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六经病欲解时与子午流注之时辰对应相左
金栋按:六经病欲解时,见于宋本《伤寒论》第9、193、272、275、291、328条。原文如下:
00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27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328.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巳为正阳,则阳气得以复也。始于太阳,终于厥阴,六经各以三时为解,而太阳从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阳从寅至辰,至于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者,以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主于昼,阴主于夜。阳三经解时,从寅至戌,以阳道常饶也;阴三经解时,从亥至戌,以阴道常乏也。《内经》曰:‘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则巳午未,太阳乘王也。”
后世注家多宗之。如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说:“巳、午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至未上者,阳过其度也。人身阴阳,上合于天,天气至太阳之时,人身太阳之病得籍其主气而解,此天人感应之理也。”
清·张志聪《伤寒论集注》说:“午乃太阳中天之时,巳、未,前后之气交也。夫天有六气,人有六气,人得天时之助则正气盛而邪病鲜矣。”
然亦有否定其说者。如
民国·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六经皆有欲解时,太阳从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阳从寅至辰,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其理难通,事实亦无所征验。读古医书,当分别观之,不可一概盲从。凡理论合,事实亦合者,当以科学证明之。凡理论合而事实不合,或理论合而事实不合者,当存疑待考。凡理论事实俱不合者,即当剪辟,毋使徒乱人意。六经病之欲解时,理论事实俱不合者也。”
民国·余无言《伤寒论新义》说:“此不过示明中医三阴三阳病自解之大概而已,然而不敢信之也。即以前图观之,其三阴三阳自解之时间距离,亦有偏重之嫌,殊难自圆其说。此种说法,可算是中医书中之一个绝大的谜。盖六经之传,尚无定轨,病之自解,岂可准时以计,而一无错误耶?不过病果自解,每在第七日,以时计算,每每约在六个二十四小时左右。征诸实验,此则无疑者也。”
后世有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与十二时辰相配之说。
十二经脉配十二时辰,以平旦为手太阴肺经之始,源于《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诊法常以平旦”。元·滑寿《十四经发挥》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厥阴、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于手太阴。其气常以平旦为纪,以漏水下百刻,昼夜流行,与天地同,终而复始。”(杨继洲)注:“常以平旦之寅时为纪。”对应如下:
寅时(3~5时)对应肺经,卯时(5~7时)对应大肠经,辰时(7~9时)对应胃经,巳时(9~11时)对应脾经,午时(11~13时)对应心经,未时(13~15时)对应小肠经,申时(15~17时)对应膀胱经,酉时(17~19时)对应肾经,戌时(19~21时)对应心包经,亥时(21~23时)对应三焦经,子时(23~1时)对应胆经,丑时(1~3时)对应肝经。
由上可知,六经病欲解时与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之时辰对应相左。何者为是?!
金栋按:六经病欲解时,见于宋本《伤寒论》第9、193、272、275、291、328条。原文如下:
00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27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328.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巳为正阳,则阳气得以复也。始于太阳,终于厥阴,六经各以三时为解,而太阳从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阳从寅至辰,至于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者,以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主于昼,阴主于夜。阳三经解时,从寅至戌,以阳道常饶也;阴三经解时,从亥至戌,以阴道常乏也。《内经》曰:‘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则巳午未,太阳乘王也。”
后世注家多宗之。如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说:“巳、午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至未上者,阳过其度也。人身阴阳,上合于天,天气至太阳之时,人身太阳之病得籍其主气而解,此天人感应之理也。”
清·张志聪《伤寒论集注》说:“午乃太阳中天之时,巳、未,前后之气交也。夫天有六气,人有六气,人得天时之助则正气盛而邪病鲜矣。”
然亦有否定其说者。如
民国·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六经皆有欲解时,太阳从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阳从寅至辰,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其理难通,事实亦无所征验。读古医书,当分别观之,不可一概盲从。凡理论合,事实亦合者,当以科学证明之。凡理论合而事实不合,或理论合而事实不合者,当存疑待考。凡理论事实俱不合者,即当剪辟,毋使徒乱人意。六经病之欲解时,理论事实俱不合者也。”
民国·余无言《伤寒论新义》说:“此不过示明中医三阴三阳病自解之大概而已,然而不敢信之也。即以前图观之,其三阴三阳自解之时间距离,亦有偏重之嫌,殊难自圆其说。此种说法,可算是中医书中之一个绝大的谜。盖六经之传,尚无定轨,病之自解,岂可准时以计,而一无错误耶?不过病果自解,每在第七日,以时计算,每每约在六个二十四小时左右。征诸实验,此则无疑者也。”
后世有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与十二时辰相配之说。
十二经脉配十二时辰,以平旦为手太阴肺经之始,源于《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诊法常以平旦”。元·滑寿《十四经发挥》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厥阴、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于手太阴。其气常以平旦为纪,以漏水下百刻,昼夜流行,与天地同,终而复始。”(杨继洲)注:“常以平旦之寅时为纪。”对应如下:
寅时(3~5时)对应肺经,卯时(5~7时)对应大肠经,辰时(7~9时)对应胃经,巳时(9~11时)对应脾经,午时(11~13时)对应心经,未时(13~15时)对应小肠经,申时(15~17时)对应膀胱经,酉时(17~19时)对应肾经,戌时(19~21时)对应心包经,亥时(21~23时)对应三焦经,子时(23~1时)对应胆经,丑时(1~3时)对应肝经。
由上可知,六经病欲解时与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之时辰对应相左。何者为是?!