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由“新冠”疫情防治引起的新一轮中西医学之争之我见:
对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及真正中西医结合第一步的一点认识
郭东文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 宁阳 271401)
【摘要】目的:说明近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学之争的根源--中医学的科学性是什么,既消除一些人多年来对中医学的非议之声,又为中医学的复兴发展,开辟一条新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方法: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及真正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什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结果:近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学之争的根源是,其实就是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科学实验方法的认识不完整引起的。结论:不是中医学没有科学性,而是由于现代人把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当成了唯一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以至于忽略了另外的一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而中医学恰恰就是依靠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发展起来的。随着现代人对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逐渐有新的认识,不仅中医学的科学性会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真正的平等的中西医结合也会有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科学性;源头;中西医结合
My opinion on the new round of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disputes caused by the COVID-19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ree basic issues affecting the revival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my views of the first step i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uo Dongwe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entral Hospital of health, Dongshu Town, Ningyang County,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14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ain the root cause of the disput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past 100 years-what i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not only to eliminate some people's criticism towards Chinese medicine for many years, but also to open up a new and correct way for the rejuve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years of work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the author has conducted in-depth thinking and analysis on the three basic issues that affect the revival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first step i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The root cause of the disput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past 100 years is that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which originated in Western culture, has an 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s.
Conclusion: It is not that Chinese medicine is not scientific, but because modern people regard repeatabl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s originating in Western culture as the only correct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s, so that they ignore another special non-repeatable scienc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Chinese medicine is precisely developed by relying on this special non-repeatabl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 origina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modern people gradually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complet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s, not only will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 recognized by modern people, but a true and equal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ill also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odernization of basic theory ;Scientific nature;Sourc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图号】: R35 【文献标识码】:A
在这次突发的“新冠”疫情防治中,在西医学暂时还没有特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我们国家果断地引入了中医学参与到“新冠”疫情的防治中去,参与“新冠”疫情防治的中医学人也不负众望,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给“新冠”患者治疗后,确实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和西医学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共同挽救了许多“新冠”患者的生命,提振了国人战胜“新冠”疫情的自信心,为中医学挣得了荣誉,得到了国家和大多数国人的肯定。现在在中西医学人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的防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也是中医学近一百多年来,少见的一次获得和西医学并驾齐驱,携手共进,优势互补,共同和疾病奋战的机遇。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和以往一样,正当中医学人全心身和“新冠”疫情奋战时,对中医学的非议之声也随之而起,非议之声的核心还是认为由于中医学不能用科学来解释,就是没有“科学性”,所以不应当参与“新冠”疫情的防治。由此新一轮的中西医学之争,也伴随着“新冠”疫情的防治逐渐展开。
在很多人关心的“中医学有没有“科学性”?”这个问题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的观点还是比较中肯的,汤院士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疾病而言,疗效就是硬道理。有疗效就必有其科学基础,只是目前还说不清而已。”。(1)
面对伴随“新冠”疫情防治引起的新一轮中西医学之争以及中医学的复兴发展困境,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卫生院的普通医生,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及真正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什么?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认识。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和医学界同仁交流分享一下这点认识。笔者希望这点认识,一方面能说明近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学之争的根源是什么,消除一些人多年来对中医学的非议之声,为包括在“新冠”疫情防治一线在内的广大中医学人能更好的治疗疾病,增强理论方面的自信心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在为中医学的复兴发展,开辟一条新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方面,尽一己之力。
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三个基础性问题是:1.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是什么?2.中医学的科学性是什么?3.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是什么?这三个中医学的基础性问题,既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顶层设计。
解决这三个中医学基础性问题及真正中西医结合第一步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能打破“中医学虽然在临床治疗疾病上确有疗效,但是一直不能在基础理论层面上,拿出让现代人理解认可的、具有科学性的有力证据”这个加在中医学身上的魔咒,为中医学能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重新获得复兴发展的机遇,扫除其在基础理论层面上的障碍。
1.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是什么?
我们国家在1979年就提出了“中医学现代化”这个发展方向,中医学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改善、提升传统中医学。因为在我们国家,随着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入,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其中有着几千年传承历史的中医学,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就不断有人质疑它的“基础理论”、“中药”、“疗效”和“科学性”等等的合理性,认为应该限制使用或废除中医学,再加上传入中国的西医学的强烈冲击,导致了中医学在我国医学界的地位是江河日下,甚至多次处于被废除的边缘,原来在我国医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中医学,现在已不可否认地蜕变成了一个小配角。
真正的中医学现代化,既不是中医学的西医化,也不是没有首先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突破的中医学现代化。
在“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学现代化?”这个问题上,中国国医大师、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裘沛然教授的认识最到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讲:“中医走向现代化是对的,中医要创新也是对的,可是中医现代化应该是继承了五千年中医传统的现代化,而不是中医的西医化。”“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只有返本才能开新。无论是中医现代化还是中医创新,只有与五千年的传统一脉相承,只有在中医学自身的规矩准绳内发展,中医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开花结果,中医的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才可能出现真正有价值的成果。”(2)。
中医学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灵魂,是中医学学术领域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医学临床实践的原理和法则。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重要性,就在于只有它才能向现代人讲明白中医学的基础原理,这也是中医学未来能得以复兴发展的最基础基石,所以中医学现代化,必然首先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就是在保持中医学基础理论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用现代化的语言阐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水平的理论体系。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是在具有了现代科学水平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传统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上,也能进行顺应时代变化需要的转变,既能进一步提高中医学在防病治病方面的能力,达到挽救、改善、提升传统中医学的目的,也能为平等的中西医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能让中医学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步步紧逼的西医学的一种防御和反击。
我们国家在对包括中医学基础理论在内的中医学现代化方面,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扶持攻关。从效果上看,到现在为止,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实在地讲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还是我们现代人和几千年前创立中医学的中国古人相比,在生活年代、历史背景、思维方式、文化底蕴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所致。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当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现在的主流生活中加速消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中医学的根不行了,根不行了,中医学再得到扶持,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中医学人应该明确坚定一个道理:在现代社会,没有中医学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现代化,就不会有真正的中医学现代化,中医学也不会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陷入发展困境中的中医学也不会有获得新生的那一天。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一个学科在基础理论层面上一直不清晰不易让人懂,则这个学科就难以发展,学科一直不发展就不能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就会被逐渐淘汰。中医学虽然在临床实践上确有疗效,但是你一直不能解决“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这个难题,就不能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以后不要说它的发展,继续往下传承都是个问题。
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气”“阴阳理论”“人体经络”等概念,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什么?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认识,并且已就此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2007年第6期《甘肃中医》上,文章的题目是《神秘的反物质留给现代人类的唯一破绽——人体经络的实质是一种反物质》。笔者的这个观点在医学界、自然科学界、中国传统文化界还没有人提出过。
2.中医学的科学性是什么?
站在现代社会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多年信奉的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只有从科学的角度讲出你的道理来,才能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才能让这种传统医学体系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除此之外,其他的道理都难以说服人。所以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就是中医学的科学性。
对于中国古代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具有科学性,是不是具有基础性科学研究,到现在争论的也很厉害,现在总体上是否定论占优势。譬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双南研究员否认阴阳五行具有科学性;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教授也倾向于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但是吴教授愿意承认中国古代有博物学。确实,在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拿出自身具有科学性的有力证据之前,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对于中医学,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曾讲过:“中医尽能愈病,但是没人能把愈病之理说清楚”;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也认为:“中医不科学,很糊涂,但是能治病”。
所以中医学的科学性是必须要解决的、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中医学有科学性,则中医学在现代社会才会有一块真正的、不须保护的立足之地,中医学才会有获得新生的那一天,平等的中西医结合才会成为可能;中医学没有科学性,则中医学的前途渺茫,而且,没有了中医学的科学性,大多数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文化自信。
要想证明中医学具有“科学性”的关键,还在于首先解决“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这个难题。而解决“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这个难题的关键,还在于首先解决“中医学中人体经络的实质,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什么?中国古人是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研究发现的?”这两个难题。
中医学这么多年来之所以受了很多磨难,与人体经络的实质一直未能得到明确证明有很大的关系,中医学中的中药归经、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各种治疗手段,无不以人体经络为依托。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信科学、讲究证据的社会,作为中医学人你一直不能从理论、实验两个方面证明人体经络实质的存在,你又怎么能让中医学中各种治疗手段的治病机理清楚,临床效果好,让人理解认可呢?
虽然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他的一句话,也确实是真正击中了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要害,他说“传统文化里缺少实验。”。(3)
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中西医学、中西科学、中西文化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认识,认为中医学一直不能具有“科学性”的根源,还在于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其所认可的科学实验方法是不完整的。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除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认可的这种科学实验方法之外,还应该包括另外的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方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形成、发展起来,并且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学,由于一直不能拿出用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认可的科学实验研究标准,来进行衡量评判的、具有科学性的证据,已经忍受了一百多年的屈辱。
我们都知道,任何科学技术体系,其实践、理论的发生发展都是从自己认可的科学实验方法入手起步的。所以任何科学技术体系的根基,都是建立在自己所认可的科学实验方法之上的。认可什么样的科学实验方法,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西方文化中孕育形成、发展起来的科学实验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可重复的实验方法,不仅直观易懂,而且由于具有可重复性,所以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形成、发展起来的,由我们中国古人独创独有的科学实验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实验方法,因为需要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才可以看到,不能直观,并且由于具有不可重复性,所以很难被人发现和提出,更不好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追根溯源,这两种分别起源于中西文化中的、各自认可的科学实验方法,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都是来自于一个共同的源头,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各有各的优缺点。它们在一开始时,都能凭借各自的优势发展,但是当各自的优势发挥到顶点时,缺点就会显露出来,危机就会跟随而至,从而难以再进一步发展前进,这个时候,只有把这两种虽然研究侧重面不同、但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科学实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才能消除各自的危机,重新共同获得发展前进的新动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观点,中医学一直强调整体性,由此我们应该考虑到,如果中国古人没有对人体、自然界及宇宙有自己独到的深刻的认识,他们是不会提出这个观点的,更不会传承了几千年,至今仍继续被我们大多数炎黄子孙所接受、认可、传承的。
中国古人正是运用自己独创的科学实验方法,对人体、自然界及宇宙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探索研究,才建立起一套不同于西方的、自己独有的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所以当中国古人运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所取得的实验研究成果,被拿来用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认可的科学实验研究标准,来进行衡量评判时,肯定是不科学的,不予认可的。
对于我们中国古人独创独有的这种科学实验方法,只要我们中医学人看准了,就应该大胆的提出来,让现代人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对分别起源于中西文化中的、这两种不同的科学实验方法进行分析、思考、判断,这样才有可能让现代人逐渐地认为,我们中国古人独创独有的这种实验方法,确实也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科学实验方法,中医学的科学性才能就此被确立。
所以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应该有两种,从西方文化中孕育形成、发展起来的,支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它一开始发展,就忽略了另外的一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而这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恰恰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才能孕育形成、发展起来。我们中国古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之上,建立发展起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和中医学来的。因此,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应该是由分别起源于中西方的,虽然研究侧重面不同、但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这两种科学实验方法组成的;相应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也应该是由分别起源于中西方的,虽然研究侧重面不同、但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两套科学技术体系组成的。
只有对分别起源于中西方的、这两种不同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新认识,中医学的科学性才不是个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才不是个问题,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才会有新动力。
所以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学之争的根源,其实就是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科学实验方法的认识不完整引起的。
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很简陋的条件下,就能发现并提出人体内有一套人体经络,现代人在大量的资金设备的支持下,研究了几十年却仍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不是中医学中的人体经络不存在,也不是现代人不行,原因就一个:不得法。
对于分别起源于中西方的、这两套不同的科学技术体系,它们在科学实验方法上的异同,笔者已就此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2017年第2期《医学争鸣》上,文章的题目是《一种被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忽略的实验方法——对如何正确研究人体经络实质的一点见解》。笔者提出的这种对科学实验方法的分类法,在国内外还没有人提出过。
3.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是什么?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胡镜清研究员在2017年第1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期待的力量》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曾讲到这样一段话:“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人,经常会感到无助,以至于总是期待外部有神来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帮助我们完成中医基础理论传承创新的宏伟大业。但现实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当人们希望找到什么是中医学的原创思维时,却发现蕴含宝贵原创思维的中医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被许多新创但浅薄的概念淹没,变得模糊不清了,更有许多内涵歧义甚至名实分离、空洞化及异化。当人民希望我们基础理论研究队伍能担当大任时,我们却发现自己学力不逮,势单力薄,蓦然回首发现既往“理论-临床-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药实践、研究与成才的土壤早已不复存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队伍和体系分化、水土流失的情形愈演愈烈。”(4)。
为什么已经护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中医学,发展到今天却陷入发展困境,自己都不能把自己说明白了呢?是因为现代的中医学人丢失了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今天的中医学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已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在哪儿呢?就在《黄帝内经》(5)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我国研究人员对包括“气”“阴阳理论”“人体经络”等在内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虽然已经研究多年,但是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虽然研究人员们想尽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没有人能静下心来揣摩揣摩中国古人心中有什么样的难言心思。只有能揣摩到中国古人心中的难言心思,才能知道他们为什么能提出这样一套中医学基础理论,才能知道他们到底通过了一条什么样的实践探索途径,先是发现了人体内有一套人体经络,以后又总结出阴阳五行理论,最后又应用在了中医学上的。而中国古人心中的难言心思、所走的实践探索途径,实际上已经在《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指出了。对于这个由中国古人提出的、在《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清晰指出的观点,到现在为止,让人很奇怪的是,包括近现代的《黄帝内经》研究大家在内的中医学人,一直没有人敢提出来。《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这个观点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恰恰是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是打开包括《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唯一一把钥匙。在知不道或不承认这个观点的情况下,研究《黄帝内经》,我们只能领会《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的只言片语,而不可能完整、正确的领会《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的含义。《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这个观点,实际上看过《黄帝内经》的人都知道,只是敢相信的人很少,敢大胆深入研究并且敢于说出来的人更少。如果我们中医学人一直不能不敢把这个观点挑明,中医学的复兴发展就没有指望;而且也只有在承认这个观点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的知道,《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只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这片大地中,生长出的一棵传奇之树上,结出的众多传奇之果中的一颗而已(传奇之树是指中国古人对人体、自然界及宇宙的探索研究之旅,即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
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已就此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2020年3月份第6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上,文章的题目是《浅谈《黄帝内经》与人体经络的形成》。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以《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依据,对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在哪里?为什么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古人能首先发现并且提出人体内有一套人体经络?为什么中国古人提出了一套别具一格的、能很好指导中医学临床实践,但是又让现代人难以理解的阴阳五行理论?它们是在中国古人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和实践探索中发现的?从中国古人所走的实践之路和理论之路两个方面谈了一点自己的认识。
4.真正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什么?
自从西学东渐以来,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中医学,竟然在和只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现代西医学的交流、碰撞中,多次处于被废除的窘境。面对这种窘境,包括我们国家、中医学人、热爱祖国医学的人士等也想尽了很多办法,一直想让传统中医学摆脱这种窘境。
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是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的交叉领域,是用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的理论与治疗方法,结合临床,对某些疾病进行共同治疗研究,使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的学术逐步交流,逐渐产生新的理论与治疗方法,期望产生一种新的医学流派,以达到挽救、改善、提升传统中医学的目的。
大量的临床实践也已经证明,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确实各有所长,从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彼此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兼容并蓄,两者优势进行互补,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疾病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能更好的达到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只是到现在为止,研究了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实在地说,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这几十年以来 ,中西医结合研究走了很多弯路,走的很痛苦,一直在争论和困惑中探索发展 ,在探索发展中又不断存在着困惑和争论。
对于中西医结合的艰难,已故中国两院院士、大物理学家钱学森先生曾讲到“回顾建国初年,国家当时就已明确了中医的重要性,而且又提出了中医要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怎么现代化的问题,后来好像变成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那就是说,把中医看做是不科学的,要用西医科学使中医现代化。但是,这样一种方法能否取得成功,现在看来是值得考虑的。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邝安坤教授,他是中西医结合的著名专家,那天晚上我们谈得很融洽,我当时就向他讲,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把中医科学化恐怕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医的指导思想与西医差别太大,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邝教授听我谈完后说,他搞中西医结合已三十年,也感到有点走不下去了,所以他听到我提出另外一个方向,感到很高兴,这大概是四、五年前的事。也就是说,他搞了三十年的中西医结合式的中医现代化,到头来感到很苦恼,这就说明问题不那么简单。”。(6)
在科学网聂广教授的博客中,有这样一篇题目是《两位退休教授(工科与医科)关于中医的通信》的博文,这篇博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年力主中医现代化、多学科研究,国家“973”中医理论整理与创新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最终成为“纯中医”的倡导者,而且愤愤不平的悔恨:培养了“中医的掘墓人”。这其中的心路历程,恐怕非过来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会这样?邓铁涛教授本来认为,中医学之发展,必须与时代各种最先进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在此同时,中医学本身首先要把原有的宝藏来一次大整理,使中医的理论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但最后陷于绝望——“中西医结合,结合一点,消灭一点,结合越多,消灭越多,全部结合,全部消灭。””。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在的中西医结合领军人物陈可冀院士,在他的文章《我的中西医结合六十年》中,一方面回顾了自己几十年来所走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之路,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中西医结合未来发展的担忧及期望,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写到:“中医药理论层面的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公认的大难点。但是,五十年前,中西医结合前辈、上海的邝安堃教授关于阴阳学说的医学生物学研究,命门学说的肾上腺皮质关联的研究,广东的侯灿教授的八纲理论研究,是多么具有影响力的从整体论与还原论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及病证结合理论的探索研究,令人钦佩。我深信,“国有春风聚太和”,只要管理部门重视,举国协力合作,有特事特办,新事新办,方法全新的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一定能够改变现状,戒绝平庸。研究人员应该有类似所谓“隆中三策”的创新思考,实现令人久久期待的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进一步为实现更加完好的中医药学时代性的转化,为人类健康,作出崭新的征服疾病威胁的贡献。”(7)。
为什么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至今发展起来还是这么艰难呢?笔者认为:没有中西医首先在基础医学实践、基础医学理论结合上的突破,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上的结合就不会有飞跃性的进展,也不会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学派。
以往的中西医结合从一开始结合就忽略了一条基本原则:两个不同的实践、理论医学体系相结合的基础,必须是建立在对这两个不同的实践、理论医学体系的异同,有充分了解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都知道,医学最基础的基石是解剖学,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概莫能外,所以没有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的真正结合,其他(比如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等)的中西医结合都无从谈起。
建国以来,所有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途径,都不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成功结合的基础之上的,都是建立在对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的异同还没有搞清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不是建立在医学最基础基石之上的中西医结合,其实是一种强硬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这种强硬的中西医结合就好比是在沙漠上建大厦,必然是越干越难,越干越迷茫,越干越感到难以为继。
因此真正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应该是传统中医学(经络体)和现代西医学(肉体)在解剖学方面的成功结合。只有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完整、清晰的结合了,中西医的其它结合(比如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等)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越来越顺昌的、越来越能让人看到光明的中西医结合希望之路。
虽然中西医结合之路是漫长的、艰难的,但是在对于中西医结合的前景展望方面,已故中国两院院士、大物理学家钱学森先生不愧是一位目光敏锐、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大科学家,他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明确的指出:“从人体科学的观点,中医有许多比西医学高明的地方,但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8)
传统中医学偏于注重整体,过于模糊;现代西医学偏于注重局部,过于精确,两者各有优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形成一种新的、清晰的、完整正确的医学体系,所以中西医结合必然是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发展的最终归宿。
笔者对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的一点展望: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一开始是各自发展→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相遇、交流、碰撞→中西医并用(现在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就是中西医并用)→中西医结合(以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的成功结合为标志)→中西医融合→完整医学(基础理论完整清晰,临床治疗高效安全,在中国建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可、通用)。
附:中医学和西医学各自的起源及走向轨迹图
致谢:这篇文章的英文翻译部分全部由谢依璇硕士(北京中医
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8级硕士)帮助完成,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摘录自汤钊猷院士的《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2018年,38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郝光明.现在的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J].中医药学刊,2004,22(1):149-151.(注:《中医药学刊》上的这篇文章,又是从2003年9月15日的《现代教育报》转载来的)
[3]摘录自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2015年,1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胡镜清.期待的力量[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1):3-3.
[5]山东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校译.黄帝内经素问校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摘录自钱学森先生等的《论人体科学》1988年,297页,人民军医出版社.
[7]陈可冀.我的中西医结合六十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7):773-775.
[8]摘录自1990 年 12 月 11 日致徐振林,《钱学森书信选(上卷)》,2008 年 ,0553 页,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郭东文(1972-),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地区宁阳县东疏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医师,中专学历,研究方向:中医学基础理论
Tel:15269894598 Email:guodongwen00@163.com
对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及真正中西医结合第一步的一点认识
郭东文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 宁阳 271401)
【摘要】目的:说明近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学之争的根源--中医学的科学性是什么,既消除一些人多年来对中医学的非议之声,又为中医学的复兴发展,开辟一条新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方法: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及真正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什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结果:近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学之争的根源是,其实就是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科学实验方法的认识不完整引起的。结论:不是中医学没有科学性,而是由于现代人把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当成了唯一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以至于忽略了另外的一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而中医学恰恰就是依靠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发展起来的。随着现代人对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逐渐有新的认识,不仅中医学的科学性会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真正的平等的中西医结合也会有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科学性;源头;中西医结合
My opinion on the new round of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disputes caused by the COVID-19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ree basic issues affecting the revival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my views of the first step i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uo Dongwe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entral Hospital of health, Dongshu Town, Ningyang County,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14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ain the root cause of the disput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past 100 years-what i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not only to eliminate some people's criticism towards Chinese medicine for many years, but also to open up a new and correct way for the rejuve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years of work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the author has conducted in-depth thinking and analysis on the three basic issues that affect the revival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first step i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The root cause of the disput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past 100 years is that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which originated in Western culture, has an 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s.
Conclusion: It is not that Chinese medicine is not scientific, but because modern people regard repeatabl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s originating in Western culture as the only correct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s, so that they ignore another special non-repeatable scienc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Chinese medicine is precisely developed by relying on this special non-repeatabl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 origina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modern people gradually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complet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methods, not only will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 recognized by modern people, but a true and equal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ill also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odernization of basic theory ;Scientific nature;Sourc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图号】: R35 【文献标识码】:A
在这次突发的“新冠”疫情防治中,在西医学暂时还没有特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我们国家果断地引入了中医学参与到“新冠”疫情的防治中去,参与“新冠”疫情防治的中医学人也不负众望,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给“新冠”患者治疗后,确实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和西医学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共同挽救了许多“新冠”患者的生命,提振了国人战胜“新冠”疫情的自信心,为中医学挣得了荣誉,得到了国家和大多数国人的肯定。现在在中西医学人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的防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也是中医学近一百多年来,少见的一次获得和西医学并驾齐驱,携手共进,优势互补,共同和疾病奋战的机遇。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和以往一样,正当中医学人全心身和“新冠”疫情奋战时,对中医学的非议之声也随之而起,非议之声的核心还是认为由于中医学不能用科学来解释,就是没有“科学性”,所以不应当参与“新冠”疫情的防治。由此新一轮的中西医学之争,也伴随着“新冠”疫情的防治逐渐展开。
在很多人关心的“中医学有没有“科学性”?”这个问题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的观点还是比较中肯的,汤院士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疾病而言,疗效就是硬道理。有疗效就必有其科学基础,只是目前还说不清而已。”。(1)
面对伴随“新冠”疫情防治引起的新一轮中西医学之争以及中医学的复兴发展困境,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卫生院的普通医生,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及真正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什么?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认识。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和医学界同仁交流分享一下这点认识。笔者希望这点认识,一方面能说明近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学之争的根源是什么,消除一些人多年来对中医学的非议之声,为包括在“新冠”疫情防治一线在内的广大中医学人能更好的治疗疾病,增强理论方面的自信心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在为中医学的复兴发展,开辟一条新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方面,尽一己之力。
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三个基础性问题是:1.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是什么?2.中医学的科学性是什么?3.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是什么?这三个中医学的基础性问题,既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顶层设计。
解决这三个中医学基础性问题及真正中西医结合第一步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能打破“中医学虽然在临床治疗疾病上确有疗效,但是一直不能在基础理论层面上,拿出让现代人理解认可的、具有科学性的有力证据”这个加在中医学身上的魔咒,为中医学能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重新获得复兴发展的机遇,扫除其在基础理论层面上的障碍。
1.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是什么?
我们国家在1979年就提出了“中医学现代化”这个发展方向,中医学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改善、提升传统中医学。因为在我们国家,随着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入,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其中有着几千年传承历史的中医学,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就不断有人质疑它的“基础理论”、“中药”、“疗效”和“科学性”等等的合理性,认为应该限制使用或废除中医学,再加上传入中国的西医学的强烈冲击,导致了中医学在我国医学界的地位是江河日下,甚至多次处于被废除的边缘,原来在我国医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中医学,现在已不可否认地蜕变成了一个小配角。
真正的中医学现代化,既不是中医学的西医化,也不是没有首先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突破的中医学现代化。
在“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学现代化?”这个问题上,中国国医大师、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裘沛然教授的认识最到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讲:“中医走向现代化是对的,中医要创新也是对的,可是中医现代化应该是继承了五千年中医传统的现代化,而不是中医的西医化。”“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只有返本才能开新。无论是中医现代化还是中医创新,只有与五千年的传统一脉相承,只有在中医学自身的规矩准绳内发展,中医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开花结果,中医的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才可能出现真正有价值的成果。”(2)。
中医学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灵魂,是中医学学术领域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医学临床实践的原理和法则。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重要性,就在于只有它才能向现代人讲明白中医学的基础原理,这也是中医学未来能得以复兴发展的最基础基石,所以中医学现代化,必然首先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就是在保持中医学基础理论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用现代化的语言阐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水平的理论体系。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是在具有了现代科学水平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传统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上,也能进行顺应时代变化需要的转变,既能进一步提高中医学在防病治病方面的能力,达到挽救、改善、提升传统中医学的目的,也能为平等的中西医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能让中医学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步步紧逼的西医学的一种防御和反击。
我们国家在对包括中医学基础理论在内的中医学现代化方面,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扶持攻关。从效果上看,到现在为止,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实在地讲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还是我们现代人和几千年前创立中医学的中国古人相比,在生活年代、历史背景、思维方式、文化底蕴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所致。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当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现在的主流生活中加速消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中医学的根不行了,根不行了,中医学再得到扶持,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中医学人应该明确坚定一个道理:在现代社会,没有中医学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现代化,就不会有真正的中医学现代化,中医学也不会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陷入发展困境中的中医学也不会有获得新生的那一天。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一个学科在基础理论层面上一直不清晰不易让人懂,则这个学科就难以发展,学科一直不发展就不能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就会被逐渐淘汰。中医学虽然在临床实践上确有疗效,但是你一直不能解决“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这个难题,就不能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以后不要说它的发展,继续往下传承都是个问题。
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气”“阴阳理论”“人体经络”等概念,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什么?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认识,并且已就此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2007年第6期《甘肃中医》上,文章的题目是《神秘的反物质留给现代人类的唯一破绽——人体经络的实质是一种反物质》。笔者的这个观点在医学界、自然科学界、中国传统文化界还没有人提出过。
2.中医学的科学性是什么?
站在现代社会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多年信奉的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只有从科学的角度讲出你的道理来,才能得到现代人的理解认可,才能让这种传统医学体系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除此之外,其他的道理都难以说服人。所以影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就是中医学的科学性。
对于中国古代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具有科学性,是不是具有基础性科学研究,到现在争论的也很厉害,现在总体上是否定论占优势。譬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双南研究员否认阴阳五行具有科学性;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教授也倾向于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但是吴教授愿意承认中国古代有博物学。确实,在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拿出自身具有科学性的有力证据之前,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对于中医学,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曾讲过:“中医尽能愈病,但是没人能把愈病之理说清楚”;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也认为:“中医不科学,很糊涂,但是能治病”。
所以中医学的科学性是必须要解决的、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中医学有科学性,则中医学在现代社会才会有一块真正的、不须保护的立足之地,中医学才会有获得新生的那一天,平等的中西医结合才会成为可能;中医学没有科学性,则中医学的前途渺茫,而且,没有了中医学的科学性,大多数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文化自信。
要想证明中医学具有“科学性”的关键,还在于首先解决“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这个难题。而解决“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这个难题的关键,还在于首先解决“中医学中人体经络的实质,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什么?中国古人是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研究发现的?”这两个难题。
中医学这么多年来之所以受了很多磨难,与人体经络的实质一直未能得到明确证明有很大的关系,中医学中的中药归经、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各种治疗手段,无不以人体经络为依托。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信科学、讲究证据的社会,作为中医学人你一直不能从理论、实验两个方面证明人体经络实质的存在,你又怎么能让中医学中各种治疗手段的治病机理清楚,临床效果好,让人理解认可呢?
虽然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他的一句话,也确实是真正击中了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要害,他说“传统文化里缺少实验。”。(3)
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中西医学、中西科学、中西文化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认识,认为中医学一直不能具有“科学性”的根源,还在于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其所认可的科学实验方法是不完整的。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除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认可的这种科学实验方法之外,还应该包括另外的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方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形成、发展起来,并且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学,由于一直不能拿出用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认可的科学实验研究标准,来进行衡量评判的、具有科学性的证据,已经忍受了一百多年的屈辱。
我们都知道,任何科学技术体系,其实践、理论的发生发展都是从自己认可的科学实验方法入手起步的。所以任何科学技术体系的根基,都是建立在自己所认可的科学实验方法之上的。认可什么样的科学实验方法,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西方文化中孕育形成、发展起来的科学实验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可重复的实验方法,不仅直观易懂,而且由于具有可重复性,所以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形成、发展起来的,由我们中国古人独创独有的科学实验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实验方法,因为需要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才可以看到,不能直观,并且由于具有不可重复性,所以很难被人发现和提出,更不好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追根溯源,这两种分别起源于中西文化中的、各自认可的科学实验方法,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都是来自于一个共同的源头,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各有各的优缺点。它们在一开始时,都能凭借各自的优势发展,但是当各自的优势发挥到顶点时,缺点就会显露出来,危机就会跟随而至,从而难以再进一步发展前进,这个时候,只有把这两种虽然研究侧重面不同、但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科学实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才能消除各自的危机,重新共同获得发展前进的新动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观点,中医学一直强调整体性,由此我们应该考虑到,如果中国古人没有对人体、自然界及宇宙有自己独到的深刻的认识,他们是不会提出这个观点的,更不会传承了几千年,至今仍继续被我们大多数炎黄子孙所接受、认可、传承的。
中国古人正是运用自己独创的科学实验方法,对人体、自然界及宇宙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探索研究,才建立起一套不同于西方的、自己独有的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所以当中国古人运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所取得的实验研究成果,被拿来用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认可的科学实验研究标准,来进行衡量评判时,肯定是不科学的,不予认可的。
对于我们中国古人独创独有的这种科学实验方法,只要我们中医学人看准了,就应该大胆的提出来,让现代人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对分别起源于中西文化中的、这两种不同的科学实验方法进行分析、思考、判断,这样才有可能让现代人逐渐地认为,我们中国古人独创独有的这种实验方法,确实也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科学实验方法,中医学的科学性才能就此被确立。
所以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应该有两种,从西方文化中孕育形成、发展起来的,支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它一开始发展,就忽略了另外的一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而这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恰恰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才能孕育形成、发展起来。我们中国古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方法之上,建立发展起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和中医学来的。因此,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应该是由分别起源于中西方的,虽然研究侧重面不同、但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这两种科学实验方法组成的;相应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也应该是由分别起源于中西方的,虽然研究侧重面不同、但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两套科学技术体系组成的。
只有对分别起源于中西方的、这两种不同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新认识,中医学的科学性才不是个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才不是个问题,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才会有新动力。
所以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学之争的根源,其实就是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科学实验方法的认识不完整引起的。
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很简陋的条件下,就能发现并提出人体内有一套人体经络,现代人在大量的资金设备的支持下,研究了几十年却仍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不是中医学中的人体经络不存在,也不是现代人不行,原因就一个:不得法。
对于分别起源于中西方的、这两套不同的科学技术体系,它们在科学实验方法上的异同,笔者已就此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2017年第2期《医学争鸣》上,文章的题目是《一种被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忽略的实验方法——对如何正确研究人体经络实质的一点见解》。笔者提出的这种对科学实验方法的分类法,在国内外还没有人提出过。
3.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是什么?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胡镜清研究员在2017年第1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期待的力量》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曾讲到这样一段话:“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人,经常会感到无助,以至于总是期待外部有神来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帮助我们完成中医基础理论传承创新的宏伟大业。但现实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当人们希望找到什么是中医学的原创思维时,却发现蕴含宝贵原创思维的中医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被许多新创但浅薄的概念淹没,变得模糊不清了,更有许多内涵歧义甚至名实分离、空洞化及异化。当人民希望我们基础理论研究队伍能担当大任时,我们却发现自己学力不逮,势单力薄,蓦然回首发现既往“理论-临床-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药实践、研究与成才的土壤早已不复存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队伍和体系分化、水土流失的情形愈演愈烈。”(4)。
为什么已经护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中医学,发展到今天却陷入发展困境,自己都不能把自己说明白了呢?是因为现代的中医学人丢失了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今天的中医学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已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在哪儿呢?就在《黄帝内经》(5)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我国研究人员对包括“气”“阴阳理论”“人体经络”等在内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虽然已经研究多年,但是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虽然研究人员们想尽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没有人能静下心来揣摩揣摩中国古人心中有什么样的难言心思。只有能揣摩到中国古人心中的难言心思,才能知道他们为什么能提出这样一套中医学基础理论,才能知道他们到底通过了一条什么样的实践探索途径,先是发现了人体内有一套人体经络,以后又总结出阴阳五行理论,最后又应用在了中医学上的。而中国古人心中的难言心思、所走的实践探索途径,实际上已经在《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指出了。对于这个由中国古人提出的、在《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清晰指出的观点,到现在为止,让人很奇怪的是,包括近现代的《黄帝内经》研究大家在内的中医学人,一直没有人敢提出来。《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这个观点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恰恰是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是打开包括《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唯一一把钥匙。在知不道或不承认这个观点的情况下,研究《黄帝内经》,我们只能领会《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的只言片语,而不可能完整、正确的领会《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的含义。《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这个观点,实际上看过《黄帝内经》的人都知道,只是敢相信的人很少,敢大胆深入研究并且敢于说出来的人更少。如果我们中医学人一直不能不敢把这个观点挑明,中医学的复兴发展就没有指望;而且也只有在承认这个观点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的知道,《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只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这片大地中,生长出的一棵传奇之树上,结出的众多传奇之果中的一颗而已(传奇之树是指中国古人对人体、自然界及宇宙的探索研究之旅,即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
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已就此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2020年3月份第6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上,文章的题目是《浅谈《黄帝内经》与人体经络的形成》。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以《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依据,对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源头在哪里?为什么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古人能首先发现并且提出人体内有一套人体经络?为什么中国古人提出了一套别具一格的、能很好指导中医学临床实践,但是又让现代人难以理解的阴阳五行理论?它们是在中国古人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和实践探索中发现的?从中国古人所走的实践之路和理论之路两个方面谈了一点自己的认识。
4.真正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什么?
自从西学东渐以来,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中医学,竟然在和只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现代西医学的交流、碰撞中,多次处于被废除的窘境。面对这种窘境,包括我们国家、中医学人、热爱祖国医学的人士等也想尽了很多办法,一直想让传统中医学摆脱这种窘境。
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是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的交叉领域,是用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的理论与治疗方法,结合临床,对某些疾病进行共同治疗研究,使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的学术逐步交流,逐渐产生新的理论与治疗方法,期望产生一种新的医学流派,以达到挽救、改善、提升传统中医学的目的。
大量的临床实践也已经证明,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确实各有所长,从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彼此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兼容并蓄,两者优势进行互补,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疾病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能更好的达到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只是到现在为止,研究了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实在地说,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这几十年以来 ,中西医结合研究走了很多弯路,走的很痛苦,一直在争论和困惑中探索发展 ,在探索发展中又不断存在着困惑和争论。
对于中西医结合的艰难,已故中国两院院士、大物理学家钱学森先生曾讲到“回顾建国初年,国家当时就已明确了中医的重要性,而且又提出了中医要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怎么现代化的问题,后来好像变成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那就是说,把中医看做是不科学的,要用西医科学使中医现代化。但是,这样一种方法能否取得成功,现在看来是值得考虑的。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邝安坤教授,他是中西医结合的著名专家,那天晚上我们谈得很融洽,我当时就向他讲,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把中医科学化恐怕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医的指导思想与西医差别太大,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邝教授听我谈完后说,他搞中西医结合已三十年,也感到有点走不下去了,所以他听到我提出另外一个方向,感到很高兴,这大概是四、五年前的事。也就是说,他搞了三十年的中西医结合式的中医现代化,到头来感到很苦恼,这就说明问题不那么简单。”。(6)
在科学网聂广教授的博客中,有这样一篇题目是《两位退休教授(工科与医科)关于中医的通信》的博文,这篇博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年力主中医现代化、多学科研究,国家“973”中医理论整理与创新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最终成为“纯中医”的倡导者,而且愤愤不平的悔恨:培养了“中医的掘墓人”。这其中的心路历程,恐怕非过来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会这样?邓铁涛教授本来认为,中医学之发展,必须与时代各种最先进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在此同时,中医学本身首先要把原有的宝藏来一次大整理,使中医的理论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但最后陷于绝望——“中西医结合,结合一点,消灭一点,结合越多,消灭越多,全部结合,全部消灭。””。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在的中西医结合领军人物陈可冀院士,在他的文章《我的中西医结合六十年》中,一方面回顾了自己几十年来所走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之路,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中西医结合未来发展的担忧及期望,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写到:“中医药理论层面的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公认的大难点。但是,五十年前,中西医结合前辈、上海的邝安堃教授关于阴阳学说的医学生物学研究,命门学说的肾上腺皮质关联的研究,广东的侯灿教授的八纲理论研究,是多么具有影响力的从整体论与还原论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及病证结合理论的探索研究,令人钦佩。我深信,“国有春风聚太和”,只要管理部门重视,举国协力合作,有特事特办,新事新办,方法全新的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一定能够改变现状,戒绝平庸。研究人员应该有类似所谓“隆中三策”的创新思考,实现令人久久期待的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进一步为实现更加完好的中医药学时代性的转化,为人类健康,作出崭新的征服疾病威胁的贡献。”(7)。
为什么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至今发展起来还是这么艰难呢?笔者认为:没有中西医首先在基础医学实践、基础医学理论结合上的突破,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上的结合就不会有飞跃性的进展,也不会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学派。
以往的中西医结合从一开始结合就忽略了一条基本原则:两个不同的实践、理论医学体系相结合的基础,必须是建立在对这两个不同的实践、理论医学体系的异同,有充分了解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都知道,医学最基础的基石是解剖学,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概莫能外,所以没有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的真正结合,其他(比如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等)的中西医结合都无从谈起。
建国以来,所有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途径,都不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成功结合的基础之上的,都是建立在对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的异同还没有搞清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不是建立在医学最基础基石之上的中西医结合,其实是一种强硬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这种强硬的中西医结合就好比是在沙漠上建大厦,必然是越干越难,越干越迷茫,越干越感到难以为继。
因此真正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应该是传统中医学(经络体)和现代西医学(肉体)在解剖学方面的成功结合。只有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完整、清晰的结合了,中西医的其它结合(比如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等)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越来越顺昌的、越来越能让人看到光明的中西医结合希望之路。
虽然中西医结合之路是漫长的、艰难的,但是在对于中西医结合的前景展望方面,已故中国两院院士、大物理学家钱学森先生不愧是一位目光敏锐、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大科学家,他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明确的指出:“从人体科学的观点,中医有许多比西医学高明的地方,但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8)
传统中医学偏于注重整体,过于模糊;现代西医学偏于注重局部,过于精确,两者各有优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形成一种新的、清晰的、完整正确的医学体系,所以中西医结合必然是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发展的最终归宿。
笔者对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的一点展望: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一开始是各自发展→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相遇、交流、碰撞→中西医并用(现在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就是中西医并用)→中西医结合(以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在解剖学方面的成功结合为标志)→中西医融合→完整医学(基础理论完整清晰,临床治疗高效安全,在中国建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可、通用)。
附:中医学和西医学各自的起源及走向轨迹图
致谢:这篇文章的英文翻译部分全部由谢依璇硕士(北京中医
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8级硕士)帮助完成,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摘录自汤钊猷院士的《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2018年,38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郝光明.现在的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J].中医药学刊,2004,22(1):149-151.(注:《中医药学刊》上的这篇文章,又是从2003年9月15日的《现代教育报》转载来的)
[3]摘录自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2015年,1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胡镜清.期待的力量[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1):3-3.
[5]山东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校译.黄帝内经素问校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摘录自钱学森先生等的《论人体科学》1988年,297页,人民军医出版社.
[7]陈可冀.我的中西医结合六十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7):773-775.
[8]摘录自1990 年 12 月 11 日致徐振林,《钱学森书信选(上卷)》,2008 年 ,0553 页,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郭东文(1972-),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地区宁阳县东疏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医师,中专学历,研究方向:中医学基础理论
Tel:15269894598 Email:guodongwen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