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一本有一本的伤寒 各家有各家的仲景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一本有一本的伤寒 各家有各家的仲景

金栋按: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自序》说:“夫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在汉唐时代,仲景书本即经验方、方书而已(见《汉志·方技略》、隋唐宋《史志》记载及历代注家相关考释),本无高深之理论,溯其源如皇甫谧《甲乙经序》所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治病愈疾之方书,亦即以方类证(清·徐大椿《伤寒论类方》)、方证对应,乃《伤寒论》之真、之实、之是,故当从《伤寒论》中求解。

然以为仲景书是经论方、且被奉为医圣者,乃宋代以后之事了。历代注家多以《素问》《灵枢》《难经》等医经理论,推演阐释仲景之学、经方之《伤寒论》,结果形成两层皮,即并未将医经理论之五行、经络、气化等学说融入《伤寒论》112方、《金匮要略》262方去指导组方。

据《汉志·方技略》记载,医经与经方本非同一医学学派,乃渊源有自,然经王叔和“撰次”《伤寒论》而联姻两家后,影响深远。王叔和“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经理论体系,附益、补入仲景之学、经方之《伤寒论》,“撰次”而成今通行本《伤寒论》,其后金·成无己继之而为《注解伤寒论》,传承流行至今。

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而开《伤寒论》注解之先河以后,历代医家就竞相效仿,《伤寒论》注解之风便一发莫制。由于个人的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对《伤寒论》的理解也就不同,这样就导致了注解的不尽一致,以及不尽的注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趣的是,学者往往是十分自信的,在《伤寒论》研究领域里情况也是如此。各位学者不仅要论述自己之是,而且还要辩驳他人之非,这自然导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研究更加蓬勃兴旺(傅延龄《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读历代《伤寒论》注本,正可谓是“一本有一本的伤寒,各家有各家的仲景”,且多述自己之是,或驳他人之非。殊不知,大道至简——“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仲景书即经验方而已!当从《伤寒论》中求解。陶弘景《辅行诀》一书的奉献者张大昌先生说:“近世日人丹波氏以证候讲,实宗徐大椿之类方”(《张大昌医论医案集》)——以方类证,影响而成就了日本汉医古方派医家,如吉益东洞、汤本求真、山田正珍、大塚敬节等,倡导方证对应,以《伤寒论》解释《伤寒论》深得其精髓,而我国如恽铁樵、陆渊雷、胡希恕、冯世纶、郭生白、黄煌等均持此说,则被奉为经方大家。

《汉志·方技略》“经方”之含义,即“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指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五味,来调治人体疾病的表里寒热(阴阳)虚实等,使其归于平衡而病愈,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也!因此仲景之学、经方之《伤寒杂病论》其“理”是以八纲作为定法组方之依据。而陶弘景《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民国儒医杨绍伊《考次伊尹汤液经序》以深厚的国学功底考证、证明《伤寒杂病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乃源于伊尹《汤液经》之法训与众方而述辑撰成。然若求中医理论体系之完整、之完美、之完善、之恢宏博大等,则如叔和之“撰次”及历代注家之解《伤寒杂病论》,即经方非惟经验方,是有理者——医经的指导,亦即今通行本(宋本)《伤寒杂病论》作者是张仲景述、王叔和撰次(集)、林亿等诠次之完美组合!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