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手足心发热怪症

车钱草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20/12/15
帖子
2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所在地
武当山
IMG_20201215_141432.jpg
IMG_20201215_141446.jpg
IMG_20201215_141410.jpg
 
这脚过热而用热药治之,应该属于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阳极生阴、热极生寒”吧?

一般人,都是想办法求脚热而通足三阴经,足三阴经通则气血通畅,人无大病
这个患者却因脚过热,足三阴经过盛,阴火旺而阳经气弱无法下行,导致胃经阳气不足,气街无气双膝冷,膀胱阳气也不足,小肠火弱吹不胀膀胱,不存小便
用二神汤加附子回阳救逆,既是平衡阴阳,也算得上“热极生寒”

阳气弱而足三阴经通畅,这个患者之前应该就是个长期用脚走路,锻炼有加的人
细看职业为教师,看来应该是行走站立较多,身体底子不错
如果是身体底子稍差点的,那就不是脚热得厉害,而是静脉曲张或小腿水肿了
 
最后编辑:
这个病人元气不内守,也就是元阳之气守不住。原因元阳气虚,造成各脏腑元气外泄,元阳之气外泄后体内以阴寒为主。这人得亏是年轻,若老年人有如此外泄速度,寿命也就三年左右。治则补元阳之气才能潜阳格守脏腑。
 
从本质上讲,就是四肢的静脉血少,动脉血多,如此就发热。反之则厥,手足寒。
针刺,补少阳,太阴,留针,以聚阴气。
 
  他这个病症,有明显畏冷的表现,而且脚心是少阴经的起点,因此,这个病辨证用药应该不太难。
  本人大约在六岁时得过一次感冒,从此长达十多年时间脚心晚间发烫,甚至连冬天都要把脚伸到外面,根本就没有畏寒现象,吃了很多药没有治好。后来是一个乡间郎中治好的。那时不懂医,不知道他开的是些什么药。
 
 
  他这个病症,有明显畏冷的表现,而且脚心是少阴经的起点,因此,这个病辨证用药应该不太难。
  本人大约在六岁时得过一次感冒,从此长达十多年时间脚心晚间发烫,甚至连冬天都要把脚伸到外面,根本就没有畏寒现象,吃了很多药没有治好。后来是一个乡间郎中治好的。那时不懂医,不知道他开的是些什么药。
 
同病但是不同因,小孩子的话是阳太多,而中年之后几乎都是阳不足了,两个都会导致同一种症状,我发现基本上同症状的都会有两个极端,所以辨病,先辨阴阳。
阳太多浮到外面的要收纳回来,阳不足里寒太盛的也是要把寒去了把阳收回来,这也是一个虚实问题。前面的是不虚,后面的就涉及到里虚。
表里寒热的问题,也是分表里同热,还是表热里寒,还是单单表热里不寒,或者表不热里热。
这样八纲辨证就全了。
 
从本质上讲,就是四肢的静脉血少,动脉血多,如此就发热。反之则厥,手足寒。
针刺,补少阳,太阴,留针,以聚阴气。
这个还不到本质,本质是为什么动脉血多,静脉血少,为什么人体在往四肢末梢加强泵血,有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还不到本质,本质是为什么动脉血多,静脉血少,为什么人体在往四肢末梢加强泵血,有哪里出了问题?
邪在府则热,邪在脏则寒。
 
李老的方子开得很好,效果也很好,但是他仅从阴阳变化的角度去谈论病机,很难服人。从病机上说,此病若不引入寒邪概念既难说清楚病机,也不能解释其用方。最后完全解决问题的方子:麻黄、附子、细辛、甘草、干姜。从此方看,除开甘草稍微有点补力外,其它药物皆是通阳祛寒之药,根本就没有补力。
  我估计,患者是因为伤寒感冒后或其它特殊的原因(如月经期间、性生活等)致使寒邪伏肾化热所致。一方面由于正邪相争(肾阳与寒邪交战,势均力敌,打持久战)而生内热;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湿重、湿与热互结而使热不能从躯干外散、只能沿经而从两头出去。为什么热可从两头出呢?因为,头为诸阳之汇,也为肾经之所终,可使热从头外散;脚心是涌泉穴,乃肾经之所始、肾气之所出,也能使热从脚心外散。
 
最后编辑:
凡是虚热一大补元气,热就潜回表热就消失。连续补几日元气,热不反回。
 
有一些疾病是虚热还是实热,实热症一补体温会更高。虚热一补热消失。现在一些病人有痔疮,有前列线,小便热大便出血。有人叫湿热下注。热吗?肯定是热!但是我断它为虚热,按阴阳辨证为阴证范畴。即然我辨为阴证,在治疗上就为不足之症。医宗:补不足泄有余。所以对上述热症我是必补元阳之气为主,补后一切症状消失。并且娄战娄胜无疑。热从何来?元气外泄也。
 
内伤为主的,一从痰饮来入手,一就直接温,算是寒饮,还有一种大补肾元。目前看,内伤的多,外感而出现手脚热的多是食伤痰饮夹外感,不能单解表。
 
伤寒论里面有写到.第一诊,判断是对的.处方不完美.所以有第二诊,
第二诊的原因是病人体虚,所以汗没有透发.发汗即可.

第三个药方是败笔.
 
李老的方子开得很好,效果也很好,但是他仅从阴阳变化的角度去谈论病机,很难服人。从病机上说,此病若不引入寒邪概念既难说清楚病机,也不能解释其用方。最后完全解决问题的方子:麻黄、附子、细辛、甘草、干姜。从此方看,除开甘草稍微有点补力外,其它药物皆是通阳祛寒之药,根本就没有补力。
  我估计,患者是因为伤寒感冒后或其它特殊的原因(如月经期间、性生活等)致使寒邪伏肾化热所致。一方面由于正邪相争(肾阳与寒邪交战,势均力敌,打持久战)而生内热;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湿重、湿与热互结而使热不能从躯干外散、只能沿经而从两头出去。为什么热可从两头出呢?因为,头为诸阳之汇,也为肾经之所终,可使热从头外散;脚心是涌泉穴,乃肾经之所始、肾气之所出,也能使热从脚心外散。
有的人患重感冒,通常在治好后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像李可医案中提到是那个患者,有可能就是伤寒后留下的后遗症:即没有把侵入肾经的寒邪完全驱除,以至于肾阳被寒邪所郁,正邪长期相争而生热。热与湿邪相结,而不能从其它地方散走,只能从肾经两端出去。第一方:用了四逆汤虽然把寒邪驱除了一部分,使病情得到缓解,但是没有彻底把寒邪驱除干净,所以一着凉又反复。第二方: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了麻黄、细辛。麻黄、细辛是驱寒邪之猛将。这两味药驱除寒邪是通过发散寒邪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就更加说明患者的病机主要是:寒邪伏肾经或肾阳被寒邪所郁。
  李老治此病的基础方是四逆汤。四逆汤,准确地说,是驱除寒邪的利器,而不是补肾的良药。寒邪驱除了,也就是堵塞肾阳畅行通道的敌人赶走了、路子打通了。换个角度说,这就是阳回了。肾阳还是原来那么多,只是把纠缠它的敌人赶跑了而已。
 
就中医理论而言,李可也许比不上中医学院的教授;但是就临床经验而言,可能中医学院的教授不及他。李可的弟子中就有中医学院的教授。不是先成为李可的弟子之后才当上中医教授,而是先当上中医教授后才成为李可的弟子。连中医学院的教授都要拜在他门下,可见李可的中医临床功力确实非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