象国画和油画结合的马,是描绘整体和细节的结合。



4,这里没有任何对飞龙脉法的不敬,只是我对学脉的客观的一个表述。是飞龙脉法系统的各位老师引领我走进脉学的领域,改变了我学习和实践中医的命运。但一篇飞龙脉法的脉表摆在眼前,却不知道用什么方。而根据传统脉法的脉表,就能传达病机,相应的大概的方子就有了。



细节的部分我还要再学习。我刚开始学传统脉法特别痛苦,因为学习飞龙脉法在前,飞龙脉法体系总是强调一层层,一个个脉质,但没有整体性。到了现在还是有很多问题。看到《脉解伤寒》一书中病例的脉表,就知道自己在日常的脉诊诊断中,有些地方还是有欠缺。



脉诊是体验科学,需要上手学习,光看书学不会。但不看书也不行,熟读频湖脉学后,唐老师一讲,这个感觉是“实脉”,那个感觉是“洪脉”,就记住了。如果濒湖脉学都不熟,连洪脉、实脉的文字描述都不熟,学到的东西就会少很多了。


唐医生语音讲解整理内容:

大家好!前天高医生在《脉解伤寒》读书群里问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飞龙脉法和传统脉法的,因为她学习过飞龙脉法,但是没有学习过传统脉法,因此看完书以后就会产生一些疑问。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也感谢张老师就这些问题给出了她的回答和建议。张老师的回答非常详细和中肯,因为张老师是早期接触和学习飞龙脉法的医生之一,为推广飞龙脉法做过很多贡献,特别是在温哥华,帮助过飞龙的认证老师Dr. Brian La Forgia举办和辅助过很多期的飞龙脉法初级班和中级班的学习。那时候,我也参与了飞龙脉法一部分的辅助教学工作。张老师对飞龙脉法的掌握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已经达到了飞龙脉法认证老师的资格水平。之后张老师参加了由我教授的传统脉法的几次学习,也参加了传统脉法和《伤寒论》结合临床运用的高级班的学习,因此,张老师不管是飞龙脉法还是传统脉法,以及传统脉法指导《伤寒论》及临床的使用上,都有很多经验。那这本《脉解伤寒》对于张老师这样的医生,就会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帮助,特别是对于临床上的疑难杂症的处理,会有很大的助力。而她的脉诊学习经验分享也就很有参考性。



关于飞龙脉法,在看这本书之前认识我的大部分医生,都是因为我们对飞龙脉法做的多年的无偿推广而认识的。关于其中的经历,我的助理,也是我的夫人,夏医生,在她写的一个纪实性的文章“ 老公学脉记”(又名“跟着老外学中医”)里,有过详细的记载,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大家也是根据那篇文章,才更多的了解到飞龙脉法体系的。



飞龙脉法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它是海默医生跟随沈鹤峰医生学习以后,海默医生整理出来的一套脉诊系统,目前官方名字叫“沈-海默现代脉诊系统”,这个系统在翻译的时候简称为“飞龙脉法”。该套脉法是传承于我们中医的传统脉法的,但是是经由海默医生重新整理并加入了他的个人使用经验的一套脉法体系。我从之前几年,一直到现在的各个场合,都结合我自己的体验反复说过,这套脉法的优点是很突出的,它是非常适合手把手的脉诊入门教学的一套体系。它的教授方法和体系在整个中医发展历史中,是从没有过的,是具有独创性的。学生经由飞龙脉法的脉诊学习系统,可以很快的掌握脉诊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但是,飞龙脉法虽然传承于传统脉法,但是它和我们的传统脉法是有区别的,说到底,它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脉法。也就是说,它的临床使用,并不能指导我们临床医生对传统中医的使用。



在我自己一开始学习的时侯,我也激动的认为它是传统脉法。并尝试用它指导临床中医的使用,但是,我经过深入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以后,发现我所学习到和掌握的飞龙脉法在临床的使用中有很大的局限。虽然我照着飞龙脉法来解脉和处方用药,但是临床疗效并不好,无法得到我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我才会在临床上不断地去摸索和突破,在得到书里提到的杨老师的指点和启发下,通过近十年的不断临床实践验证,才最终回到了我们古中医真正的传统脉法上。



飞龙脉法和《脉解伤寒》这本书里提到的传统脉法来源是一个,都是古中医的传统脉法。它传承于中国的2000多年前的《难经》、《脉经》,孟河医派传到沈鹤峰医生,传到海默医生,我从飞龙脉法学习入门,再回归到古中医的传统脉法,实际上是这么一个循环过程。这是一个非常曲折的经过。但是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最终还是十分幸运的回归到了古中医的传统脉法系统,因此得以和古中医的中医理论、诊断、治疗,也就是传统中医的理、法、方、药相接轨,所以能够直接指导目前临床大小疾病全方位的真正的中医的治疗。



今天的讲座是因为高医生提出的关于两套系统的区别的问题而缘起的,下面我们先说下两个系统主要的区别:

讲脉法,重点和核心就是两个,一个是脉位,第二个是脉质。缺一不可,只有在正确的脉位,摸到正确的脉质才有临床诊断指导意义,否则的话,在身上随便找个脉管去摸脉,都可以摸到各种各样的脉质,但是这样一来,所获得的脉诊信息就没有办法指导临床治疗应用了。



从脉位上来说,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飞龙脉法的脉位和传统脉法的脉位有很大区别。

飞龙脉法只有心、肺、脾、胃,四个脉位保留了传统脉法的脉位,但也只能说是相似, 在临床应用指导方面,可以肯定的说,是和传统脉法完全不一样的。这个不同点,是因为在飞龙脉法的传承中,因为年代的久远和传承人自己经验的不断加入,产生了变化。我们不是说飞龙脉法的脉位不对,而是要明确,它和古中医的脉位体系是不同的。



第二点就是脉质,也就是脉象,从脉质上说,两套脉诊系统的脉质是一样的。在一样的脉管,都是在寸口脉摸到的脉的跳动,进而对它们进行描述。在飞龙脉法中,海默医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脉质描述,而这些脉质描述和我们的传统中医中对于脉质描述是不同的。

比如说:最容易混淆的“弦”和“紧”脉,在飞龙脉法里弦和紧都是对弦脉的描述,而在传统脉法里弦和紧是有根本区别的,在手上是完全不同的脉质。这个部分我在书里也做了专门的介绍。

但是如果就这一点出发,推广开来,我们是否得出结论:飞龙脉法的脉质是没有价值的呢?那当初我和夏医生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推广介绍飞龙脉法给中国人呢? 事实不是这样的。



首先,飞龙脉法是一个非常好的临床入门脉法,通过飞龙脉法的教学体系,可以让一位医生迅速的掌握摸脉的技巧,可以说手底下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我第一次见海默医生时,他教我的第一堂课,第一次示范给我脉的层次,让我如醍醐灌顶般明白,原来摸脉要这样摸。那一刻的感觉是终身难忘的。就是那次教授,真正把我领进脉诊的大门,掌握了脉诊诊断的重要内容:层次。摸脉的层次,是脉诊入门最主要的一个基础。



其次来说,飞龙脉法教授的各种脉质,比方说,涩脉,震动脉,虚脉,气球脉等等,全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只是这些脉质和我们传统的脉质是有区别的,需要经过临床再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和合并。



我们传统脉法的脉质,往往是飞龙脉法里提到的一些单一脉质的综合合并。可以大概来说,飞龙脉法是把传统脉法的脉质分解,从而令脉质简单化了,从入门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很有利于掌握的。但是临床使用的时候,简单化的脉质就无法指导传统中医的治疗。而且,反过来说,如果单纯的认为,将飞龙脉法里的单一脉质叠加起来就是传统脉法里的某一个脉质,这样的认知依然是不准确的。



上面两个部分就基本是传统脉法和飞龙脉法的区别。



高医生所提到的一个问题,关于浮脉和物质减少脉的问题:她使用的就是飞龙脉法的描述。

当时她感冒了,摸到自己的脉象浮起来,在气层就可以摸到了,按照飞龙脉法的教授体系,对她摸到脉质的描述是“物质减少脉”,而不是“浮脉”。因为在飞龙脉法里气层以上摸到的才是浮脉,才算是外感的一个脉相。她摸到的脉象,按照飞龙脉法里的定义,是物质减少脉。物质减少脉是虚脉的一个最开始气脱的状态,在表层,脉象会摸得非常清晰,越往下,特别到血层、脏层和脏下层,会摸到不足的一种脉感。 如果按照“物质减少脉”来定义高医生问题中的描述,那就是“虚脉”,就是不足,那根据这个脉诊结果的指引,我们的治疗就应该用“补法”。但是结合高医生当时的症状,可以确定是感冒了,那这个脉象的定义,实际上就应该是传统脉诊里的“浮脉”。浮脉的诊断意义就是有表邪,治疗上完全不同,是应该用发汗的方法,用解表的方法来驱除表邪,这就归属于一个泻法。一个诊断结果要用补法,一个诊断结果要用泻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临床意义。两套脉诊系统完全相反的诊断结果,当然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了。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实质上是对脉质的理解和定义不清晰,就高医生的这个案例,也就是说她所摸到的所谓的“物质减少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质减少脉,她摸到的那种脉感实际上是“浮脉”。这就是她按照飞龙脉法描述的定义:物质减少脉,来进行治疗,会出现偏差的原因。



在她的问题里,这个脉感描述,在飞龙体系里是完全正确的一个“物质减少脉“的描述,但是,在传统脉法里这种指感是被定义为“浮脉”的,而不是“物质减少脉”。传统脉法里,《濒湖脉学》中,对“浮脉”的描述是:浮如木在水中浮”。对“虚脉”的描述是:“虚来迟大豁然空”。我们讲到外感,是:“浮而有力多风热”。讲“虚脉”是:“无力而浮是血虚”。所以,可以看出来,这两种指感,实质上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浮脉和虚脉在表层都是可以摸得到的,在传统脉法里,我们是需要来鉴别的。临床实际中,浮脉和虚脉这两种传统脉象,都可以摸到类似于飞龙脉法“物质减少脉”的那种脉感,所谓的“脉感”就是说在气层,血层摸到的脉比较有力,比较清晰,而入到脏层,脏下层,脉感就减弱了。因此呢,不管是飞龙脉法体系还是传统脉法体系,其实这两种脉象的描述都是“浮脉类”的脉象,在临床时我们是需要加以鉴别的。你摸到的到底是判断为浮脉还是虚脉,那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就截然不同了。“浮如木在水中浮”, 什么叫“浮如木在水中浮”,体会一下这个描述会有的感觉,当你摸到木头往下压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我们知道有一种抵抗力叫“浮力”,这种指下有一种抗力的脉感,就叫“浮脉”。而你摸到的“虚脉”又是什么感觉呢?也是在气,血和脏层摸得比较清晰,但是当你再往下摸的时候,感觉就“豁然而空”了,没有抵抗之力了,这个才是虚脉。



今天在这里仅就这一个脉象,把“浮脉”和“虚脉”大概从口头上讲一下它们的区别,其他脉象在两套系统里的区别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还是要从临床上去体会,以能真正的指导临床应用为最终的学习目的。高医生学了飞龙脉法,根据她的问题可以看出,她飞龙脉法掌握得是不错的,她已经能摸到什么是浮脉类了,最起码她能摸到各个脉象的区别了,但是,现在欠缺的是不能够再进一步去鉴别摸到的这个浮脉类,到底是定义为“浮脉”,还是“虚脉”,因此在指导临床应用上就差了一大步。再进一步,从另外的角度来说,飞龙脉法体系对于这个脉感来说,临床定义是不清晰的,它认为:对于外感来说气层以上摸到的才算是“浮脉“,而在气层,甚至在血层摸到的这个脉感就不是浮脉了,这个就明显的和临床实际是不一致的了。飞龙脉法和传统脉法虽然都是摸脉,都是对脉感进行描述,但是如果不能在临床中进一步回归,就没办法把脉质清晰的定义出来,它到底是浮脉还是虚脉,那基于此的诊断和治疗就完全是不一样的了。



因为我们前几年一直在向大家推广飞龙脉法,现在这本《脉解伤寒》里提到的指导经典中医运用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传统脉法体系,就这个问题,有很多医生朋友多次询问过,还有人揣测我是在挂着羊头买狗肉,换汤不换药,我所说的传统脉法就是冠以另一个名字的飞龙脉法体系,但是当时这本书还没有发行,很多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解释得清楚的,因此我也迟迟没有作答为大家辨析。今天借高医生在读书群里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把飞龙脉法和传统脉法的区别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大家结合本书的阅读,以及曾经参加过学习班的医生,就能确认一点:传统脉法和飞龙脉法,从脉位到脉质的定义和应用,到摸脉的手势和方法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套系统。从始至终,我都非常明确的在传递我的学习经验:飞龙脉法是一套非常好的脉诊入门脉法,但是,我们学脉就是为了能够指导传统中医的临床使用,而不是为了学脉而学脉,因此,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能够使用脉诊指导经典运用的中医,无论是从哪套脉诊体系入门学习脉诊,在脉法上向传统脉法的回归,才是用好经典中医的唯一出路。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对两套脉法都有兴趣的朋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真正学习过和掌握了传统脉法的中医生,包括我自己,虽然目前人数还很少,但是我们都已经意识到,我们已经开始了一个全新的里程,这个里程是关于整个中医学的重新的继承和发展的。就人类整个医学来说,诊断是个非常核心的部分,现在的西医学,它真正的发展,就是临床诊断,随着科技的发展,西医的诊断手段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来说,它的治疗还跟不上它的诊断,也就是说,对很多疾病,西医可以诊断出来,但是没有办法根治甚至找不到致病原因。而我们中医学的诊断体系在一开始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有了完善的配套的理论,治疗体系。可是中医的诊断系统中断了,特别是脉诊系统中断了太久。可以说我们现在中医学是没有诊断的,现在的中医系统,实际上我们应该称之为“经验医学”,就是通过前辈教授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下一辈,这样代代相传,这就是经验医学,这样的医学系统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性,是不完整的,极端一点说,甚至都不能称为医学系统了,因为一套完善的医学系统,必须是有理论系统,客观的诊断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治疗手段的。现在我们能有机会重拾古中医的诊断系统,重新和古中医站在同一个医学体系里,相信大家会和我一样,通过《脉解伤寒》这本书里给大家展现的临床实际情况,重新对传统中医充满信心和希望。



学习过飞龙脉法和传统脉法,两种脉法都掌握得很好的徐医生在听完讲座以后的互动中的脉诊学习心得分享:



做为一个学习了好几年飞龙脉法的医生,刚跟唐老师学习回归传统脉法时,老实说,是懵的 曾经以为飞龙脉法和传统脉法的区别就是简单的一加几,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是很崩溃的,因为从飞龙脉法回归传统脉法并没有固定路径可以遵循。就像唐老师讲的浮脉一样,飞龙里的物质减少脉有的时候是浮脉有的时候又代表虚脉,所以如果象我当初一样机械的去用飞龙脉法套用传统脉法的话,临床时会很混乱。我的经验是彻底忘记飞龙的解释,重新学习传统脉法,这样在学习时,经由飞龙脉法培养出的指感反而可以帮助自己尽快理解及掌握传统脉法。
 
如果能把阴阳五行,熟练运用在脉法和方药上,就会发现又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阴阳五行并不是用来当摆设,装门面用的,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用处。
 
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中医基础理论里提到的每一个基础点都是可以指导临症的,可以买《脉解伤寒》来看看 ,里面有详细阐述。
 
这东西就是,在国内是糟粕,出国转了一圈回来,立马就先进起来了
 
这种就是理论越多越让人眼花缭乱!
 
呵,竟然还有贬低中医的言辞!
没兴趣看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