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案摘录
农民工医保将实现异地接续
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0%以上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公益性组织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
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
加强医保基金管理使用监管
促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协调和衔接,做好城镇职工医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积极做好农民工医保关系接续、异地就医和费用结算服务等政策衔接。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
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
- 专家解读
多层次医保体系全民覆盖
●白重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
《征求意见稿》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并且也已经着手在做了。“这点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因为医疗费用高,往往是一个人生病全家都被拖垮,如果有比较好的医疗保障体系,‘看病贵’就能有所缓解。这项制度是在看病就医方面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新农合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三者为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奠定了基础。
●孙洁(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当前农民工医疗保障最迫切的问题是,中西部的农民工到东部打工,得了大病的医药费的报销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方向看,应该是由工作所在地负担,可以体现医疗保险的公益性和福利性,而农民工的问题实际涉及到地区之间利益的问题,农民工肯定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在加大地方政府的职责的同时,如果出现资金缺口,中央财政应提供必要的补贴,因为农民工毕竟是个过渡性群体,最终还是会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 建言小帖士
公众可在线建言医改
医改方案10月14日至11月14日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可在线建言医改
作为医改方案出炉和实施的主导机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昨天表示,医改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10月14日至11月14日,各界人士可通过信函、传真或网络邮件方式返回意见。
目前,在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的官方网站上,点击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版全文,各界人士可针对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等医疗改革的各个层面,在线提出具体意见。
信函请寄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新华大厦18号信箱,邮编:100045)
传真请发至:(010)88653150
网络邮件请登录:http://shs.ndrc.gov.cn/yg
公立医院拟收“处方费”
【医疗服务体系】
- 方案摘录
药品购销拟实行差别加价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公立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如处方费等)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要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
要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 专家解读
公立医院改革是最迫切难题
●李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医改中最迫切,也是最难解的问题。
政府加大投入只是一个方面,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首先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按照区域的人口、经济水平和医疗需求,厘清合理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以及服务范围,由政府和区域卫生行政部门,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比和流动。
同时,公立医院自身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是重中之重,这其中包括: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医疗服务收费改革,诊疗行为的规范,药品加价的改革等,这次医改方案中都有详细的提及。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方案摘录
城乡基本卫生服务将均等化
要推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明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细化服务和考核标准。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和农民工卫生工作。
- 专家解读
“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
●葛延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卫生工作中的“重医轻防”“重城轻乡”等弊端明显,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功能弱化,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有三分之一甚至瘫痪。2003年的“非典”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这意味着我国居民将不受年龄、地域、职业等限制,均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前提,坚持预防为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卫生投入绩效的最重要手段。
本报记者 魏铭言 李静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