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05/21
- 帖子
- 1170
- 获得点赞
- 316
- 声望
- 83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反中医人士再次的活跃了起来。因此就想从他们要废除中医的理由上探讨一番。
一、废除中医的前提条件
要想整体上废除中医必须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废除,只有把中医所有的部分都给废除了才算是成功的废除中医。
我们知道所有的学科都是在不断的自我批判着,在不断的否定之中提高和精炼。中医也是一样。说中医没有错误不可以批判是不现实的,即便是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也是一样。但是也不能够因为一个学科中有错误就全盘的否定。正确的做法是:对的部分继承下来,错的部分就废除掉。只有全部或大部分内容都错的情况下才能够全盘的否定这个学科。
二、中医在世界传统医学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强大,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纷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中的中医学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大不如前了。作为传统医学具有以下特点:
1、有历史传承
2、有地域范围
3、有古代哲学介入
4、使用简易的诊疗方法(例如:四诊,手法,草药等)
5、基本上没有医学实验和统计基础
6、有一定的医疗效果
7、以经验为主导
8、有简单的医学理论
9、有专业的医学著作
中医学基本上属于传统医学的范围,只不过其医学理论比较丰富而已。正是由于中医的基础理论很丰富庞杂,致使中医学依然保留至今。
三、目前废除中医的各种理由
反中医的人士提出了很多废除中医的理由。例如:
1、中医理论不科学
2、中医疗效的不确定
3、中药的使用不符合现代药学的标准
4、中医诊断的标准与现代医学不统一
5、中医很多内容的非标准化
在以上内容中以第一条为主。如果中医的理论不科学,中医也就与其它传统医学一样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中医理论中的确有现代医学中还没有发现的内容,那么其他的几条都好办。如果中医理论中都是错的内容。中医只能够被废除,其中有用的经验和技术经过科学处理后融入于现代医学之中。从此中医便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四、探讨中医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1、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吗?
这个观点是现今中医基础教材和很多中医书籍的观点(包括《内经》简介)。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医可以被废除了。因为经验再怎么总结也不是科学。现如今的中医理论成型于汉代,也就是《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汉代以后这个中医基础理论一直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如果说是医疗实践经验总结的话也只能是在汉以前的时期。这些个中医基础理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文字、文学、医疗、数学、哲学等基础知识,故在商朝末年以前的年代就没有什么可能性了。
2、中医基础理论是古代哲学的产物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古代哲学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中有: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合一、取类比像等。但是我们很难想象哲学可以单独的形成医学理论。只有在一定的医学基础之上,哲学才可以介入医学领域。事实上也是如此。在解剖和生理的基础之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哲学逐渐成熟并介入了医学并成为中医学的灵魂。因此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也认为中医是借用了古代哲学来说明医学道理。如此看来在古代哲学还没有介入医学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医学理论了。因此古代哲学并不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来源,它只是被后来插入的。因此利用中医中的古代哲学来否定中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3、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问题
从以上两个观点来看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最早不会早于商朝末年,最晚不会晚于春秋时期。其实从小屯殷商甲骨的文献来看,当时当地还不具备建立中医基础理论的条件。唯一可能的就是周文王时期及其领地。因为周文王广泛的招募了各行各业的能人,其文字、科技和医学水平才可以明显的超越商纣王。加上他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财力和能力。因此有可能完成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从研究《黄帝内经》的部分文章来看,中医基础理论主要是由周文王组织的医学实验和统计的结果建立的。周朝建立以后,很自然的继承了这些内容并流传下来。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周文王组织的医学实验方法是比较原始的但也是很科学的。其内容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完整,需要后世的补充。那么来自于医学实验和统计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就是科学的。尽管这个科学的理论还不完整和曾经披上了古代哲学的外衣,他依然是科学的理论。尽管后世的中医理论逐渐的被改动和丰富,但是其核心仍然是源于医学实验和统计。这就是中医学与其他传统医学不同的地方所在。
五、探讨经络实质的问题
关于经络实质的问题是近代中国研究的重点,国家曾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攻关研究。很遗憾,最后并没有重大的突破。经络问题不解决,中医的基础理论就没有着落。因为周文王研究的主要医学内容就是经络。其他的中医理论都是从经络理论演化而来的。那么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我自己的观点如下:
1、经脉是血管
传统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因此可以认为经络就是血管。中医经络原始的名称叫脉,古代写成衇。脉就是指血管。问题是现代医学的血管(动脉和静脉)与中医的脉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最起码分布是明显不同的。因此经脉肯定不是动脉和静脉。
2、经脉与动静脉的差别
(1)分布不同
(2)运行方向不同(动脉离心,静脉向心,经脉多方向)
(3)血压不同(动脉血压高,经脉血压低,经脉出血很少)
(4)血色不同(动脉血色鲜红,静脉血色暗红,经脉介于两者之间)
(5)营养范围不同(动脉和静脉只对血管内膜有一定的营养作用,经脉对经过的所有组织都有营养作用)
(6)波动频率不同(动脉的波动与心脏一致,静脉的波动不规律,经脉有三种波动:大循环的慢波动100次/天,快波各经脉不同65~247Hz,刺激波刺激后才会有)
3、经脉就是微循环管网线
中医认为经脉具有直接的营养作用。这一点可以认为经络与人体的微循环有直接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经脉就是密集的毛细血管管网线,外面缠绕着胆碱能神经纤维。我认同这个观点。以往的很多经脉物理学研究也支持这个观点。实际上现代医学在微循环的整体分布研究上还是很阙如的。
六、重复周文王的医学实验
如果说中医基础理论是周文王做的医学实验的话,我们是可以重复做这些医学实验的。近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只不过大部分是在自己的身上做,少部分是利用经络敏感人在做。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现代的仪器去高水平的重复。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探索中医理论的来源还可以补充现代医学的不足。
七、关于其他废除中医理由的改进建议
如果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是科学的话,其他的内容也就具有改进的价值了。
2、中医疗效的不确定
这个问题无非就是按照现代医学的格式来研究罢了。其实很多现代医学的内容也并没有进行这类研究。他们也是在沿习过去的经验和做法。
3、中药的使用不符合现代药学的标准。
这类问题一直是中药学家们在做的工作,只不过需要一个过程罢了。因为中药的内容太多了。
4、中医诊断的标准与现代医学不统一
如果把中医经络的内容加入现代医学的话,标准就会统一起来。
5、中医很多内容的非标准化
中医标准化的工作一直有人在做并没有停止下来。
以上的内容需要时间来不断的完善。
八、结束语
中医中的确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在经络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条件下可以逐步改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结果会有利与人类的健康发展。
一、废除中医的前提条件
要想整体上废除中医必须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废除,只有把中医所有的部分都给废除了才算是成功的废除中医。
我们知道所有的学科都是在不断的自我批判着,在不断的否定之中提高和精炼。中医也是一样。说中医没有错误不可以批判是不现实的,即便是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也是一样。但是也不能够因为一个学科中有错误就全盘的否定。正确的做法是:对的部分继承下来,错的部分就废除掉。只有全部或大部分内容都错的情况下才能够全盘的否定这个学科。
二、中医在世界传统医学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强大,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纷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中的中医学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大不如前了。作为传统医学具有以下特点:
1、有历史传承
2、有地域范围
3、有古代哲学介入
4、使用简易的诊疗方法(例如:四诊,手法,草药等)
5、基本上没有医学实验和统计基础
6、有一定的医疗效果
7、以经验为主导
8、有简单的医学理论
9、有专业的医学著作
中医学基本上属于传统医学的范围,只不过其医学理论比较丰富而已。正是由于中医的基础理论很丰富庞杂,致使中医学依然保留至今。
三、目前废除中医的各种理由
反中医的人士提出了很多废除中医的理由。例如:
1、中医理论不科学
2、中医疗效的不确定
3、中药的使用不符合现代药学的标准
4、中医诊断的标准与现代医学不统一
5、中医很多内容的非标准化
在以上内容中以第一条为主。如果中医的理论不科学,中医也就与其它传统医学一样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中医理论中的确有现代医学中还没有发现的内容,那么其他的几条都好办。如果中医理论中都是错的内容。中医只能够被废除,其中有用的经验和技术经过科学处理后融入于现代医学之中。从此中医便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四、探讨中医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1、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吗?
这个观点是现今中医基础教材和很多中医书籍的观点(包括《内经》简介)。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医可以被废除了。因为经验再怎么总结也不是科学。现如今的中医理论成型于汉代,也就是《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汉代以后这个中医基础理论一直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如果说是医疗实践经验总结的话也只能是在汉以前的时期。这些个中医基础理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文字、文学、医疗、数学、哲学等基础知识,故在商朝末年以前的年代就没有什么可能性了。
2、中医基础理论是古代哲学的产物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古代哲学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中有: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合一、取类比像等。但是我们很难想象哲学可以单独的形成医学理论。只有在一定的医学基础之上,哲学才可以介入医学领域。事实上也是如此。在解剖和生理的基础之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哲学逐渐成熟并介入了医学并成为中医学的灵魂。因此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也认为中医是借用了古代哲学来说明医学道理。如此看来在古代哲学还没有介入医学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医学理论了。因此古代哲学并不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来源,它只是被后来插入的。因此利用中医中的古代哲学来否定中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3、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问题
从以上两个观点来看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最早不会早于商朝末年,最晚不会晚于春秋时期。其实从小屯殷商甲骨的文献来看,当时当地还不具备建立中医基础理论的条件。唯一可能的就是周文王时期及其领地。因为周文王广泛的招募了各行各业的能人,其文字、科技和医学水平才可以明显的超越商纣王。加上他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财力和能力。因此有可能完成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从研究《黄帝内经》的部分文章来看,中医基础理论主要是由周文王组织的医学实验和统计的结果建立的。周朝建立以后,很自然的继承了这些内容并流传下来。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周文王组织的医学实验方法是比较原始的但也是很科学的。其内容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完整,需要后世的补充。那么来自于医学实验和统计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就是科学的。尽管这个科学的理论还不完整和曾经披上了古代哲学的外衣,他依然是科学的理论。尽管后世的中医理论逐渐的被改动和丰富,但是其核心仍然是源于医学实验和统计。这就是中医学与其他传统医学不同的地方所在。
五、探讨经络实质的问题
关于经络实质的问题是近代中国研究的重点,国家曾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攻关研究。很遗憾,最后并没有重大的突破。经络问题不解决,中医的基础理论就没有着落。因为周文王研究的主要医学内容就是经络。其他的中医理论都是从经络理论演化而来的。那么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我自己的观点如下:
1、经脉是血管
传统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因此可以认为经络就是血管。中医经络原始的名称叫脉,古代写成衇。脉就是指血管。问题是现代医学的血管(动脉和静脉)与中医的脉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最起码分布是明显不同的。因此经脉肯定不是动脉和静脉。
2、经脉与动静脉的差别
(1)分布不同
(2)运行方向不同(动脉离心,静脉向心,经脉多方向)
(3)血压不同(动脉血压高,经脉血压低,经脉出血很少)
(4)血色不同(动脉血色鲜红,静脉血色暗红,经脉介于两者之间)
(5)营养范围不同(动脉和静脉只对血管内膜有一定的营养作用,经脉对经过的所有组织都有营养作用)
(6)波动频率不同(动脉的波动与心脏一致,静脉的波动不规律,经脉有三种波动:大循环的慢波动100次/天,快波各经脉不同65~247Hz,刺激波刺激后才会有)
3、经脉就是微循环管网线
中医认为经脉具有直接的营养作用。这一点可以认为经络与人体的微循环有直接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经脉就是密集的毛细血管管网线,外面缠绕着胆碱能神经纤维。我认同这个观点。以往的很多经脉物理学研究也支持这个观点。实际上现代医学在微循环的整体分布研究上还是很阙如的。
六、重复周文王的医学实验
如果说中医基础理论是周文王做的医学实验的话,我们是可以重复做这些医学实验的。近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只不过大部分是在自己的身上做,少部分是利用经络敏感人在做。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现代的仪器去高水平的重复。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探索中医理论的来源还可以补充现代医学的不足。
七、关于其他废除中医理由的改进建议
如果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是科学的话,其他的内容也就具有改进的价值了。
2、中医疗效的不确定
这个问题无非就是按照现代医学的格式来研究罢了。其实很多现代医学的内容也并没有进行这类研究。他们也是在沿习过去的经验和做法。
3、中药的使用不符合现代药学的标准。
这类问题一直是中药学家们在做的工作,只不过需要一个过程罢了。因为中药的内容太多了。
4、中医诊断的标准与现代医学不统一
如果把中医经络的内容加入现代医学的话,标准就会统一起来。
5、中医很多内容的非标准化
中医标准化的工作一直有人在做并没有停止下来。
以上的内容需要时间来不断的完善。
八、结束语
中医中的确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在经络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条件下可以逐步改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结果会有利与人类的健康发展。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