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男,8岁,体重20kg,2015年10月15日就诊。
主诉:发热、寒战半天。
患儿家属代诉患儿半天前出现寒战后发热(在家体温未量),恶寒,发热前四肢抖动,口唇紧闭,头痛剧烈,以前额眉棱骨下明显,鼻塞,无流涕,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查体:体温38.5℃,恶寒,面红耳赤,鼻腔内黏膜充血红肿,下唇部轻微咬伤,颈软,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略弦。
中医诊断:少阳病,已偏于化热。
西医诊断: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鼻窦炎。
中医治以和解少阳,加清解热邪。
拟方:小柴胡汤加减:北柴胡30g、黄芩10克、法半夏9克、党参12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白芷6克、辛夷花6克、薄荷10克、蝉蜕10克、钩藤10克、生石膏50克。诸上药3剂水煎,按照《伤寒论》所注之法煎服。
西药给予双氯芬酸钠栓 20mg/次,必要时塞肛。
1剂后随访,家属代诉服药后约半小时微微汗出,体温恢复正常(36.4℃)。夜晚再次发热1次,峰值较前下降(38.0℃),无寒战,头痛明显减轻,予以物理退热后未再发热。
次日,家属电话告知患儿无不适,已去学校读书,至放学回家无发热寒战、头痛等,建议仍以原方少量温服以巩固治疗。数日后路遇患儿母亲,告知未再反复,已痊愈。
按:一般少阳证出现在“伤寒五六日”,而儿童由于系“纯阳之体”,所以化热传变速度可能会快一些。该患儿恶寒、发热寒战,为太阳病化热入里,邪入少阳,寒热相争,故先寒后热,符合《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本证中“往来寒热”的热型,遂辨为少阳病,见咽红、脉浮数,化热之势已显,故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方中加入清热之品。小柴胡汤源于仲景《伤寒论》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而临床实践运用中,治疗外感急性发热,“只要具备小柴胡汤证,但见一证便是,即可大胆投之”。关于石膏的用法及用量,张锡纯在《石膏解》中论述尤佳,张氏在《石膏解》中也记载一病案,其长子七岁风寒,单用石膏煎汤温饮“一昼夜间,共用生石膏六两(约180克),病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张氏认为只要辨证准确,即可“放胆用之”。张氏又有“石膏阿司匹林汤”(石膏2钱,阿司匹林1瓦),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病的典型方剂,故仿其立意于方中加入石膏50克,结合双氯芬酸钠栓治标,石膏由里向外清热,既可迅速降温,又可透热外出,防止热势反复,标本兼治,遂获良效。至于该患儿眉棱骨疼痛明显,经虽在阳明,却并非太阳病已传至阳明经,而是外邪化热入里,引动素体伏热而发,故以白芷等为阳明经之使药。因化热之势已明显,故又加入清热之品,银花、连翘清热透表较快,而蝉蜕、钩藤清热之力持久,合用之而相得益彰。诸药相配,各取所长,故能使患儿霍然而愈。
个人拙见,未必准确,望诸位老师不吝赐教。
主诉:发热、寒战半天。
患儿家属代诉患儿半天前出现寒战后发热(在家体温未量),恶寒,发热前四肢抖动,口唇紧闭,头痛剧烈,以前额眉棱骨下明显,鼻塞,无流涕,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查体:体温38.5℃,恶寒,面红耳赤,鼻腔内黏膜充血红肿,下唇部轻微咬伤,颈软,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略弦。
中医诊断:少阳病,已偏于化热。
西医诊断: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鼻窦炎。
中医治以和解少阳,加清解热邪。
拟方:小柴胡汤加减:北柴胡30g、黄芩10克、法半夏9克、党参12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白芷6克、辛夷花6克、薄荷10克、蝉蜕10克、钩藤10克、生石膏50克。诸上药3剂水煎,按照《伤寒论》所注之法煎服。
西药给予双氯芬酸钠栓 20mg/次,必要时塞肛。
1剂后随访,家属代诉服药后约半小时微微汗出,体温恢复正常(36.4℃)。夜晚再次发热1次,峰值较前下降(38.0℃),无寒战,头痛明显减轻,予以物理退热后未再发热。
次日,家属电话告知患儿无不适,已去学校读书,至放学回家无发热寒战、头痛等,建议仍以原方少量温服以巩固治疗。数日后路遇患儿母亲,告知未再反复,已痊愈。
按:一般少阳证出现在“伤寒五六日”,而儿童由于系“纯阳之体”,所以化热传变速度可能会快一些。该患儿恶寒、发热寒战,为太阳病化热入里,邪入少阳,寒热相争,故先寒后热,符合《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本证中“往来寒热”的热型,遂辨为少阳病,见咽红、脉浮数,化热之势已显,故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方中加入清热之品。小柴胡汤源于仲景《伤寒论》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而临床实践运用中,治疗外感急性发热,“只要具备小柴胡汤证,但见一证便是,即可大胆投之”。关于石膏的用法及用量,张锡纯在《石膏解》中论述尤佳,张氏在《石膏解》中也记载一病案,其长子七岁风寒,单用石膏煎汤温饮“一昼夜间,共用生石膏六两(约180克),病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张氏认为只要辨证准确,即可“放胆用之”。张氏又有“石膏阿司匹林汤”(石膏2钱,阿司匹林1瓦),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病的典型方剂,故仿其立意于方中加入石膏50克,结合双氯芬酸钠栓治标,石膏由里向外清热,既可迅速降温,又可透热外出,防止热势反复,标本兼治,遂获良效。至于该患儿眉棱骨疼痛明显,经虽在阳明,却并非太阳病已传至阳明经,而是外邪化热入里,引动素体伏热而发,故以白芷等为阳明经之使药。因化热之势已明显,故又加入清热之品,银花、连翘清热透表较快,而蝉蜕、钩藤清热之力持久,合用之而相得益彰。诸药相配,各取所长,故能使患儿霍然而愈。
个人拙见,未必准确,望诸位老师不吝赐教。
中医人:甘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