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君主之官”为何是心脏?
金栋按:《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君主之官为何是心脏、为何心主神明?乃源于中华传统文化,读读先秦汉初典籍便可知矣。如
《孟子·告子上》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荀子·天论》说:“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荀子·解蔽》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
《荀子·正名》说:“缘天官……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疾、养、沧、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心有徵知,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吕氏春秋·贵生》说:“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高诱注:“四官,耳、目、口、鼻也。制,制于心也,制于君也。”
《淮南子·原道训》说:“夫心者,五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肢,流行血气。”
古代贤哲认为,心是天君,“神明之主也”“五脏之主也”,发号施令者,耳、目、鼻、口、形体(五官)是天官,由心主导,受心支配,所谓“官者,吏事君也”(《说文》)。
又按,《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王冰注云:“广,大也。南方丙丁,火位主之,阳气盛明,故曰大明也。向明治物,故圣人南面而立。《易》曰:‘相见乎离。’盖谓此也。”《易·说卦传》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离为火,为日。”王冰之义本于此。
《礼记·郊特牲》说:“君之南向,答阳之义也。臣之北面,答君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辨在人》说:“当阳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说:“是故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逆顺之理……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阳为德,阴为刑……阳,天之德;阴,天之刑也。阳气暖而阴气寒,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仁而阴气戾,阳气爱而阴气恶,阳气生而阴气杀。是故阳常居实位而行于盛,阴常居空位而行于末。”
隋·萧吉《五行大义·卷之三》说:“心为主守之官,神明出者,火,南方,阳,光辉,人君之象,神为身之君,如君南向以治,《易》以离为火,居太阳之位,人君之象。人之运动,情性之作,莫不由心,故为主守之官,神明所出也。”
阴阳学说认为,火为阳,水为阴,南方气候炎热属火为阳,为天德之道,主仁爱生长而善,为君位;北方气候寒冷属水为阴,为天刑之道,主阴戾收杀而恶,为臣位。结合取象比类,以阴阳五行及八卦方位等推演至人体之心脏,心在五行属火,为阳,方位属南,人君之位,《易》以离卦为火,居太阳之位,人君之象,故“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与大脑何干?是否“心”想事成?!
以心脏之生理而言,心主血脉,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之营养,皆赖其血液之供应,说明心脏在诸脏腑经脉中居首要地位,故说“君主之官”则非心莫属。
附:注释略例
唐·王冰注:“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清净栖灵,故曰神明出焉。”
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伯言心者,君主之官,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此语见《灵枢·邪客篇》,又《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云:“五脏六腑,心为之主。”《师传篇》同。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神明从此出焉。”
明·吴昆《素问吴注》:“心为一身之主,五脏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之官。心藏神,故曰神明出焉。”
明·张介宾《类经三卷》:“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藏府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心者一身之主,故为君主之官。其藏神,其位南,有离明之象,故曰神明出焉。”
清·张志聪《素问集注》:“位居南面,灵应万机,故为君主之官。清净虚灵而主藏神,故神明出焉。”
清·高士宗《素问直解》:“至贵者,莫如君。君者,人之主也。若以十二脏论之,则心者,君主之官也。虚灵万应,故神明出焉。首举心为君主,而郑重言之,所以示贵也。”
清·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心以神用,清静无为,内主一身,外役群动,无所为也,而实则无一非心之所为,故亦曰官焉。”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君主之官:《灵枢·师传》‘五藏六府,心为之主。’人之思想意识,精神活动及藏府功能之彼此协调,和气血通畅,全赖于心的功能,故以君主之官譬其重要。‘官’作‘职守’解。神明:包括思想智慧,精神活动等。”
金栋按:《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君主之官为何是心脏、为何心主神明?乃源于中华传统文化,读读先秦汉初典籍便可知矣。如
《孟子·告子上》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荀子·天论》说:“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荀子·解蔽》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
《荀子·正名》说:“缘天官……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疾、养、沧、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心有徵知,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吕氏春秋·贵生》说:“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高诱注:“四官,耳、目、口、鼻也。制,制于心也,制于君也。”
《淮南子·原道训》说:“夫心者,五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肢,流行血气。”
古代贤哲认为,心是天君,“神明之主也”“五脏之主也”,发号施令者,耳、目、鼻、口、形体(五官)是天官,由心主导,受心支配,所谓“官者,吏事君也”(《说文》)。
又按,《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王冰注云:“广,大也。南方丙丁,火位主之,阳气盛明,故曰大明也。向明治物,故圣人南面而立。《易》曰:‘相见乎离。’盖谓此也。”《易·说卦传》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离为火,为日。”王冰之义本于此。
《礼记·郊特牲》说:“君之南向,答阳之义也。臣之北面,答君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辨在人》说:“当阳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说:“是故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逆顺之理……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阳为德,阴为刑……阳,天之德;阴,天之刑也。阳气暖而阴气寒,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仁而阴气戾,阳气爱而阴气恶,阳气生而阴气杀。是故阳常居实位而行于盛,阴常居空位而行于末。”
隋·萧吉《五行大义·卷之三》说:“心为主守之官,神明出者,火,南方,阳,光辉,人君之象,神为身之君,如君南向以治,《易》以离为火,居太阳之位,人君之象。人之运动,情性之作,莫不由心,故为主守之官,神明所出也。”
阴阳学说认为,火为阳,水为阴,南方气候炎热属火为阳,为天德之道,主仁爱生长而善,为君位;北方气候寒冷属水为阴,为天刑之道,主阴戾收杀而恶,为臣位。结合取象比类,以阴阳五行及八卦方位等推演至人体之心脏,心在五行属火,为阳,方位属南,人君之位,《易》以离卦为火,居太阳之位,人君之象,故“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与大脑何干?是否“心”想事成?!
以心脏之生理而言,心主血脉,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之营养,皆赖其血液之供应,说明心脏在诸脏腑经脉中居首要地位,故说“君主之官”则非心莫属。
附:注释略例
唐·王冰注:“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清净栖灵,故曰神明出焉。”
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伯言心者,君主之官,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此语见《灵枢·邪客篇》,又《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云:“五脏六腑,心为之主。”《师传篇》同。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神明从此出焉。”
明·吴昆《素问吴注》:“心为一身之主,五脏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之官。心藏神,故曰神明出焉。”
明·张介宾《类经三卷》:“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藏府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心者一身之主,故为君主之官。其藏神,其位南,有离明之象,故曰神明出焉。”
清·张志聪《素问集注》:“位居南面,灵应万机,故为君主之官。清净虚灵而主藏神,故神明出焉。”
清·高士宗《素问直解》:“至贵者,莫如君。君者,人之主也。若以十二脏论之,则心者,君主之官也。虚灵万应,故神明出焉。首举心为君主,而郑重言之,所以示贵也。”
清·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心以神用,清静无为,内主一身,外役群动,无所为也,而实则无一非心之所为,故亦曰官焉。”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君主之官:《灵枢·师传》‘五藏六府,心为之主。’人之思想意识,精神活动及藏府功能之彼此协调,和气血通畅,全赖于心的功能,故以君主之官譬其重要。‘官’作‘职守’解。神明:包括思想智慧,精神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