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案赏析 医林改错医案研读之通窍活血汤(全书共450案)

雲臺子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06/03
帖子
210
获得点赞
72
声望
28
所在地
湖北
《医林改错》诸方医案(节选部分样稿,书稿已完成,共22万多字符。)

一代名医王清任敢于问阙经典,重视亲身实践,潜心四十余年,终著成传世之作《医林改错》。全书所载三十一方,虽历经百余年,仍广泛运用于临床,且效如桴鼓。该书是中医理论与临证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是中医人必读之书。
中医的实践性很强,要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必须结合中医临证实际。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议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专研,事半功倍。”医案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载体,在中医的传承和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广泛搜集了《医林改错》诸方的医案,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原方。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公开发表的大量医案,再此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选取的医案,除为了统一体例进行了少量调整外,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医案的原貌。对医案的评析也采用了原作者的观点,仅对部分案例融入了编者的观点。同时,也注明了原医案的出处,以表对原文的尊重,也方便读者检索阅读。
愿此书能够成为中医学者及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由于临床经验和学术水平有限,其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甘*平(芸薹子)
2020年11月​

目录

序1
目录1
通窍活血汤1
通窍活血汤方1
通窍活血汤医案2
头痛2
眩晕3
脏燥4
不寐5
神经官能症6
痴笑症7
言语模仿及重复语言7
乙脑后遗症9
变应性亚急性败血症10
哮喘11
一氧化碳中毒12
输尿管结石13
闭经14
癫痫(腹型癫痫)15
癫痫(外伤癫痫)16
三叉神经痛18
面神经麻痹19
中风后痴呆20
中风后吞咽困难21
脑外伤性昏迷22
脑震荡24
颅内伤后遗症25
脑胶质瘤26
口臭27
舌尖发麻27
梅核气28
喉瘫29
飞杨喉30
声带白斑30
暴喑32
眼底静脉血管瘤33
失明34
外伤性目衄36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7
耳鸣38
暴聋39
筛窦癌40
酒渣鼻41
脱发42
扁平疣43
紫印脸44
白癜风46
黄褐斑46
多形性红斑47
过敏性紫癜48
慢性荨麻疹49
太田痣50
通气散53
通气散方53
通气散医案53
梅尼埃病53
耳鸣54
耳聋55
鼓膜外伤55
渗出性中耳炎56
他性中耳炎57
链霉素中毒性耳聋58
梅核气58
头痛59
血府逐瘀汤61
血府逐瘀汤方61
血府逐瘀汤医案61
支气管哮喘61
原发性肺癌6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3
心悸、胸闷痛6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5
心衰66
胸骨后不适67
胃凉症68
吐酸70
呃逆71
顽固性腹胀72
便秘73
泄泻74
食管下段贲门癌梗阻75
高脂血症76
胁痞77
黄疸78
焦虑障碍79
不宁腿综合征80
阴汗82
癫痫83
失眠84
嗜睡85
脑梗死后性格改变86
狂症87
灯笼病88
半身出汗89
糖尿病肾病89
痛风90
白塞病91
慢性前列腺炎94
遗尿95
勃起功能障碍96
少弱精子症97
乳腺小叶增生98
崩漏99
痛经100
经行头痛100
月经后期101
癥瘕102
围绝经期综合征103
不孕104
子肿107
滑胎108
盗汗109
产后不寐110
产后抑郁症110
附骨疽111
血栓性浅静脉炎113
外伤后双手麻木案114
急性腰扭伤114
痤疮115
蛇串疮116
结节性痒疹117
银屑病118
硬皮病119
瑞尔氏黑变病120
视物流泪120
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121
耳鸣122
幻听症123
慢性肥厚性鼻炎124
灼口综合征126
舌痛、舌肿127
声带息肉128
膈下逐瘀汤130
膈下逐瘀汤方130
膈下逐瘀汤医案130
肺心病合并心衰130
胃痛131
胃凉132
呃逆133
胃粘膜脱垂症134
壶腹部癌致梗阻性黄疸135
腹痛136
慢性结肠炎137
肠系膜动脉栓塞138
小肠结核139
急性胰腺炎141
脂肪肝142
肝囊肿143
肝脓肿143
肝小静脉阻塞145
血鼓147
肝癌148
胆管消失综合征149
肾泻151
前列腺增生151
偏头痛152
脏躁154
痛经155
月经过少155
子宫内膜异位症156
闭经157
慢性盆腔炎158
产后恶露不绝159
手指关节痛160
臁疮161
手术后肠粘连162
奇痒163
补阳还五汤165
补阳还五汤方165
补阳还五汤医案166
寒热交替166
盗汗167
嗜睡168
头痛168
低血压16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70
美尼尔氏综合征171
排尿性眩晕172
帕金森氏病172
面神经炎174
周围性面瘫175
麻痹性震颤175
脑出血后遗症176
脑萎缩177
哮喘178
肺痈178
间质性肺疾病179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80
病毒性心肌炎182
风心病182
冠心病心绞痛184
呃逆185
老年性便秘186
遗尿症186
间质性膀胱炎187
水肿189
慢性肾炎190
慢性肾功能不全191
糖尿病肾病192
肾性高血压194
前列腺增生195
精液不化症196
男子更年期综合征198
倒经199
崩漏199
子宫内膜异位症200
盆腔炎症包块201
宫外孕202
产后晕厥203
产后皮肤瘙痒204
血管肿型内痔205
腕管综合征206
骨折延迟愈合207
颈椎病208
痹证208
纤维肌痛症210
末稍神经炎210
马尾综合征211
下肢深静脉炎213
术后下肢凉、麻木214
痿证215
类风湿性关节炎216
痛风217
淋巴瘤样肉芽肿219
过敏性紫癜220
网状青斑220
顽固性荨麻疹221
局限性硬皮病222
瘀积性皮炎223
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224
眼外肌麻痹性复视225
麻痹性内斜视226
视网膜静脉阻塞227
上睑下垂228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229
突发性耳聋230
慢性肥厚性鼻炎231
半边舌苦232
慢性喉炎233
声带结节234
中风误案一235
中风误案二237
解毒活血汤239
解毒活血汤方239
解毒活血汤医案239
高血压239
充血性心力衰竭241
变应性血管炎242
单纯性膈肌痉挛244
痢疾245
肠息肉246
慢性结肠炎247
慢性阑尾炎248
黄疸249
慢性肾炎250
慢性肾功能衰竭251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急性肾衰252
紫癜性肾炎254
慢性咽炎255
急救回阳汤257
急救回阳汤方257
急救回阳汤医案257
心悸257
心源性晕厥258
心肌梗塞259
尿路结石260
闭经261
席汉氏症262
新生儿硬肿症263
可保立苏汤264
可保立苏汤方264
可保立苏汤医案264
患风湿性舞蹈病264
癫痫265
婴儿痉挛症267
脑出血268
发热泄泻脱水269
眼皮跳动270
脑鸣271
慢惊风272
重症肌无力273
桥脑上外侧综合征274
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275
多动症276
厥证277
脑外伤后遗症278
通经逐瘀汤280
通经逐瘀汤方280
通经逐瘀汤医案280
隐球菌脑膜炎280
粘连性腹痛283
会厌逐瘀汤284
会厌逐瘀汤方284
会厌逐瘀汤医案284
干燥综合征284
顽固性嗳气286
顽固性呃逆286
脑卒中假性球麻痹287
舌下肿块289
舌根肿块289
慢性扁桃体炎290
亚甲型甲状腺炎291
软腭肌瘫293
吞咽神经麻痹294
咽痛295
颗粒性咽炎296
慢性肥厚性喉炎297
梅核气298
咽部息肉299
会厌肿块300
声带结节301
声带息肉302
声带出血303
止泻调中汤304
止泻调中汤方304
止泻调中汤医案304
慢性腹泻304
溃疡性结肠炎305
保元化滞汤307
保元化滞汤方307
保元化滞汤医案307
痢疾307
助阳止痒汤309
助阳止痒汤方309
助阳止痒汤医案309
咽痛309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10
肛门湿疹311
皮肤瘙痒312
风疹313
植物-日光性皮炎313
少腹逐瘀汤315
少腹逐瘀汤方315
少腹逐瘀汤医案315
失眠315
腹痛316
腹泻318
慢性结肠炎319
直肠炎320
克罗恩病321
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致肠梗阻322
间质性膀胱炎324
反复尿路感染325
附睾结核326
慢性前列腺炎327
阴头寒328
阴茎内缩330
阳痿330
不育331
月经先期332
月经后期333
痛经334
经行情志异常335
经期口唇瘀肿336
崩漏337
白经338
不孕(输卵管堵塞)339
不孕(附件包块)340
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341
瘀血滑胎342
安胎343
产后腹痛344
产后浮肿346
产后恶露不绝347
子宫内膜炎348
子宫肌瘤349
子宫腺肌病350
卵巢巧克力囊肿351
输卵管积液352
输卵管卵巢炎354
宫腔粘连综合征354
性欲丧失356
性交后出血357
急性肾挫伤358
术后发热359
术后肠粘连360
黄褐斑361
皮肤瘙痒362
古开骨散364
古开骨散方364
古开骨散医案364
喘证364
老年痴呆365
子痫366
宫缩乏力367
难产368
死胎369
古没竭散372
古没竭散方372
古没竭散医案372
腹痛372
黄芪桃红汤374
黄芪桃红汤方374
黄芪桃红汤医案374
特发性肺纤维化374
古下瘀血汤376
古下淤血汤方376
古下淤血汤医案376
慢性肝炎376
早期肝硬化377
肝硬化腹水377
胃溃疡378
中风后遗症379
脑震荡后遗症379
坐骨神经痛380
痛经380
产后腹痛381
抽葫芦酒382
抽葫芦酒方382
抽葫芦酒医案382
肝硬化腹水382
刺猬皮散384
刺猬皮散方384
刺猬皮散医案384
遗精384
烫伤385
胃脘痛385
身痛逐瘀汤387
身痛逐瘀汤方387
身痛逐瘀汤医案387
病毒性心肌炎387
胸痹388
中风389
脑震荡后遗症390
颈椎增生症391
肩周炎392
腰椎间盘突出392
坐骨神经痛393
类风湿性关节炎394
身体酸痛395
全身进行性骨化性肌炎396
纤维肌痛综合征398
静脉炎399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399
末梢神经炎401
雷诺综合征402
陈旧老伤402
产后身痛403
磠砂丸405
磠砂丸方405
磠砂丸医案405
瘰疬405
骨髓炎406
结核性关节炎407
癫狂梦醒汤409
癫狂梦醒汤方409
癫狂梦醒汤医案409
汗证409
消渴410
哮喘411
呃逆412
肝硬化腹水413
咬牙症414
不寐案415
失眠416
头痛417
高血压417
美尼尔氏综合征418
昏厥419
癫痫420
憨笑421
癔病性瘫痪422
忧郁症423
精神分裂症424
慢性胃炎合并焦虑抑郁425
狂躁427
阿尔茨海默病428
经闭430
产后抑郁430
泛发性湿疹431
龙马自来丹433
龙马自来丹方433
龙马自来丹医案433
面神经麻痹433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435
假性球麻痹436
不射精症438
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438
外展神经麻痹440
痹证441
痛痹442
强直性脊柱炎443
黄芪赤风汤447
黄芪赤风汤方447
黄芪赤风汤医案447
头痛447
癫痫448
感冒449
间质性肺炎合并感染450
肺癌452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453
肾病综合征454
阴缩456
高脂血症457
糖尿病458
干燥综合征459
反应性关节炎461
腰腿痛462
痿证463
乳痈464
痔疮下血465
臂丛神经损伤466
腓神经损伤467
尺神经损伤468
脂溢性脱发469
风疹470
皮肤瘙痒470
牛皮癣472
黄褐斑473
结节性红斑47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75
生殖器疱疹476
慢性鼻炎477
唇风478
四肢灼热麻木479
黄芪防风汤482
黄芪防风汤方482
黄芪防风汤医案482
脱肛482
黄芪甘草汤484
黄芪甘草方484
黄芪甘草汤医案484
小便不利484
前列腺炎485
前列腺癌485
木耳散487
木耳散方487
木耳散医案487
脚气感染487
下肢溃疡487
褥疮488
术后伤口不愈489
附:491
《医林改错》其它方剂491
加味止痛没药散491
足卫和荣汤491
蜜葱猪胆汤491
小茴香酒492
玉龙膏492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方

赤芍一钱,川芎一钱,桃仁三钱,研泥,红花三钱老葱三根,切碎,鲜姜三钱,切碎,红枣七个,去核,麝香五厘,绢包

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钟,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方内黄酒,各处分两不同,宁可多二两,不可少,煎至一钟。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方内麝香,市井易于作假,一钱真,可合一两假,人又不能辨,此方麝香最要紧,多费数文,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大人一连三晚,吃三付,隔一日再吃三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一付,三、两岁小儿,三晚吃一付。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方歌】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注】通窍活血汤原书所治症目有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糟鼻子(即酒渣鼻)、耳聋年久、白癜风、紫癜风(又称紫癜)、青记脸如墨、牙疳、出气臭、妇人干劳、男子劳病、交节病作(两个节气交换的时候发作或加剧)、小儿疳症。

通窍活血汤医案

头痛

邵某某,男,24岁。

于1968年6月来诊,自述患头痛已年余,每至中午,阳光过炽,则头痛加剧,按其脉弦而有力,当时认为阴虚阳亢,拟滋阴潜阳剂数贴不应,拖延经年,患者又于1969年6月求诊,病情大为转化,其头痛阵发,如锥刺,必头触墙壁,猛力冲撞,或令人以棍击头,殆至头顶被击起胡桃大疙瘩后,始觉轻松。头痛支无定时,或一月数次,或数月一次,但平时总决头颠如负。近月来又感视力减弱,视物昏花,头发焦脆,成片脱落。望其面色苍白无华,舌苔薄白,脉仍弦劲,饮食二便均正常,它无任何体征。

窃思前法无效,不能再蹈覆辙。揆诸病情,痛如锥刺,病时必重击而后快,且痛已两年之久,此系风邪久客,与气血相搏,病久入络,瘀塞经隧,遏而作痛。重击始舒者,借撞击之力以活其血,故可取效于一时也。如再疏风祛邪,平肝滋阴,皆非所宜,唯有活血祛瘀方为正治。又思王清任之善于治血者,方多奇中,余多年来常采用通窍活血汤以治脑震荡后遗症,颇著效验,再拟此方与之。

炒桃仁四钱,南红花三钱,赤芍三钱,川芎一钱五分,老葱白三根,鲜生姜三钱(切片),大红枣五枚(劈),黄酒一两。对水煎服,嘱服后观察。

药进三剂,头颠甚感舒适,是瘀血化行,已著微效,又续服六剂,痛遂痊愈,迄未再犯。时至半年之后,视力恢复,头发黑润光泽,脱者重生矣。〔周凤梧.通窍活血汤治头痛.山东医药,1978(06):46.〕

按语:患者头痛,且脉象弦劲有力,极易误诊为阴虚阳亢证,但服药后无效。其头痛如锥刺,乃是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的典型症状,且头发脱落,亦是血不能荣养头发所致。故而转变思路,予以活血化瘀法治之,遂得痊愈。通窍活血汤原方有麝香五厘,周老认为麝香多入丸散,不可加热,加热则挥发殆尽,因此删去了麝香,同样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不少医家用白芷替代麝香,也有较好的疗效。

眩晕

范某,男,24岁。

1974年8月于桥梁上作业时,突感眩晕、恶心欲吐,随即晕倒。在分站卫生室检查,心脏、血压等均属正常,推注50%葡萄糖40ml、维生素C0.5毫克,及口服镇静剂、维生素B属药物,治疗二日,效果不显。遂以美尼尔氏综合症收治入院,继用上述药物及中药温胆汤、杞菊地黄汤等无效。改用通窍活血汤加味:

威灵仙、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各10克,大枣七枚,生姜三片,葱管二根切碎。凉水煎,每日远饭后二次分服。

服2剂,症状缓解、全身舒适。原方桃仁减量至5克,加牛膝10克。服3剂,病告痊愈出院,3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刘俊生.通窍活血汤治疗美尼尔氏病12例.湖北中医杂志,1983(06):33.〕

按语:眩晕多与风、火、痰、虚相关,但思虑过度、情志不遂及瘀血亦可导致眩晕。该患者在运用清热化痰、滋补肝肾等治疗后无效,改用活血通窍法,疗效颇佳。

脏燥

赵某某,女,45岁。

1984年11月7日初诊,月经前后不定,量多有紫块。头昏目眩,烦躁常悲伤欲哭,自感全身有虫爬动,虫至头部即惊恐万状,心神不安,让人拳击头部,方能缓解,在常态下经常失眠,神色慌慌不安。在西安医科大学诊为更年期综合症,服镇静药物无效。由夫陪同来院诊治。见舌质暗,舌体胖有紫点,脉细涩,证属气虚血瘀。处方:

桃仁12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鸡血藤20克,小麦60克,大枣12枚,甘草12克,珍珠母15克,生姜三片,老葱三节,菖蒲12克,麝香0.2克(冲)

经服本方九剂,上述主要症状全部消失,唯见乏困心慌。以原方出入再服数剂而安,今春来院治肠胃病时方知原病再未复发。〔姚彩霞.通窍活血汤治疗脏躁症心得.陕西中医函授,1988(04):26.〕

按语:患者诊断为脏燥,因其伴有眩晕、月经有紫块、舌质暗有紫点、脉细涩等瘀血阻滞的表现,故运用活血通窍、化瘀通络法治疗得获良效。

不寐

刘某,女,53岁。

2年前因丈夫去世,而出现情绪低落,逐渐发展为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头昏头痛,入睡困难,长期服安眠药,舌质紫暗,脉象沉细。该患者长期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日久气滞则血瘀,首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味。方药:

赤芍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8g,生姜3片,茯苓30g,香附10g,夜交藤15g,合欢皮12g,炒谷芽、炒麦芽各20g,葱白3段,用以活血疏肝健脾,连服5剂。

复诊,诉睡眠增至2~3小时,自觉少气乏力,上方加黄芪30g,条参15g,继服10剂。

三诊,易疲劳消失,精神好转,睡眠增至3~5小时,嘱上方再服10剂。

四诊,睡眠时间增至5~7小时,但梦多,上方加熟地黄12g,牡蛎20g,继服5剂。

门诊随诊,失眠多梦基本消失,精神充沛,纳食恢复正常。〔吴继萍.通窍活血汤治疗老年性不寐证血瘀型40例.中医研究,1998(04):3.〕

按语:该患者因情绪低落日久,导致气滞血瘀,故治疗应活血化瘀。且老年患者失眠多瘀血瘀相关,所以老年患者从活血化瘀方面治疗往往有较好的疗效。这类患者除药物外,还当重视精神治疗和生活调摄,开导情志,睡前不吸烟、不喝酒和浓茶等。

神经官能症

沈某某,女性,31岁。

患者身体素健,1970年6月下旬,自感脑中一阵阵窒塞,气短,难于言语,用手按摩后则缓。后渐阵发加剧,为呼吸时亦感困难,要以拳捶脑,方可缓解。由当地医院转长沙诊治。经内、神经、耳鼻喉等科检查无异常而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由友人介绍来我处诊治。

患者面色黧黑,上症一日发五、六次,每次用手按摩、捶脑等法,即可缓解片刻,夜眠不发,食纳、二便正常,惟感近两月来经期先后不定,量少色黑。脉象沉细,发作时有涩象,舌苔质无异常。追溯病史无特殊,只诉1970年“端午节”,曾与夫口角一次。余思精神生活失宜,可以引起气机不利,进而导致血淤,近来月经衍期,可以佐证,予以通窍活血汤三剂,症减大半,再三剂而愈。〔肖佐桃.通窍活血汤的临床运用.湖北中医杂志,1980(04):21.〕

按语:该患者自感脑中一阵阵窒塞、气短,但行相关检查并无异常。考虑到患者情志不遂,且月经量少色黑、发作时脉有涩象,故考虑气机不畅、瘀血内停,故予以通窍活血汤而获痊愈。

痴笑症

李某,女性,23岁。

17岁在中学读书时与同学争执,又受到诽谤,思想不通。不久出现失眠,心神不定,学习漫不经心,成绩下降,继则外出乱跑,哭笑无常,以痴笑为主。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送精神病院住院。用氯丙嗪、泰尔登、安坦等药治半年,除痴笑外,余症控制出院,以奋乃静20毫克/日量维持。20岁婚后,生得男女各一。但仍有痴笑始终不愈。

于1979年10月25日就诊于余。切脉沉细而涩,望舌尖有淤点。此乃先因精神失宜引起气机不利,郁久化火而发狂证。经过治疗休养,郁火渐得缓解,后因气滞导致血淤于心,故笑而无常。法宜活血以通心窍,停服坦药,拟通窍活血汤。先服五剂,相安继服,共服13剂恢复正常。11月29日复诊,已为常人,予十味温胆汤15剂善后。〔肖佐桃.通窍活血汤的临床运用.湖北中医杂志,1980(04):21.〕

按语:该患者亦因情志刺激而得病。肝郁气滞日久导致气血运行障碍,瘀血内停,且舌脉均有瘀象,因此予以活血通窍法治疗而愈。

言语模仿及重复语言

左某,男,13岁。

患者诊为结节性硬化病已7年,近3月来出现言语模仿及重复语言。在家中,每当其耳闻亲属们的谈话,即刻惟妙惟肖地模仿,并重复许多遍。步行于街道,听到不相识的人对话,患者也不自主地模仿,故常遭人侮骂拳打。曾就诊于精神病院,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病伴发精神障碍,治疗效果不佳,遂来中医门诊。

查患者精神痴呆,动作刻板,面部密集棕褐色皮脂腺瘤。笔者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患者重复地模仿道:“你叫什么名字?名字?名字?”其他问答亦是如此,切脉弦涩,舌质淡红,有瘀点,舌腹静脉呈紫色曲团状,苔薄白。此症我不曾治过思虑良久,悟其病因是脑部血瘀,神明受到搅扰,故有语言失常之病态。回想临症中治疗结节性肝硬化,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症,病种虽各异,但从瘀论治,每获良效。故而以活血化瘀为治。方用通窍活血汤治之:

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大枣3克,生姜1片,葱白3根,水煎服,日服三次,每次服药时吞服麝香0.1克。

进药15剂,患者言语模仿等症明显好转。再服10剂后,这些症状竟然消失了,随访4月,未复发。〔孙会文.通窍活血汤治疗言语模仿及重复语言一例.北京中医,1988(04):54.〕

按语:如该患儿之病证易误认为是患儿故意为之,然细察其舌脉,可知为瘀血内阻,影响神明所治。通窍活血汤本为主治头面部血瘀症而立,治疗瘀血阻滞脑窍十分合宜。

乙脑后遗症

患者,男,10岁。

因头痛、高热、呕吐3天,昏迷半天,于1971年10月8日入院。检查:体温41℃,颈抵抗,双侧克氏征及巴氏征(+)。化验: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0200/立方毫米,中性85%,淋巴15%;脑脊液混浊,白细胞20个/立方毫米,糖五管阳性。诊断为乙脑,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于1971年11月20日基本全出院。出院后仍有低烧,2日后体温突然升至39℃。甚至不清,肢体瘫痪,二便失禁。同月16日再次入院。检查体温37.8℃,下肢屈曲,失语,二目闭合,颈抵抗不明显,脉象细数,双侧克氏征(+)、巴氏征(-),化验白细胞4800/立方毫米,中性69%、淋巴31%。诊断为乙脑后遗症。给用育阴清热通络剂,每日一付,水煎二次分服。

治疗20余日,效果不明显,有精神失常、恐惧、烦躁哭闹、不语、寐差、面颊及后颈、四肢之汗毛变黑变粗,肢体消瘦,左侧肢体痉挛,右侧肢体软瘫,改用通窍活血汤原方,麝香五厘改冲服,用黄酒四两加水适量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12月15日(4日后):精神恐俱不安、肢体活动好转,仍服“通窍活血汤”原方。24日仍有恐惧,肢体活动进步,继服上方。

1972年1月9日:配合针灸以助疏通经络。

1月13日:诸症基本痊愈,肢体活动正常,面颊及后颈、四肢之粗黑汗毛变细软,仅诉七窍痒感。出院后,继服通窍活血汤10余剂。后随访均属正常。〔李重恩.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乙脑”后遗症.天津医药,1978(11):529.〕

变应性亚急性败血症

杨某某,女性,37岁。

1974年春与邻居口角,谩骂殴打,头部、腹部伤势较重,送市中医院治疗一月余出院。不久,出现头痛,精神紊乱,骂言不止,不避亲疏,又送市人民医院治疗精神病,二月余康复出院。

同年七月上旬,因高烧神昏送地区人民医院住院,经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高达3万左右,中性偏高,血沉增速,诊断为“变应性亚急性败血症”。选用多种抗菌素、激素治疗三个多月,烧退出院。以后每年六月底或七月初复发一次,曾在邯郸、长沙等地医院以同样的诊断,用相同的药物住院治疗。

1977年7月上旬又发,在长沙某医院因高热,上下肢现红点而收入皮肤科住院,仍诊断为“变异性亚急性败血症”。用多种抗菌素、激素治疗,半月未见好转,遂来我处诊治。当时患者诉以发病时即感头部胀痛,发烧38.5℃时双上肢即现红点,发烧39.5℃以上时红点漫及双下肢,皆呈对称性。脉弦数,舌胖有齿痕,苔薄,有淤点。追索病史,结合现症,系“恶血留内”所致。拟通窍活血汤五剂(白芷、辛夷代麝香),三剂热减,红点褪。再进二剂,体温降至正常。

二诊,医患商定出院带含激素方(自制方)回家休养,一月内撤掉激素再来复诊。

四十天后来诊,脉象弦缓,舌苔薄白,淤点已不见。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分类、血沉,均在正常范围内。再以通窍活血汤五剂清除淤滞,停药观察,至今无恙。〔肖佐桃.通窍活血汤的临床运用.湖北中医杂志,1980(04):21.〕

按语:该例患者高热,皮肤出现红点,舌见瘀点,且患者情志病变日久,气滞血瘀,故考虑为“恶血留内”,用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除旧生新而获痊愈。

哮喘

侯某某,女,19岁。

1987年10月12日诊。患哮喘病已1O余年,每年秋后转凉即便发作,断断续续至次年春暖渐渐缓解。曾经多方面医治罔效。近因气候转冷而诱发,服麦迪霉索、定喘片等,三天无效。刻诊:气喘、胸闷,咳不甚,形寒怕冷,咯血色稀痰有沫。喉中哮鸣有声,不得平卧,喜热饮,饮食尚可,小便清,大便正常,脉弦有力,舌有紫气,苔薄白。寻思此症当属朱丹溪所述: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为先。选用通窍活血汤:

赤芍、川芎、鲜姜各9克,桃仁、红花各18克,红枣7枚(去核),老葱3根,白芷20克(原方中是麝香,但贵重难得,故改用本品),黄酒250克。

服法:老葱与黄酒,在上述药物煮沸15分钟后再放入,然后煮沸5分钟即可。一日1剂,晚上临睡前服。1剂药后,当晚大汗淋漓,次日,哮喘胸闷大减。继进6剂,竟得痊愈。后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温补肾阳以善其后。随访二年,未见复发。〔刘建德.通窍活血汤治疗哮喘.四川中医,1991(03):18.〕

按语:血瘀是哮喘的重要病机之一,肺脏与血液的生成及运行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当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肺,使肺主治节作用发生障碍,影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就产生了血瘀。唐容川《血证论》云:“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通窍活血汤有活血祛瘀,通窍活络之功,故对哮喘血瘀者可用。

一氧化碳中毒

赵某某,男,27岁。

该患于1988年2月15日夜间因家中烟囱倒风而致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深昏迷达28小时之多,经抢救得以获生,住院治疗二月余,仍感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言语不利。记忆力显著减退。经多方治疗,未见好转。查其表情淡漠,言语不利,有口吃(未中毒前无口吃),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涩。诊断为痴呆症,为血瘀气滞,窍络闭阻所致。遂拟活血通窍、补气养血、化瘀通络为法,予以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

麝香6克,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甲珠、郁金各30克,黄芪、当归各50克,石菖蒲20克,共为细末,分装胶囊,每次3克,每日2次,饭后用鲜姜3片,葱白3根,大枣7枚,黄酒适量与水各半煎汤送服。

服药一个月病情明显好转,服药二个月,诸证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刘启明,董艳.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山西中医,1990(05):25.〕

按语:通窍活血汤可以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加速损伤的修复,促进增生病变的转化和吸收。对于血瘀气滞,气血不能充养于脑的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有显著疗效。如能早期与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和高压氧舱治疗同时进行,疗效会更佳,对于减少或控制其后遗症的发生会更有积极的作用。

输尿管结石

患者某,男,51岁。

因腹痛反复发作7年,加重伴血尿1月,以“双肾、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肾盂积水”入院。经抗炎、解痉、利尿排石及对症治疗,腹痛及血尿消失,但无结石排出。又经体外震波碎石3次,并配合电针及中药排石汤,仍未见排石。B超示“双肾及右侧输尿管结石位置同前,右侧输尿管结石呈分节样”。考虑结石虽碎,因病久瘀滞粘连,故难以排出,应于活血化瘀药中加通窍溃坚之品。证见舌淡红,苔白,脉沉弦,予通窍活血汤加味。处方:

川芎9g,赤芍30g,桃仁24g,红花15g,炮山甲15g(捣碎),皂刺12g,川牛膝30g,生水蛭9g,琥珀末9g(分冲),麝香0.15g(布包煎)。水煎服,1日1剂。

药至6剂,突然腹痛下坠,一举尿出0.2~0.4cm结石10余颗,腹痛随即消失。次日B超复查示:右侧输尿管结石及右肾孟积水消失。〔张家驹,刘昌海.通窍活血汤治疗急重症治验.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03):137.〕

按语:久病必瘀,活血化瘀之品与通窍溃坚之品合用,能解除久病之瘀滞粘连,利于结石排出。

闭经

贾某,女,38岁,营业员。

自诉10年前头部被树砸伤,后反复头痛,伴闭经,虽经人工周期治疗,月经来潮,但停药即闭经。近5年未做任何治疗,患者人院时,头痛部位固定,情郁则痛甚,闭经,寐差,舌稍暗、苔薄黄,脉沉细。诊断:头痛、闭经,证属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佐以泻肝。投以通窍活血汤化裁:

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各12g,天麻、地龙、香附各10g,龙胆草、远志各15g,全蝎6g。

服10剂后头痛减轻。16剂月经来潮,量少色暗,挟有血块,伴腹痛,行经2天。再守方30剂,头痛缓解,但未行经。查舌淡红、少苔,脉细。上方去天麻、全蝎、远志,加女贞子、旱莲草各30g。服28剂,第二次行经,量少挟血块,持续2天。再去二至丸,加三棱、莪术各10g,牛膝15g。服30剂,行经3天,量稍多。至此,月经前上方随症加减,月经不规律来潮。1年后闭经,经查确诊怀孕,后足月顺产一男婴。〔李崇瑞,刘晓莹.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致闭经1例.新疆中医药,1998(03):3.〕

按语:王清任通窍活血汤善通血脉,主治头面瘀血外,妇女干劳也为该方主治疾病之一。该患者为头部受伤后的继发性闭经,故头痛得愈,月经亦来潮。

癫痫(腹型癫痫)

侯某某,女,18岁。

患发作性腹泻、头痛十年,经钡透等项检查,未发现异常,便检正常,经中西药治疗均未能控制发作。该患8岁初患疾时,每年发作1~2次,近半年,每3~5日发作一次,发前多有恐惧感。常不明原因突发腹部绞痛,便稀糊状大便,头痛昏馈不清,目不能睁,恶心,舌紫有瘀斑、苔微黄,脉弦紧。脑电图:癫痫型脑电波。证属气血凝滞于脑,脏腑之气不接,阴阳逆乱而成。药用:

赤芍10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姜6克,葱白1茎,大枣2枚,胆草6克,半夏12克,水煎服。

3剂后,证状减轻,原方减胆草、半夏加天竺黄6克,继服6剂,寐安泻止。以此方二日一剂,10剂后改三日一剂,治疗三月,发作控制。随访半年未再复发。〔杜青坡.通窍活血汤治验二则.吉林中医药,1986(01):32.〕

癫痫(外伤癫痫)

陆某,女,17岁。

2018年1月22日初诊。2011年3月被电动车撞击致使头部外伤,同年9月中旬先出现头昏头晕,随后神志不清,四肢大幅度抽搐,期间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持续4~5min后结束,发作后留有头痛,恶心欲吐。患者遂至南京儿童医院查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为外伤性癫痫,遂服用奥卡西平治疗2年,期间未再发,后患者自行停药18个月,2年来时常发作,于他人处服中药治疗近3个月(辨证: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方药:柴胡10g,黄芩10g,桂枝6g,法半夏1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党参10g,炙甘草6g,当归6g,白芍10g,远志9g,神曲10g,红芪10g)后,发作较前更加频繁。遂于2018年1月求医至符老。

来诊时间:近期发作症状如前,夜寐一般,纳谷尚可,舌苔黄腻,舌质淡红,舌底络脉瘀紫,脉弦滑。辨证:瘀阻脑络,风阳上袭,痰气搏结。拟开窍通瘀,熄风潜阳,理气化痰。方药:

桃仁15g,川芎10g,红花10g,赤芍10g,当归10g,天麻15g,钩藤30g,白菊花10g,胆南星6g,天竺黄12g,青礞石30g,石菖蒲10g,僵蚕12g,煅磁石30g,陈皮5g,全蝎6g,炙甘草5g,14剂。

二诊:期间癫痫未发,无头昏,夜寐尚佳,纳谷如常,舌苔薄黄质淡红,舌底络脉瘀紫,脉弦滑,仍拟化痰通瘀,熄风潜阳。去磁石,加地鳖虫、珍珠母,21剂。

三诊:渐加健脾补肾之品,以护正气,服药7个月,期间曾在学校劳累后出现一过性失神,余时间并未再发,现仍在坚持服药治疗。〔关仁杰,陈炯华,王永生.符为民教授通窍活血汤巧治疑难性脑病验案举隅.光明中医,2020,35(08):1146.〕

按:两例癫痫患者均可见瘀血为患,故均予以通窍活血汤化裁治疗。第一例患者伴有腹部绞痛,舌紫有瘀斑,脉弦紧,故辨证为气血凝滞于脑,脏腑之气不接,导致了阴阳逆乱。第二例患者颅脑外伤后开始发病,故此患者当以瘀为先,瘀阻日久,气机不畅,津液不行,久滞成痰,痰瘀互结,蒙蔽清窍而发;首诊医生运用柴桂龙牡汤加减治疗,经大量运用证实在治疗癫痫病中有着较好的疗效,但中医离不开精准辨证。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通络开窍,药证相符。

三叉神经痛

患者,女,46岁。

因左面部疼痛伴头晕反复发作20天入院。患者无明显原因于20天前开始出现左侧头面部疼痛,伴头晕。疼痛以左面颊为主,痛处固定,不向其他部位放射,疼痛时间不规则,痛时如刀绞样,痛及牙床,痛苦异常。在本院诊为三叉神经痛,先后用川芎嗪片、新达罗、百服宁、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疼痛未见明显减轻。此次入院时日夜疼痛不止,心烦,大便干结,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稍滑。最初考虑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瘀血阻络所致,故治宜平肝,活血通络,缓急止痛。方用四味芍药汤加味:

白芍60g,甘草10g,丹参20g,生牡蛎50g(先煎),天麻10g,白芷15g,葛根30g,蜈蚣1条,全蝎6g,路路通30g,川芎10g,延胡索10g,水煎服,每日1剂。

同时静脉滴注川芎嗪及复方丹参针。共进8剂后,患者头面部疼痛未见明显好转,但头晕减轻,睡眠稍改善,舌脉无明显变化。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川芎10g,桃仁10g,红花5g,麝香0.1g(冲服),白芷10g,天麻10g,钩藤10g,当归尾6g,赤芍10g,地龙10g,葛根30g,柴胡10g,煎药时加黄酒250mL、葱白4枚。

进6剂后,面痛止,头痛稍重,考虑为方中活血药力过重,嘱患者停用黄酒和川芎嗪、丹参针。再进上方7剂后,痛止,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万于军.三叉神经痛验案1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2):3031.〕

按语:三叉神经痛虽不会危及生命,但患者疼痛难忍,许多止痛药均难以奏效。此类患者大多数病机为瘀血阻络,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而通窍活血汤为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剂,该方药力趋向头面部瘀血阻滞之处,临床运用得当,常可获良效。

面神经麻痹

苏某某,男,31岁。

患者体魄健壮,久贪杯中,患食肥甘。三月前醉卧车中,至晨忽觉口噤不开,遂到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服西药配合针灸治疗,因口嚓不能食,每日输液供给能量,如此月余,病如故。遂于1980年9月14日来诊。症见口噤不开,舌转不灵,语言蹇涩,但无口眼㖞斜,头晕胀痛、时欲呕恶、心中烦闷,脉弦细滑。患者为重体力劳动者,食量甚大,卒不能食,腹中渡滴,口不能纳,苦不堪言。辨证:嗜食肥甘,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外乃邪虚风乘虚贼而人,内有痰浊,两邪相合,阻滞经络,遂成斯证。治疗经过:首用祛风除痰,宣窍通络之剂,选大秦艽汤合解语丹,三剂,诸症不减,更进三剂,仍寸功皆无。遂改用涤痰汤合《张氏医通》转舌膏加减治之:

姜半夏9g,胆南星8g,橘红6g,炒枳实6g,太子参15g,茯苓块24g,淡竹茹9g,石菖蒲7g,焦远志15g,鲜竹沥30g(冲服),苏薄荷6g,川黄连6g,鲜姜汁为引(因无鲜竹沥,故以竹沥青代之)。

头晕胀痛、胸闷呕恶已减大半,唯口噤不开。先贤曾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之明训,遂改以通窍活血汤为主治之:

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2g,红花15g,细辛8g,白芷10g,菖蒲9g,远志9g,鲜姜9g,老葱三根,红枣七个,麝香0.5g(冲服),黄酒半斤,三剂。

一剂后,即觉口唇发热,口噤欲开,俟三剂尽,口噤渐开,语言较前流利,能进面食、米饭,唯咀嚼不甚灵活。既见效机,毋庸更张,乃击鼓再进,原方三剂。口噤已开,语言流利,虑其三月少食,胃气必虚,以和养胃气,祛湿扶脾之剂以善其后,终获痊愈。〔赵少玲,姚冬梅.通窍活血汤加味治愈口噤.黑龙江中医药,1985(05):44.〕

按语:该例面神经麻痹,即中医之口噤,多以外风立论,常以祛风除痰,宣窍通络为治。但先后予以大秦芜汤合解语丹、涤痰汤合转舌膏,疗效并不满意。考虑患者得病三月有余,病久必瘀,一味治风,风反猖獗,血不行则风不灭。通窍活血汤与所治病症病理病机相通,故仍投是药,应手而效。

中风后痴呆

尹某某,女,66岁。

患脑血栓一年。左半身瘫痪,近半年来精神抑郁,表情淡摸,反应迟钝,健忘易恐,寡言少语或妄思离奇,胸闷失眠,多疑且烦躁易怒,有性格上的改变。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涩。曾在外院作脑CT诊为轻度脑萎缩,脑实质部有点状栓塞9处,脑血流图显示有血管阻塞。证属脑痴呆,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通络,补肾益髓。方药:

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2g,当归15g,菖蒲15g,远志15g,川芎10g,麝香0.2g,老葱3节,大枣5枚,菟丝子15g,熟地15g,益智仁15g,骨碎补15g,何首乌15g,丹参15g。水煎服,日服二次。

14剂后烦躁失眠症状明显好转,上方加地龙15g,黄芪15g,再服14剂。上述临床症状消失,反应快、记忆力增强。经检查脑血流图血管阻塞消失,脑CT检查轻度脑萎缩,脑实质部点状栓塞减为4处。又将上药配成丸药服20天,痴呆症状消除。随访一年未复发。〔秦嘉.通窍活血汤治疗老年性痴呆59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1997(05):12.〕

中风后吞咽困难

赵某,男,63岁。

患者1周前因“突发左侧肢体屈伸不利伴舌强语蹇6小时”而入院。CT诊断:双侧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局部脑组织水肿。入院后给予降低颅内压、扩血管及支持疗法6天,患者神清,诸症基本稳定,血压16.5/12.0kPa。唯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口眼略向右歪斜,言语无力欠清,吞咽功能障碍(饮水发呛),苔白腻,脉弦滑。查其形体肥胖,证属痰浊痹阻脉络,气血瘀阻清窍。方用通窍活血汤加石菖蒲20g,郁金15g,苍耳子15g。日1剂,水煎服。服3剂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软腭上提灵活,言语有力,发音基本清楚。〔王群德,吴洪涛,付爱民.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93例.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06):3.〕

按语:两例患者均为中风后遗症。第一例中风后脑萎缩、痴呆,瘀血内阻较为明显。第二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仍不外乎为痰瘀互结,蒙闭心窍,或血瘀于脑,神失所主。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后痴呆、吞咽功能障碍之血瘀证,病程短,疗效显著,恢复快。

脑外伤性昏迷

郭某某,男,28岁。

患者入院前一小时因车祸右枕部被撞击,当即昏迷不醒。查体温36.7℃,脉搏6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5/65毫米汞柱,神志不清。压眶无反应,瞳孔右(5毫米)>左(1毫米),对光反射迟钝,眼底静脉充盈,视乳头边缘尚清,无出血及渗出,左鼻属构略浅,颈强,左下肢过外旋位,四肢肌张力低,左侧尤明显,全身皮肤对针刺无反应,腆反射左(±)右(+),双侧巴彬斯基氏征均阳性,右枕部可见一5×5厘米血包,右眼睑皮肤擦伤,五官无溢血,大小便失禁。余无特殊。

辅助检查:颅骨拍片未见骨折,腰穿脑脊液压力大于220毫米水柱;红细胞72/立方毫米,白细胞5/立方毫米,蛋白(+),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脑电图中度异常。有局灶性改变;脑血流图示右半球供血不足;血常规:红细胞45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9350/立方毫米,中性74%,淋巴24%。临床诊断为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立即给予降颅压、止血、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持续治疗9天,病人仍不苏醒,遂彼用中药治疗。查瞳孔右(4mm)>左(3mm),时有躁动。面红气粗,鼻干唇操,小便黄赤(导尿),大便5日未解,舌红有淤斑。苔薄黄,脉弦实。此属中医之“外伤淤证。予通窍活血汤加味:

麝香(冲)0.12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生姜8片,大枣3枚,生葱白120克,三七粉(冲)3克,大黄10克,牛膝15克,夏枯草15克,天竺黄30克,赤芍12克,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黄芩12克。文火浓煎取汁约300毫升,分两次鼻饲给药,1日1剂。

服1剂后,病人即出现吞咽动作,瞳孔成等大(3毫米),2剂后,用力呼唤其名字能低声呻吟,3剂后,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能转头屈腿:四剂后,神志转清,闭目不语,能食少量菜汤,病情相对平稳。以后辨证用药,随症加减调理。住院49天而愈。出院时患者左侧肢休力弱,稍跛行,略言蹇,余无异常。一年后随访,生活言语如常人。〔肖鸿德,周培奇.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脑外伤性昏迷.河南中医,198g,9(02):29.〕

脑震荡

徐某,男,35岁。

于1985年11月15日从树上跌下,当即呕吐、昏迷、大小便失禁,即刻被送到当地卫生院抢救。经用甘露醇、高渗葡萄糖等治疗四天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遂于11月19日转入县人民医院,以“头部外伤及重度脑震荡”住院治疗。用甘露醇、细胞色素C、辅酶A、ATP、地塞米松、庆大、安络血、丹参、肌苷、VB1等针剂治疗至11月30日,仍经常处于昏迷状态,大小便失禁,虽时有苏醒,但神志朦胧,语言错乱、不识亲友。笔者刻诊:颜面黯青,昏迷,呼之不应,手足欠温。拟诊为瘀血痹阻,窍道不利。处以通窍活血汤:

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老葱4茎,生姜10克,大枣15克,麝香0.3克。将前七味,预先煎好,待患者稍苏醒时,兑少许酒后掺入麝香分二次灌服。

次日,患者较前清醒,大小便已能自控,颜面略红润,手足转温,能识亲友。

守方再服二剂。药后,患者更清醒,索食、服药配合,扶之能坐。但自述头晕,时而多语,甚至语无伦次,时而躁动。此系血虚血燥,加入麝香辛香走窜所致,当补血益气,安神健脑,改方为人参养荣汤,佐以琥珀、朱砂类,连服数剂,症状明显好转而出院。出院后,续服补气血、健脑、益肾的中药巩固。〔符光利.通窍活血汤治疗重度脑震荡一例.云南中医杂志,1987(02):49.〕

颅内伤后遗症

陈某某(聋哑人),男,32岁。

于1981年9月9日来我院诊治,8年前头部外伤经某医院作骨碎片、血肿清除,术后头重麻、右侧肢体不完全性瘫痪,右下肢明显萎缩,行走艰难,左上肢不能抬举,前后活动障碍,手腕强直,麻木不仁,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辨为气虚血瘀,瘀阻脉络,拟通窍活血汤加益气之品:

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9克,地鳖虫9克,丹参30克,黄芪30~60克,老葱一根,冰片0.1克吞服,炙甘草6克。

共服32剂,右下肢走路逐步恢复到稳健,右上肢能抬举,前后活动自如,头部轻松,上下肢麻木消失,手腕强直稍有进步,肌肉萎缩未见明显改善。〔魏品康,张志雄.通窍活血汤的临床运用.江西中医药,1985(02):35.〕

按语:以上三例患者,均为头部受伤,虽有新有旧,疗效均很好。通窍活血汤实为治头面四肢瘀血之效方,用于头部受伤的病人,不论新旧,只要在辨证的基础上临证化裁得当,能够祛瘀生新,使气血通达,瘀去络通而病愈。

脑胶质瘤

王某某,男性,38岁。

患者因头痛伴左眼视力模糊一年,脑瘤术后半年来诊。患者术后一个月发生头痛、双眼视力模糊伴眩晕、恶心、呕吐、不能站立。于1982年3月30日经CT诊断:小脑州部肿瘤、脑积水。给予甘露醇治疗,但症状缓解仅4小时左右。后口服环已亚硝脲治疗。颅压增高之症状仍不能纠正,且卧床不起。1982年6月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味:

赤芍15g,红花10g,炒桃仁10g,川芎10g,丹参30g,乳香10g,没药10g,土元10g,血竭(冲)1.5g,白芷l0g,麝香(冲)0.1g,山楂15g,鸡血藤30g,双勾10g,生牡砺15g,二丑10g,菊花10g,车前草15g,三七粉(冲)1.5g,蜈蚣(焙冲)1条,大枣10g,一日l剂。

持续服药3个月后,1982年9月患者上述症状逐渐消失,视力好转,可下床或室外动。8月病人不但诸症消失,生活自理,并可参加晨间操活动,或帮助其子学习。10月26日临床治愈出院。出院后带原方制丸剂备用,以资巩固疗效。1987年信访该患者已恢复工作。〔安茂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胶质瘤4例.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1992(01):20.〕

按语:患者的症状是定位性头痛、眩晕伴恶心呕吐。王清任认为:“痛不移处是血瘀”“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脑肿瘤气血瘀结型者,是由气滞而血行不畅,阻塞经脉,聚而不散,肿大成积,造成颅内压增高,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窍活血汤加味临床确能获得显著效果。

口臭

金某某,男,49岁。

患者出秽腐臭气已五年余,伴见食少,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淡边有紫点,苔白厚腻,脉实。证因脾失健运、胃失腐熟之功,以致食积肠中久久不去,阻滞气血,食积沤而秽浊臭气从然生矣。王清任曰:“无论何病口出臭气,照此法(通窍活血汤)治”。本王氏之言治之。处方: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山栀、白芷各8克,薏米仁15克,大枣20克,生姜三片(自备),甘草4克。

服药4剂后口臭大减,厚苔亦去大半。仍用上方加香附10克,丹参30克。又服5剂后口臭、厚苔已无,大便亦正常。继用香砂六君丸调理而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阮士军.通窍活血汤治口臭.四川中医,1987(01):47.〕

按语:口臭一证多从胃热论治,但王清任曰:“无论何病口出臭气,照此法(通窍活血汤)治。”从本例患者的舌象来看,确有血瘀表现,故能痊愈。

舌尖发麻

王某,女,45岁。

舌尖发麻10天,口腔科检查无异常。笔者初按心火论治,投导赤散不应;继以痰阻辨证,施滚痰丸又不验。细诊患者脉候,左三关有涩意,考虑舌尖麻是血淤为害,遂投通窍活血汤。患者进药三剂获效,舌麻减轻,继进三剂,舌麻消失。五个月后随访,疗效巩固。〔孙会文.通窍活血汤治验举隅.河南中医,1983(04):35.〕

按语:麻木与疼痛多从不通、不荣论治,该患者从心火、痰浊论治不效,且脉象有涩意,故当从瘀论治。

梅核气

祝某某,女,51岁。

咽部不适异物感1年余。患者平素性格内向,1年前自工厂退休在家,不久与家人发生矛盾,遂生梅核气。初起症状轻微,经服抗生素及中药理气化痰剂均无明显效果。随着时间迁移,病情逐步加重。症见:精神抑郁,面色晦滞,干咯不已,时以手牵扯衣领,舌质黯红、苔薄腻,脉弦涩。咽部检查未见异常,间接喉镜检查亦无异常发现。脉证合参诊断为梅核气(气滞血瘀型)。处方:

桃仁12g,苏叶、佛手各9g,赤芍、川芎、菖蒲、甘草各6g,生姜3g,红枣12枚,黄酒少许。水煎分服。

5剂后,咽喉不适、异物感明显减轻。续投4剂后,随访患者,知诸症皆愈。〔朱凤鸣.通窍活血汤亦治梅核气.浙江中医杂志,2001(07):9.〕

按语:该患者因情志得病,伴有面色晦滞、舌黯红、脉弦涩,乃气滞血瘀证。通窍活血汤出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补血生新,佐以理气之品,使气行血亦行,故用治梅核气,往往能获佳效。

喉瘫

黄某某,男,52岁。1986年11月16日住院。

患者头部右侧被木头击伤,左侧肢体瘫痪,处昏迷状态。入院行右侧颞部硬膜外血肿手术,二天后甦醒,左瘫渐复,一周后功能正常,神志清醒。但不语流涎,无法吞咽,鼻饲进食,二便如恒。12月10日以“吞咽神经麻痹”邀中医会诊。诊见表情苦楚,形容憔悴、撬口察舌,质紫苔薄白,脉涩。拟为颅脑外伤,咽嗌络脉淤血痹阻,导致喉瘫。治以通窍活血,利咽通痹。处方:

赤芍9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9克,枳壳6克,桔梗6克,牛蒡6克,元参10克,葱须10克,神曲10克,水酒各半煎二次分服。

服药二剂后能喃喃发语,口水自咽,续服一剂,能自行进食,发音清晰。〔陈灼铭.通窍活血汤临床应用举隅.福建中医药,1989(01):32.〕

按:本例颅脑外伤,虽经手术血肿清除,侧瘫恢复,但不语流涎,无法吞咽,其舌质紫、脉涩,故以通窍活血汤加减,活血通窍,改善脑血流、促使脑和脑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而喉咽神经麻痹自愈。

飞杨喉

毕某某,男,58岁。

患者素来性急暴躁,进餐时多囫囵吞之,昨日因食刚出锅水饺时,不慎烫伤咽喉。诊见:张口呼吸,面赤身热(T39℃),手足躁动不安,咽痛如火灼,如针刺,不能进食,只能缓慢噙咽少量温水。上腭底部见一块紫红色突起的血泡,大如核桃,舌红苔黄,脉数。诊为飞杨喉。治以活血利咽、凉血解毒。用通窍活血汤与黄连解毒汤合方化裁加减:

桃仁、赤芍、黄芩、银花、蒲公英、生甘草各15g,红花、川芎、桔梗、黄连各10g,石膏、玄参各30g,生姜6g,葱白7根。

服药仅1剂,上腭血泡消退,疼痛大减,体温正常,并能进软食,上方去石膏、黄连、蒲公英,加蝉衣、薄荷各10g,沙参20g,再服2剂,诸症消失。〔刘瑶.通窍活血汤在耳鼻喉科临床运用举隅.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02):3.〕

按语:《重楼玉钥》称此证为“夺食风”,因“饮食火物触动脾胃积热,致陡起斯症”。血泡紫红为瘀血之证,治以化瘀凉血、清热解毒利咽,诸药合用,药专力宏,直捣病所,仅以3剂即收全功。

声带白斑

患者,男,53岁。

因“声音嘶哑4周”就诊。患者4周前因感寒后出现声音嘶哑,完全失声,周身酸痛,头痛,无汗,无明显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短赤,大便略干。曾于当地某医院内科就诊,对症治疗后余症悉去,惟余声音嘶哑,遂赴该院耳鼻喉科就诊,查多功能鼻咽纤维喉镜提示:双侧声带白斑,双侧声带运动好,闭合差。既往2型糖尿病史十余年,血糖控制理想。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要求保守治疗,遂来本科室就诊。刻下症见:声音嘶哑,发音费力,面色少华,精神尚可,无恶寒、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饮食正常,二便调畅。舌黯红苔薄黄,脉滑数。西医诊断:声带白斑。中医诊断:喉喑。辨证:瘀血阻窍,咽喉不利;治以活血化瘀,通窍开喑,予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

白芷20g,桃仁10g,红花10g,大枣去核10枚,川芎6g,赤芍10g,桔梗10g,枳壳10g,生姜6片,带须葱白6根,7剂,水煎服。

煎服法:头煎以绍兴黄酒250mL浸泡药物半小时,武火煮开,文火煎煮20分钟,倒出;二煎再次倒入绍兴黄酒250mL,武火煮开,文火煎煮20分钟,与头煎药物混合,早中晚分三次饭后服用。服药期间,禁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注意声休。

二诊:自觉服药后声嘶缓解不明显,发音仍费力,昨日感寒后出现咽痛,无恶寒发热,无汗出,无头痛,纳食如常,夜寐安,小便调,大便干,2~3日一行。舌黯红,苔黄,脉滑数。专科检查: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表面未见脓性分泌物。处方:上方加板蓝根10g,牛蒡子10g,利咽解表,继服7剂。

三诊:自觉声嘶明显缓解,咽痛消失,偶有咳嗽,咯少许白痰,无喘憋气促,饮食如常,夜寐安,二便调畅,舌黯红,苔白,脉滑。上方去板蓝根、牛蒡子,加陈皮10g,清半夏9g,化痰除湿,继服7剂。

四诊:自诉声音恢复,复查纤维喉镜:双侧声带黏膜慢性充血,声带光滑,运动良好,闭合佳。嘱其停药,日常调护: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继续调控血糖。不适随诊。〔姜辉,王嘉玺,魏然,等.刘大新以加减通窍活血汤治疗声带白斑验案二则.环球中医药,2020,13(03):474.〕

暴喑

刘某某,女,28岁。

半月前因喷洒农药,造成农药中毒,经抢救脱险后,又出现声音嘶哑。诊见:声嘶难言,状如公鸭叫,神情忧虑,面带戚容,咽中如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咽暗红,舌尖红苔薄白,脉濡。诊为暴喑,治以活血利咽,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

红花、川芎、蝉衣、木蝴蝶各9g,桃仁、当归、桔梗各12g,赤芍、川贝、生甘草各15g,麦冬20g,玄参25g,柴胡6g,大枣5枚,生姜3片,老葱6根。

服药3剂后声音清爽,咽中不适消除,心情愉悦,脉细,咽微暗红。前方去姜、葱、柴胡,加熟地25g,续服2剂以资巩固。〔刘瑶.通窍活血汤在耳鼻喉科临床运用举隅.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02):3.〕

按语:以上两个病例均为瘀血阻滞喉窍。《景岳全书》中说“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劳倦、过度用声、七情、久病皆可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于喉窍,发为喉喑。刘大新教授认为声带白斑证属血瘀喉窍者,法当用活血化瘀通窍,方非通窍活血汤莫属,用之临床,确有良效。

眼底静脉血管瘤

黄某某,女,36岁。

患者一年多来始感右眼球痰胀,伴同侧头面部胀痛,低头时更甚。在运城地区医院眼科拟为眼球后可疑新生物,行球后注射药物(药名不详)等方法治疗效不显,后转至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确诊为右眼底静脉血管瘤,告其曰:无法手术,嘱回家休养。该患者思想负担沉重,治疗无望,故求余试治之。刻诊:慢性病容,神情抑郁,右侧眼窝稍下陷,眼珠活动度尚好,右面颊部有散在点状小斑。舌质淡,苔薄白,舌下瘀点明显,脉沉弦。自感右眼球疲胀伴同侧头痛,失眠,多梦,纳差。余诊后细思之,证属瘀血内阻,拟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法治之,方用通窍活血汤:

川芎15克,赤芍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生姜3片,老葱白带根5寸,红枣7枚(掰),麝香0.3克(分冲),黄酒半斤兑水煎两次分服,每日一剂。嘱先服10剂。

二诊:痠胀感明显减轻,睡眠好转,药既对证,效不更方,嘱再服10剂。患者先后共服35剂后诸证消失。迫访三年无复发。〔黄效增.通窍活血汤治愈眼底静脉血管瘤一例.山西中医,1989(06):39.〕

按语:患者被诊断为右眼底静脉血管瘤,但因无法手术采用中医治疗,其舌下瘀点明显,予以活血化瘀治疗。西医束手无策之疾,中医数十剂竟得痊愈。中医之神奇,可见一斑。

失明

患儿,女,2岁。

其母代诉:患儿于半月前不慎从炕头栽下,头部着地后尖叫一声,随即不省人事,急送我院救治。住院后患儿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频频抽搐,伴呕吐,虽经全力救治,但病情毫无好转,主治医生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经外地医院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建议手术治疗。因患儿家长对颅脑手术心存疑虑,又转回本院要求保守治疗。入院时患儿神志不清,抽搐惊厥频繁发作,查双侧瞳孔缩小,颈项强直,克氏征(+)。诊断: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经镇静、降颅压、吸氧、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4天后逐渐苏醒。但检查发现患儿左上、右下肢轻瘫,双目失明。经眼科检查:双眼视力光感,眼前节未见异常。采用托品酰胺眼水散瞳后查双眼玻璃体出血Ⅲ级,眼底上半部可见红光反射,下1/3无红光反射。眼B型超声检查可看到中度振幅的散在回声。眼科诊断:玻璃体积血。继续住院治疗9天后,患儿瘫痪肢体功能明显恢复,但视力无好转,家属要求中医治疗。

来诊时见:双眼外观正常,但盲不见物,若其母悄声近前,则视而不见;若唤其名,则双目循声而动。兼见神疲,肢软无力,尤以左上、右下肢为甚,面色无华,舌淡,指纹青紫,脉细弦。证属跌仆外伤,脉络瘀阻,清窍失养,导致神光离散之暴盲。治宜活血祛瘀,通络开窍。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味,处方:

麝香0.05g(冲服),桃仁3g,红花3g,赤芍2g,川芎2g,黄芪9g,枸杞子3g,女贞子3g,三七2g(冲服),水蛭0.5g,生姜3g,大枣2枚,老葱1根,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共5剂。

二诊:患儿双眼视力恢复至手动/眼前,但对亲人仍视而不见,精神好转,面有红色,守方再服10剂。

三诊:其父欣然相告,患儿已能看到玩具,辨识父母等亲人,再以上方服用1个月后,复查视物如常。后来追访,该患儿智力如常,性格活泼,查视力双眼均为5.0。〔孙三成,周喜岩.头部外伤致失明治验1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04):527.〕

按语:该患儿因头部外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脑神经受损,并玻璃体出血,导致视力障碍,住院近半月视力未能恢复,故寻求中医药治疗。以通窍活血汤治疗1个月余,使瘀血去、新血生,气机畅、脉络通,精血上荣,目得濡养,神光充沛,则能辨色视物,视力恢复如常,疗效满意。

外伤性目衄

余某某,男,11岁。

一月前右眼不慎被竹签刺伤,即刻红赤涩痛,羞明流泪,自用四环素眼膏、鱼腥草眼药水点眼未效。并见头晕,大便干结,视物模糊,舌尖有黯红小点,苔薄白,脉涩,结膜充血。诊为瘀血阻滞经脉所致目衄。拟清代王清任通窍活血汤加味以活血化瘀、益气明目。处方:

赤芍12克,川芎9克,桃仁泥9克,红花6克,大枣12克,白芷24克,党参15克,血竭6克,菊花9克,密蒙花12克,当归须9克,生大黄9克,老葱三根,鲜姜三片。

上方连服六剂,目衄全消,视力恢复,全身症状亦消失。一年后追访未复发。〔廖权方.通窍活血汤治疗外伤性目衄.四川中医,1985(08):31.〕

按语:本例因右眼外伤,出现红赤涩痛、流泪怕光、视物模糊。通窍活血汤加味以赤芍、川芎、桃仁、当归、血竭、红花活血化瘀,党参、大枣、生姜益气行血,密蒙花、菊花、白芷通窍明目,共奏活血化淤、益气明目之功,故取显效。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某某,男,50岁。

主诉左眼突然视物不见,步履不稳。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颞上枝阻塞。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查右眼视力1.5,正常。左眼视力0.02,瞳孔散大,直径5mm,对光反射迟钝,视乳头边界不清,色淡,动脉细,动静脉有交叉压迫迹,瓤上方视网膜有一片灰白色混浊、水肿改变,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存在,余无异常。脉象弦,舌质暗红有淤点,舌苔微黄。诊为暴盲。证属淤血阻络,血行不畅。拟活血化淤,通经开窍法。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味:

麝香0.6克,葱白3寸,桃仁20克,川芎12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怀牛膝12克,田三七末3克(冲服),生姜3片,大枣10枚。每日一剂,水煎服。

共服药三十剂,左眼视力恢复到1.2,眼底病变消失。一年后随访视力正常,未见复发。〔乔松堂.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报告.河南中医,1988,8(04):34.〕

按语: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与情志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通窍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当归补血,赤芍、桃仁、红花、川芎、丹参、三七末等祛瘀生新,活血化瘀,麝香芳香走窜,大葱辛温通窍,诸药共奏活血化瘀,通经开窍之功,正切病机,故疗效满意。

耳鸣

患者某,男,52岁。

诉左耳突发耳鸣,持续已近一年。自觉耳鸣轰轰有声,伴主耳听力减退,休息时耳鸣无缓解,以手捂耳则耳鸣更甚。否认有头部外伤史。患者平时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发病以来曾多方求医,迭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肾气丸及养心、潜阳、滋阴、补肾之中药汤剂,皆同效。耳鸣之证,临床常以虚证多见,大多投以调补肝肾之剂。但究不可以偏概全。本例患者虚象不著,血瘀之证显然。盖因素日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力劳伤气机,阻遏经脉,经络气血阻滞不通,故瘀血阻壅清窍,发为耳鸣。治以活血祛瘀,通窍升阳。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15克,川芎2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石首蒲12克,蔓荆子6克,白芷10克,香附10克,当归15克,牛膝10克,老葱三枚,大枣6枚。

服5剂后耳鸣大减,效不更方,嘱再进5剂,耳鸣消失。予养血活血,行气通络之剂以善后,随访一年未复发。〔粟喜然.加减通窍活血汤治愈顽固性耳鸣1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4(02):39.〕

暴聋

颜某某,男,38岁。

患者3月前因酗酒贪凉,昏睡中吹风扇一夜,次日出现鼻塞、咽痒、喷嚏、咳嗽、耳闭、耳聋,服药后除耳聋不减外,诸症悉除。某医院诊为“神经性耳聋”,治疗50余天,无明显好转。诊见:耳聋失聪,耳鸣如笛,头昏眠艰,纳谷不香,烦躁易怒,面色青暗,舌紫苔黄腻,脉细涩。证属耳聋(瘀血阻窍),治以活血通窍,方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味:

桃仁、赤芍、当归、石菖蒲各12g,川芎、黄芩、车前子(包煎)、白术、泽泻各15g,红花、柴胡各10g,麝香0.03g(冲服),葱白7根,生姜3片,黄酒1两为引。

服药5剂,听力基本恢复,唯耳鸣不止,改投杞菊地黄丸,每日2次,淡盐水送服,服药2旬,听力完全恢复,耳鸣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刘瑶.通窍活血汤在耳鼻喉科临床运用举隅.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02):3.〕

按语:以上两例患者均有瘀血壅塞清窍,故耳鸣、耳聋。但第一例患者虚相并不明显,予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后得以痊愈。第二例例是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服用活血化瘀药后听力基本恢复,继用滋补肝肾法调理而愈。

筛窦癌

张某某,女,39岁。

素体健康,于1983年5月24日突然感觉右眼胀痛,不时流泪,视物不清。6月23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眶内CT扫描,于横断面15~20mm层面及55~70mm冠状面扫描,可见右筛窦后壁密度增高,眶内壁骨质受到破坏,筛板变薄并有轻度受损。CT值13~48HU,大小为12~19mm。印象:筛窦(右)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侵及眼眶。经有关专家会诊,定于1983年7月14日行右筛窦恶性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结论相符。

进行化疗数日后,再次CT扫描检查,发现球后仍有不光点,邀专家会诊,结论为球后转移性肿瘤,拟再次手术治疗。患者虑其病变位置较深,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有很大可能并发它症,精神负担很重,经再三考虑,决定回当地求中医诊治。

1983年9月15日来我处就诊。自述术后右眼和头部有轻度胀疼感,偶有鼻孔少量出血,体重下降3公斤,二便如故,饮食欠佳,卧眠不安,月经延期而至,色紫有块,时觉少腹坠痛。查面色㿠白,右眼球稍突出,触之稍硬,舌质暗红,苔薄白,舌边尖有淤斑,脉沉弦。四诊合参,证属血淤气滞,目窍淤阻。治宜理气活血,化淤通窍。方拟通窍活血汤加味:

赤芍15克,炒川芎9克,酒炒桃仁9克,红花6克,麝香3克,白芷9克,大贝20克,炙山甲10克,丹皮12克,地丁30克,甘草5克,生姜3片,红枣3枚,老葱白3枚,小米黄酒100毫升为引。

嘱照此方连服100帖。服讫诸症渐次消失,身重增加五公斤,恢复8小时正常工作。经随访现已三年之久,未有任何不良变化。〔刘玉章.通窍活血汤加味治愈筛窦癌球后转移.国医论坛,1987(03):36.〕

按语:该患者右筛窦恶性肿瘤摘除术发生转移,后求治于中医。因其月经延期、色紫有块,舌质暗红、边尖有淤斑,因此诊断为血瘀气滞,治以理气活血。可见,中医只要辨证准确,治疗癌症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酒渣鼻

赵某,男,41岁。

患酒渣鼻一年,1981年8月3日来我校门诊。查病者鼻尖红赤,毛细血管扩张,呈树枝分布,此乃血淤的表现。笔者给予通窍活血汤,嘱其禁忌烟酒及刺性食物。经三个月治疗,病者鼻尖毛细血管扩张已消失,尚有轻度潮红。随访半年,疗效稳定。〔孙会文.通窍活血汤治验举隅.河南中医,1983(04):35-36.〕

按语:王清任认为:“色红是瘀血,无论三、二十年,此方(通窍活血汤)服三付可见效,二、三十付可痊愈。舍此之外,并无验方。”古人诚不欺也。

脱发

叶某某,男性,已婚,42岁,江苏人,某医院炊事员。

1964年3月初旬,自觉头皮奇痒,多糠状碎屑,用手搔抓,头发纷纷脱落,发展为成块成片脱去,不复再生。曾经某医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给药水洗擦及内服药,相继并注射维生素B12、理疗无效。后经该院中医科诊治为精血不足所致,服参茸丸,桑葚膏等症状亦无改变,满头出两鬓尚存少许头发外,几乎脱尽。于7月9日来我院医治。既往有胃脘痛病史,劳累后或饮食不当便发作,甚则呕吐食物或酸水,睡眠一般,二便如常,别无所苦。患者个性急躁,不爱多说话,除吸香烟外,别无其他嗜好,否认有冶游史。检查:两鬓部有稀疏头发,色泽鲜润,额顶枕部光秃,只剩细短灰白色毫毛,无癣块发现,亦无阳性体征。脉象沉涩,重按稍弦,舌质暗淡,罩有薄白苔。脉证合参为气郁血瘀之象,乃思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书,载有“通窍活血汤”能治脱发,不妨应用试治。唯此方中麝香一味,药缺价高,思索再三,改用白芷代之,其余均按原方分量不变,处方如下:

赤芍一钱,川芎一钱,单桃仁研泥三钱,红花三钱,老葱切碎三根,鲜姜三钱,红枣去核七个,香白芷后下一钱,黄酒半斤,将上药煎后,加酒汁煎沸,每晚睡前服用,先服3剂。

7月16日,复诊自述:每剂遵医嘱服下后,觉头皮发热,能持续三小时之久,夜眠深熟,白天精神很好,3剂服完,落发停止,头屑减少,乃按原方原量再服7剂,每剂服下,均有以往的感觉,发落之处,新发重生,色泽黑润,比病前之发更稠密。随访观察,半年来已巩固而无脱落。〔张鸣九.应用“通窍活血汤”治疗脱发效验.江苏中医,1965(03):39.〕

按语:发为血之余,血液瘀滞,发根失其营养,所以发痒脱落,倘若血液流通,毛窍开放,可能恢复人体机能,除旧布新。况是方为活血通气之药,并借酒性上行,葱姜发散之力,可以上达巅顶,以润肌肤。这类患者大多为情志所伤,久而郁滞。“久病入络”,经脉不畅,则气血运行失调,久而毛发失其濡养而出现生长障碍或脱发。治疗当以调血和血为主,血气通畅则毛发得以生长。

扁平疣

苗某,男,21岁。

患者面部出现赘疣已历三年,逐渐增多,手背也有发生。经治罔效。至1979年,面部赘疣更多,影响容貌,遂添忧愁,于1979年4月1日邀余诊治。查患者面部有118个丘疹,双手背有34个。丘疹小如粟米、大如绿豆,褐黄色,扁平隆起,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密集,有的散在。境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较硬。

诊断为扁平疣,系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祖国医学没有扁平疣的病名,当属“疣目”范畴。《医宗金鉴》认为疣的病机是“气滞血淤”。上海第一医学院以红花6~9克煎服,治疗12例扁平疣,50%获痊愈。考通窍活血汤的组成,不仅有红花,还有桃仁、川芎、赤芍、麝香等活血药,其逐淤功能更甚于红花。笔者投以通窍活血汤10剂,患者的扁平疣就减少了80个。

原方再进6剂,扁平疣全部消失。1982年3月4日随访,疗效巩固。笔者认为活血,淤法治疗扁平疵值得探讨,推究其机理应是活血药逐皮肤之淤,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皮肤免疫功能,使病毒无以生存之故。〔孙会文.通窍活血汤治验举隅.河南中医,1983(04):35.〕

按语:扁平疣为气滞血瘀所致,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药与开窍药并用,血运恢复,可使肌表抗邪能力增强,使疣目脱落。

紫印脸

高某,女,40岁。

患者面颧烧灼痒痛5年,皮肤青紫,呈一圆形,酷似拔火罐留罐过久所致。其症与经期有关,近几年来月经2~3月一行,而且经量少,经行色黯有血块,每次经期则面部青紫、烧灼痒痛明显减轻,经净则症状加重,伴头晕头痛,午后发热,口干苦而不欲饮水,纳呆食少,精神困倦。曾在多家医院检查,疑为神经性皮炎、血液病等,经多方治疗无效。

邀余诊治,观面部青紫,皮肤似有小裂纹,面色不华,舌质红,苔薄黄,舌边有齿痕、青紫瘀斑,舌底脉络色紫黯曲张,脉弦数。据脉证分析,按中医四诊合参,辨证为血瘀肌肤脉络,日久化热所致。余思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通窍活血汤症下治有此病(紫印脸),便遵法疏方:

赤芍10g,川芎9g,桃仁6g,红花6g,生地15g,牛膝10g,知母15g,石膏30g,土茯苓30g,银花10g,连翘10g,葛根20g。7剂,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6月23日,患者因月经不调再次来诊,自述服上方3剂后,面部青紫色变淡,烧灼痒痛感明显减轻,又服4剂后面部圆形紫印脸完全消失,皮肤也滋润,面部烧灼痒痛、午后发热、头晕头痛等诸症亦随之而愈,精神逐渐好转。随访至今再未复发。〔刘力争.通窍活血汤治愈紫印脸7例.卫生职业教育,2011,29(06):83.〕

按语:王清任主张以通窍活血汤治疗紫印脸,并云:“脸如打伤血印,色紫成片,或满脸皆紫,皆血瘀所致。如三、五年,十付可愈;若十余年,三、二十付必愈。”该患者近5年来月经2-3月一行,经色黯红、量少有血块,每次经期面部青紫、烧灼痒痛明显减轻,月经干净后面部青紫、烧灼痒痛逐渐加重为辨证切入点,因经期经血下行,使血府郁热有所出路则面部青紫、烧灼痒痛得以缓解,经净则邪无出路,郁热内壅则症状渐重。投以通窍活血汤活血消瘀,加牛膝、生地引血下行而凉血,石膏、知母、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葛根、土茯苓疏解肌表而止痒,诸药合用,使瘀得散而血得清,故服药即获速效。

白癜风

龚某某,某,30岁。

于1972年双手掌骨上患白癜风,一年之中由小米般大逐渐发展到核桃般大,白斑呈不规则形,知觉正常。右手六块,左手五块。于年某皮肤科确诊后给予治疗,内服复合维生素B,外涂一种白色药水(具体不详),治了两年没有效果。后来又在礼泉地区医院皮肤科应用同样办法治疗,仍无效。患者对治疗已丧失信心。1977年4月份经服用通窍活血汤六剂,至6~7月份白癜风就逐渐消失了。追访八个月未见复发。〔田润芝,孙溥泉.通窍活血汤治疗白癜风介绍.陕西新医药,1978(06):9.〕

按语:祖国医学认为,白癜风为风湿郁于皮肤,阻塞机表气机,气血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而造成。通窍活血汤能行血活血,使凝阻之瘀血得以祛除,祛瘀而生新血,增强皮肤抗病能力和患病机体的生理功能,故能治疗此病。

黄褐斑

李某某,女,23岁。

患者一年前偶尔发现鼻柱两旁肤色加深,逐渐扩大到双侧颧部、颞部呈黄褐色,后经多方治疗均无效果。舌边有淤点,脉沉迟而涩。月经不正常,周期40至60天一行,量少色紫,少腹疼痛,行而不畅。自述两年前行经时因事外出,途中遇雨周身被淋湿,随后经期错乱。治疗过程中,以血府逐淤汤加炮姜,每次经来前煎服三剂,共服用六剂。三月后月经按期而至,腹痛消失。颜面黄褐色虽有变淡之象,但收效甚微。

二诊:余思其病位在面改用通窍活血汤五剂,患者闻方中有麝香而面有难色,随用菖蒲易麝香。

三诊:黄褐色由深变浅,范围缩小40%,上方续服12剂痊愈。为巩固疗效改用桃红四物汤加首乌、姜虫以养血活血善其后。〔赵仰俊.通窍活血汤运用琐谈.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7(01):132.〕

按语:黄褐斑好发于女性青年,有碍美观给患者心理上带来痛苦。本例与月经不调有关,先发生月经紊乱,后出现黄褐斑,按“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先调其经而治本,后治其斑,故先用血府逐瘀汤调经,后取通窍活血汤治斑。

多形性红斑

左某某,男,18岁。

1988年11月30日初诊。3年来每年春冬季节,手、足、臀部出现红斑。初起手部出现红斑,天气转暖后消退。在当地诊为“冻疮”,当时未予重视,以后每届冬春寒流南下之际,手、足、臀部即出现红斑、水疱,痒痛相兼。睡年皆有发作。经用中西药治疗,均鲜效。近l周来,皮损开始发作。检查:双手足背部、臀部、面颊见大小不等的暗紫红斑、丘疹数处,部分皮疹中心起水疱如猫眼状。舌质淡白,苔薄,脉涩沉。证属风寒外袭,寒凝血瘀,经络阻滞,肌肤失于温养。治拟温散风寒,活血通经,和营消疹法。通窍活血汤合当归四逆汤增损:

赤芍10g,红花12g,桃仁10g,川芎12g,白芷12g,桂枝10g,当归10g,细辛3g,生姜3片,葱管3根,大枣7枚,路路通15g,赤小豆10g。并嘱药渣煎水洗浴患处,注意防寒保暖。

5剂药后,手背红斑明显消退,足背、臀部仍有散在红斑。上方酌加川牛膝、狗脊各10g,再进10剂,诸症消失。翌年再次发作,仍用上方调治后痊愈,经随访l年,未再复发。〔司在和.通窍活血汤治疗皮肤病.河南中医,1991,11(06):32.〕

按语:患者3年来每年春冬季节,手、足、臀部出现红斑,颜色暗红,脉象涩沉,故考虑为寒凝血瘀、经络阻滞,予以通窍活血汤合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寒去血活,病自得愈。

过敏性紫癜

周某某,女,25岁。

1986年4月5日初诊。3个月来,两下肢小腿时起紫红色斑点,数日后自行消褪,但反复发作,逐渐增多,并向大腿处发展。伴口干,得热后盛痒明显。检查:双下肢伸侧面有散在针尖至蚕豆大小红色斑疹,压之不褪色,皮损略高出皮面,表面光滑,血小板计数120000/mm3。舌苔黄,质偏红,脉弦数。证属素体蕴热,壅盛聚毒,迫血妄行,煎熬血液成瘀,凝阻脉络成斑。拟方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法。通窍活血汤加减:

当归10g,赤芍12g,红花10g,川芎10g,丹皮15g,茜草12g,参三七3g,旱莲草12g。

上药4剂后,红斑转淡,仍感口干。上方酌加山栀子10g,生石膏60g(先煎),再投5剂。结果紫斑全部消褪,至今未再发。〔司在和.通窍活血汤治疗皮肤病.河南中医,1991,11(06):32.〕

按语:过敏性紫癜多为血热证。该患者斑疹紫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诊断考虑邪热迫血妄行、熬血成瘀,予以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先后用丹皮、茜草、旱莲草、栀子、石膏等清热凉血,标本兼治,故愈后未再复发。

慢性荨麻疹

周某某,男,36岁。

1987年6月7日初诊。7年来皮肤反复出现风团,一年四季皆有发作,重者夜寐不畅。先后间断服用消风清热、温经散寒、健脾除湿之中药及钙剂、强的松、抗过敏之西药调治,均未奏效。白天工作萎靡不振,头昏胀痛。检查:全身可见暗红色风团,大小不一,划痕试验(+),伴有散在性抓痕、血痂。舌质淡红,边有瘀斑,口唇色紫,苔薄白,脉细涩。证系瘀血阻于经隧,营卫之气不得宜通,风邪久郁肌肤体表而成。拟方通经化瘀,活血消风法。通窍活血汤化裁:

赤芍12g,当归10g,川芎10g,白芷12g,桂枝12g,地龙12g,防风15g,葱管3根,生姜3片,大枣7枚。5剂,水煎服,1日2次。

药后风疹块发作次数减少。药已中鹄,续服原方15剂,皮疹消退。l年后随访,未再发作。〔司在和.通窍活血汤治疗皮肤病.河南中医,1991,11(06):32.〕

按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考虑久病多瘀,运用活血化瘀之法治疗,往往能获良效。该患者舌有瘀斑、唇紫、脉细涩,符合血瘀证,药证相应,故而痊愈。

太田痣

徐某,女,22岁。

患者自述1993年5月始,无何诱因下发现右眼眶下一褐青色斑片,不痛不痒,在当地口服中西药无效。初诊时见患者右眼眶下一直径为2cm大小圆形的褐青色斑片,不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不痒痛,饮食可,睡眠佳,二便调,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少,有血块,舌淡红,苔白,脉弦。诊断为太田痣。告诉患者此痣无良法可治。在患者的再三要求下,深思良久,认为王清任的《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中有一条主治面色青紫,决定用此法一试。遂采用此方化裁:

川芎6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菊花10g,茯苓10g,细辛3g,白芷10g,僵蚕10g,白附子10g。

服上方20余剂后,右眼眶下色斑明显变淡缩小,当时碰巧患者调动工作,没有坚持治疗。

1996年11月8日再诊:患者右眼眶下直径为1cm大小淡褐色圆形斑片,不痒痛,饮食睡均正常,二便调和,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可,有时有少许血块,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滑。继用前法处方:

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丹参15g,当归10g,防风6g,荆芥6g,僵蚕10g,白附子6g,白芷10g,细辛3g。

服上药30余剂,右眼眶下淡褐色斑片全部消失,月经正常。〔黎琦.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太田痣2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06):3.〕

按语:太田痣,又称眼上领部褐青色痣,常有家族史,好发于面部的一侧,皮损为淡褐色、青灰色或褐青色无浸润的色素斑片,无自觉症状,亦有呈轻微隆起或在色素斑中有散在的小结节者。此病病因为局部血运不畅,复感风寒,使血瘀痰凝,瘀滞肌肤而发病,当从血瘀痰凝论治。采用通窍活血汤化裁,活血化瘀药、祛风化痰与头面部引经祛风药相配,君臣有序,佐使相行而大获全功。


全书已完成,将陆续更新.......
 
非常感谢楼主分享:064:
 
张某某,女,39岁。

素体健康,于1983年5月24日突然感觉右眼胀痛,不时流泪,视物不清。6月23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眶内CT扫描,于横断面15~20mm层面及55~70mm冠状面扫描,可见右筛窦后壁密度增高,眶内壁骨质受到破坏,筛板变薄并有轻度受损。CT值13~48HU,大小为12~19mm。印象:筛窦(右)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侵及眼眶。经有关专家会诊,定于1983年7月14日行右筛窦恶性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结论相符。

进行化疗数日后,再次CT扫描检查,发现球后仍有不光点,邀专家会诊,结论为球后转移性肿瘤,拟再次手术治疗。患者虑其病变位置较深,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有很大可能并发它症,精神负担很重,经再三考虑,决定回当地求中医诊治。

1983年9月15日来我处就诊。自述术后右眼和头部有轻度胀疼感,偶有鼻孔少量出血,体重下降3公斤,二便如故,饮食欠佳,卧眠不安,月经延期而至,色紫有块,时觉少腹坠痛。查面色㿠白,右眼球稍突出,触之稍硬,舌质暗红,苔薄白,舌边尖有淤斑,脉沉弦。四诊合参,证属血淤气滞,目窍淤阻。治宜理气活血,化淤通窍。方拟通窍活血汤加味:

赤芍15克,炒川芎9克,酒炒桃仁9克,红花6克,麝香3克,白芷9克,大贝20克,炙山甲10克,丹皮12克,地丁30克,甘草5克,生姜3片,红枣3枚,老葱白3枚,小米黄酒100毫升为引。

嘱照此方连服100帖。服讫诸症渐次消失,身重增加五公斤,恢复8小时正常工作。经随访现已三年之久,未有任何不良变化。〔刘玉章.通窍活血汤加味治愈筛窦癌球后转移.国医论坛,1987(03):36.〕

按语:该患者右筛窦恶性肿瘤摘除术发生转移,后求治于中医。因其月经延期、色紫有块,舌质暗红、边尖有淤斑,因此诊断为血瘀气滞,治以理气活血。可见,中医只要辨证准确,治疗癌症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此案例單劑用到麝香3克,且連用100劑,跟其它案例的用量比例相差很大,是否為筆誤?或者確需用到如此大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